当然,因为季氏的费邑和叔孙氏的郈邑都已拆除了城墙,如今独独留下了成邑,这个举动确是会让他们心怀不满。
不过,孔丘对此当然也是早就有了预案。
“鲁国之大患,齐国也。如今齐人无信,一再背盟。成邑乃为其要冲之地,不可不防。”
“然而,此邑紧要也绝非一家可守。丘提议,名义上,成邑虽然依旧是归于孟氏,但需得另派人驻守。而此人选,必是由公族大夫担任,并要三家共同举之。不知二位大人以为如何?”
季氏和叔孙氏一听此言,也是顿时哑火。
倒也并不是他们不想拆去成邑的城墙,而是他们突然发现,横向比较之下,孟氏的损失似乎是要远远大于他们了!
将心比心,自家的主邑,最终却连自己都说得不算了,这种做法显然是比简简单单的拆了城墙是更为要命的。
而这新任的成邑,孔丘其实也早就想好了。为了避免刺激到孟孙何忌,孔丘提议是暂时由平日里与孟氏一直交好的公族大夫,鲁昭公之孙,公孙宿担任!
而伴随着成邑危急的完美解决,孔子的隳三都也就此是落下了帷幕。
……
另一方面,李然却也不愿在成邑久待。
因为他现在心心念念的,就是跟孙武见面。
他在辞别了孔丘后,便又带上十几人,加上褚荡和范蠡,再次启程前往了鲁国的南鄙。
在路上,范蠡也是忍不住言道:
“这长卿兄到底是在作甚?率军滞留在鲁国境内,进又不进,退又不退,当真是奇怪?……该不会……是吴王真想要对鲁国图谋不轨?难道……是长卿兄也失势了不成?”
李然摇头道:
“这个倒不见得,也许长卿他是另有打算也未可知……”
虽然李然对此自然也是大惑不解,但他对于孙武的能力,还是极有信心的。
而当他们孤身来到吴营之后,却是出乎意料的受到了吴人的热情招待。
李然四下一番观察,竟发现吴师的营地规模,与他们在此驻守的人数完全是大相径庭!
李然心中一动,若有所思。
他们先是被安排到了一处营帐,褚荡依旧是在帐外守护。范蠡则是陪在李然身边,范蠡从水罐里到了一盏清水,不由忐忑道:
“据说先生和吴国也是颇有恩怨,会不会……”
李然说道:
“呵呵,少伯多虑了。吴王阖闾乃世之枭雄,尽管与我有些旧怨,但绝不会拿我如何。他既然能容得下子胥和长卿,由此便是可见一斑!这个吴王,选贤任人不拘一格,即便是有杀父之仇也不计较,真大丈夫也!”
“更何况,他如今的敌人乃是楚国和越国,杀了我对他又有何裨益?”
范蠡正要回话,只听得外面是有人通报道:
“孙将军到!”
李然和范蠡都以为是孙武,却听得褚荡是在外叫唤了一声:
“你是何人?!为何要冒充孙将军!”
那人听了,却也面不改色,直接是入得帐中。
李然皱起眉头,只见一人穿着吴国将军的盔甲径直走了进来,此人倒是和孙武的身材有几分相似,却断然不是孙武。
李然不由讶然:
“你是何人?你们孙将军呢?”
只见来人是朝着李然一个作揖,并是回道:
“孙将军另有要事,让末将在此逗留。先生若是想见我家孙将军,这次恐怕是不成了。”
李然一听,不由是隐隐猜出了其中的原故:
“哦?他……莫不是去攻打楚国了?”
来人乃是孙武的副将,见李然一语便是说出了实情,不由也是稍稍一怔:
“难怪孙将军一直都称赞先生乃是世之奇才!今日一见,先生果然是名不虚传!孙将军在此特意是给先生留下一封书信。待先生看了,便知孙将军去向!至于我等为何要逗留于此,也会有所说明!”
于是,李然立刻接过信札,看到熟悉的字迹,心中一时翻江倒海,当即是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第七百四十一章 孙武假道伐蔡
李然拆开了帛书一看之后,这才算是彻底明白过来!
原来,孙武也是想要利用这次机会,让天下人都误以为吴国是将要对鲁国图谋不轨。
而实际上,他却已是率领三万水陆之师,由淮河溯水而上,直逼蔡国,是要突袭楚国!
而且这一次,不仅仅是孙武,就连伍员和吴王阖闾也同在阵中,势必是想要一举攻入楚国郢都!
所以,这一支留守于鲁国的吴军,根本就是他们的疑兵之计罢了!
李然见了此信,也是不由一阵暗赞,只觉孙武此举实在高明!
要知道虽然伍员和孙武所共同定制的“疲楚之计”,到如今也已是有几年的光景了。楚国由此也是和吴国此消彼长。
但是,楚国毕竟家底深厚,想要一举将其攻灭,又谈何容易?
而伍员因为报仇心切,吴王阖闾却也是不想再就此拖延下去。
所以孙武在接到李然从鲁国发出的信札之后,便果断是想出了这么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策来!
李然合上信札,朝面前的副官拱手道:
“原来如此,在下对此已是了然。既然如此,待我回去之后,便命季氏率兵前来与将军对峙,如此,也算是报得吴师的这一番相助之恩!”
很显然,孙武既然帮了李然一把,那李然自是要再帮孙武一把的。
而李然所提议的“让季氏领兵与吴师对峙”,毫无疑问也是为了能够配合孙武,把这一台在鲁国家门口的大戏给他唱好了。
李然言罢,便是一个拱手,并准备告辞。
而孙武的副官见了,却是上前一步挽留道:
“却不知先生是否有话要末将代为转达?”
李然闻言,亦是突然停住了脚步,回头又想了一下,决定还是给孙武写去一封信札。
副官则是命人立刻拿来砚笔,他自己则是暂且退了下去。
李然提笔,好一番犹豫,之后却又随即放下。并是让范蠡拿出几块石头,大致摆了一个沙盘,看了一眼过后开口道:
“昔日我自乾溪奔郑,走的便是此路。当时孙长卿乃是与我一起的,所以他对于此条小路倒也是十分的熟悉。”
“此路虽可避开楚国大多数的关隘,但若要翻越方城山直取郢都,却依旧是绕不开大隧,直辕,冥阨三处。而此三处大隘,若是守备得当,可也并不容易攻下来!”
范蠡毕竟就是楚人,所以脑海中对那里的地势也是印象深刻。这沙盘虽是简易,却也能大体想象得出来。所以,他当即是点了点头:
“虽是易守难攻,但此三处由于常年无有战事,又深居于楚国腹地,若真是趁其不备,倒也并非是无有机会!”
李然点头笑道:
“然也!只不过,就不知楚国如今是否有知兵之人,能够对此防患于未然,扼守住这三处关隘了。又或者……”
不知为何,李然陡然间竟是想起了他已是许久未曾谋面的叶戌。
这个当年和孙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小童,据说如今也早已成长为楚国的一员大将,被封为沈尹左司马,镇守在方城山的外围。
而李然虽然并不知道叶戌现在究竟身在何处,但无论他是在叶邑又或是在沈邑,都距离孙武所设定的突袭路线不远。
所以,换句话说,他们十有八九是会碰面的。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这叶戌本就是吴国人,年轻时随吴王诸樊大战巢邑,但最后为孙武所收留,从此之后,叶戌也视孙武为自己的大哥。
但如今,孙武反而成为了吴军的统帅,而他一个吴国人,却反而是要效忠于楚国。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造化弄人了!
而他二人如今的这一番兵戎相见,却又好像就是命中注定一般。
只不过,范蠡并不知道这些,只于一旁言道:
“既然这三处关隘不易攻破,想必长卿兄定是已经想好了破敌之法。”
“毕竟,长卿他用兵也是极为细致,绝不会如此的无缘不顾!”
李然闻言,也颇为赞许的看了一眼范蠡。
“嗯……看来长卿定是已经有了计策,所以,我又何必是在此庸人自扰?且就让他自己是放手一搏吧!”
于是,李然当即提笔,只字不提领兵之事,而所写的全部都是对孙武的思念之情。
毕竟他二人相处了二十余载,他们的关系,如师徒,如朋友,如兄弟。分别这些年来,还真是让李然有些不习惯,直到今天亦是如此。
待李然将锦帛封好,交给了副官之后,李然一行,也便就此是离开了吴营。
……
却说孙武这边。
当他收到李然想让他率师经略鲁国之后,孙武自然是没有立刻拒绝。
只不过,在他准备向吴王阖闾禀告之时,却又陡然突发奇想,当即找到了伍员,并将自己准备奇袭楚国的想法给说了一通。
伍员本就想要灭楚,所以,在听了孙武的计划后,自然是一拍即合。
二人又当即是找到吴王阖闾,表示如今天下局势大变,正是灭楚的良机!
而吴王阖闾等待这一刻,其实也已经是等了太久了。
自从他的爷爷,吴王寿梦开始,他们吴国一代又一代,三代人,共计六位吴王,没有一个不是以楚国为自己的假想敌。
尤其是吴王阖闾,他的父亲吴王诸樊当年更是直接战死于巢邑。
而如今既然有机会能够一雪自己的杀父之仇,他又如何会不答应?
所以,他当即决定亲征。而且是准备举全国之力,水陆之师共计三万,并由其胞弟王子晨、太宰伯嚭坐镇,孙武为司马,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于是,吴国大军先是逆水而上,到达鲁国之后,便是只留下了营地与一支军队以为疑兵。
而孙武,也是兵贵神速,直接率师是长途奔袭,直取蔡国!
抵达上蔡之后,蔡国国君竟也是二话不说,居然直接就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