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话音刚落,周围一片哄笑声。
  苏定方笑得直抽抽:“小子倒是实在人,难得对自己了解如此清楚,所言更是句句实话。”
  李勣气得脸都绿了,情不自禁一脚踹去。
  你特么自谦就自谦,也不必自谦得如此过分吧。
  天家夫妻二人也笑得不可自抑,武后扶着李治的胳膊,笑得泪花儿都出来了。
  李治笑过后,摇头叹道:“李卿纵是推辞做官,也不必将自己说得如此不堪。”
  李勣羞愧道:“陛下恕罪,老臣家门不幸……”
  李治沉吟片刻,道:“看得出李卿不愿为官,性子嘛,确待磨练,然有功不可不赏,可任致果校尉,算是朝中先留个名吧。”
  李钦载眨眼,没弄清楚这个“致果校尉”是啥官儿。
  李勣却突然拍了他一下,怒道:“还不谢恩!”
  李钦载只好长揖拜谢:“臣谢天恩。”
  武后含笑看着李钦载,道:“李家麒麟儿果然不凡,今日算是亲眼见识了。往后若有什么新念头新物事,定要拿出来,不可遮掩,天家不会亏待你的。”
  李钦载尴尬地连连应了。
  ……
  天子点兵不过是个形式,北大营将士按流程走了一遍后,李治和武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回城的马车,李钦载终于忍不住问道:“爷爷,致果校尉是干啥的?每天要应卯吗?”
  李勣哼了一声,道:“不学无术的东西,连朝中的官制都弄不清楚。”
  “致果校尉是七品武官,而且是个武散官,不必应卯入军,只是给你挂了个七品官的虚衔,陛下说过了,先给你在朝中留个名,大约也是看出了你不愿为官的想法,没有勉强你。”
  李钦载长舒了口气。
  武散官啊,还好还好,自己扛得住。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老夫倒是奇怪,你为何不愿为官?”
  李钦载苦笑道:“孙儿胸无大志,只想做个废物……”
  李勣两眼怒睁,李钦载立马改口:“孙儿志不在庙堂,志在山水,欲效魏晋雅士,隐于山野,一生淡泊,只问天道。”
  李勣冷冷道:“这不还是个废物么?”
  “爷爷此言差矣,孙儿至少能做个文雅点的废物。”
  李钦载好奇地看着他,道:“孙儿刚刚看出来了,爷爷似乎也不愿孙儿做官,为何?”
  李勣沉声一叹,道:“李家已经够显赫了,若欲家族百年不衰,当知‘藏拙’,风头太显,对李家,对你,都未必是好事。”
  犹豫了一下,李勣又道:“今年开春后,老夫听说陛下患了风眩之疾,常常目不能视,夜不能寐,三省奏疏常由武皇后代为执笔行批……”
  沉沉一叹,李勣担忧地道:“说是‘代笔’,谁知奏疏行批究竟是陛下的意思,还是武皇后的意思?妇人若当政,何异牝鸡司晨,长此以往,朝中恐有大变故。”
  “李家三朝功勋,难免树大招风。在这风急浪骤的关口,更须谨慎藏拙,免生事端,所以,老夫实不愿你当官出风头,陛下若顽疾难愈,朝堂怕是不安生了。”
  李勣看着他,忽然赞许地笑了:“不过你有巧思造出神臂弓和马蹄铁,是好事,大丈夫当报效家国,老夫不介意你出此风头,可以不当官,但不可不报国,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孙儿明白。”
  李钦载沉默半晌,道:“爷爷,藏拙谨慎非万全之策,麻烦来了是躲不过去的。”
  李勣点头,不觉露出迟暮之色,疲累地叹道:“老夫老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李钦载定定看着李勣,心中不由黯然。
  这位戎马一生的名将,确实老了,家族兴衰扛在肩上,扛了一辈子,他已扛不动了。
  一位快七十岁的老人,应该做些什么?
  应该在下棋,应该在带孙儿,应该打太极拳遛弯儿,应该尝遍世间美食。
  可以做很多事,唯独不该再苛求他背负家族兴衰的责任,那是后辈该做的事。
  良久,李钦载忽然道:“爷爷,孙儿除了神臂弓和马蹄铁,其实更厉害的是自创了几道不错的菜,明日孙儿做给爷爷吃,好不好?”
  李勣一愣,然后展颜笑了:“好,好。”
  ……
  回到国公府已是掌灯时分。
  人刚进门,府里管家下人都迎了上来,纷纷朝李钦载道贺。
  北大营校场李钦载今日大出风头,为大唐立下大功,人还没进门,消息便已传回了李家。
  管家吴通殷勤地为李钦载掸着灰尘,一脸喜意连声絮叨:“老朽早说过,五少郎非凡人,当初那些不好听的事,都是贵体上火而致……”
  这位奇葩管家,啥事都喜欢往上火的方向牵扯,李钦载看不下去了。
  “管家,我今日的贵尿还是黄得很……”


第46章 落难小姐
  离长安城百余里外的渭南县。
  渭南县外有农庄,名曰“甘井庄”。
  以“甘井”为名,自然是庄子里有甘井,就像后世的老婆饼一样,如果把老婆饼掰开仔细找,里面一定有老婆。
  没找到老婆的人,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甘井庄共有一百余户人家,算是比较大的村子了。
  秋风徐来,万物蛰寂,庄子内却一片繁忙景象。
  即将到了秋收的季节,农户们每天都在田地里查看庄稼,一年的辛苦全看庄稼的收成了。
  今年是龙朔元年,天子的年号改得频繁,不过蒙天垂怜,今年无灾亦无疫,算得上风调雨顺,想必地里的庄稼也会有个好收成。
  秋风徐来,古道田舍,金桂飘香。
  甘井庄一户略显简陋的农舍篱笆内,崔婕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正在做绣工。
  从崔家逃婚离家已一个月了,崔婕的日子过得并不好。
  所谓的浪迹江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浪漫,事实上江湖险恶,容易挨刀。
  崔婕离家时只带了一名贴身丫鬟。
  丫鬟名叫“从霜”,典自南北朝时期的一首诗,“伊年从霜露”。
  从霜才十五岁,自幼便跟随崔婕,二女名为主仆,实际上崔婕向来把她当亲妹妹,对她疼爱无比,所以崔婕离家之时也果断将从霜一起带走。
  崔婕是世家闺秀,几乎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从霜是个十五岁的黄毛丫头,换了前世还只是个上初中的小女生。
  一主一仆就这么不管不顾地逃出了家,一头扎进了茫茫江湖。
  为了自由而流浪,听起来似乎很浪漫,然而她们终究低估了世道的艰难。
  离家时崔婕还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她从家里拿走了多年积攒的月钱,大约几十两银饼,还有一些女儿家的值钱首饰衣物等等。
  几十两银饼,以如今大唐的物价来说,算是一笔巨款了,如果省着点花,大概够主仆二人花个十来年。
  准备确实够充分了,可惜出门在外,一个小疏忽便足够让人陷入绝境。
  崔婕和从霜原本的计划是去东都洛阳,毕竟中原灵杰之地,适宜主仆二人大隐于市。
  二女上路担心不安全,于是花了点钱混进了一支商队,跟着商队从青州出发,然而到半路时,崔家搜索二女的家将骑队追来,二女大惊之下,匆忙弃了商队,钻进了路边的树林里。
  追兵躲过去了,但二女携带的钱财却遗落在商队里,又不敢回去寻找。
  财大气粗的小富婆瞬间沦为身无分文的落难小姐,主仆二人欲哭无泪,从树林里出来时,二女身上仅只剩了百十文铜钱。
  担心追兵在洛阳城布下眼线,二女不敢再去洛阳,更不敢去长安,于是改道打算离开关中。
  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二女走到渭南县甘井庄时,终于再也无法前行一步,钱花光了,从霜也病倒了。
  迫不得已只好在甘井庄留下,幸好这年头民风朴实,百姓的道德素质普遍比较高,庄子里一位寡居多年的老妇人见二女孤苦无依,于是发了善心暂时收容了二女。
  崔婕和从霜留在甘井庄,在崔婕笨拙的照料下,从霜的病好了,苦于没有生计,又感恩老妇人的收留,崔婕靠着自小学会的针绣活计谋生。
  通常是崔婕绣出喜鹊,观音,麒麟之类的吉祥图案,然后做成香囊,老妇人和从霜再拿去渭南县城里卖。
  靠着几文十几文的微薄收入,三口之家倒也能混个温饱。
  日子过得贫穷,但崔婕的内心却很平静,甚至感到充实。
  逃离了富贵家庭,逃离了那桩如同火坑般的联姻,哪怕身无分文陷入绝境之时,崔婕也从未想过回家。
  这座庄子不算富裕,可它宁静安详,没有人逼迫她干任何事,村民粗犷却友好,天空蔚蓝,空气自由。
  收留她们的老妇人慈祥得像她的祖母,永远带着宠溺的笑,虽说有些絮叨,但每句话里都透着满满的善良味道。
  崔婕突然很想一生留在这个庄子里,一座农舍,几亩薄田,就这样平平淡淡活到老,对她来说未尝不是幸事。
  时日越久,这种想法越强烈。
  篱笆外传来匆匆的脚步声,崔婕仍在垂头绣着一对栩栩如生的鸳鸯,红艳的嘴唇微微一勾。
  不用抬头都知道,是从霜来了,丫头才十五岁,性子风风火火,永远没个姑娘家的样子。
  “姑娘,姑娘,大事不好啦!”从霜边跑边叫道。
  崔婕叹了口气,不得不停下手里的活计。
  这丫头一向咋咋呼呼的,今日又不知怎么了。
  “从霜,我有没有跟你说过,女儿家要有女儿家的样子,跑跑跳跳,乱喊乱叫,不怕别人笑话你粗鄙么?”崔婕蹙眉训道。
  哪怕是严厉的训斥,从崔婕嘴里说出来也带着几分软软糯糯如同撒娇般的味道,毫无威严。
  没办法,世家的教养很严厉,任何场合都不容许她像个泼妇一样大声骂人。
  从霜是个小丫头,青涩稚嫩的年纪,脸蛋圆乎乎的分外可爱,头上梳着双丫髻,更显出几分娇憨单纯。
  “嗯嗯!”从霜很敷衍地点头,表示自己知错,但不打算改。
  崔婕无奈地叹气,算了,她早已认清了自己毫无威严这个事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