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486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可是,老将军,朕急着封禅,也是被情势所逼,自从朕废了王皇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被罢,无论关陇还是山东士族,对我李唐的皇权都颇有怨恚。”
  “而朕,也不甘皇权旁落,朝堂皆被世家门阀所把持,故而必须推广科举,让天下寒门来分世家之权,朕才好左右平衡朝局。”
  “故而,在科举逐渐推广之前,朕需要封禅泰山这个仪式,来巩固我李家的皇权,让天下士子归心,让百姓崇信拥戴。”
  “不是朕漠视黎民生死,而是朕也焦灼为难之极,朕岂不知明年封禅多么仓促,岂不知是给黎民雪上加霜?可是,情势逼人,朕两权相害取其轻,不得已之举矣!”


第743章 隋鉴不远
  李治与其说是在向李勣解释,还不如说是在寻求李勣的支持。
  理由,当然也算是正当,世家敌视,科举难行,皇权不稳,搞个封禅仪式昭告天下李唐的皇权正统,站在帝王的立场上,谁敢说不应该?
  在李勣面前,李治可算是掏心窝子了,连平衡朝局这种帝王心术的话都坦然相告,显然没把李勣当外人。
  李勣确实不算外人,自高祖皇帝赐李姓后,李勣便是天子赐姓之宗亲,他和李家子孙的名字可都是记录在皇室宗亲族谱上的。
  所以李治对李勣的尊重和亲近,不单单是李勣三朝功勋的原因,而是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决定的态度。
  李治滔滔不绝说了半天后,眼神期待地盯着李勣。
  李勣倒也很给面子,没有继续装睡,而是频频点头:“陛下所言有理,老臣附议,嗯,附议。”
  嘴上说着附议,可李治的表情却有些失望。
  他发现李勣说这话时一点也不诚恳,敷衍的态度简直昭然若揭。
  深深叹了口气,李治苦笑道:“老将军有话不妨直言,您说的话,朕听得进去。”
  李勣沉默半晌,方才轻声道:“陛下,老臣年纪老迈,神魄不济,陛下说的这些苦衷,老臣听着有些糊涂……”
  李治急忙道:“老将军莫非没听明白?”
  李勣缓缓道:“老臣只有一个问题,提出这个问题后,无论陛下的答案是什么,老臣都绝无二话。”
  李治情不自禁坐直了身子:“朕洗耳恭听。”
  李勣嗯了一声,捋须道:“老臣其实是草莽之徒,隋末天下大乱,老臣起于瓦岗,降于先帝,武德年也好,贞观年也好,老臣也为大唐略尽过绵薄之力……”
  “老臣不是天生反骨之人,隋末那几年,老臣先是立身于草莽,后来又降于先帝帐下,那时的我,还有卫公,鄂公,卢公等一批老弟兄领兵扫荡天下,哪怕拼却性命也要推翻隋帝,教日月换新天。”
  李勣神情渐渐变得严肃,盯着李治的眼睛缓缓道:“陛下猜猜,老臣和诸多老弟兄为何要拼命推翻前隋?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么?”
  “当年最艰困的时候,我等被前隋十万大军包围,谁都没把握活到明天,更没有人想过将来会封公建衙,位极人臣。”
  “陛下觉得,当年的我们浴血厮杀,打下偌大的江山,是为了什么?”
  李治神情怔忪,呆呆地看着李勣。
  李勣却笑了笑,打了个长长的呵欠,叹道:“真是不中用了,也就说了几句话,老臣竟困得不行了,陛下,请恕老臣精神不济,想告退回府歇息了。”
  李治下意识起身,张口道:“老将军,朕……”
  李勣转身,又笑道:“老臣老矣,既顽固又守旧,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心思,多言反倒徒增耻笑。”
  “只是我们当年那些老弟兄啊,何曾想过能活着见到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竟有盛世气象,多不容易啊……”
  “陛下,先帝有句话没说错,‘水亦载舟,水亦覆舟’,打江山不易,皇权的根本,在民,而不在君,还请陛下慎思,善待。”
  “隋二世而亡,何也?史书已有定论,天子不仁也。”
  说完李勣起身离去,跨出殿门那一刻,留下一声长长的叹息。
  直到李勣走远了,李治仍呆滞地坐在殿内,耳畔仿佛还回荡着李勣的叹息声。
  ……
  朝会散去,李钦载走出太极宫,刚穿过龙首原外的金水桥,赫然发现李素节等弟子果然仍等候在宫门外。
  李钦载朝他们笑了笑,李素节等人却大喜过望,飞身迎了上来。
  “先生居然毫发无伤,可喜可贺!”李素节惊喜地道。
  李钦载的笑容顿时一僵,眯起了眼睛道:“听你这意思,我必须死在宫里才合情合理对吧?”
  “弟子绝无此意,纯粹是为先生安然归来而高兴。”李素节立马解释道。
  从李钦载眯起眼睛里,他察觉到了危险临近。
  李显凑过来好奇道:“先生,今日朝会如何?有没有很激烈?先生是否舌战群儒,最后兴尽凯旋而还?”
  李钦载更无语了。
  “激烈”,“舌战”,“兴尽”……这几个词能合在一块儿说吗?
  一个活了两辈子,饱受前世各种污秽段子的荼毒,思想有多龌龊你们懂吗?
  李素节小心翼翼地道:“先生今日在殿上跟父皇吵起来了吗?”
  李钦载摇头,随即想到一个有名的送命题,于是突然问道:“我和你父皇掉进水里,你会救谁?”
  李素节吃了一惊,显然没想到先生竟然提出如此卑鄙的问题。
  李素节想了想,道:“当然是下令禁卫救人,先生和父皇都救。”
  李钦载继续送命:“不,你周围没有侍卫,只有你一人,你救谁?”
  李素节小心翼翼地道:“先生,弟子说实话您莫怪罪,弟子以为,该先救父皇,毕竟父皇是天子,若不救父皇,就算先生得救了,上了岸怕也难逃一死……只有先救父皇,先生在水里或许还有活命的机会。”
  李钦载一怔,哎,忘了他爹是皇帝了,这个送命题真是自取其辱啊。
  既不能证明自己的重要,还有恶意诅咒天子之嫌。
  “换个问题,如果我和你父皇同时掉进粪坑,你先洗谁……”
  话没说完,李素节和李显一左一右架住李钦载就往宫外走。
  “先生,您今日的问题太多了!”
  “就是,活着不好吗?”
  弟子们将李钦载送回国公府才恭敬地告辞。
  李钦载在前院等了大半个时辰后,李勣才姗姗归来。
  刚跨进门,李钦载便迎了上来,先行礼,然后一脸期待地盯着李勣。
  李勣表情如常,看不出端倪,见李钦载发呆地盯着他,李勣不满地皱眉,一脚踹了过去。
  “说话,孽畜!傻呆呆地看着老夫作甚?今日殿上的慷慨激昂呢?有本事在老夫面前抖落抖落呀。”
  李钦载挨了李勣一脚,笑道:“孙儿不过逞口舌之快,爷爷才是决胜千里的大将军,天子单独召见爷爷,是否收回封禅成命了?”
  李勣哼了哼,道:“哪有这么快,天子不需要下台阶的吗?”


第744章 前朝秘辛
  从李勣的话里,李钦载听出了意思。
  封禅泰山的决定很有可能会被收回,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的修路以及建造行宫也会被叫停,青壮民夫们会被回乡农作,国库支出也将暂停封禅泰山之耗。
  这件该死的恶政,终于到了天子收回成命的时候了。
  今日的朝会显然没白去,李钦载突然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至于天子需要一个台阶下,没关系,要多少台阶给多少台阶。
  陛下陛下的,“陛”就是台阶的意思,说明人家天生就是需要下台阶的人。
  是个好消息,值得浮一大白。
  今晚必须找几个狐朋狗友聚一聚,追忆一下久违的纨绔子弟走马章台的风光。
  “来人,请薛讷高歧他们过来,今晚包平康坊最豪华的青楼,找一百个青楼姑娘给我乖乖撅着!我请客!”李钦载扭头朝下人吼道。
  耳畔一声怒吼:“孽畜狂妄!当老夫死了吗?”
  李钦载一激灵,赫然发现李勣还在身旁,急忙低眉顺目乖巧状:“不敢,孙儿一时高兴,就想拉动一下咱大唐的内需……”
  舔了舔干枯的嘴唇,李钦载试探道:“今日朝会,爷爷居功甚伟,要不,孙儿也给您找俩姑娘撅着?放两响礼炮庆祝一下嘛。”
  李勣开始左顾右盼,李钦载眼皮一跳,急忙拽住了李勣蠢蠢欲动的麒麟臂。
  “爷爷,孙儿错了。”李钦载果断认怂。
  李勣怒哼一声:“事情刚有了点起色,你便忘形了,莫忘了陛下还未正式下诏暂缓封禅,此事便存在变数,明白么?”
  “孙儿明白了,”李钦载眨了眨眼,随即拍起李勣的马屁:“今日孙儿见爷爷在朝会的英姿,不愧是赫赫威名的三朝功勋,您一出场,整个大殿的人都对您毕恭毕敬,令孙儿既崇拜又羡慕……”
  一番马屁拍得李勣眼中露出了笑意。
  李家子孙辈里,李勣独宠李钦载,终归是有原因的。
  别的孙子在他面前诚惶诚恐,大气也不敢喘,唯独这个孙儿,无论他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都没被吓到过,嘴里那一套套的阿谀之辞,听得让人既愉悦又脸红,偏偏心底里却很舒服。
  这样有本事又会聊天的孙儿,李勣怎能不宠?
  “滚!”李勣高兴地笑骂道。
  “孙儿终于知道爷爷之前说,我太低估英国公的意思了,今日朝会上,连天子都对爷爷如此恭敬礼遇,想必天子对爷爷的圣眷和信任也算是天下无双了吧。”
  李勣捋了捋须,含笑道:“老夫这些年行得正,站得直,只忠于天子,天子当然信任老夫。”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先帝病重,临终之前,先帝毫无缘由地将老夫贬谪叠州任都督,并着令老夫马上出城赴任。”
  “老夫当时领命,连家都没回,仅只带了兵部的任命文书,以及几名部曲,出宫后便直奔城门,出陇西赴任。”
  “经此一事,先帝和当今天子才对老夫彻底信任。数月后,先帝驾崩,天子将老夫召回长安,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并宣读先帝遗旨,着长孙无忌,褚遂良和老夫三人共同辅佐新君,从此,天子对老夫从无猜忌,信任至今。”
  说起往事,李勣目光闪动,神情浮上几许感慨。
  李钦载恍然,他这才知道李治为何对李勣如此信任。
  不仅仅是废王立武一事里李勣站对了位置,而是早在贞观年间,李勣便已得到两代帝王无条件的宠信。
  时隔多年,李钦载还是能想象得到李世民病危时给李勣下的那道诏令,当时李勣的处境是多么凶险。
  如果李勣稍有迟疑,接旨后不愿离开长安,那么等待李勣的可就不是什么好下场了。
  李勣当时领旨后连家都没回,只带了几名部曲直接出城赴任,这个举动无疑令李世民和李治都安了心,这既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筛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4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6/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