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孝是肯定的。
  只是这孝顺之中,掺杂了其他东西。
  “说吧,你小子到底什么意思?”李跃憋不住了。
  “儿臣别无他意,只想尽孝而已。”李仪一脸标志性的清纯。
  “孝也尽了,该说重点了。”李跃没有废话。
  李仪道:“儿臣想要一块封地。”
  李跃一愣,这小子难道转性了?不想再跟李俭斗来斗去?“你想封在何地?先说好,江东不可能。”
  “薛刺史调任北庭都护,秦州刺史空缺,儿臣愿赴任陇上,为大梁做些实事。”
  “陇右?”李跃神色一动,李仪麾下拉拢了不少关右豪强,以前姚氏旧部基本归入他麾下,他这一去陇右,就能培植自己的势力,还能进一步向关西士族靠拢。
  陇右挨着关中、凉州、蜀中,算是一块战略要地。
  表面上是嫡子与长子之争,若是放任不管,会演变为关东士族与关西士族之争。
  李跃这两年不遗余力的拉拢关西士族,不是为了掀起新一轮的关东关西之争。
  即便李跃清除了国中士族豪强,这种地域争斗也不会消弭。
  以崔氏为首的关东士族,天然站在太子一面。
  李仪在关东混不开,心思打到关西去了。
  “看来你背后有高人指点!”李跃望着他道。
  关西士族豪强大多集中在陇右和凉州,李仪的目标十分明确,陇右进可攻退可守,对他而言再合适不过了。
  “儿臣身为长子,也想为大梁出一份力。”
  “你有这份心,朕非常欣慰,不过杀鸡焉用牛刀?你去陇右大材小用了,这样,瀚州新建,正需得力之人,朕封你为燕然郡王,加征北将军,去把瀚州经营起来,将柔然人灭了,让朕看看你的本事!”
  李跃不容置疑道。
  留在洛阳,整天幺蛾子飞呀飞的。
  皇子镇守边疆,等于是给天下做出了表率。
  “这……”李仪一脸苦色。
  “人要脚踏实地,你几个弟弟,年纪轻轻就从军从政,李佑镇守西域,李傥有灭国之功,李儁出使海外,就算是太子,也老老实实跟着王猛学了两年,你身为长子,不能总想着不劳而获,这是朕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要不要,你自己看着办。”李跃神色转冷。
  他都把心思打到关西士族身上了。
  说明他和身边的人已经深谙内斗的本质,准备借关东关西之争成势。
  这已经触及李跃当初划下的红线。
  一旦让他成势,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李跃干脆踢的远远的,让他喝几年西北风,凉快凉快再说。
  李跃年纪虽然大了,还没老糊涂。
  “儿臣……领命。”见动真格的了,李仪不敢再造次,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算是他为数不多的长处。
  “去吧。”李跃翻身,裹紧新制的棉被,闭眼休息。
  “儿臣告退。”
  等到李仪出殿后,杨略才从后殿走出,“诸位皇子之中,只怕大殿下最精明。”
  李跃睁开眼,“只是小聪明而已,他那点心思弄得人尽皆知,何其愚也。”
  杨略摇头道:“非也,唯有公然与太子相斗,才会招揽其他不愿臣服太子的势力,大殿下能斗到现在,没被太子一系抓住把柄,足见其能。”
  这话倒是提醒了李跃,一直是李仪在主动进攻。
  李俭反而默默无闻。
  除了李俭的忍让,李仪也有些能力,否则李俭身边的人就不会让他好过。
  “到此为止了,先让他去瀚州冷静冷静,过几年再封去海外。”李跃一阵萧索。
  帝王之家,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铜驼大街,一辆其貌不扬的马车缓缓行驶着,李仪脸上的轻浮之色尽去,“父皇终究还是没同意,可惜了先生的妙计。”
  “这一去漠北,不知多少年才能回返。”权翼一脸怅然之色。
  投奔李仪麾下的陇右豪强势力,都是权翼拉拢过来的。
  求封陇右也是出自他的谋略。
  权翼纵横天下多年,深谙各种权谋之道,李仪想要成事,唯一可能就是借关西士族之力,可惜被皇帝轻易识破。
  “也许是我操之过急了,去瀚州也好,能远离父皇的耳目,若能一统大漠,二十年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也。”李仪不再掩饰,逐渐露出枭雄气概。
  而一个枭雄,永远不会放弃定下的目标。
  权翼眼珠一转,“能与中原相抗者,草原也!殿下英明,臣观玄菟郡王,亦非甘于人下之人,此去漠北,或可与他结交,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玄菟郡王李傥杀伐决断,北海一战成名,但因杀俘、霸占代国嫔妃之事,颇受朝野诟病。
  既然受朝野诟病,就肯定与太子走不到一块儿去。
  相对而言,李傥在辽东崛起,威胁更大。
  辽东与漠北一结盟,成功几率大增。
  二十年,足够他们未雨绸缪了。
  “哈哈,先生果然本王之智囊也。”


第七百七十四章 天下
  吴会豪强拿到新装备和战马,气势都不一样,一路南下,大梁海军紧随其后,水陆并进,前后夹击,所向披靡。
  林邑国节节败退,不断向南退走。
  邓遐率一万精锐先行占领沿海港口,抓捕当地土人为奴,修建营寨,又从营寨扩建为坞堡。
  坞堡一立起来,等于站稳脚跟,有了后方基地。
  江东的人力物力从海上源源不绝的输送过来。
  一个小小的林邑自然不是对手。
  周止作为吴会士族的武宗,极富韬略,没有着急进攻南方丛林,也是先站稳脚跟,训练山越人,以他们为前驱,一口一口蚕食内陆。
  山越人在平原上打不赢吴会豪强,却极擅山林作战,对付林邑人绰绰有余。
  不到半年,基本占领林邑,林邑国残存势力向内陆溃散,难成气候。
  其后,吴会豪强们纷纷在各自的划定的地盘上建造坞堡。
  而他他们的坞堡建起来时,大梁最大的港口金兰城已经屹立在南海之滨。
  朝廷顺势设立安南都护府,以邓遐为征南将军,安南都护。
  大梁的海军没有止步于此,开始向南洋和天竺进发。
  东面,随着辽东海军的持续袭扰,百济、高句丽、新罗不断衰弱,大量人口被掳掠至北海,修建城池。
  北地苦寒,俘虏过去,十不存一。
  据不完全统计,洪兴七年至洪兴十一年这五年间,冻死、累死的倭国、新罗、百济奴隶多达二十万人。
  一座座沾染异族血泪的城池坞堡耸立在北海之滨,同时也带来了畸形的繁华。
  燕然郡王、征北将军李仪赴任之后,立即展现杰出的治理能力,城池周边非但可以放牧,还被迁徙而来的中原人开垦出了农田。
  耕、牧、渔、猎,四位一体,迁徙到瀚州的梁国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差。
  李仪招募漠北诸族义从,组建一支由蛮族构成的精锐部曲,号燕然铁骑,虽然只有四千人,无一不是草原上的勇士,在对其他部落的战争中,从无一败。
  短期内将瀚州以北以西的大片草原收入囊中,治下牧民多达两万帐篷。
  与代国的粗疏管理不同,李仪在瀚州建立学校,强制各豪酋的子嗣入学,学习汉言以及儒家经典。
  还设置监察使,监督各部,颁布律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部族。
  诸部一旦稍有异动,四千燕然铁骑眨眼即至,鸡犬不留。
  种种手段,宽猛相济,将草原诸部收拾的服服帖帖。
  奴隶们还修建了一条北海、燕然、代州的官道,沿途建造坞堡为驿站,加强与中原的联系,使北海的牛羊、皮货能快速卖到中原,中原的茶、布、书籍等物资能输送到北海。
  除此之外,李仪还在北海之滨修建了一座行宫,以作大梁皇帝避暑之用。
  “北海风光别具一格,夏秋尤胜,儿臣建此行宫,略表心意……”
  李跃读着李仪送来的奏表,心中一阵宽慰,几个儿子都还算有出息。
  李仪到了北海,就像变了一个人。
  李跃原本想让他凉快几年后再踢到海外,如今看来,漠北没有他,绝不会有今日盛况。
  李仪已经成为漠北的顶梁柱,动了他,漠北会跟着震动。
  而且别人上去,未必能镇得住场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陛下,崔都督与玄菟郡王上表,准备攻打高句丽。”一旁的王猛拱手道。
  “也差不多到时候,高句丽不灭,朕寝食难安。”
  环顾大梁周边只剩下一个高句丽了。
  辽东经营这么多年,等的就是今日,如今粮草充足,装备齐全,士气高昂,只差朝廷一声令下。
  一山不容二虎,辽东大地上不允许还有其他国家存在。
  不过李傥的进攻并不顺利。
  高句丽同样准备充足,城池坚固,士卒还算剽悍。
  这一战打了大半年,李傥只捞到了几个边境小城,士卒伤亡颇重。
  不过高句丽伤亡更大。
  李傥上表请求朝廷调拨工匠,打造巨型投石车“万人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