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当初李治打算重修《氏族志》时,敲打一下世家门阀时,李钦载恰好编撰了《百家姓》。
正打算北征铁勒时,李钦载恰好发明了神臂弓。
正打算出恭,李钦载发明了卫生纸。
最后一件听起来有点怪怪的……
总之,时机巧合得好像李钦载盯着他的心思,而特意开发的新产品似的。
发明新物件很稀奇,更稀奇的是,李钦载能够贴合上意,每次都找准了时机发明出新物件,这就很讨喜了。
不知别人怎么想,反正李治很欢喜,同时李治也愈发坚定了他对李钦载的猜测。
此子必是墨家弟子,身负绝世才学。
写得锦绣文章,作得不朽诗句,在帝王的眼里也算才学,但只是为盛世锦上添花的才学。
李钦载所负之绝学,才是真正被帝王重视的,帝王需要什么,他便给什么。
出身又是三朝功勋之后,对官场和权力又没有任何野心。刻意避开朝堂勾心斗角的争斗,更不掺和国事朝政和帝王家事,像一个隐士般蜗居于乡野。
这样的人才,李治怎能不喜?
“王常福,速遣禁中快马,召李钦载回长安奏对。”李治当即下令道。
“且慢!”武皇后突然制止了王常福,转身对李治道:“陛下,臣妾以为,天子当礼贤下士,对经纬天地之英才当大礼以求,方得忠心。”
李治一怔:“皇后的意思是……”
武皇后嫣然一笑:“陛下应该亲自去见见李景初,亲眼见见他造出的新物件,是否如他所说那般厉害。”
“天子折节屈尊,亲临而就,对李景初来说更显隆重和恩宠,此子有大才,当须以礼求之。”
李治沉吟过后,赞许地看了武皇后一眼。
这个女人的胸怀,比昂藏男儿更大气,更宏博,明明是个女儿身,内心却奔腾着大江大河。
这或许便是她的魅力所在,李治当初不顾天下臣民讥讽反对,将这位曾经侍奉过父皇的女子册立为皇后,除了爱意之外,她的性格和格局观也是原因之一。
“便依皇后所言,常福,备车马,简仪仗,朕亲自去一趟甘井庄,哈哈,说来景初亲手所烹的佳肴,朕垂涎久矣,又可大快朵颐。”李治爽朗大笑道。
武皇后浅笑嫣然,目光流转,飞快在李素节和李显两位皇子身上一扫而过,对李显略感失望。
皇子之间不能不做比较,明明是两人同时亲眼见到的东西,李素节留了心,立马将它联想到能否用于军事,而且还特意央请李钦载不要外泄秘方。
而李显,仅仅只是听了个声响儿,就没有然后了。
两厢比较,高下立见。
亲生的嫡子竟不如庶子,武皇后怎能不失望。
尤其是,这位庶子还是仇人的儿子,武皇后愈发意难平。
李治做事的效率很高,当真是说走就走。
家宴进行到一半,连两位皇子的学业都没问,李治便率先离席而去,准备乘坐马车出宫了。
武皇后和两位皇子恭送李治离开后,回到承香殿,家宴不觉少了几分味道。
武皇后暗暗一叹,搁下了玉箸。
两位皇子也识趣地起身告辞。
李显行完礼后便兴冲冲地跑了,久未回寝宫,他特别思念寝宫里养的猫和鸟儿,迫不及待回去看看它们。
李素节站在殿门外,保持躬身的姿势,等待武皇后銮驾先行。
武皇后无奈地看了看李显兴冲冲的背影,再看了看恭敬行礼的李素节,又叹了口气,心情颇为复杂。
走过李素节身边时,武皇后停下脚步,侧身看着他,低声道:“你不必如此小心翼翼,长辈之间的事,殃及不到晚辈身上。”
“再说,就凭你如今已是李景初的门下弟子,本宫也绝不会拿你怎样,只要你莫犯傻。”
扔下这句话后,武皇后翩然离去。
李素节站在原地,神情怔忪片刻,忽然双膝一软,跪在地上眼泪不断扑簌而下,最后忍不住嚎啕了一声。
刚哭了一声,李素节立马收住声音,死死咬着嘴唇,任泪长流,却不再发出一丝声音。
数年来高悬在他头上的那柄刀,终于收回去了。
因为那一句“就凭你是李景初的门下弟子”。
殿外空荡荡,李素节仍跪在地上,眼泪没停,嘴里不停喃喃念叨:“李景初的门下弟子,我是……李先生的,门下弟子!”
第153章 玉不琢,不成器
在唐朝,师生关系堪比父子。
这是天下所有人都遵守的规矩,“天地君亲师”,“亲”和“师”的地位是一样的。
萧淑妃死于宫斗后,李素节这几年惶惶不可终日,他担心作为胜利者的武皇后随时会对他下手,毕竟宫闱之斗的残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斩草除根才符合胜利者的心思。
武皇后这几年没对他下手,或者说,因为刚被册立为皇后不久,武皇后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对他下手,毕竟她的皇后之位是在一片争议声中被册立的,眼下这几年实在不宜再授人以柄。
于是李素节的头上便悬了一柄刀,一柄随时会落下来的刀,他的生命长短取决于武皇后的时机何时到来。
直到,他意外地拜了李钦载为先生,成为李钦载的门下弟子。
“门下弟子”四个字的含金量可比千年后的师生关系强多了。
这是真正堪比父子关系的。
李素节突然发现,自己终于有了靠山,是父皇给他找的靠山。
有了李钦载这位先生,武皇后不会轻易对他下手,而李钦载这个老师,也不会容许别人无缘无故对门下弟子下手。
这也是规矩。
世人眼里,师生就是父子,武皇后终于有了忌惮,从此以后,若想动学生,首先要考虑到老师的反应。
而李钦载这个人的本事实在太深不可测,未来不知道会走到什么高度。
为了区区一个仇人的儿子,与李钦载结死仇?
作为优秀的政治人物,武皇后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
这也是武皇后为何突然对李素节说那番话的原因,一是为了安李素节的心,二是为了把当今皇后的善意传到李钦载的耳中,与他结个善缘。
至于李治,他的棋下得更早。
那么多皇子,唯独将李素节和李显安排给李钦载当学生,这就是李治下的一步棋。
在宫里无法公然袒护这个可怜的皇子,就给他找个厉害的老师当靠山。
而安排皇七子李显过去,也是一步棋,简单的说,李显是嫡子,同时也是太子李弘的备胎。
如果哪天有废嫡之事发生,李显作为名师英才的弟子,让他代替李弘成为大唐太子,也不会太显突兀。
至于为何不安排太子李弘去向李钦载求学,因为太子要学的不是算学,而是治理天下制衡朝局的帝王之术。
宫里的人说话做事永远不会太简单,都有自己的算计。
安排李素节和李显成为李钦载的弟子,绝非李治拍脑袋的随意决定,背后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
甘井庄。
家中的下人们开始给李钦载收拾行李,再过两日,五少郎便要离开庄子回长安了。
和千年后一样,新年元旦也是全家团圆的日子,若相隔不远,当然最好团聚。
但李家在外做官的其他人,今年恐难回京。千里迢迢之外,来回一趟的时间成本太高,小半年都在路上,朝廷也不会答应。
下人们收拾行李,李钦载在书房里批阅试卷,一边批一边唉声叹气。
监考一时爽,阅卷火葬场。
每个人的试卷都惨不忍睹,这些小混蛋们学了两个月,学了个寂寞。
李钦载总结了一下,他们的整体真实水平大概只是刚刚认识并学会应用阿拉伯数字,会背九九歌。
两位数的加法题能答对的都不多,更别提两位数的减法和乘法了,李钦载耗费口舌教他们的乘法竖式交叉运算法,他们是一点都没学会。
除了荞儿的答卷基本正确外,就剩下李素节的分数稍微强一点点。
十几份试卷,李钦载忍着怒火看完,仿佛走完半生般辛苦。
扔掉手中的笔,李钦载仰天呜咽一声,然后一言不发冲出了门。
“阿四,阿四!”李钦载站在门外大吼道。
刘阿四应声出现。
“把你的刀给我使使。”李钦载伸手。
刘阿四二话不说拔刀双手捧给他。
李钦载一手执刀,仰天悲叹,刀光一翻,竟抹向自己的脖子。
刘阿四大惊失色,劈手拽住了刀柄,惊骇道:“五少郎,何故如此!”
李钦载被拦下后神情很平淡,非常痛快地把刀还给了他,道:“放心,我不会死的,就是做个样子,表达一下我不想活了的意思。”
刘阿四仍然处于震惊状态,这位少郎君所思所想真的是羚羊挂角,让人捉摸不透,实在不知道他下一刻又会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
李钦载朝他咧嘴一笑:“我没事,也没疯。现在我想通了,我凭什么自刎?该拔刀自刎的应该是他们那群混蛋才对。”
一拍手掌,李钦载笑道:“哎呀,转念一想,我通透了!”
说着李钦载道:“我这里有十几封信,派人快马送到长安城各家权贵府上,一定要他们的家主当面接收,顺便向各位家主转达我的一句话……”
“孩子求学,成绩一塌糊涂,显然是不够认真,请各家的家主严厉管教。”
挥了挥手,李钦载道:“去吧。”
刘阿四看了看信封,讷讷道:“五少郎,还有两封送进宫里的信,怕是不容易递到家主手上。”
“宫里的咋了?来我这里求学,他们的长辈一视同仁都是家长。把信交给宫门禁卫,就说是我李钦载呈上的奏疏,请陛下亲阅。”
正说着,宋管事踉踉跄跄惊惶失措跑来。
“五少郎,天子御驾亲至,已在咱别院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