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138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第180章 披甲东征
  伟光正之类的口号用认真的语气说出来,未免显得矫情。
  可李钦载确实是这么想的。
  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开局便是权贵子弟,鲜衣怒马不愁吃穿,可以说他已充分享受到了这个太平世道带给他的红利。
  这不仅仅是三代人的努力,是整个国家的君臣百姓创下的太平世道。
  什么忠君爱国之类的口号太虚,很现实的一句话,吃了红利就得付出点什么,世上哪有白吃白占不付出的道理?
  离开太极宫,李钦载回到国公府,拜见了李勣后,李勣命部曲给他搬来了一套崭新的铠甲。
  李钦载只好穿上试了试。
  铠甲很重,大约四十来斤,套在身上仿佛背了个铁烟囱,举手投足都不自在。
  “爷爷,孙儿是行军长史,是军中的文官,没必要穿铠甲吧?”李钦载难受地道。
  李勣哼了哼:“敌人的冷箭射来,你猜箭矢会不会分辨谁是文官谁是武将?”
  李钦载叹气,道理他都懂,可你一把年纪说话这么俏皮,跟谁学坏了?
  李勣捋须淡淡地道:“这次东征百济倭国,我大唐王师水陆两师并进,陆路行军总管是刘仁轨,此人善谋,但性子太耿直,说话难听,不大好相处。”
  “水路行军总管是孙仁师,率部八千余,战舰一百七十余艘,正由山东驰援百济白江口。水陆两师将在百济港口会师,两军合一,共击百济残余和倭国。”
  “你这次出征,便归由孙仁师麾下,职司是记录粮草军械辎重,督促后勤,当然,你若有对敌妙策,可向孙仁师当面献计,此为国战,不可藏私。”
  李钦载点头记下。
  李勣顿了顿,迟疑了片刻,道:“还有,少跟刘仁轨来往。”
  李钦载一愣,试探着道:“爷爷跟刘仁轨有恩怨?”
  李勣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哼了一声,道:“贞观年间,此畜任给事中,当年老夫随先帝东征高句丽,后来王师不逮,先帝率主力后撤,老夫与李道宗领四万步骑军殿后,殿后途中,军中将士难免犯了一点军纪……”
  李钦载好奇道:“犯了啥军纪?”
  李勣不自在地咳了一声,道:“就是在高句丽境内抢了点财物,屠了几座小城,妇女什么的,糟蹋了几个……”
  李钦载沉默半晌,还是附和道:“果然只是犯了亿点点军纪……”
  李勣目光不善地瞥了他一眼,接着道:“回到大唐后,刘仁轨那孽畜不知从何处听来的消息,于是上疏参劾老夫纵兵为祸,治军无方,要求先帝严惩老夫。”
  “先帝胸怀博大,老夫麾下将士在敌国犯的事,他并不以为意,于是便将刘仁轨的参劾奏疏留中不发……”
  “谁知那孽畜见先帝毫无表示,便接二连三地参劾,整整参了老夫一个月,一个月啊!每天都有参本递到先帝案前,还拿李靖和侯君集举例,请先帝参照二人之罚而定老夫之罪。”
  李钦载微微一惊。
  李靖和侯君集,前者北征突厥,立下赫赫军功后也是被人参劾纵兵抢掠,当然,这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李靖实在功高盖主了。
  侯君集攻灭高昌国以后,也是纵兵抢掠,将高昌国皇室国库抢劫一空,被先帝重罚。罚得他万念俱灰欲仙欲死,最后索性跟李承乾造反了。
  若先帝真要按二人的过错为先例惩罚李勣的话,英国公爵位能不能保住还不一定。
  暗暗咬了咬牙,李钦载此时完全赞同爷爷的话,刘仁轨果然是个孽畜。
  是的,就是这么没原则。
  大唐对外用兵,那些名将们动辄屠城抢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包括李靖李勣在内,对麾下将士的所作所为往往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两军交战,刀剑无眼。谁还没在敌国境内干点丧心病狂的事呢?很正常的操作。说得好听点,这是为了振奋军心,对军队的战力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领军的将领往往不会太介意。
  刘仁轨却铁了心整治李勣,这种人不是坏就是正直的白莲圣母。
  李勣说完后露出了愤恨之色,显然事情已过了这么多年,李勣仍然怒气难消,可见当年刘仁轨的参劾多么令他生不如死。
  “爷爷放心,孙儿若遇刘仁轨,必帮爷爷报当年之仇,孙儿给他下蒙汗药……”
  话没说完,被李勣狠狠踹了一脚。
  “混账东西!两军交战,死生之大事,由得你胡闹么?遇到刘仁轨莫与他私下来往便是,万万不可谋害大将,否则老夫必不饶你!”李勣厉色喝道。
  看看这三观,多么板正,不愧是三朝名将功勋。
  “爷爷,孙儿知错,孙儿纠正一下说法,待王师胜利,大局鼎定后,孙儿再给他下蒙汗药……”
  李勣居然没发脾气,反而慢吞吞地捋须,闭眼不语,仿佛打起了瞌睡。
  见李勣如此反应,李钦载惊呆了。
  这是……默许了?
  李钦载啧了一声,看来刘仁轨真的把李勣恶心得不轻,不然以李勣的为人,不会默许他干这下三滥的事儿。
  于是李钦载默默盘算起来。
  这次出征,除了火药外,蒙汗药也得多准备一些。
  反正都是药,都是为了治病救人。
  ……
  大唐龙朔二年。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长安北郊大营战鼓隆隆,一万将士军容整齐,在将领一番动员后,纷纷上马开赴登州。
  他们要从登州上船出海,穿过渤海,直抵百济境内白江口。
  出征仪式很低调,这次本是仓促征调兵马,仓促出兵,大军的主帅孙仁师还在渤海的战舰上指挥水师,陆路总管刘仁轨被倭国突袭后,率部撤到了新罗国境内。
  所以从长安出发的这支队伍实际上没有主帅,准确的说,他们是一支援兵。
  李钦载全身披挂,沉重的铠甲令他行走颇为艰难。
  大军开拔后,他留在队伍的后方,与押运粮草军械的辎重军队一同出发。
  这是行军长史的职责,在这支押送辎重的军队里,李钦载不仅官职最大,而且还是唯一一个有爵位的人。
  迎着清晨的朝阳,李钦载带着亲人和爱人的牵挂,披甲踏上了征途。


第181章 他只是单纯的鄙视你而已
  对李钦载来说,参与这场战争最痛苦的不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行军的过程。
  没有汽车和高铁的年代,连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李钦载坐在装载粮草的牛车上,行军才第一天,他已吐了三次。
  嗯,没错,古代打仗运输粮草的不一定是马,也有牛。
  吐得面色蜡黄的李钦载趴在粮草上奄奄一息,旁边的刘阿四同情地看着他。
  这次出征,李钦载的身份当然不可能单枪匹马,李勣将国公府里的部曲拨了一部分给他,李钦载也没跟李勣客气,要了两个满编小队,其中一个便是刘阿四的小队。
  使习惯了,索性带上他,说不定能捞着立功的机会,也不枉刘阿四跟了他这么久。
  另一个队正也是国公府里的,名叫郑房。
  刚听到这个名字,李钦载笑了半天。
  郑房,正房。
  这位郑房的令堂是多没安全感,给儿子取名都顺手给自己正名,向世人宣告他是正房生的。
  刘阿四和郑房各一个小队,合起来正好一百人。
  一百人扔在战场上连朵水花儿都溅不起,但如果情势危急,保护李钦载逃命还是勉强够用了。
  见李钦载颠得难受,刘阿四忍不住道:“五少郎,您早已勉强会骑马了,何必坐在粮车上遭罪?”
  李钦载虚弱地道:“不骑马,我喜欢坐粮车。”
  刘阿四笑了笑:“您这模样,一点也看不出喜欢的样子。”
  “懂啥?骑马久了不仅屁股痛,容易生痔疮,而且会造成罗圈腿,下地走路难看得像一只吃饱了撑的鸭子。”
  刘阿四不在意地道:“男儿无丑相,罗圈腿有甚打紧。”
  “你当然不打紧,因为你的丑与罗圈腿无关。可我不一样,长安城劣迹斑斑且风度翩翩的风流纨绔,骑在马上别人都赞曰‘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结果下了马俩腿岔开一摇一摆,像刚被一群精壮的汉子摧残过,万千少女该多幻灭呀。”
  刘阿四想了想那个画面,不由大笑起来。周围的部曲们听到了也纷纷大笑。
  气氛很欢快,每个人对即将发生的战争毫无担忧。
  因为自信,所以不担忧。
  如今的大唐真的可谓武德充沛,周围的邻居逮谁灭谁,与大唐为邻的那几个小国常有卧榻之侧有猛虎酣睡的惊悚感,大气都不敢喘。
  当然,不服气且自不量力的敌人也有,而且不少,比如马上要倒霉的倭国。
  担心啥?完全没必要,王师集结成阵,一个冲锋就能破敌。
  装载粮草的牛车慢慢吞吞,趴在粮袋上的李钦载面色铁青,他又想吐了。
  押送粮草的队伍人数不少,大约三千余人,其中大半是征调的民夫,还有一千余将士。
  整支队伍里,李钦载的官职是最高的,也是最虚弱的,大唐版的空虚公子现在很遭罪。
  “五少郎,到了前方城池,小人给您寻摸一辆马车吧。”刘阿四叹道。
  李钦载虚弱地叹道:“你不如给我修条路吧,平坦且笔直的路。”
  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
  这年头搞出水泥似乎不难,基本没啥技术含量,就是烧窑。
  水泥这东西可是个宝贝,无论民用还是军用,都是划时代的。
  正琢磨时,粮队后方传来马蹄声。
  两名披甲武将策马来到李钦载的面前,其中一名武将恭敬地抱拳行礼,另一名武将却倒拎着马鞭,神情颇为倨傲。
  行礼的武将迅速看了看倨傲的那名武将,然后道:“熊津道督粮副将安谨之,拜见李县子。”
  李钦载忍着难受,努力挤出笑容点头示意。
  另一名武将却毫无表示,安谨之有些尴尬,抬胳膊碰了碰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8/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