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春秋不当王_分节阅读_第181节
小说作者:羲和晨昊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3:10
  孙武自是会意,旋即也从李然身后挺身而出:
  “既如此,便还请子胥兄弟赐教。”
  于是,二人来到园内的空地上相峙而立,李然与伍举皆是走出门来,并凝神以待。
  这年头切磋武艺没有那么多讲究,譬如说是定个日子,亦或是大肆宣扬一番,给自己增加点彩头,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毕竟这时代的武人还停留在“军武”这一层面,也没有出现门派之说,即便是墨家这样的游侠组织,那也还得晚上个几十年才出现。
  所以,军武出身的武者们则更注重杀意,也更为果决。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那种打之前还要来几句开场白之类的闲话。
  不多时,孙武与伍员便是径直交上了手。
  按照两人年龄,孙武其实也只比伍员大上三岁,可伍员这十五六岁的身体内却是蕴藏着极为劲猛的力量,出手也可谓是尤为迅捷,饶是孙武也不由得是一惊。
  不过好在孙武终究是有过征战沙场的经验,临机应变的能力也堪称一流。只简单的两三招,便是将伍员一上来便颇为劲猛的攻势给招架住了。
  随后又是二人试探性的过了几招。
  李然在旁看得十分清楚,伍员的武艺明显带着楚国军武的气息,刚猛迅捷,骨子里透着一股彪悍的气息。
  而孙武则显得有些……
  倒也不是被动,只能说是虚实相间,招式虽也甚是凌厉,却并未直击其要害之意。
  更多的乃是利用招式上的变幻给对手制造出一种不确定性。使得对手始终是有所顾忌,不敢冒进。
  这原本其实并非是孙武的一贯作风。恐怕也是源于他跟随李然多年,这才慢慢又养成了的习惯吧。
  在没有确切看清对手的破绽前,在没有确定自己能够将其一击致胜的情况下,绝不冒进。
  正所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很显然,即便从孙武的招式中,也已经能看出一丝日后成为兵家致胜的影子了。
  两人便在空地上又过得数个回合,却始终不分上下。
  只见伍员是越战越勇,渐渐的,骨子里的那一股子傲气都被激发了出来。只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他越是猛烈的进攻,却反而是在孙武手下越占不到便宜,甚至是接二连三的落入孙武所设的圈套中,缕缕被其压制。
  本就年轻气盛的他,血性也不由一时上涌,招式变得更为刚猛,径直往孙武的要害上招呼。
  饶是伍举见了也不由微微皱眉,为自己孙儿的僭越行为是有些担忧起来。
  可李然却依旧是一副不以为然的面色,仍是好整以暇的如是看着,还时不时还为两人精彩的过招而叫彩。
  至于身在其中的孙武,则是一脸的风平浪静,无论伍员用什么样的招式进攻,也无论伍员进攻的方向,他始终仗剑持守,不露任何破绽,手中青铜剑就好似一块铜墙铁壁,任由伍员如何击打,却始终是在那屹立不倒。


第二百三十一章 点拨
  或许是因为伍员自久攻不下,在二人僵持了数个回合之后,伍员竟是开始显得有些急躁了。
  只见他的剑招在被孙武一一挡开之后,他的双眼是渐渐涌出一股恼怒之色,手中的三尺长剑也随之变得愈发的迅猛起来。
  原本楚国的军武便走的是刚猛之道,伍员在慢慢不收其劲的情况之下,招式也随之逐渐走了型。
  直至最后,竟已是再无任何套路可言。一心想着要凭借其劲猛之力攻破孙武守势的伍员,如今只顾是使尽全身的劲道,所以一剑更比一剑生猛。
  饶是伍举见得此景,也顿时双眉紧皱起来,脸上也浮现出一丝不悦之色。
  而李然看到这里,心知这场比试已分了胜负,再无悬念了。所以,也当即是愈发的轻松起来。
  孙武见伍员的进攻愈发的没了章法,知道时机已然成熟,当即长剑一挑,顺势上削,他的剑锋顺着伍员的长剑刮出一阵刺耳的声音,眼看便要削去伍员的手腕。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此刻,孙武的手又猛的一抖,剑身随之狠狠一震,剑身直接击在了伍员的手腕之上,伍员顿感手上是一阵麻木,长剑脱手,掉落在地。
  而一旁的伍举也被这一幕给直惊出一身的冷汗。但见得孙儿无恙,这才是松了口气。
  至于伍员,此时更是脸色煞白,立在原地久久没能反应过来。
  “呵呵,好!真是好剑法!”
  伍举稍定心神,便立即是为孙武拍手叫好,脸上也满是恭维叹服之色,算是为伍员缓解了一时的尴尬。
  然而伍员自己却仍是自觉羞愧,脸色显得十分的难看。
  这时,李然给孙武使了个眼神,孙武立时会意,从地上是捡起了伍员的三尺长剑,并双手递到了伍员的手中。
  伍员接过后,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长剑,又看了看孙武,最终这才一声叹息,朝着孙武拱手躬身而礼,双手接过了孙武手中的长剑。
  “长卿兄武技超然,员甘拜下风。”
  他刚才自己也说了自己是来请孙武赐教的,而今孙武当真是教了他,他又岂能是以怒意相迎呢?
  要说伍员本也不是心胸狭隘,不能容物之人。只是作为伍家的小子,不曾是经历过其祖辈与父辈那般的沉浮起落,所以也自然而然的身上也多得几分傲气。而一向自负的他,又天资聪慧,论武技,更是极少输给他人的。
  所以,此番输给了孙武,多多少少有些令他难以接受。
  “呵呵,其实子胥贤弟的武技也并不比长卿差,只是心态上还是稍欠了些火候。”
  此时,李然又出声是替伍员打了个圆场。
  “子胥贤弟日后需得谨记,正所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今日比试,贤弟之所以不能取胜,乃是因你不能沉着应对之故。只一味追求刚猛之劲,却不通因势变化之理。”
  “若子胥贤弟能够日后再沉着一些,招式上稍加一些变化,想必日后必能大有长进。届时,长卿他恐怕也难为敌手啊。”
  李然随即是与伍员一边宽慰着,并是顺带着指点起一二来。
  李然虽不通武技,但他对于孙武的那一套虚实相生的套路可谓也已是相当了解。
  而伍员一听李然此言,便当即是来了兴趣,急忙问道:
  “既如此,还望先生赐教!”
  在被李然指破了不足后,伍员算是彻底摆正了自己的态度,且径直是朝着李然行了个大礼。
  此时,立于一旁的伍举也是凝神以待,好整以暇的看着李然。
  李然则上前是先行托起了伍举,并与他缓缓言道:
  “子胥的剑招乃是受了楚人军武影响,走的乃是大开大合的刚猛之道,所求的是一击毙敌。这种招势在战场搏杀之时,当然是极为适用的。然而在二人比试时,这种趋于直白的剑招却并非是取胜之道啊。”
  “长卿乃是以兵法融入剑招,先示敌以弱,渐渐诱敌深入。先为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最终再择机而处,一招致胜。此实乃兵家诡谲之理啊。所以,若子胥一味只求强攻,那自然就难免落入长卿所设下的圈套之中呐。”
  “所以,子胥贤弟若要取胜,便须得是要懂得如何变通才行。”
  “而所谓变通,那不外乎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不拘于套路与招式,把握进退之机,从容应对,如此方为制胜之理啊。”
  若说剑招细微处的招式,李然可能还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但若要说两人比试时的应对之法,李然也是看在眼里的。而他的这一番话,也可谓是一下就道出了其中的精髓。
  孙武的剑招厉害就厉害在他是虚实相生,鬼神难辨。所以,若要胜过他,那就必然是要有比孙武更为强大的心理才行。
  换言之,就是要看谁比谁更能耗,谁比谁更能装,谁比谁更能因敌制胜。
  而这种脱离于武技,却更类似于心理战的东西,李然对此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
  伍员听到这里,似乎也想到了些什么,眼神亦是当即一亮。
  “先生的意思是,须得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衡绝守一?”
  所谓“衡绝守一”,便是指将一条路走到极致。
  李然笑着点头道:
  “是了。”
  “世间万事万物,无论是如何的完美无暇,却总有其短缺之处。所以,若能通过变招,先使自己先能立于不败之地,守时待命。届时胜负之机,存亡之理,犹未可知啊。”
  “同理,若只一味愚昧信奉自己的所知所识,却不识世事之变幻莫测,那无异于是自取灭亡啊。”
  随着李然这话音落下,无论是伍员还是孙武,都一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然当然不会知道,他今日的这一番话,将对他二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又将会给日后的楚国带来什么样的灾难?
  而伍员自己当然更不会知道,因为今日李然的这一番话,其实也已是道出了有关于他自己的“天命”。
  “员儿,还不赶快谢过子明先生的指点之恩?”
  伍举此时再度出声,示意伍员要懂得规矩。
  于是,伍员当即再度朝着李然是躬身行礼。随后,又与孙武是各自客套了一番后,这才是随着伍举告辞离去。
  看着这祖孙俩一前一后离去,李然脸上的笑意也是愈发的神秘。
  而孙武在一旁看着,亦是忍不住笑道:
  “看来先生之谋,似乎又成功了?”
  李然乃是算无遗策之人,那自然很少有计策会落空。
  可是在面对伍举这样的人精时,还能取得成功,这足以证明李然的确是智计无双。
  李然回到屋内,只端起几案上的楚地花茶,小酌一口,这才道:
  “嗯,从今往后,这伍举应当是不会再对你我起杀心了吧。”
  “你我往后,也能安心的留在此处了。”
  原来,他早就看出了今日伍举前来拜访以及伍员前来请孙武“赐教”的真正目的。
  伍举今日前来乃只是为了向李然请教治国之道么?
  是,但也不完全是。
  只从他那三三两两的对话中,其实就不难看出,伍举对他李然始终是抱有一丝敌意的。
  而李然自己也很清楚,今日但凡只要他一句话说错,伍举定会立刻会禀明楚王杀了他!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也并不是因为伍举小鸡肚肠,不能容人,更不是因为伍举与他李然是有什么深仇大恨。
  说到底还是一个道理:得不到,便毁掉!
  因为,唯有这样做,才是真正符合楚国最大利益的。
  这个道理,伍举作不可能不明白。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试探李然是否是真的愿为楚国效力。
  这就好像《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时,周瑜总是三番四次的要整死诸葛孔明一样,是周瑜小鸡肚肠吗?
  当然不是,要不然他又如何会让其兄长诸葛瑾去劝降呢?
  而伍举的心思,大体上就与周瑜的心思是差不多的。
  所以,今日伍举他明面上说是前来拜访请教的,其实还不如说他今日前来,试探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老谋深算”四个字,用在他伍举的身上,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86页  当前第1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1/68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春秋不当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