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安如实回答,众人都颇为惊奇,要知道佟安在陆军武备学校一向是不显山不露水,成绩也很普通,竟然能够挤进参谋处。
面对同年们的询问,佟安只能说道:“大概是因为我父母起的名字好吧。”
众人不解的看向佟安,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副官走出来说道:
“大帅乏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没能选中的开拔之前就去连部报道!”
“什么?不是还要再招收五人去参谋处吗?”
“我可是操典成绩第一啊!请大帅见一见我!”
看到纷乱的广场,佟安喃喃说道:“果然是个草台班子。”
第621章 教乱
“招讨!长崎城主愿意投降!”
一名武士激动的冲到了木下藤吉郎面前报告道。
不过如今木下藤吉郎已经被织田信长赐名为丰臣秀吉。
赐姓,这是倭国常用的奖励手段,这就是倭国文化迥异于中原的地方。
中原改姓被视为侮辱,但是在倭国,能够被赐予显赫的姓氏,则被视作一种荣耀。
在织田信长讨伐各地大名的时候,一些失去了传承的家族,他们的姓氏会被赐给属下,这就等于给属下贵族的身份。
这也是倭国文化中非常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他们非常重视血统和名分,非常重视家族传承。
一方面又经常下克上,武将长期执政。
这一次丰臣秀吉带领九州征讨军,一路直接向长崎而来,就是为了打通九州的海上贸易通道,获得和东南直接贸易的港口。
九州的大名们对于丰臣秀吉的军队,都保持了一种围观和避让的态度。
而丰臣秀吉同样也很默契,他对于九州大名们的避让很满意,他带领大军绕过那些大名控制的核心区域,还用钱向他们交换粮草和补给品。
这也是倭国迥异于中原的特殊生态。
这些地方割据的大名,除了少部分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之外,大部分也都是凑数的。
特别是九州的这些大名,他们本来就处于倭国的边缘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内部又互相掣肘,基本上没有争霸的可能性。
所以这些九州大名在乱世之中,除了互相争夺地盘之外,其余的时候,一旦整个战国角斗场角逐出最强大的势力后,这些小势力就会迅速臣服完成统一。
对于九州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丰臣秀吉的脑子也很清楚,他知道倭国的传统,所以只要求他们表面上臣服,让开道路就不再理财,直接向长崎进军。
此时长崎城中,长崎大名大村纯忠焦急的来回踱步。
他亲信的武士带来回了的消息,九州其他大名都拒绝了他的求援,算是彻底将大村纯忠给卖掉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大村纯忠只能寄希望于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对于长崎的态度也非常的纠结。
葡萄牙人内部也分成了两个派别。
首先是以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大船东,也就是葡萄牙人在远东商业和政治上的首领安东尼为首的商人团体,他们对于长崎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
安东尼顾及的并不是倭国,而是东南。
丰臣秀吉这一次出兵,除了打出宗教的口号之外,还提出了所谓的“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就是东方是东方的东方,丰臣秀吉拒绝西方人染指东方事务,而葡萄牙人在长崎修建教堂,管理商会,甚至引诱一名大名皈依,这都是在扰乱东方秩序。
丰臣秀吉这封信,确实让葡萄牙在远东的商人们都有些担忧。
自从苏泽强硬的驱逐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据点后,接下来是东南的舰队突袭了马尼拉,驱逐了比葡萄牙人更强大的西班牙人,这一切都让占据麻六甲的葡萄牙当局非常惶恐。
虽然东南已经表示,对南洋现有的秩序表示尊重,但是葡萄牙人依然非常的恐惧。
因为他们占据的麻六甲王国,曾经是大明的朝贡国之一。
而这批麻六甲王国的后裔,如今也在南洋活动,高唱旧有的朝贡关系,要求继续向东南朝贡,驱逐这些西方人。
而他们喊出来的口号,也是东方主义。
长崎对于葡萄牙人很重要,但是也绝对比不上麻六甲。
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最主要的集货地就是马六甲,如果失去马六甲,那葡萄牙将会失去视为国家支柱的香料贸易航线。
而相比之下,长崎的这些利益,丢了也没有关系。
这是商人和政客的想法,但是影响葡萄牙政策的,还有一个势力,那就是耶稣会。
甚至可以这么说,长崎的成功都不是葡萄牙商人的贡献,而是耶稣会的成果。
对于耶稣会来说,他们在东方遭遇了一系列的失败。
在各地的传教事业都不顺利,在中原帝国的传教更是遭遇了巨大的失败,澳门的教堂全部被拆毁。
而如今在整个东方最大的成果,就是长崎了。
长崎是耶稣会最大的成果,长崎大名都改信了,而且整个长崎建设了大量的教堂,很多百姓也随着贵族和武士们信了教。
让耶稣会将长崎吐出来,这让那些狂热的教士如何能够答应。
而耶稣会本身在葡萄牙也拥有巨大的能量,远东殖民地的运转,很大程度也需要这些传教士。
事情就这样尬住了。
结果就是,葡萄牙人拒绝直接出兵参加长崎的战争,但是他们愿意借贷给大村纯忠一大笔钱,让他采购佛郎机的火炮和火枪。
大村纯忠自然是喜出望外,有了这批火炮他就有信心守住长崎了。
而丰臣秀吉也看到了长崎的城防坚固,他带领的其实是一支孤军,一旦战败那些恭顺的九州大名就会群起攻之,所以必须要迅速拿下长崎,而不能打成拉锯战。
于是丰臣秀吉干脆也在长崎外筑城寨,准备寻找破绽后再攻城。
不过让双方没有想到的,这场对峙之中,影响对峙的竟然不是双方的军队。
长崎城中,随着耶稣会的到来,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股势力。
一股是皈依改信的教民,因为大村纯忠带头皈依,这些教民享受特殊的待遇,比如他们如果犯罪要交给教区审判,然后才会被大名审理,而一旦教民和非教民发生冲突,那教区的审判肯定是倾向于教民。
此外就是税收了,大村纯忠对于非教民要额外征收一笔赋税,在商业纠纷中,教民也会更占优势。
而本身改信的教民中,也有不少就是为了这些优厚待遇的投机分子,还有一些就是拍大村纯忠的马屁精。
这帮人更是欺压长崎城中的非教民,双方的矛盾越发的激烈。
随着丰臣秀吉的到来,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第622章 大都督先例
长崎的教民和非教民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深了,正常来说随着传教士们的继续传教,那些非教民最后也会慢慢皈依,或者那些被排挤的非教民会离开长崎,这个矛盾也就慢慢解决了。
但是丰臣秀吉来了。
丰臣秀吉了围住了长崎,虽然长崎靠海有港口,丰臣秀吉无法切断长崎的补给。
但是民众只能撤进到了城中,而拥挤的城市也开始激化矛盾。
原本城市之中,教民的数量是大于非教民的,但是随着乡村的人撤退到城市中,非教民的人数开始大于教民。
而为了守卫长崎,大村纯忠又出台了一系列的守城政策,又提高了对非教民的税赋。
在这种情况,整个长崎城内的矛盾被彻底点燃了。
导火索是一户教民和非教民因为房屋开始争吵,双方为了争夺房屋之间的土地,教民在两户人家之间的土地上搭建了窝棚,用来出租给那些挤进了城市内的百姓。
而另一户非教民市民对于侵占他家土地的行为非常愤怒,于是将邻居告上了官府。
这个案件又被发回了地区教堂,地区教堂的牧师来看过了之后,立刻将这片土地判给了教民。
这名牧师还称赞侵占土地的教民,搭建窝棚是为了帮助其他人,是值得赞许的行为。
有了这个判决撑腰,那些教民都开始疯狂侵占非教民的土地。
争产本来就是非常严重的矛盾,教区牧师的这样处理方式更是增加了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土地的非教民家的冲动长子冲入了教民家中,将他们家人全部都揍了一顿。
这户教民又将揍人的凶手告上了官府,教区牧师看到这个案子之后,立刻判处了揍人的非教民死刑。
这下子算是彻底点燃了仇恨的火种,儿子被判了死刑,自家土地又被邻居占了,这户人家最后选择一把火将邻居家全部烧死。
而由于如今长崎非常的拥挤,大量违法搭建的窝棚和房屋将住宅都连接在一起,所以这把火迅速蔓延开,开始烧向了整个街区。
随着这把火一起点燃的,就是长崎城内教民和普通百姓之间的长期矛盾。
皈依后的歧视政策,地区主教和牧师的不公平对待,经济上的重负,看到着火之后,非教民们立刻冲进了教民家中抢劫。
紧接着,这些非教民冲进了教堂,开始抢夺教堂中的财宝,他们赫然发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传教士们,竟然在教堂中建设了以供淫乐的密室!
愤怒被点燃,火焰燃烧了整个长崎,耶稣会向大村纯忠求援,但是大村纯忠此时已经自顾不暇了。
非教民的士兵们夺去了城门,他们打开了城门。
丰臣秀吉本来还有一些犹豫,他以为这是大村纯忠的陷阱。
但是看到冲天的火光,以及从长崎城内传来的消息,丰臣秀吉完全明白了,这不是对方的计谋,而是长崎城真的乱了。
丰臣秀吉果断命令军队进城,迅速控制了城门和炮台。
大村纯忠此时也知道大势已去了,他找到了耶稣会的传教士,请求他们带领自己离开长崎。
可是让大村纯忠没想到的是,这些传教士竟然直接绑了大村纯忠,然后将他献给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进城以后,立刻命令投降的军队和自己的军队参与到救火之中,不过因为长崎大量的木质房屋,整个火灾蔓延了半个城市,大量的市民流离失所。
丰臣秀吉忙着指挥灭火,镇压城内的乘火打劫行为,平定城市内的争端。
等到他疲惫的返回自己的军营,那些等待多日的耶稣会教士们,已经在门口恭敬的等着他了。
丰臣秀吉难掩心中的厌恶之情,但是对方毕竟是本次攻打长崎的“功臣”,所以丰臣秀吉还是让他们进了军营。
耶稣会修士首领阿济格对着丰臣秀吉恭敬的行礼,接着用流利的日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