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41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还有一种玳瑁制造的镜框,是专门卖给北方的,价格很贵。”
  谭纶满意的点头,苏大都督果然是财神爷转世,他改进的玻璃工艺直接给广州搞出了一个大产业出来。
  工坊官员又说道:“大人,后面的工坊会有可能中毒,请您戴上这个,并且要千万小心。”
  谭纶戴上了口罩,他问道:“工匠的安全呢?”
  工坊官员说道:“严格按照大都督制定的规程,工人只能在那座工坊工作两个月就要轮换,而且基本上都是用机械操纵。”
  谭纶这才点头,他们很快来到了一座更加严密的工坊中。
  谭纶远远的看着,只看到工匠用吊车将平板玻璃放入一种银色的溶液中,接着又开始添加其他药剂。
  最后谭纶看到了成品,一面能够清晰照出他样子的镜子。
  谭纶用过铜镜,但是他从没有见过这么清晰的全身镜,能够将全身都照的这么清楚。
  谭纶已经可以想到这样的产品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了。
  就算是他这个男子都无法抵抗镜子的诱惑,更不要说那些爱美的女子了。
  “这东西有毒吗?”
  工坊官员说道:“正常使用是没有毒的,毒性只是在生产工序中。”
  “据说胡公已经在研究一种新的工艺了,不需要用到有毒的汞。”
  原来是汞啊,谭纶点点头。
  通过这些年的宣传,铅汞有毒的说法已经在东南深入人心。
  谭纶点头说道:“等到有了新工艺,立刻换掉有毒的工坊。”
  “没想到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清晰的镜子,我们广州又多了一项能生财的利器了啊!”
  玻璃器皿,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眼镜和镜子,这四件和玻璃有关的产品一定能让广东迅速发展起来。
  三月末,第四旅在广西的平叛战事进入了尾声。
  藤峡瑶寨投降的投降,覆灭的覆灭。
  瑶王磐安和手下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最终还是从藤峡杀出去,然后立刻南下进入安南地区。
  藤峡上的瑶人全部被安置出藤峡,俞咨皋又在藤峡的要害设立了安平堡,驻军专门负责监视藤峡。
  这些瑶人被安置在附近的县城,还有一部分被迁往柳州。
  他们以村落为单位打散杂居,俞咨皋收缴了明廷授予这些土司的印信,废除世袭的土官,改为派遣流官。
  不过一开始为了稳定,很多流官也都是从瑶人中选派的,只有比较大的部族流官用汉人官吏担任。
  果然藤峡之乱平定之后,附近其他瑶寨都立刻安定下来。
  一直被藤峡瑶乱困扰的汪道昆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打开桂林城的城门,迎接第四旅进城。
  俞咨皋对于汪道昆还是很尊重的,苏泽已经继续任命汪道昆为广西巡抚。
  俞咨皋宣布了大都督府的命令,接着又将新的印鉴交给汪道昆,就继续带着第四旅去广西其他地方平叛去了。
  而就在与此同时,明廷进入湖广平叛的队伍,也迅速进入荆州,和徐州知府徐学谟组织的义军会师。
  “徐知府!这次你守住荆州,是大功一件,本官已经先行向朝廷为你表功了!”
  张居正紧紧的抓着徐学谟的手说道。
  徐学谟一脸的沧桑,这段日子为了抵抗景王军的进攻,徐学谟将荆州府库的钱财全部散去,就连自家的仆役家丁都送上了城墙。
  徐学谟总算是等来了张居正的援军,将景王的军队挡在荆州城外。
  “朝廷大军已到,本官这就传檄景王,陛下的旨意,若是景王迷途知返,返回德安藩王府,陛下还能顾念骨肉之情。若是负隅顽抗,王师定要踏破武昌!”
  张居正这话说的威风凛凛,徐学谟连忙说道:“朝廷英明!陛下仁德!”
  但是接下来张居正并没有立刻前往武昌平叛,而是先回了荆州老家祭祀祖宗。
  如今的张居正,不到三十岁就入阁担任内阁大臣,现在又亲自带领朝廷大军平叛,担任五万朝廷大军的统帅。
  衣锦还乡,又怎么能锦衣夜行呢?
  张居正大张旗鼓的祭祖,搞得整个荆州侧目。
  徐学谟心中有些不满,军情紧急张居正竟然还不进军,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湖广再拖一天就耽误一年的农时,湖广是真的拖不起了。
  好在张居正还是知道顾全大局的,他完成了祭祖仪式之后,就立刻带领军队向东,沿着长江进攻湖广的治所武昌。
  赵贞吉听到张居正进军的消息,连忙带领军队撤退。
  可景王仓促起兵,在武昌又不得人心,虽然号称八万大军,但是真的能打仗的并不多。
  而张居正的自从上一次败退徐州之后,一直在徐州练兵,全军也都用上了火枪。
  从新务运动开始之后,明廷在各地办理火枪工坊,质量虽然还是比不上东南,但是已经比过去强不少了。
  与此同时,襄阳的明廷水师也沿着汉水东进,和荆州水师一起,从水路直逼武昌。
  赵贞吉并没有统兵的才能,他先是在华容大败,紧接着带领景王军队撤往赤壁,又被荆襄水师大败,带领不到一万残兵逃亡武昌。
  张居正带领水陆大军进军江夏(汉口),遥指武昌城。
  武昌城内的景王终于开始慌了,他拉着刚刚带领残军逃回来的赵贞吉问道:
  “赵阁老,现在该怎么办啊!”
  赵贞吉面若死灰,他也没想到明廷面对东南那么拉胯,可是对付景王竟然如此凶狠。
  早知道朝廷你这么强,就不投机景王了!
  赵贞吉欲哭无泪,他拉着景王说道:
  “为今之计,只能拖住,逼迫朝廷议和了!”
  景王却跳起来说道:“孤不议和!”
  “不行!孤要投东南!”


第384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
  景王在皇室长大,他虽然贪财,虽然好享乐,但是他懂得皇室斗争的残酷性。
  在之前景王虽然和裕王明争暗斗,但是并没有参与到最终夺嫡中。
  朱明皇室的内部斗争也是很激烈的。
  本来景王如果好好的在德安,他这种就藩的王爷只要不犯大错,基本上都是能善终的。
  可是景王既然已经奉诏起兵,那性质就和宁王之乱一样了。
  宁王的下场是什么?
  明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除宁王之藩。
  至于张居正所说的政治承诺,成祖起兵的时候还不是说清君侧呢,最后建文帝不也是下落不明了?
  历朝历代,起兵夺嫡还能善终的一个都没有!
  景王并不傻,他很明白投降的下场。
  既然这样,那还不如投东南呢!
  苏泽用人从来不拘泥于出身,朱明宗室还被委任为凤阳太守呢?
  而且苏泽对凤阳的皇陵,对南京的皇宫,包括在京师的时候对紫禁城都没有破坏过,景王觉得自己这份才能,如果还能带兵去投,也该被苏泽委以重任。
  赵贞吉如今方寸大乱,听到景王这么说竟然也开始思考起来。
  景王起兵战败,景王说不定不会立刻被处死。
  新帝登基,肯定也不想背上一个杀弟的千古骂名。
  但是自己这个为景王出谋划策,领兵作战的人肯定是死定了。
  更不要说请上皇册封景王都督湖广的馊主意,就是赵贞吉提出来的。
  所以赵贞吉是必死无疑的。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投了东南,好歹能够保住性命。
  而且赵贞吉还有一个想法,如今东南新军在九江就有驻军,只要沿着长江就能抵达武昌。
  如果自己能献出武昌城投降,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在东南换到一份立身之本了吧?
  想到这里,赵贞吉对景王说道:
  “殿下,要投东南,还需要投名状才成。”
  景王此时已经恢复了清醒,他立刻说道:“赵阁老是说这武昌城?”
  赵贞吉立刻说道:“是的!东南在九江就有驻军,还有水师,船坚炮利。”
  “只要我们能献出武昌城,那么殿下在东南就有了功劳!”
  景王立刻立刻说道:
  “是极!是极!赵阁老可有靠得住的人,立刻去联系九江,让他们来接管武昌城。”
  赵贞吉说道:“殿下,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守住武昌,请殿下将府内的银子都拿出来犒赏军士,再从武昌城中招募青壮守城,要是城破了再逃亡东南,我们就什么本钱都没有了!”
  景王虽然贪财,但是现在到了要钱还是要命的两难选择之时了。
  景王果断的选择了要命,他这一次听从赵贞吉的话,将自己搜刮的金银全部拿出来,果然守军士气大振。
  赵贞吉又立刻在武昌城内募兵,又将城内的武器全部分发下去。
  武昌城本来就险要,江夏和武昌有长江相隔,虽然荆襄水师已经控制了河道,但是水流湍急依然没办法登陆。
  而景王下定决心坚守不出,张居正还真的一时半刻拿武昌没有办法。
  景王的使者也马不停蹄的顺江而下,前往九江向东南商讨献城投降的事情。
  不过此时的苏泽,还没意识到明廷皇室内斗,竟然要送自己这么一份大礼。
  南京大都督府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
  苏泽也放下工坊中的齿轮组,换上一身儒衫,打开大都督府的大门,亲自迎接这位客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4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3/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