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逆子!”
李成梁当场发作,就要拔剑砍了这个报信的亲信。
山蒿先剧烈的咳嗽起来,他又问道:
“就算是少将军依仗建州女真,这些女真人也不会这么快坐大,必然是出了能统御女真的人物,说说看建州女真的统领是谁?”
这個亲信迟疑的说道:
“这次起兵的建州女真首领名为努哈赤,以五大恨作为起兵的口号。”
“努哈赤?我在辽东的时候,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名号。”
山蒿先立刻说道:“还不说实话!能够如此迅速起兵,并且席卷辽东的,必然不可能是穷乡僻壤的女真蛮子,这个努哈赤汉名是什么?他肯定是在辽东官府或者军中任职的!”
听到山蒿先这么一吓唬,求援的亲信立刻说道:
“大将军饶命,这个努哈赤就是您的义子李如彘啊!”
“白眼狼!白眼狼!”
李成梁来回踱步,他愤怒的说道:
“当年我将此獠收为义子,给他吃喝还带他打仗,如今他竟然这样报答我?”
“我要起兵!立刻去辽东平叛!”
山蒿先却说道:
“大将军息怒,等属下打听清楚了辽东的局势再说。”
山蒿先问道:
“李如彘起兵之后,少将军是如何应对的?”
这个求援的使者立刻说道:
“少将军扑杀了城内的女真奴仆,又收编了没有反叛的女真人,关闭城市等待救援。”
山蒿先拱手说道:
“大将军,少将军虽然有错,但是这一次却是做对了,只要死守城市,以我军的火炮,女真人是断然攻不下来的。”
“叛乱的女真人只有席卷更多的女真人,才有可能滚雪球变大,如今只要牢牢守住我们在辽东的存在,和建州女真有世仇的海西女真就不会和建州女真合流,等到时间稍长,李如彘的气势就会衰颓。”
李成梁思考了一下点点头。
其实边疆异族和农民军也差不多,这些人刚开始起兵造反的时候,并没有席卷天下的想法,大部分时候都是为了劫掠一番,为了混口饭吃。
这一类的起兵往往非常迅速,如果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那就能够迅速的吸收人员和人才而坐大,人数迅速膨胀起来。
而一旦有叛军攻破城市,那就会造成更多的城市百姓破产和被劫掠,这时候城市里的百姓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被劫掠致死,另一个选择就是加入叛军。
而城市据点中的武器和装备,也会被叛军缴获,成为叛军力量的一部分。
这些边疆异族和农民起义一样,如果初期能够把雪球滚起来,那就是越滚越大,一直到席卷天下。
相反,如果初期就得到遏制,这些叛军本身就是乌合之众,甚至不需要官军来清缴,那些抢劫不到装备和粮食的叛军就会自行溃散。
李如松占据城市等待救援,就是应对这种叛乱的最好办法。
李成梁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他说道:
“李如松这家伙还不是太傻,惹出祸事还知道求援,若是他真的带领辽阳主力和女真人决战,那才是真的蠢到家了!”
山蒿先立刻说道:
“大将军,要立刻发兵平定辽东叛乱!”
李成梁看向山蒿先,只听到山蒿先说道:
“东南。”
听到这两个字,李成梁立刻清醒过来。
东南水上运输力量很强,当年可以从大沽登陆直扑京师,如今北方虽然因为寒冬水面结冰而港口冻结,但是只要等到开春冰面就会破开,那东南的军队就能够通过海上力量抵达辽东。
更不要说朝鲜现在是东南的藩属国,苏泽还可以通过朝鲜的军事力量来影响辽东。
如果真的让东南的力量介入,那得到东南支援的女真人就会迅速坐大,那时候辽东就真的守不住了。
李成梁的脸都白了,辽东是他起家的地方,也是李家父子的基本盘,这些年来辽东也贡献了大量的赋税,还提供了大量的精锐骑兵。
其实这一次女真叛乱,也有李成梁将辽东汉人精锐都抽调到中原的原因。
若是辽东陷落,那可要比陕西和河南陷落对麾下军队的影响大多了!
第652章 朝鲜的变化
李舜臣见到了女真使者,扣下使者后他立刻将国书用快船把消息发往南京。
不过在李舜臣的信使刚刚出发,苏泽派往朝鲜的使者就来到了汉城。
沈一贯看着朝鲜的街道和建筑,如今朝鲜已经是东南的内省,和安南一样,在十年后将会由朝鲜人自己决定,是变成东南的藩属国还是和琉球一样彻底并入东南。
不过深受“事大主义”外交影响的朝鲜人,对于并入中原的抵触并不强烈。
现在是民族意识还没抬头的十六世纪,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国族认同这种东西,朝鲜君主长期搞两班制度这种开倒车的制度,两班贵族腐败堕落,朝鲜的进步分子根本对并入中原没有抵触。
甚至还有觉得十年时间太长,很多读书人要求尽快并入东南,让朝鲜享受和琉球一样的优待。
如今琉球商人在整个东北亚非常活跃。
琉球本来就是擅长海航的地区,又是第一批吃到了海运福利的国家,几乎举国之力都加入到了航海事业中。
大量琉球人从渔民变成了水手,而琉球的船只也开始遍布在整个东亚的大洋上。
这一切在琉球正式并入中原后,贸易琉球的海上贸易开始疯狂攀升。
琉球作为东南的一部分,享受的是中原的价格和海关体系,可以享受到整个东南对“自己人”的各种优惠政策。
琉球杰出的位置,让它成为了中、朝鲜、倭国和南洋贸易的交汇点,大量商船在这里交易。
而挂着琉球旗帜的船只更方便停靠在东南的港口,同时还可以绕过对外国船只苛刻的隔离制度。
当然琉球也不是随便卖船旗的,琉球也需要对自己发了船籍的船只负责,还需要给船员进行体检。
不过这也要比外国商船直接停靠在东南港口方便多了。
琉球本身就没有多少国民,大部分还都从事了海上事业,在贸易繁荣之后琉球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虽然还比不上苏州府松江府这种东南最繁华的地区,但是也要比很多中原内陆地区要繁荣了。
相比之下,刚刚驱赶了王室,废除了两班贵族特权,百废待兴的朝鲜,就完全被琉球落下了。
琉球除了贸易的优惠之外,它作为东南领土的一部分,是得到东南舰队的保护的。
但是朝鲜作为内省,东南并没有在朝鲜驻扎太多的军队,李舜臣还需要位置一支军队,要负责应对北方的女真和随时想要复国的朝鲜国主余孽,同时还要维持一支海军应对海上的倭寇威胁。
而朝鲜作为一个小国,需要花费不少力气来维持这些军队。
这同样也是很多读书人要求尽快并入东南的原因,如果朝鲜是中原的正式领土,而不是内省的话,这些费用就不需要朝鲜来承担了。
沈一贯是乘坐飞剪船,从仁川登陆后前往汉城的。
如今山东虽然还控制在明廷手里,但是随着东南海上力量的强大,明廷在山东的海上卫所只能建造炮台防御陆地,已经失去了海上巡逻的能力。
现在整個渤海非常的热闹,往来大沽的商船密密麻麻的,整个东北亚贸易可以说是相当的繁荣。
甚至到了晚上的时候,沿着渤海一线的很多渔村都会亮起灯塔,成为走私的港口,从山东到辽东,只要还没结冰的港口都有走私船的影子,东南的货物通过这些船送到北方各地。
沈一贯见识到了仁川的繁荣,而从仁川到汉城,这一路上沈一贯见到的汉字招牌之多,让他简直怀疑自己没有离开南直隶。
其实本来朝鲜上层都是使用汉字的,李舜臣在私塾接受的就是完全汉化的教育。
朝鲜国主还在的时候,朝鲜君臣的奏章都是用汉字写的,引经据典的程度和大明也差不多,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极大。
而李舜臣成为朝廷统领之后,也在继续加强汉化改革,他也学习东南开设简易扫盲学校,培养产业工人,建立新式军队。
这也不是朝鲜人非要学习汉字,而是朝鲜购买的机器设备都是汉字,使用说明都是用汉字的,而请来的技术专家也只说汉语,只用汉字。
朝鲜的工匠想要学习这些技术,就必须要钻研汉学,要不然你根本听不懂,还怎么使用维修设备?总不能一直高价从东南聘请技术专家吧?
军队也是同样的道理,李舜臣引入的军事操典全部都是汉字,训练手册也是汉字,武器使用说明也是汉字的,军官们慢慢的就开始自行汉化,要不然你根本听不懂口令。
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多个领域,比如在海上航行的时候,用的都是中文旗语,东北亚航行的船长都要用中文交流,要不然你根本无法使用航海图和六分仪。
朝鲜流行的戏剧都是用汉语,各种先进的文化产品都是来自东南,朝鲜百姓也是听着中文戏文。
如今朝鲜读书人都想要争夺派往中原书院的留学名额,私塾都是教授的中文,在争取融入中原文化上,朝鲜人还找到了一个卷的对象——安南。
你们安南是什么东西,比起朝贡的事件我们朝鲜可是长多了!
而且朝鲜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箕子朝鲜,也就是商周后裔建立的王朝,和中原文明是同宗同源,你们安南是什么东西,要不是秦始皇派遣赵佗伐百越,你们安南还都是未开化的猴子呢!
沈一贯感受到了这种内卷氛围,比起安南,朝鲜更加狂热的模仿中原,他见到了在苏松二府流行的衣服,可以在一个月内就在汉城的读书人圈子中流行,而朝鲜读书人讨论的热点话题,和南京书院中讨论的话题也没什么差别。
沈一贯见到了李舜臣,他立刻向李舜臣告知了大都督的命令。
“统领说建州女真已经派来了使者,要打出我们东南的旗号反对李氏父子?”
沈一贯没想到自己来的早了,但是这些女真人投降得更快!
第653章 意料之外
李舜臣看向这位年轻的文官,他本来以为大都督会派遣一位武将来处理朝鲜和女真的事务,却没想到苏泽派来的是这样一位年轻的文臣。
沈一贯的态度平和,他向来信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箴言,在为人处事上非常的冷感,但是总能够抓到事情的关键。
毕竟是上国的使者,李舜臣还是询问道:
“沈上使要见一见女真的使者吗?”
沈一贯摇头说道:“叛乱敌酋的使者为何要见,大都督的意思很明确了,明廷是我们的敌人,但是更不能接受女真人割据关外。”
听到沈一贯的话,李舜臣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些年来,女真人在辽东不断的坐大,开始不停的侵扰鸭江以南的朝鲜土地,还经常从边境掠夺物资和人口。
但是朝鲜人敢怒不敢言,若是女真得到了东南承认,那朝鲜作为内省说不定还会吃更多的亏。
现在大都督苏泽要打压女真人,朝鲜的北境终于能够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