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霖兄,看,这是石刻!”
扎营后赵秉忠在石台上闲逛,看到藏在青苔中的石刻,惊喜的喊来众人。
只不过这石刻似乎年代已久,而仙霞关从明初后就没人驻守了,石刻已经被岁月侵蚀了一半。
苏泽看着石刻,念诵道:
“吾生真是一枯蓬,行遍人间路未穷。”
众人对着石刻七嘴八舌的研究起来,就在众人开始考据这是谁的作品的时候,苏泽说道:
“这是陆游的诗。”
李贽点头说道:“确实是陆放翁的风格,只可惜石刻只剩下半块了。”
石刻上已经被岁月侵蚀,下半部分都已经看不清了。
就在众人叹息的时候,苏泽凭着记忆念道:
“暂听朝鸡双阙下,又骑羸马万山中。
重裘不敌晨霜力,老木争号夜谷风。
切勿重寻散关梦,朱颜改尽壮图空。”
陆游一生没有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眼看着故国收复无望郁郁而终,在场众人都是年轻人,对于这类的诗词还是不太喜欢。
只有苏泽倒是对陆游的诗句产生了些许共鸣,如今大明王朝也是天灾人祸不断,苏泽却还没有能力改变这个世道。
“那边还有一座小庙?”
众人走过去,只看到前方山体被挖去了一块,一尊石像被放在其中。
“这是壁龛,咦,这不是佛像,也不是道家的?”
苏泽的“宗教知识”虽然只有Lv3,不过也能辨认出这石像非佛非道。
黄懋冲看到石像旁边有一行刻字难道:“冲天大?”
“冲天大将军?”苏泽走过去一看,后面两个字虽然已经模糊了,但是还能辨认出是“将军”二字。
原来如此。
看到苏泽的表情,李贽问道:“汝霖,这是哪尊神佛的造像?”
苏泽说道:“冲天大将军,这是黄巢的石像。”
“黄巢!?”
众人都惊呼,没想到在这仙霞关下,竟然能看到供奉黄巢的壁龛。
苏泽喃喃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好诗,好气魄!”李贽等人纷纷鼓掌叫好,可是他们环视整个山崖,根本看不到一朵花,却不知道苏泽为何会作这首诗?
苏泽这才想起来,自己还是吃了有文化的亏,这首后世脍炙人口的诗,在此时却流传不广。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这是一首反诗,而黄巢的事迹在《新旧唐书》中都是着墨不多一笔带过的,也没有收录这首诗。
而时人编写全唐诗的时候,自然也不愿意将黄巢的反诗收录。
以至于苏泽念出来的时候,李贽等人还以为是苏泽有了灵感赋诗的。
苏泽连忙说道:“这首诗可不是我作的,是这位冲天大将军所作。”
黄懋冲又念了几遍,更是觉得精妙,而且这首诗气魄无双,众人都是年轻人,更是觉得写的豪气干天。
黄懋冲叹息说道:“若是黄巢早生百年,也许盛唐诗人中也有他一席之位。”
苏泽不以为然的说道:“晚唐朝廷无道,尸位素餐者满贯朝堂,有真才实学者却只能遗落民间,天下又岂能不造反呼?”
“要我说,若问黄巢,他更想做个反贼,而不是做个歌颂盛世的诗人吧。”
众人再次沉默,苏泽安排人手值夜宿营,黄懋冲更是念着黄巢的诗不能入眠。
等到第二天黄懋冲打着哈欠,看到同样打着哈欠的赵秉忠,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在黄巢的壁龛前留下一点贡品,一行人再次登山,终于在正午的时候翻过了仙霞关。
等过了仙霞关,果然山路平坦了很多,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众人也正式离开闽地,进入浙江的地盘。
吕雀喜指着前方蜿蜒山路说道:“顺着这条路就是清湖古镇了!”
苏泽抬头看到远方的炊烟,众人都有了重返人间的感觉。
李贽突然问道:“清湖镇是属于衢州了吧?”
苏泽手上只有福建的地图,就是这幅地图都是他托关系从福建布政使衙门临摹出来的。
一省布政使衙门只有本道的地图,全国的堪舆图只有京师有。
李贽手上的浙江地图只有大概的方位,众人只能看向吕雀喜。
吕雀喜点头说道:“清湖镇隶属于衢州府。”
听说到了衢州,除了苏泽三人都有些激动起来。
李贽说道:“当年阳明先生多次在衢州讲学,衢州书院是如今心学大宗,汝霖我们可以顺道去衢州书院看看!”
李贽虽然受到苏泽影响,对于心学没有那么感冒了,但是好歹心学是如今大明第一学术,来到心学圣地李贽自然激动。
黄懋冲和赵秉忠也是如此,他们对于心学接触也不算深,但是能去天下知名的衢州书院参观也是好的。
苏泽也明白他们的心态,于是说道:“在清湖镇休整一下,我们就去衢州书院。”
第223章 徐渭
从仙霞关沿途而下,一行人抵达了清湖小镇。
和吕雀喜父子描述的不同,因为仙霞山上的矿盗横行,阻断了浙江和福建的通道。
再加上浙江的倭寇动乱,整个清湖小镇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
船只都靠在岸边,码头上都是闲坐的力夫,小镇中大部分商铺都大门紧闭,偶尔有些挑着担子贩卖南北货的商人,也都只是一些小杂货商人。
清湖镇是衢溪最南端的码头,宽阔的衢溪可以乘船而行,一行人就在码头该坐船,向衢州府的治所西安城而去。(不是陕西的,今衢州市)
苏泽一口气租了五艘浪船,这是一种可以用风帆驱动也可以划桨的中型商船,船东许久没见到这么大的生意,亲自为苏泽等人掌船。
果然水运才是古代的高速公路,一行人上了船之后,旅行的速度快了很多。
苏泽白天暗暗记下水文线路,水运是浙江的命脉,而整个浙江水道都会交汇在杭州府,这也是杭州府为何是浙江治所的原因。
若是日后攻浙,一个方案就是黄巢的办法,翻过仙霞山进入衢州,然后再陆地行军杀入杭州。
另外一条路就是从海上进攻,攻破宁波后再攻打杭州。
只要拿下杭州府,就等于掌控了整个浙江水系,那浙江就能全部攻破了。
苏泽不忘造反初心,默默记录周围的山川地理的时候,一座山峰突兀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船东介绍道:
“诸位相公请看,这就是江郎山,此乃浙西第一险山,山中有一线天高百丈,仅能容纳一人通行。”
江郎山果然奇特,衢州所在的是浙北浙西群山中的盆地,大部分地形是平坦的,但是这座江郎山如同一根天柱拔天而起,见算是见惯了山的众人也啧啧称奇。
果然是险要地形,若是攻浙可以在江郎山上设伏。
又过了半日,浪船抵达江山县,这里的商旅才逐渐多了起来。
天色逐渐晚了,苏泽也觉得夜航不太安全,于是众人就在码头中歇息一晚,第二天再次起航。
苏泽一行人是大客户,船东拿着从江山县内买的水果送到了船坊内。
将水果放下,船东笑着问道:“诸位相公也是要去衢州书院参加祭孔大典的嘛?”
“祭孔大典?”
船东点头说道:“以往仙霞关通畅的时候,你们福建士子去往二京,都会去衢州祭拜孔庙的,只是这些年南方士子都从别道走了,要是以前这个时候啊,衢溪上可都是载着读书人的船呢!”
回忆起往日的盛况,船东又叹了一口气。
众人这才想起来,衢州还是孔子南宗所在。
这还是南宋靖康耻之后,金兵南下,赵构将时任衍圣公召到衢州,在衢州建立孔子家庙,这就是孔庙南宗。
蒙元建立之后,忽必烈让当时衢州孔家返回曲阜,但是时任南孔家主不愿意从命,就将孔子嫡脉的头衔让给留在曲阜的别宗,自此分出了南北两个孔庙。
大明建立之后,依然册封北宗为衍圣公,但是也承认衢州南孔的地位,衢州的南孔家庙和曲阜的孔庙规格是一样的,南孔虽然没有衍圣公的头衔,但是也能领祭孔庙,在整个南方读书人中地位超然。
众人本来就要去衢州书院,如今衢州有大典自然要去凑凑热闹,等到天亮之后众人催促船东赶路,继续向衢州城而去。
就在苏泽向衢州县城航行的时候,此时在衢州城外的衢州书院也是人声鼎沸。
整个浙江北部的读书人齐聚一堂,他们都是准备今年赶赴南北国子监入监的举人们。
之所以齐聚衢州,是因为衢州是孔庙南宗所在,众多士子要祭拜孔庙之后再北上。
每年这个时候,也都是衢州书院最为忙碌的时候,招待各地来的士子,举行讲学活动,还要孔庙祭拜的典礼都要筹备,忙的衢州书院的读书人不可开交。
衢州书院并不是官学,而是和延平书院一样是一座私人性质的书院。
不过衢州书院和延平书院不同的地方是,书院没有学堂,来这里的读书人几乎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大家来这里的目的不是学习八股参加科举,而是切磋交流学问的。
衢州书院曾经是心学重镇,王阳明就三次在这里讲学。
衢州书院并不设立山长一职,书院中有空着的精舍随便读书人住宿,还有当年王阳明讲学的旧址,供读书人切磋学问。
虽然衢州书院没有山长,但是此时众人围坐在四个读书人身边,等待他们分配工作。
这四人是浙江鼎鼎有名的读书人,他们是一个名叫“越中十子”的读书人结社的成员。
不过十人并没有到齐,这一次主持衢州书院的是十子中的徐渭、诸大绶、吕光升和陈鹤。
但越中十子并不都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诸大绶都是举人,徐渭和吕光升则只是秀才,而是陈鹤是世袭锦衣卫百户,连个功名都没有。
在文风昌盛的浙江能称雄,在场的读书人都以他们为首,这是因为越中十子是王阳明心学的嫡传传人。
对于王阳明心学,朝廷的态度一开始也是禁的。
但是王阳明的地位在这里,直接禁止王阳明的学术也不可能,所以在嘉靖十七年的时候,时任礼部尚书严嵩,揣摩上意,反对自由讲学,借口书院耗财扰民又一次尽毁天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