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老阿公和九姑婆也疑惑的看着苏泽,为什么要将这帮助拳的罗汉脚带回长宁卫?
苏泽笑着解释道:
“阿公,扬叔,我这可不是妇人之仁,带他们回来是要让他们劳动改造赎罪的。”
第030章 鬼市
罗汉脚们都被关押在家祠后的柴房里,这些家伙都是县里游手好闲的混混,都是些光棍鳏夫之类无亲无故的边缘人。
这些人就算是有亲人,亲人也巴不得他们不要回家,就算是失踪些日子也不会有人关心。
大明朝官府,向来讲究一个民不举官不究,没人报案就算是人死了,也不会有人来过问的。
苏泽当然不是圣母心发作,这些罗汉脚打伤了长宁卫很多青壮,平日里在县城也是欺行霸市,本身就是死有余辜。
但是苏泽隐约有些赚钱的想法,实现这些想法自然需要人力。
如果能够收服这帮罗汉脚,说不定能够成为他的助力。
处理了这些罗汉脚之后,长宁卫宗祠又在广场上设宴,红红火火的庆祝了一番,家老阿公又拿出一张字据,对着苏泽说道:
“阿泽仔,这是二十亩芦田的字据,宗祠公议奖励给你的。”
苏泽连忙接过来,芦田不是朝廷法定的田亩,在福建这个地方是不上鱼鳞清册的。
大部分芦田都是被民间豪绅或者大宗族占了,所以这份字据只是长宁卫内部的约定。
后世七叔公那本民国修订的族谱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字据,这样的约定虽然不是朝廷颁发的地契,但是在长宁卫内部却有极强的效力。
这也是为什么家祠是整个宗族最重要的机构,家老阿公在宗族内拥有如此大声望的原因。
在大明朝官府照不到的地方,家祠就代替了官府掌握了秩序,这一套秩序虽然算不上多么公正合理,但是有秩序总是要比没秩序好。
除了苏泽得到了芦田的奖励之外,参战的卫民也按照先前的约定,得到了相应的奖励。
在械斗时候擅自后退,作战不利的卫民也被罚了汤药钱,这些人虽然有些不甘,但是苏泽赏罚分明,如今又携着大胜的威势,他们也只能低下头认罚,并且在心中暗下决心,下次械斗一定要出力!
【赏进罚退,“兵法”技能+1,Lv2,45/200】
舒服啊!
要是再来几场械斗,苏泽的“兵法”技能就能肝到五级了。
等到宴席散去,林良珺抱着圆滚滚的肚子回到了百户所。
长宁卫的人基本上都去宗祠吃席了,林良珺走进了空空荡荡的百户所,却看到自家卧房的灯还亮着。
姐回来了?
林良珺眼睛一转,蹑手蹑脚的走向卧房。
门缝虚掩着,林默珺坐在床边,手里捧着一个红色的木匣子,脸上露出不舍的表情。
林良珺推门进去,大声说道:“姐!那是咱娘给你留的嫁妆!”
虽然林家世代百户,但是长宁卫是小卫所,历代百户为人刚正,所以也没什么浮财。
上一任林百户战死,林家为了抚恤战死的正卒,将林家祖产都搭进去不少,以至于林良珺每天都喊着吃不饱饭。
这个木匣子林良珺也见过多次,这是他们姐弟去世的母亲留下的最后遗产。
林默珺摸着木匣子说道:“听说今日大胜?”
“姐!大胜!阿泽哥可威风了,打的那群罗汉脚哭爹叫娘的!”
林默珺微笑着摸着林良珺的脑袋说道:
“你们打爽了,这械斗罚银可不少,家祠没钱了。”
林默珺又说道:“这次械斗为是为长宁卫争芦田,卫所正卒不能动,如今又要掏罚银,我身为百户也要做点贡献。”
“娘留给你的姐不动,留给你娶媳妇用。就把我这份当了,把罚银交上。”
小萝卜头一把抱住木匣子说道:“不许当!这是咱娘留下最后的东西了!”
林默珺的力气自然要比小萝卜头大不少,但是她也没有心情和弟弟抢夺匣子,只是坐在床上发呆。
“姐!我去找阿泽哥!他是读书人,肯定有办法!”
“你不许当!”
说完这些,林默珺冲出了百户所,向着家祠跑去。
家祠前的宴席已经散去,苏泽已经带着林彩娘返回家祠休息,听到砰砰砰的敲门声,打开一看是满脸都是泪水的林良珺。
“又挨你哥打了?”
刚刚散席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哭成这样。
林良珺拉着苏泽说道:“阿泽哥,你能搞钱吗?”
“搞钱?你欠谁钱了?”
林良珺咬着牙说道:“不是我,是械斗罚银的事情。”
这下子苏泽才反应过来,想到他将县衙书据交给家老阿公时候,家老阿公脸上闪过的黯然神色。
“卫所已经穷成这样了?”
林良珺指着家庙前殿说道:“咱长宁卫以前的三师太娘娘,神像上可是镀金的。”
苏泽想到现在这尊破破烂烂的泥胎神像,不由的沉默了。
林良珺拉着苏泽说道:“阿泽哥,你是读书人,肯定有办法。”
苏泽抬起头问道:“难道卫所真的一点进项都没?”
林良珺叹息一声说道:“我爹在的时候还能从千户那边讨些活儿,自从我爹走了之后香火情就断了。”
“那活儿是?”
林良珺说道:“走私销赃呗,沿海的卫所都干这个,只要不被朝廷抓了都没事。”
“不过我哥说了,咱爹是死在这些倭寇手里的,给他们销赃就是对不起咱爹,长宁卫就不再做这些事了。”
苏泽也不知道是敬佩这位现任百户的正直,还是责备她过于迂直,东南倭乱迟迟不能平定,沿海卫所的腐败也是很大的原因。
明史资料上沿海卫所从明中期以来就走私成风,甚至有的卫所用巡海战船来走私。
更有甚者,有的卫所官兵靠岸是兵出海就是匪,勾结倭寇抢劫商船。
长宁卫这样的卫所,绝对是东南卫所之中异类中的异类。
不过长宁卫能不被拖下水,也有一个原因是这里地方偏僻,倭寇根本看不上这里走私销赃。
说到了销赃,苏泽问道:“咱长宁卫附近有地下黑市吗?”
“地下黑市?你说的是鬼市吧?”
夜间开张,白天关门,就像是开放给鬼的市集。
苏泽这才想起鬼市的叫法,这就是大明特色的地下黑市。
商人待货物进城要交门税,城里的市场要交门店税,门摊税,甚至还会被税吏抓着摊些不相干的矿税之类的特别征税。
商人不愿意进城,就会城外找个黑市贩卖商品,这就形成了鬼市。
而鬼市之中不仅仅有合法的商品,也有倭寇抢劫后销赃的赃物,还有些来路见不得光的商品,都会在鬼市中交易。
其实苏泽也在思考生财之道,他对林良珺说道:“今天鬼市开门吗?”
林良珺掰着指头说道:“开!鬼市每月的旬末都开,今天就是旬末!”
“你带我去鬼市看看,看看有什么生财的路子。”
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
定下了夜里要去鬼市,林良珺干脆也不回百户所了,直接就在家庙先睡一会儿。
等到夜半三更,苏泽和林良珺换上衣服,提着家庙唯一的一盏提灯,向长宁卫西北方向走去。
一边走小萝卜头一边向苏泽介绍鬼市的情况:
“我爹在的时候,卫里还经常去鬼市买卖东西,现在只有宗叔公会做些木工物件带到鬼市上卖。”
苏泽明白了,在老百户还在的时候,长宁卫也会处理一些走私销赃的活儿,鬼市就是他们销赃的地方。
沿海走私这件事,在大明朝属于灰色地带。
大明中叶以来,东南沿海走私成风,已经形成了发达的产业。
洪武四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令“寸板不许下海”,后来又多次重申禁令,“禁滨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但是海外需要大明朝的货物,大明朝也需要海外的白银,大明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朝贡诸国的贸易。
市舶司主持的和朝贡诸国的贸易,在市舶司官员日益盘剥下,原本通过朝贡之名进行的海贸利润日益稀薄,而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商品经济发展,海上走私日益猖獗。
时人曾经感慨,“片板不准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
比如距离长宁卫不算远的漳州月港,就是全大明朝都知名的走私中心,“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
而本来负责海禁海防的沿海卫所,几乎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到走私的盛宴中,所以长宁卫这样的卫所反而是特例中的特例。
倭乱兴起之后,整个东南地区的情况更加复杂。
东南沿海的海上投机客们,往往身兼“官兵”、“倭寇”、“海商”其中一到两个身份,如今肆虐在东南的大海贼王汪直,多次接受朝廷的招安,身兼兵匪商三重身份。
根据林良珺所说,长宁卫附近这座鬼市的规模颇大,除了是附近百姓交换商品的地方,也是沿海几个走私团伙销赃的地方,甚至还会有远方的商人专程来鬼市进货。
两人提着灯,沿着官道不断地向西,走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看到了一片灯火通明的市集。
等到走近了之后,苏泽甚至看到了一座木质的牌坊,高高挂着一串灯笼,如同灯塔一样肆无忌惮的吸引过往的商客。
苏泽震惊的问道:“鬼市不是应该偷偷摸摸的嘛?”
小萝卜头白了苏泽一眼说道:
“偷偷摸摸谁能找到啊,这座鬼市可是在县衙挂了号的。”
“县衙挂了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