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6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爹,这张居正如此嚣张,还是因为陛下身体不好。张居正之前的高拱也强势,对我们李家不也睁一眼闭一只眼?”
  李炜愁容满面的说道:“可是陛下这个样子,要如何为我们撑腰呢?”
  李长风说道:“我认识一名道长,能够炼制仙丹。”
  李炜也是眼睛一亮说道:“速速去请这位仙长炼丹!只要陛下身体好了,一定能为我们父子二人撑腰!”
  这边明廷轰轰烈烈的变法,东南那边的第一次制宪会议也落幕了。
  这次制宪会议其实根本没有决定任何事情,但是连续几天的报纸报道,将制宪会议代表们讨论的问题全部刊登了出来,让所有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都感觉到了自己参与到了东南的政治事务中。
  就算是最不关心政治的百姓,也从报纸连续的报道中,感觉到了制宪会议的严肃性。
  东南大都督府和内阁距离普通百姓太远了,可是这些制宪会议代表都是住在同一座城市中的,甚至有的代表他们都认识。
  这让百姓们也产生了一种对东南大事的参与感。
  制宪会议落幕前,苏泽公布了第一届内阁的人员名单。
  内阁大臣是由大都督苏泽任命的,不过苏泽增加了一个新任内阁大臣要在制宪会议上宣誓的环节。
  首席大臣不出意外的由徐渭出任,这段时间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务都是徐渭在主持的,他对东南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财政大臣的位置也没有任何意外,苏泽的老丈人方望海顺理成章的出任第一任财政大臣。
  交通大臣则给了还在淮北勘探水文,准备疏通运河的胡宗宪,胡宗宪专门赶回南京,宣誓就任。
  司法大臣则由苏州知府何心隐出任,教育大臣则由松江知府申时行出任。
  谭纶出任监察大臣,水师大臣和陆军大臣分别由林氏姐弟出任。
  第一届内阁大臣的名单都在大家的意料之中,这些都是苏泽起事创业的有功之士,他们的能力也有目共睹。
  大家也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内阁大臣这么重要的位置,自然是苏泽的亲信担任。
  大家盯着的是这几位升任大臣之后,空出来的职位。
  徐渭是南直隶巡抚,这是东南第一省的巡抚。
  何心隐和申时行,又是南直隶最强的苏松二府的知府。
  如今苏松二府的税收加起来,比江西整个省还要高,这两个府的知府含金量十足,是东南第一知府。
  谭纶是广东巡抚,这个位置也非常重要。
  广东开埠最晚,在旧的航线上和福州上海这些老港口是没办法竞争的。
  所以谭纶决定差异化竞争,主要经营南洋航线。
  如今的东南各港口,都有自己侧重的航线。
  上海是整个东南和东北亚贸易的总枢纽,主要航线是对北方明廷的货物出口。
  如今东南对外贸易的大头,自然是北方明廷了。
  这个结果不出意外,要知道在嘉靖朝的实录上记录,大明人口差不多是九千万。
  以大明对人口的掌握能力来看,这个数据自然不是非常准确,但是这片土地上有近亿人是没错的。
  如今明廷和东南对峙,东南拥有南直隶、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武昌,明廷则占据剩余地区。
  虽说南方人口稠密些,但是论国土的面积,还是明廷更大一些。
  所以双方的人口也差不多是对半开。
  一个近乎于五千万人口的市场,必然是整个东南最大的贸易对象,倭国和朝鲜是绝对无法比拟的。
  福建的港口经营的还是当年苏泽开拓的航线,也就是对倭国和琉球的贸易航线。
  倭国同样是人口大国,差不多是一千多万这个数量级上。
  而且倭国现在还是战国时期,各大名之间的战争正在不断升级,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很旺盛,而且倭国也是东南白银的主要流入国。
  广东在旧航线上自然是竞争不过了,所以谭纶开拓了南洋航线。
  南洋诸国的人口也不少,更重要的这是葡萄牙人梦寐以求的东方航线。
  不仅仅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也加入到了这场贸易竞争中来,广州的港口中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帆船。
  广东肉眼可见的发展实力,让广东巡抚也是一个人人关注的重要位置。
  除了这些地方大员之外,七部和都察院的主官由大臣担任,东南还有几个重要的部门。
  大理寺、司农寺、太仆寺、鸿胪寺、宗正寺五寺的寺正。
  军械监、将做监的监正。
  这些职位都在吸引东南官员的目光。
  不过苏泽并没有和以前一样任命这些重要职位,而是将这一次的重要官员任命工作交给了内阁廷推。
  苏泽亲自挑选任命的,是第一次都察院的御史人选。
  都察院的职能大大加强,都察院的主官御史中丞由内阁大臣之一的监察大臣担任,级别上和七部平级。
  除了保留原本的御史之外,都察院的御史人数增补到一百多人,这些御史都有独立的办案权利,可以随意调查和弹劾任何一名官员。
  除此之外,都察院还可以联合封驳内阁的廷推结果,还能够联合否决各部的人事任免和户部的财政预案,甚至可以动议罢免大臣。
  苏泽自然是从制宪会议的代表中挑选。
  丹芸没想到自己开完会之后,就接到了都察院的公文,询问她是否要担任这个都察院御史。
  李言恭对于妻子能出任要职自然是非常高兴,但是却担心自己妻子马上要临盆。
  都察院的官员表示没有任何问题,按照吏部最新的条例,女性官员可以享受产假和产后四个月的哺乳假,等丹芸修完假再去都察院报道也没有任何问题。
  当参加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发现,那些在制宪会议上表现出众的人被选为督查御史,很多人都痛心疾首,早知道自己就好好在制宪会议上表现了!
  除了制宪会议代表,苏泽还任命了一批督查御史里行,也就是编制外的御史。
  这些人可以领到督查御史一半的薪水,不用每天去上班,只需要每个月参加都察院的会议。
  他们没有前面御史的权利,但是有参加都察院会议,表决都察院动议的权利。
  《警世报》主编归有光,医学院长李时珍等一些社会名流,获得了督查御史里行的职位。
  就这样,第一届东南内阁组建完毕,同时苏泽宣布要在今年的秋季,在水晶宫举行一次万国博览会。
  苏泽早就让谭纶在广州港发出消息,这一次的博览会允许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携带自己的商品参加展会,也欢迎任何一个国家的代表团来南京参会。
  南北都在休养生息,山东前线又恢复到了对峙状态。
  虽然高烈度的战争暂时不可能打了,但是小规模的摩擦还是不断。
  而梁山泊上的队伍,却在经历了一个冬天后急剧膨胀了。
  如今摆在李舜臣这个“大当家”面前的最大问题,是梁山上的食物不够吃了。


第424章 兼并崩溃螺旋
  去年李舜臣带领梁山泊上的流民开荒,加上木下藤吉郎带着人在山里捕猎,总算是养活了梁山上这近千名流民。
  可是随着梁山的名声越来越响,梁山附近县里活不下去的流民都跑上了梁山,现在山里的流民大大小小有了三千人,这座山再也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了。
  李舜臣也派人下山打听过,为什么山东涌现出这么多的流民,这么一打听才明白,原来还是隆庆派出的矿监太监的锅。
  张居正当政之后,立刻裁撤掉了各地的矿监,但是这些矿监造成的影响已经无可挽回了。
  由于这些焦太监的盘剥,大量自耕农破产,这加剧了山东地区的土地兼并。
  兼并带来的问题可不是简单的财富集中的问题,这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自耕富农的破产,让他们不得不变卖土地。
  能够躲过矿监盘剥的,必然是地方上的大户,这些大户乘势购入土地。
  而这些大户往往都有逃税的手段,官府越来越难以从这些大户手上收税。
  虽然朝廷没有给李成梁财权,但是山东的赋税都是就地转运三镇新军的,也是最早能吃上的粮食,所以李成梁非常的重视。
  他到任山东之后,给各地衙门都下了死命令,今年的天赋丁税一分钱都不能少,否则他就会直接罢免这些官员。
  大户收不上粮食,那就只能压榨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了,这又进一步的导致更多的农户破产。
  土地兼并的另外一个恶果,就是粮食产量和劳动力的萎缩。
  自耕农还是会自己打理庄稼的,他们虽然有田有地,但是如果不精耕细作,一次天灾或者人祸就会破产,所以他们的土地亩产都是比较高的。
  而对于大地主来说,他们是躺在土地上的食利阶层,他们是不可能自己耕种土地的。
  大地主会将自己的土地包给佃农来耕种,抽取远比官府赋税比例还要高的田租。
  而普通的佃户,如果和自耕农一样精耕细作一两亩的土地,交上了官府的田税和地主的田租之后,是绝对活不下去的。
  为了活下去,这些佃农只能耕种更多的土地,比如一个人要耕种十亩土地,才能勉强糊口。
  在长期来说,地主和佃农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
  如果田租太高让佃户饿死,那佃户就会逃亡。
  如果田租太低地主不满意,地主就会涨租。
  这个平衡虽然脆弱,但是好歹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焦太监的横征暴敛,以及坚壁清野造成的大量流民,彻底打破了这个均衡。
  新进入的流民为了活下去,就会愿意接受更高比例的田租,承租更多的土地,“卷”死那些和地主斗争到平衡状态的旧佃户。
  这样的结果是那些卷到了承包土地的佃户,没办法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累死累活还只能糊口。
  大户看起来提高了田租,实际上粮食生产效率下降,实际上收到的粮食还减少了。
  官府收不到赋税,再因为流民出现了大量治安问题,需要内耗更多的粮食来维持稳定。
  这些被流民挤掉了租种土地的佃户,和越来越多的流民只能逼上梁山,为了活命开始造反。
  但是此时的狗大户们,正因为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涌入而欢呼雀跃,因为提高的田租而弹冠相庆,却没有想到灾难就在眼前。
  土地兼并就像是一个下坠螺旋,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刹车,向着最底部的深渊狂飙猛进,带领所有人一起坠入深渊。
  等到新的秩序建立,又会重复这个过程,成为笼罩在所有王朝头顶上的周期性魔咒。
  李舜臣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他从山东的土地兼并,看到了朝鲜国内的问题,如今朝鲜内部土地不断向大家族聚集,和明廷在山东发生的事情如出一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3/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