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浪潮奔涌而来,真的是山呼海啸的推着人前进。
沈一贯等苏泽回过神来,这才说道:
“这个世界上有一类国家,建立之初只是为了更低的关税,更方便的货物流通才建立的,比如希腊。”
“而有些皇权国家的统一和强化,也是为了一个更方便流通的市场,比如王权越来越强势的法兰西,又比如正在团结起来的普鲁士诸国们,还是试图构建统一联盟的亚平宁半岛上的诸多商业共和国。”
苏泽这下子更加惊讶了。
沈一贯的观察,预言了欧罗巴大陆上后三百年影响世界的变化。
分别是皇权加强下的法兰西崛起,普鲁士关税同盟后建立的普鲁士,以及一直在试图统一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
正如同沈一贯所说的,这些国家的逐渐崛起,其推动力一开始并不是民族意识,而是简单的为了商品更好的流通,为了更大更方便的统一市场。
而真正的国家民族意识崛起,还是在几百年后的世界大战前夕才逐渐觉醒的。
沈一贯说道:“安南的如果能够融入东南的市场,就能抵消安南内部的分离倾向。”
“就像是现在北方的草原商人,都会为了做生意主动学习汉语和汉字。”
“当安南的精英意识到留在东南体系内,比离开东南体系得到的更多,他们就会支持我们主动汉化。”
苏泽突然站起来看向沈一贯,扶着他说道:
“我东南有你这样的俊杰,我等的事业后继有人了!”
沈一贯也没想到苏泽竟然对他的评价这么高,连忙表示谦虚。
苏泽打断了他的自谦说道:“你作为鸿胪寺的行人司主司,你知道你的职责吗?”
沈一贯对于鸿胪寺这个衙门了解并不多,只是知道它的主要职责是迎接四方使节。
等他返回南京之后,却发现鸿胪寺的工作是相当繁忙的。
主要是来访的使者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使节当中,大部分都是打着外国使者幌子的外国商人。
鸿胪寺的四方司,主要工作就是接待这些使者,还需要甄别假冒外国使节的商人,和真的外国使者签订贸易协定。
而那些假的外国使者们,也会被鸿胪寺的官员留下来,同文司的官吏会审讯这些假冒使者的来历,将他们的见闻记录下来存放在同文馆中。
同文馆还要负责外国书籍的翻译出版工作,当东南表现出高价收购外国图书的意向之后,如今往来东南的外国船只都会携带一两本书籍,同文司除了要负责日常交流的口译,还要日日夜夜的翻译这些图书,可以说是忙的不可开交。
因为工作实在是太多,同文司的主司闹到了内阁,又给他们司增加了一倍的人员编制,同时内阁还同意在国子监开设外文课程,培养能够进入同文司的官吏,同文司的主司这才满意而归。
但是沈一贯担任主司的行人司却很清闲。
行人司包括沈一贯在内总共只有五名官员,其中一人还是分配到行人司的观政进士。
除了正式官员以外,还有吏员十人,是个人数很少的小衙门。
但是行人司的级别却又非常的高,沈一贯这个主司是正四品,在七部五寺二监下的诸司当中,算是级别第二档的司,和人数庞大的铁路司都是同一级别。
在明廷也有行人司,明廷的行人司主要是担任使者,负责宣布圣旨诏书的机构。
但是按照东南这边鸿胪寺的文件,东南的行人司回归了汉代行人司的职能,作为使节出访各国。
沈一贯只猜到了苏泽第一个目标是安南,却不知道自己这个行人司主司在攻略安南中,到底要发挥什么作用。
苏泽说道:
“广州港来了一支黎朝的船队,是代表黎朝出访我东南的,希望得到我们东南的册封。”
“你说的路线很好,我们不能承认安南任何一个现有政权,要扶植能够融入我东南的势力,彻底同化安南。”
“但是介入安南事务还是需要一个切入点的,这支使节团就是最好的切入点。”
“你立刻带人前往广州,和这支安南黎朝的使节团接触上,代表我们东南出使安南。”
“等到了安南之后,你一方面要搜集安南的情报,一方面和安南各方势力接触,找到符合我们利益的目标。”
“此外黎朝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当年扶持黎朝的权臣阮淦是郑检的岳父,郑检继承了岳父的手下和势力,成为把持黎朝的权臣,但是广南阮氏依然是安南黎朝内部重要的势力,阮淦的儿子也还在,这些人也是可以接触的。”
沈一贯立刻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对着苏泽说道:“大都督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苏泽说道:“到了安南,还是要先保全自己,记住你的后盾是我们整个东南。”
“凡是军事上能拿到的东西,都不需要要用阴谋诡计来冒险,你的任务是多听多看,搜集到足够的情报就够了。”
“区区安南,可不能折损了我东南未来的重臣!”
沈一贯只觉得心头一暖,连忙向苏泽保证一定会保全好自身。
等到沈一贯离开之后,熊五又咧着嘴走了进来。
“大都督,这次要我去哪里?憋在南京好生无趣!”
自从上次龙虎山回来之后,熊五在制宪会议后得到了新职位,隶属于陆军部下情报司主司。
重新干回了老本行工作,熊五自然是非常的高兴。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情报司主司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公务,他的工作根本不是和以前一样出生入死搭建情报网络,而是坐在衙门里应对部门预算、内部考核、奖惩晋升这些案头工作。
还要隔三差五被户部喊过去质询,为什么这个月的预算又超支了?
这种行政工作让熊五怨声载道,他多次向苏泽抱怨,要和京师情报站的陆二对调位置,亲赴前线主持对明廷的情报工作。
今天苏泽终于喊来了熊五,他一进门就长大嗓门,大大咧咧的向苏泽要任务。
苏泽又是无奈又是好笑,不过随着他的地位越来越高,威望越来越重,像是熊五这样对他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就连于宗远这样的旧交情,在面对苏泽的时候也越来越拘谨。
苏泽也明白熊五大概是故意装作这样,他这个人外粗内细,如果被他憨直的外表欺骗了,大概是要吃大亏的。
苏泽说道:“这一次派你去广西,搜集安南的情报,这个任务如何?”
听说要去广西,熊五不由大喜。
他负责陆军部情报,自然知道戚继光在广西练兵的消息。
以苏泽用兵的惯例,向来都是情报先行,这是要对安南用兵的前兆了。
熊五立刻说道:“大都督,什么时候出发?”
“立刻。”
“好嘞!那情报司的事情?”
“我已经把熊况调回来了,他会接替你的工作。”
“大都督英明啊!可不能继续让这小子在外面浪了!哦不,要给年轻人加加担子!”
“大都督,我这就出发!”
苏泽看着激动的熊五说道:“慢着,刚刚那个年轻人你认识吧?行人司的沈一贯,他要出使安南,你派遣一队得力的人保护他,一定要保证他在安南的安全。”
“大都督您就放心吧!”
第439章 交趾糖业
沈一贯从南京出发,却没有直接去广州见安南的使者。
沈一贯带着自己的属下,分配到行人司观政的进士迟弘谟,风尘仆仆的离开了南京城。
迟弘谟原本在行人司好好的喝着茶,就在前一天偶然在鸿胪寺遇到了汤显祖,然后就被沈一贯拽着坐上了飞剪船前往杭州。
汤显祖是去同人司找人翻译西洋算学著作的,只是偶然和迟弘谟聊了几句话,迟弘谟的清闲日子就彻底结束。
这都让迟弘谟想起了在观政进士圈子里流传的一条传说——“不要接触汤显祖,会变得不幸。”
凡是和汤显祖有过交往的观政进士,都被上司用的死去活来,最惨的莫过于今科状元顾宪成,被吏部一下子踢到了广西。
迟弘谟后悔自己在鸿胪寺的时候,见到汤显祖的时候为什么要主动上前打招呼,去招惹这个“脏东西”。
沈一贯抵达了杭州之后,立刻以自己叔父沈明臣的名义,邀请杭州名流参加宴会。
沈明臣和沈一贯都是浙江人,当年沈明臣还和徐渭结社,搞过越中七子,在浙江很有影响力。
沈一贯打着叔父的旗号,果然请到了很多名流参加宴会。
居住在杭州城的于二公子,作为浙江首富自然也在邀请之列。
如今整个东南到底谁最富,已经成了很多小报热衷讨论的问题。
但无论哪一份小报上,东南排名前十的富豪,都必定有于宗远于二公子。
唯一能够和于二公子掰掰手腕的,可能就是占据松江华亭县半城的徐琨徐二公子了。
比起专注于棉布徐琨,于宗远因为其“乐善好施”,更是长期登上浙江的报纸。
无数心怀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都将于二公子视作偶像,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投资。
而于二公子又由于其“卓绝”的投资眼光,也成为浙江商人的领袖。
这一次苏松铁路的特别公募债券,正是因为于二公子带头认购,才在杭州销售一空的。
而沈一贯这一次宴请杭州名流,就是要请于宗远这位浙江的财神爷。
沈一贯为人冷漠,他正在整理衣服,向助手迟弘谟冷冷问道:“今天晚宴要办的事情,你都明白了吗?”
迟弘谟连忙说道:“属下都明白了,一定要将于二公子伺候好,请他带头组建商团投资安南。”
沈一贯点点头说道:“只要于二公子肯投资,浙江的商人就会跟着一起投资。”
沈一贯不喜欢和别人发生身体接触,但还是拍了拍迟弘谟的肩膀说道:“这事情你比我擅长,今天就靠你了。”
迟弘谟挤出一个难看的表情,只能满口答应下来。
宴会之上,迟弘谟围着于二公子一顿彩虹屁,又是将于二公子夸的心花怒放。
能参加宴会的浙江名流也很快发现,宴请的主人公是于宗远后,也纷纷围着于宗远拍起马屁来。
且不说于宗远的财富,单论他在东南的元勋地位,和苏泽的私人关系,平日里谁也不供着这位。
等到于宗远彻底被哄上了云端,沈一贯清了清嗓子说道:
“沈某在浙江读书的时候,就听说于公眼光卓著,善于投资。”
“沈某从南京出发之前,曾经被大都督召到府上详谈了一番。”
听到大都督,在场众人的耳朵都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