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吴王阖闾欲以吴国一国之力而灭楚国,这一战略又不可谓不大胆。毕竟,不过也就二十年前,吴国还曾经一度要被楚国所灭!
而如今,非但是攻守易位,而且吴国竟还有意吞楚!
这等的豪迈气概,在这一时代,却已是不多见的了。
“楚王无道,杀我父兄,此仇不报,非大丈夫也!今日来此,特请先生能够念及昔日情谊,出山助在灭楚报仇!”
李然又听得此言,却是一时有些犹豫。
倒也并不是因为他觉得伍员此举是有什么不对,只不过若是只这一个理由,却也是难以服人的。
更何况,吴人意欲兴兵讨楚,其于天下而言究竟如何,却也并不好说。
伍员见李然无动于衷,便是更进一步言道:
“子明先生,员也知先生之志。员有一言,还请先生静听。”
“话说今日之天下,各国皆是卿权当道,君权旁落,礼坏而乐崩,依员所见,此皆为楚国暗弱之由也!自楚灵王薨于乾溪,是以天下顿失其秩,以至于此!”
“故而,倘若吴国崛起,那么吴国便当可取代昔日楚国之志,北临中原而使其自正君臣之秩!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李然闻言,对于伍员的这一番见解显得极为惊讶。
因为,伍员的这一番见解,也正是李然早年所纠结并思考过的。
尤其是当李然从楚国离开之后,他便是一直在反思:是不是一个强大的楚国,对于天下的安定会更为有利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李然虽然当时也一时答不上来,但是在见过其父亲李耳之后,尤其是在他辅佐了王子朝之后,却也是得到了一个更为完整的认知:
如今在他看来,无论是楚灵王,亦或是王子朝,其实他们这些人的失败,都是历史的必然,而绝非偶然。
正所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很显然,此时的李然,已经对于这一“伍员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第六百一十八章 孙武心动了
伍员听了李然的话,顿感失望。却又不肯就此放弃,于是说道:
“先生,这些年来……您也变了……当年那个凌云壮志,意欲改天换地的李子明,难道当真不见了吗?”
李然苦笑一声:
“子胥,这段时日,你我都发生了很多事,我对君王之事,早就心灰意冷。即便是身在鲁国,也已不侍君事多年……”
伍员闻言,却是颇不以为然:
“员知道,楚灵王与王子朝之事,对先生而言伤害极大,但吴王阖闾乃当世之英主,绝对是不同于……”
李然听得伍员所言,却又是不由嗤笑一声:
“呵呵,子胥许不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言乎?一开始都是美好的,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却大都难得始终。子胥,你日后侍奉吴王,也需得记住我今日之言呐。我李然虽有失意,却幸得众人相助,以至我如今尚得全身。”
“而子胥你……日后可千万小心呐!”
李然如此说也纯属善意,毕竟李然他已经对伍子胥的结局有所预见。
但是他也知道,他如果想要让伍员回心转意,那也是几无可能的。
伍员听得李然说,也知道难以再劝,便唯有叹息一声:
“哎……若非得先生之助,恐怕想要灭楚也绝非易事!……先生,就权当是看在先生与我伍家以往的情分上,助员一把如何?”
李然却是苦笑一声,并是无奈道:
“子胥啊……请恕李然无能为力,如今李然只想在这方寸之地,有一个安身之所,多承膝下之欢便是心满意足了。至于君王之事,实是无心了。”
伍员闻言,迟迟是说不出话来。愣了好一会儿,又望向了孙武。
“长卿兄!先生既然只愿享此安宁,却不知长卿是否可以陪同在下去往吴国?”
显然,伍员这也是退而求其次。既然李然请不出,那么让孙武前往,倒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孙武也是踟蹰了片刻,随后才回道:
“武才疏学浅,也不懂得治国理政之道,只怕是很难帮到子胥啊。”
伍员却是摇头道:
“长卿兄长于兵道,天下又何人不知?若得长卿兄相助,胜过十万之师!日后征讨楚国,也少不得用兵,还请长卿万勿推辞。”
孙武一听,一时倒也开始有些心动。
毕竟,他和伍员也算得老相识了,也希望能够替他复仇。
而且,他在这鲁国也待了许多时日,这些年来只窝在这杏林之中,不免感觉到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
更何况,当他听到“灭楚”二字时,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小打小闹,更可能是恒古未有的壮举!
而孙武,又似乎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将才。
李然见孙武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也知他的心思。
虽说他当然不希望孙武就此离开自己,但是毕竟孙武是有自己想法的。
而且他们之间,虽说是有主公和家臣的名分,但实际上却更像兄弟一般。
“长卿,此事便由你自己考虑吧!”
听得既然如此说,孙武一时不由露出一丝喜悦。但旋即又低头思索了一阵,再是抬起头来与伍员言道:
“子胥,这吴王阖闾乃是诸樊之子,诸樊之死,乃武亲为。武若是前往,只怕会遭到其报复啊!”
伍员听得孙武所言,不禁是大喜,并是立刻解释道:
“长卿兄尽可放心!当年吴王诸樊与楚国战于巢邑,家祖父乃为主帅,其过更甚!而吴王他尚能礼待于伍员,吴王他胸怀沟壑,定不会与长卿计较这些!”
孙武眯了一下眼睛,却还是没有就此下定决心。
“子胥,如今吴国到底怎么样?这吴王阖闾刚刚夺取王位,局势可还算得稳定?”
伍员则是回道:
“吴王阖闾乃为一代雄主,虽是篡得其位,但其志亦不亚于昔日之楚灵王!”
“几年前,楚太子建被逼出逃之后,他便趁机率军攻打楚国,并且是一举击败楚军,将太子建的母亲从居巢是直接迎到了吴国。并且又借势北伐,接连了击败陈国和蔡国!并令二国是直接向吴国臣服纳贡!”
“吴王对内,亦是锐意改革,即位之后,更是任用伯嚭为大夫,其父便是楚国治理郢都的名臣郤宛!如今四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府库,可谓蓄势已成!”
孙武开口道:
“只担心……他的这些个雄才伟略,却都是装出来的……”
孙武又是想了好一阵子,又抿了抿嘴唇,似乎还是有些犹豫。
而伍员,则是续而又问道:
“长卿兄,若依你之见,吴国若欲图谋楚国,该当如何?”
孙武听到伍员这么问,顿是来了几分精神:
“夫兵家之事,日费千金,故而若吴王阖闾果真如子胥所言,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若真如此,便可谓已胜得一半!”
“然则,楚国乃为大国,余威尚存,纵略极深,所以亦不能小觑!可先灭钟吾,为日后扫清屏障!”
“然后再以‘疲楚’之策,可将吴军分为数路,轮番出击,骚扰楚境,让楚军疲于奔命,逐渐丧其斗志!”
“同时,吴军这种‘疲楚’之策,亦也给楚军造成错觉,误以为吴军亦不过如此,时间一久,则必生懈怠!”
“如此一来,再不过数年,可命一上将直取郢都,便大事可成,楚国可灭矣!”
伍员闻言,不由是抚掌大笑。
“长卿兄此计甚妙啊!员今日又受教了!还请长卿兄能助我一臂之力,我们可携手共图大业!日后亦必将青史留名!”
孙武捋须片刻。
“这个……子胥,你这般说,可真的是让武心动不已啊!”
伍员则进一步劝说道:
“长卿兄,员一人在吴,也实难有所作为!还请兄台能来助我一臂之力!员在此,也是为枉死的父兄,感谢长卿了!”
孙武闻言,又不由是想起了伍举和伍奢。要说起来,当年在莱山之上,他们也都是一起共过患难的。
“子胥,你一路辛苦了,且先下去歇息吧!武想和先生再单独聊聊!”
伍员知道孙武是已经被打动,又见李然一直不再说话,知道他二人定是还有许多话要讲,于是便拱手躬身道:
“诺!员也确实累了,但是此番若不能得到长卿首肯,只怕员也是寝食难安呐!”
孙武说道:
“子胥放心,孙武已经决意前往,你就且先下去歇息吧!”
随后,伍员朝李然和孙武行礼后,便告退而去。
李然直到此时,方才是正色与孙武说道:
“长卿,你此番是否去意已决?”
第六百一十九章 王道坎坎
孙武听得李然如此问,先是“嗯”了一声,沉默了许久,这才说道:
“先生,武随先生多年,一直跟着先生驰骋天下,也从中是学到了许多的道理。”
孙武此时突然是来了一个停顿,随后又是继续言道:
“其实,武以为,一国之于一军,道理是一样的。一军必有一帅,若是分军而治,只会让整支部队军心涣散,毫无战意。如此,也自然不能再打胜仗!”
“而先生长期以来,意欲扶立公室而制裁卿权,这一点上,我与先生观念是一致的!”
“所以,如果吴王阖闾真的能取代楚灵王,而让各国权卿不敢再似如今这般肆无忌惮,纵是只成于一时,那也是至善之举!”
“所以,武已决议要去往吴国一试!还望……先生莫怪!”
李然叹道:
“明主难遇,吴王阖闾虽然我不曾见过,但也多少听闻过此人。此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人更兼阴狠难测,为兄以为……长卿此事还需得三思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