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180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禁军队正刚刚打听来的消息说,老人身子最近有些抱恙,于是家人今日套了一辆牛车,将他送到渭南县,在县城请了一位大夫把脉开药。
  开好了药,子女带着老人还在城里逛了一阵,毕竟庄户人家难得进一回城,那时老人的身子也还好,甚至还有胃口在街上买了一个锅盔吃了,六十多岁的牙口,锅盔咬得嘎嘣嘎嘣的。
  谁知回到庄子里,老人就不行了,药都没煎,老人便昏迷不醒,一直拖到半夜,终于气绝寿终。
  刚才庄子里传出的哭声,便是老人的子女在哭丧。
  李钦载听完队正的禀报,站在院子里沉默了一阵,低沉地道:“按理我应该登门吊唁的,但为了不给你们添麻烦,我就不去了。让宋管事带些银钱,代表我慰问一下家人吧。”
  “这位老人,当年也是跟随我爷爷征战过的忠诚老兵,终究又凋零了一位……”
  ……
  第二天一早,庄子里便传来敲锣打鼓声,李钦载不用看都知道,故去的那位老兵的家人开始起灵堂,办丧事了。
  丧事很隆重,宋管事连夜送了不少银钱过去,老兵的子女自然往宽敞处花钱。
  村里的锣鼓唢呐,还有祭祀的牲畜等等,都属于比较高规格了。
  披麻戴孝的子女们跪在灵堂内,庄户们纷纷沉痛地登门吊唁。
  白天李钦载倒是比较自由,只要不出村口,在庄子里还是能够自由活动的。
  于是李钦载也亲自登门吊唁,在老人的灵牌前跪拜致意后,又安慰了老人的子女儿孙。
  司礼头披麻布站在灵堂内,不停掐算吉时,随即眼睛猛地一睁,望向村口的小路。
  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一行僧人正缓缓从村口走进来,他们一边念诵经文,一边垂睑低眉,虔诚地合十而行。


第242章 可疑的破绽
  在这个宠信佛与道的年代,丧仪办法事是民间习以为常的风俗。
  大唐的开放与包容的气度,让很多外来的文化和宗教能在这片土地上蓬勃而生。
  当年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之一景教,当传教的使者来到长安时,太宗先帝命宰相房玄龄亲自迎出城外,允许他们在大唐传教,朝廷还出资在长安城内修建教堂。
  这座教堂修建于贞观十三年,位于长安义宁坊,名叫“波斯寺”,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基督教堂。
  至今西安的碑林公园里,还保存着景教传入中国的碑文,上面刻的是原汁原味的汉字,还都是古文,没一点文化都读不懂外国人写的中国小作文。
  当然,包容不代表啥都包,在中国,宗教与皇权永远不可能分割开来,它永远是为皇权服务的。
  波斯寺的建筑风格不是西方尖顶或哥特式风格,而是原汁原味的中国风,里面供奉的也不是基督耶稣或圣母,而是大唐历代天子。
  任何宗教来到中国,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得卧着,不符合中国口味,做不到入乡随俗,绝对混不长久。
  不光是宗教,千年以后,肯德基和麦当劳来到中国,不也开始卖豆浆油条和盖浇饭了吗?加会员点关注还能白领一个咸鸭蛋哦……
  佛教也是一样。
  在阿三那里无比神圣的宗教,来到中国后立马变得接地气,为了与本地道教竞争,为了那点信徒和香火钱,佛教也不得不拓展业务。
  不仅接婚丧嫁娶各种红白法事,新入教的会员或许真能领一个咸鸭蛋。
  今日走进甘井庄的僧人,大约便是刚接到法事业务,从附近庙宇里过来的。
  寻常百姓的婚丧红白事,大多也是要请僧道之流的,尤其是丧事,更需要将法事办得隆重,比较富裕的家庭请一群僧人办七天,比较穷困的也至少要请一位僧人过来,在灵堂内念一段往生超度经。
  庄子里老兵逝世,他的子孙便从附近庙宇里请来了僧人。
  由于李家别院送去的丧仪不少,老兵的子孙们也大方地请了一群僧人。
  僧人从村口走进来,他们法相庄严,垂睑低声念诵经文,一直走到停棺的灵堂内,然后各自寻了个蒲团坐下,一时间念诵经文的声音越来越昂扬。
  看着这群陌生的僧人,李钦载眼神一闪,嘴角露出笑意。
  刘阿四和部曲们却紧张起来,不自觉地将手按在腰侧的刀柄上。
  “放轻松点,人家办丧事,你们这副准备杀人的样子给谁看?”李钦载淡淡地道。
  刘阿四紧张地道:“五少郎,庄子里都是土生土长的庄户,唯独这群僧人是外来的,若其中混进了刺客……”
  李钦载仍笑道:“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不必如此紧张,你们都是打架厉害的人,要有一股子渊渟岳峙的高手风范,结果不重要,姿势一定要帅。”
  刘阿四苦笑道:“五少郎,这般时候了,您还这么没正形……”
  李钦载笑了笑,看着不远处垂头念经的僧人们,心中不由有些奇怪。
  如果说,刺客选择混进这群僧人里,寻找机会刺杀他的话,未免太……狗血了吧?
  不如直接敲锣打鼓进庄,大摇大摆告诉部曲和禁军,“我要刺杀五少郎了,你们躺好叫爸爸”。
  可李钦载又实在想不到刺客除了混进僧人里还能用什么别的办法,进庄的外人只有这群僧人,整个庄子被部曲和禁军守得如铁桶一般密不透风,而这群僧人,是唯一的破绽。
  然而破绽太明显,让李钦载有点不踏实。
  不会这么蠢吧?不会真打算用这种法子刺杀他吧?古代人也影视剧中毒了吗?
  刘阿四低声道:“五少郎,此地不宜久留,您已拜过灵堂,请五少郎回别院吧。”
  李钦载摇头:“逃避不是办法,如果刺客真在其中,不如一劳永逸,今日便解决了他们,你们保护好我便是。”
  刘阿四犹豫了一下,道:“小人多叫些袍泽来,不然不踏实。”
  ……
  李家别院内。
  一名部曲冲进院子里,大声呼喝着,然后留守别院的部曲很快在院子里集结,数十人披甲列队,飞快出门朝灵堂赶去。
  鸬野赞良正蹲坐在后院的水井边,给李钦载和荞儿浆洗衣裳,这是作为一名丫鬟的分内事。
  听到前院传来的喧嚣声,鸬野赞良好奇地走到前院,见数十名部曲披甲而出,鸬野赞良急忙打听。
  听说从庄子外进来的一群僧人可疑,队正刘阿四下令增援布控,鸬野赞良不由一惊,脑海里瞬间闪现昨日山林里那位货郎的脸庞。
  鸬野赞良死死咬着下唇思忖良久,然后拔腿便朝村里布置的灵堂跑去。
  思绪很混乱,爱恨很模糊。
  她只知道,李钦载不能出事。
  就算为了倭国的父亲和族人,为了倭国万千子民的活路,李钦载也不能出事。
  李钦载若有三长两短,倭国将要付出的代价是父亲和臣民们无法承受的。
  他们将会面对大唐天子的滔天怒火,雷霆万钧。
  鸬野赞良思绪纷乱,脚步愈发匆忙。
  奔行到灵堂外,发现李钦载好端端地站在人群中,他的周围,李家部曲们已团团围住,对他形成拱卫之势,看起来很安全。
  鸬野赞良松了口气,抬袖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
  李钦载看见了她,朝她招手:“你过来作甚?”
  鸬野赞良稳住心神走过去,垂头道:“奴婢对大唐的丧仪有些好奇,故而……”
  李钦载笑道:“就是来看热闹的?不必讳言,这位逝者属于喜丧,没那么多忌讳。”
  鸬野赞良垂头道:“是。”
  抬眼随意朝灵堂内一瞥,鸬野赞良刚放松的心神陡然悬起老高,表情飞快闪过一抹惊恐。
  灵堂内念经的那群僧人里,有一张熟悉的面孔,正是昨日与她山林相遇的那位货郎,倭国遣唐使,中臣镰足的家臣。
  今日的他穿着一身陈旧的僧袍,头发剃光坐在僧人群里,垂睑正念诵经文。
  鸬野赞良惊恐的表情仅仅只有一瞬,却被李钦载完美地捕捉到了。
  眼神露出几分凝重,李钦载脸上却笑意不减,道:“看来那群僧人里,有你的熟人?”
  鸬野赞良下意识摇头:“没,没有。”
  李钦载语气渐冷:“实话实说,你和你的族人才不会付出太沉重的代价,你可想清楚了。”


第243章 最后的底牌
  鸬野赞良是倭国的长公主,刺杀李钦载的是倭国遣唐使。
  所以鸬野赞良看到那群僧人后,脸上露出慌张惊恐之色,李钦载很难不将她和刺客联想到一起。
  本来对那群僧人就有所怀疑,鸬野赞良又露出惊恐之色,怀疑基本坐实了。
  迎着李钦载满是笑意的眼神,鸬野赞良愈发慌张。
  她很清楚,李钦载眼神里的笑意,其实并不代表他在笑。
  那更像是一种猛兽即将捕捉住猎物的表情。
  看着鸬野赞良慌张的样子,李钦载的笑脸愈发深了。
  凑近她的耳边,李钦载悄声问道:“告诉我,你是知情者,还是同谋?”
  鸬野赞良大惊失色,惶恐道:“我,我不知道,我没想害你……”
  “那群僧人里,有刺客吗?”李钦载步步紧逼。
  鸬野赞良终于扛不住了,眼眶泛泪哽咽道:“……有。”
  李钦载悠悠叹了口气,道:“还真是狗血呢,有点失望啊,就这?”
  摇摇头哂然一笑,李钦载突然喝道:“阿四,将那些僧人全部拿下!”
  刘阿四离李钦载很近,他与鸬野赞良的对话句句听在耳中,早就按捺不住蠢蠢欲动了,闻言立马拔刀出鞘,喝道:“全部拿下!”
  李家部曲们欺身而上,突然间冲入了灵堂,将正在念经的僧人们团团包围。
  陡然发生的惊变,正在灵堂拜祭的庄户和老兵的子女们都惊呆了,人群顿时哗然。
  李钦载朝老兵的子女们歉意一笑,道:“僧人里混进了刺客,抱歉了,待拿下了刺客,我再向各位赔礼。”
  听说混进了刺客,庄户们大惊之后,顿时露出凶悍之色。
  “狗杂碎,还真敢来!剁了他们!”
  庄户们都是关中汉子,他们耿直又暴烈,战斗意识极强。
  自己的地盘上混进了敌人,还想谋害少主人,绝对不能容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1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0/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