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3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不过这倒不是明廷的正规军,而是山东兖州府一名叫做何受中的千户,自己带领“家丁”组成的团练。
  如今在明廷在山东的军队,除了三镇新军之外,剩余的就是山东各地军卫的部队,以及一些军事豪强自己组建的勤王军队。
  明廷的体制内,这些军事豪强,也就是所谓的将门,其地位在土木堡之变后一直被文臣压制。
  但是并不代表这些将门就没有权力了,相反大明的文武二元体制中,将门也有其独特的地位。
  将门的世代继承的特性,让他们形成了一股稳定的军事贵族势力。
  这些将门长期扎根于地方,往往都是某个卫所或者都指挥所的军官,他们有钱也有人,就像是南平于家那样,积累了财富和地位。
  而明廷对于将门的态度,在个人前途上,将门无法像唐代武人那样搞藩镇割据,但是也不像是宋代将门那样完全没有权力。
  比如在自募团练这件事上,将门子弟募兵作战,明廷往往会立刻确认,给领兵勤王的将门子弟加官进爵,将他们的军队确认为正规军。
  每一次边境有事,都有大量的将门子弟带领家丁和私兵,从老家前往京师效忠皇帝,皇帝也会赐予他们相应的职位,就算是没有遭遇作战,也会给他们赏赐,或者干脆将他们编入正规军。
  而对于文官和士绅募兵办团练,明廷的态度则要防备的多。
  比如之前南直隶倭乱的时候,状元沈坤在淮安老家丁忧,看到倭寇四起就散尽家财组织乡兵作战,但是在倭乱平定之后,沈坤很快就被人构陷,被锦衣卫抓捕押往京师处死。
  而苏泽早期起事的时候能募兵,靠的还是挂靠在福州市舶司衙门和方望海的钞关厅下。
  明廷对于将门,并不担心他们募兵作战,甚至李成梁这种手底下上千家丁的,明廷反而会委以重任,甚至给他的家丁承担军费。
  但是文官或者士绅募兵,则会被怀疑要搞地方割据,往往会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武将出将出兵,士绅出钱出人节制的制度。
  山东本来就是卫所遍地,比如戚继光就是山东人,他就是济宁府的卫所世代千户出身,中了武举之后开始自带干粮抗倭,然后被委任为参将。
  何受中也是这样的情况,他家是兖州府任城卫的世袭千户,家中有良田上千亩,从小就喜欢在山东结交豪侠。
  在东南起事之后,何受中也感觉到了大乱将起,立刻开始募兵。
  等到徐州一丢,山东就成了和东南拉锯的前线,兖州知府更是直接给何受中拨钱,让他扩大团练人数,保卫兖州府。
  何受中手下有五百多人的乡勇,这些人骨干都是他结交豢养的家丁,战斗力比不上三镇的新军,但是比卫所兵可要强多了。
  和李成梁的态度一样,这些兵都是何受中的宝贝疙瘩,所以何受中还给他们购买了鸟铳,训练他们使用鸟铳作战。
  而李舜臣所在的连队,就是在进入山东境内后,被何受中的部队伏击。
  李舜臣他们这个小队和连队大部分失散之后,又被何受中继续拦截,没办法直接向南返回南直隶了。
  要不是木下藤吉郎机警,发现了山中的埋伏,他们可能就全军覆灭了。
  南下的路走不通了,李舜臣召集小队的人一起开会,商讨接下来要怎么返回南直隶。
  小队中的其他汉人士兵也都是新兵,这段时间都是李舜臣在领导小队。
  围拢在篝火边上,众人看向李舜臣,士气都有些低落。
  这时候负责侦查的木下藤吉郎从林子里钻出来,他将对着李舜臣说道:
  “李君,北方有一座大城,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
  李舜臣则在地上画着地图,他抬起头说道:“大城距离这里有多远?”
  “大概十几里路的样子。”
  “那就没错了,那座大城应该就是济宁州城了。”
  “什么?”
  众人倒吸一口气,明廷在济南州城内囤驻了三个协的新军,这样的重要情报自然瞒不住东南的情报网络。
  李舜臣他们虽然是基层士兵,但是东南新军的作战会议是开到连一级的,重大的敌军情报都是告诉基层士兵的。
  让士兵知道为什么打仗,让士兵自己思考怎么打仗,而不是用欺诈的方法让士兵送死,这就是东南军队基层比明廷军队更有主观能动性的原因。
  济宁州城距离自己只有十几里,东南新军的士兵也是人,自然也会恐惧。
  李舜臣站起来,众人都看向他。
  这段时间李舜臣已经得到了小队的信任,成为这支小队的队长。
  看到他要发话,众人都闭上了嘴巴。
  “运河沿岸的大城,应该就是济宁州城了。往南的方向已经被明军堵死了,那我们现在只有往北了,绕过济宁州城,沿着大运河继续北上。”
  “往北?”
  众人看向李舜臣,都觉得他已经疯了。
  李舜臣说道:“现在山东和南直隶之间都是明军,而且明军正在坚壁清野,我们根本没办法通过。”
  现在李舜臣都怀疑自己连队追击的那支匪盗,就是明军士兵假扮的,故意将他们引入了山东的包围圈。
  明廷和东南交手多次,自然知道东南的渗透战术厉害。
  现在整个交界线都被封锁,商旅断绝,甚至居住在山东南部的百姓,都被强行前往山东其他地区。
  这样一个无人区,想要硬闯肯定会被发现。
  李舜臣说道:“向北,我们没有地图,但是只要沿着运河就能到天津,我们东南在大沽有棱堡有码头,只要到了大沽,就能乘坐船返回东南了。”
  天津?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立刻绝望了,从山东南部到天津,这是多远的距离啊!
  可是李舜臣说的也没错,他们这个小队没有地图,想要绕行明军的封锁线根本不可能。
  而山东是京畿的省份,也就是爆发过一阵子倭乱,后来也很快平定,这些年也都没有遭灾。
  明廷在山东的威望未失,好几次小队向附近村落打探情况,都被村里的士绅上报给了官府。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明末那么倒行逆施,清军入关之后山东地区的反抗一直都很激烈,一直都有义军反抗,甚至还有不少人隔海逃到辽东清廷的老巢去搞起义。
  加上山东也是士绅势力强大的地方,山东的举人做官数量冠绝全国,山东武将募兵团练的热情也最高涨。
  这都让小队在山东境内举步维艰。
  没有地图,只能沿着运河往北走,仔细想想,似乎李舜臣这个建议也没这么离谱了。
  这章只有2500字了,后半段没写好,删了,晚上七点那章补上缺的字数。
  求一下月票,肥鸟感谢大家


第400章 于二公子的天使投资(一)(5k5,求月票)
  明廷在山东这边的情况也有“一点点”复杂。
  如今明廷设总督,节制山东的全部兵马,这位山东总督也是隆庆帝的潜邸旧人。
  陈以勤,他是嘉靖二十一进士。选庶吉士,后来曾任裕王府的讲官。
  讲官和高拱这种侍读学士不同,高拱等于是隆庆帝的班主任,而讲官就等于是某一科目的老师,虽然也能算是帝师,但是远不如高拱亲近。
  但是隆庆没有根基,能用的自己人不多,所以陈以勤这个潜邸旧人,很快就在新朝青云直上,被委任到山东前线担任山东总督。
  可虽然是总督,但是明代的总督听起来权利很大,实际上明代总督是“总都能督,总也不督”。
  最重要的原因,是明廷的总督只有军权,没有民政权和人事权。
  总督,这是魏武帝曹操的发明,起源自总督某某诸军事。
  比如东晋权臣桓温,他最大的官位就是“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这就等于是唐代的四州节度使,不仅掌握四州军权和民政大权,四州的官员任免也都是桓温一言而定。
  当然明廷好歹也吸收了前面的教训,所以总督只有军权,没有民政权。
  这也是胡宗宪这个浙直总督看起来官很大,但是他诏安的倭寇头子汪直被浙江巡案王本固杀了,胡宗宪却也拿王本固没有办法。
  而严嵩一倒台,胡宗宪这个手握两省军事大权的浙直总督,只要几个锦衣卫就能抓到京师的原因。
  光有兵没有民政权人事权,总督能发挥多大作用,最大还是要看个人的本事和后台硬不硬了。
  陈以勤一直都是在做清流,就算他的后台是皇帝,但是自己能力也就这样,他这个山东总督就变成了“总也不督”。
  山东的“义军”混乱不堪,各军卫对于陈以勤的命令也是阳奉阴违。
  而最大的刺头则是济州城内的三镇新军。
  李成梁担任了京师武备学堂的山长之后,提出了“练新军用新人”的主张。
  李成梁上书朝廷,认为之所以明军之前屡遭败绩,就是因为旧卫所军制的僵化,军将世袭严重,很多将领老迈无能,却因为祖上的余荫而担任高官。
  而明军之中,更是有不少年纪大的士兵依然在服役,这些士兵上阵都拿不动武器,更不要说是作战了。
  李成梁认为明廷新军的军官和士兵,应该全部选任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担任,他正式向朝廷提出了“军官年轻化”的主张。
  对于这一点内阁辅臣高拱也对李成梁表示了支持。
  年轻军官也因此对李成梁更加支持,很显然这些年轻的军官,都是“军官年轻化”最大的受益人。
  李成梁就是明廷内部最大的军头,而内阁首辅杨博不管事,高拱就是文臣之首。
  而李成梁这些日子,也通过不断的进宫面圣,很快就获得了隆庆帝的欢心。
  这两个人都支持的事情,这项决议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又让高拱和李成梁又起了争执。
  在明廷新军三镇统制官的推荐名单上,赫然出现了李成梁的名字。
  李成梁自然是装作不知情,说自己根本不想要当这个三镇统制官。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在明廷中已经崛起了一个边镇武将的团体,武将们正在将李成梁推向更高的位置。
  对于武将的进攻,高拱自然是不惯着,他立刻组织自己控制的言官开始反击,并且多次进宫,向隆庆帝面承武将专权的害处。
  隆庆帝也有些犹豫不决。
  一方面是东南这边攻势猛烈,文官领兵确实不行。
  另一方面武将专权可要比权臣可怕多了,对勋贵武将打压也是大明的祖宗之法了。
  就在隆庆帝犹豫不决的时候,还是李成梁选择了退让。
  原因也很简单,明廷新军无论是训练还是作战都需要大量的钱,而如今大明的钱袋子掌握在高拱控制的户部手中。
  最后三镇统制官由之前在浙江担任巡案的王本固担任。
  王本固在苏泽进军浙江之前,就因功劳调回了京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3/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