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568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古今中外土地兼并,一向是王朝的癌症和宿命,不是李跃个人能扭转的,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
  李跃想做大做强,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想,豪强想,士族也想,百姓想,普通士卒也想。
  就像华夏,最初不过黄河上游的一个部落,最终占据整个东方大地。
  周朝势力范围局限在黄河中上游,一分封,秦国开拓西地,燕国攻取辽东,赵国夺下云代……
  李家不可能霸占一切。
  “陛下此举,只怕后患无穷……”王猛拱手道。
  “后患肯定会有,但利在当下,功在千秋,而且现在只是让吴会豪强试试水,不给人家真东西,人家凭什么下死力攻打林邑?”李跃花那么大的精力发展海航,就是为了从海上走出去。
  林邑是个国家,不是内部的某场叛乱。
  隋炀帝发动数万大军攻打林邑,虽然灭了他们,自身伤亡极大。
  李跃这是吸取教训。
  “即便要分封,将来也可封一宗室,陛下子孙繁盛,皆有才干。”桓冲拱手道。
  “朕早就想到了,将来会给他们寻到落脚之地。”
  将一片蛮荒之地封给他们没有意义,总不能从中原迁徙百姓调遣大军过去吧?
  而豪强手上有钱有粮,有农夫也有部曲,还家学渊源,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最好的开拓者。
  历史经验早已证明,自上而下的东西,大多不长久,而自下而上的东西,有旺盛的生命力。
  晚唐时期,播州土酋联合南诏叛乱,唐廷深陷王仙芝、黄巢叛乱之中,无力西征,遂允许地方团练前去平乱,太原杨端领向、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九姓子弟入播平叛。
  播州杨氏延续了七百多年。
  吴会豪强若能占据林邑七百年,当地早就汉化了。
  反之,吴会豪强留在国内,有朝一日,肯定会跟大梁反目成仇。
  李跃绝不会允许豪强割据吴会,成为国中之国。
  “此举的确有利华夏,然则自古安土重迁,吴会豪强未必愿意南下蛮荒之地。”王猛抛出另一个问题。
  豪强们在吴会盘踞了几百年,家大业大,南下林邑,等于发配蛮荒。
  他们也不傻,在江东富庶之地养的白白胖胖的,怎会甘心受这份活罪?
  “双管齐下,一是对他们宣杨林邑遍地黄金、翡翠,鱼米堆积如山,二是给他们一些压力。”李跃刀山火海都趟过来了,不信对付不了他们。


第七百六十八章 功
  对付豪强手段多的是。
  西汉的陵邑制、奴婢税、酷吏,甚至是告缗令,总有一款让他们倾家荡产。
  只是事情还没发展到那一步,李跃暂时不想撕破脸皮。
  以李跃个人的看法,向海外开拓是唯一能延缓土地兼并的办法。
  否则就算你制度设计的再好,也经不住鼠蚁们一两百年的啃噬和钻营。
  相当于将内部矛盾转移到了海外。
  “放他们出去,不是放任不管,大梁的海军会协助他们,朝廷亦会派遣鸿胪吏和退役将士协助他们,大梁的海船、农具、战马、盔甲、军械也可以卖给他们。”
  李跃理了理思路,对外开拓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很多内部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朝廷卖兵器、战船,豪强们负责掠夺资源和土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陛下之雄才大略,世所罕见!”桓冲两眼放光,他也是士族豪强中的一员。
  不能在中土称王称霸,去海外割据一方也不错。
  “若只是分封荒蛮之地,倒也无妨。”王猛终于点头。
  他点头,等于取得了朝中寒门庶族的同意。
  士族豪强们出去了,寒门庶族的竞争者也就少了。
  “此番只是试一试,还要看吴会豪强配不配合。”
  万事开头难,只要吴会豪强做出一个良好示范,天下各地豪强也会跟进。
  “向吴会施压之事,就由臣亲自来办。”在士族豪强眼中,王猛可谓是“恶名昭著”。
  “景略准备如何行事?”李跃甚至担心他下手太狠,将吴会豪强连根拔起,他们再强,也不可能对抗大梁。
  王猛抚须而笑,“臣率两万步骑入驻广陵,江东豪强必惶惶不可终日!”
  姜还是老的辣,以王猛的名声,率两万步骑进入广陵,江东豪强若还能泰然自若,李跃佩服他们的胆量。
  而且吴会豪强攻打林邑时伤亡颇多,即便想反抗也没这个力气。
  虽然感觉有些不厚道,但李跃的的确确是为他们好。
  在外面想怎么兼并就怎么兼并,想怎么弄就怎么弄,留在内地,只会面对大梁的铁锤。
  “景略这一去,大事可成也!”李跃心中一阵畅快。
  殿中三人都笑了起来。
  就在此时,李俭在外禀报道:“父皇,北海捷报!”
  “哦?快快送来。”
  也不知今天是个什么日子,简直双喜临门。
  看完战报,李跃哈哈大笑,“虎父无犬子也!”
  趁代国内乱,李傥率一千精骑杀入海城,俘虏代国宗室、豪酋一千三百多人,俘虏两万余,拓跋什翼健、拓跋翰、拓跋寔、拓跋斤等死于内乱。
  拓跋寔君被杨略所杀。
  拓跋氏基本被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袭扰大梁北境的代国彻底覆灭。
  杨略、李傥凭借此功,足以位列凌烟阁了。
  不过在看到第二份奏表时,李跃一愣。
  李傥手脚并不干净,拿下海城之后,直接将代国的财帛赏赐士卒,还将拓跋什翼健的妃嫔、婢女、宗女赏赐士卒,连他自己也睡了拓跋什翼健的妃嫔和宗女,皇后慕容氏不堪屈辱,自刎而死……
  除此之外,他还斩杀俘虏,白狼城杀了一万人,海城杀了九千余众,基本将代国的上层人物全都斩草除根了。
  李跃心情颇为复杂。
  老李家出了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人物,也不知是福是祸。
  以前在尚武堂时,李傥性格并不是这样,温和、谦让、大度,去了辽东几年,整个人都变了。
  当然,这样的人更适应这个时代,对华夏而言利大于弊。
  不过这种狠人,除了李跃能压着,太子肯定压不住。
  王猛、桓冲看完战报也是一愣,这种事情可大可小。
  李跃扫了一眼李俭,他亲自将这份奏表送上来,已经表明了他对此事的态度。
  国事好办,家事难断,两人都一声不吭。
  “李傥灭代国有功,封玄菟郡王,升征东将军,封杨略为渔阳郡公,其他有功将士,兵部按军功大小封赏之。”
  功就是功。
  当年刘聪攻破长安时,石勒追杀王衍时,没见他们心慈手软,杀的人更多。
  对外族就该如此,如果代国攻破长安,他们会手下留情么?
  唯一让李跃难以接受的是,李傥直接睡了拓跋什翼健的妃嫔,这事做的有些不地道……
  凭此灭国之功实封一国都够了,为了照顾李俭,只封一个郡王。
  不过加了征东将军,等于给李傥指了一条明路。
  东面还有高句丽。
  有这么一个儿子,李跃感觉高句丽以后用不着自己动手了。
  辽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有了讨平高句丽的实力。
  “太子意下如何?”李跃目光转向李俭。
  “父皇英明,兄长骁勇善战,实乃大梁之福。”李俭神色平静。
  对他而言,只要没将整个辽东封给李傥,就都还能接受。
  李跃只能尽量一碗水端平。
  眼见气氛有些低沉,王猛和桓冲拱手退下了,只剩下父子二人。
  “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李跃现在明白为何古代这么多夺嫡之争,手心手背都是肉,李俭是自己的儿子,李傥也是。
  稍不留意,就会厚此薄彼。
  李俭道:“六兄之功,远在其他皇子之上,一个玄菟郡王,不足以表彰其功。”
  “哦?那你觉得该如何封赏?”
  “儿臣以为,不如将北海封为周国,立六兄为周王。”
  “北海?”李跃笑了一声,“以老六的性子,他若留在北海,只怕十年之后,大半个漠北就是他的,二十年后,周国拥十余万骑兵,你如何对付?”
  李跃直接挑明了。
  任何势力在草原崛起,就一定会南下,这是地缘宿命决定的。
  奏表上揭发的不仅是睡拓跋家的几个女人那么简单,李傥还收了一帮代国能臣干吏,选拔四千精锐,纳为部曲,号为“北海骑”……
  有王猛、桓冲在,李跃不便太过声张。
  “儿臣不惧。”李俭一脸从容之色。
  “同室操戈,你不惧,朕惧,漠北绝不可立国,辽东亦不能立国,等灭了高句丽,朕将他封到海外,以免手足相残,无论如何,你们都是亲兄弟。”
  中原周边肯定不能再有封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5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8/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