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磨嘴皮子的事全都交给崔宏。
两人都叫“宏”,应该多交流交流。
熬了几天,还是桓温先受不了,又交割了三十万石粮草,请求李跃蔡阳相会,面谈退兵诸事。
李跃哈哈大笑,“桓温什么档次,要朕去蔡阳见他?真有诚心,可来樊城觐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仰望的人物,如今已经被甩在后面。
如果当年桓温北上豫州,或者北伐关中时,没有犹豫,直接攻打长安,或许现在黄河以南皆为晋土。
袁宏一张苦瓜脸,“陛下这不是强人所难?”
“敢问江东之主是司马氏,还是桓氏?”崔宏一句话就堵住了袁宏的嘴。
其实见面也没什么好谈的,李跃不可能将樊城归还给他,桓温也不可能让出晋室的正统。
万一桓温起了什么心思,在蔡阳提前埋伏,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年头能混起来的人没一个好鸟。
李跃对桓温没兴趣,也不想去见他。
“陛下,关中急报。”崔宏告退后,窦封带着战报进来。
“应该是苻坚讨平了叛乱。”李跃漫不经心的接过战报,看完却是一愣。
苻武、苻廋竟然击败了毛嵩!
不,应该说是苻武以三千部曲大破毛嵩。
苻坚这可是阴沟里面翻船,玩脱了。
苻武在几人之中年纪最小,却仿佛觉醒了苻洪的血脉,见毛嵩领万人而来,丝毫不怂,率三千部曲直接迎战,就这么堂堂正正的击败了毛嵩!
还阵斩了两千余众。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与此同时,政治也是战争的延续。
苻武击败毛嵩,等于是向关中豪强证明他有实力抵挡苻坚!
氐秦的正统在苻健一系,身为苻健之子的苻武兵变,合情合理也合法。
潜伏在关中的杨略,原本也看不上苻柳等人,其实从任何角度看,四人都不可能造反成功,却没料到苻武一鸣惊人。
“关中要变天了!”李跃“嚯”的一声站起。
这是一个机会。
杨略已经鼓动关中不满苻坚的豪强支持苻武,还为他打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那么桓温……”崔宏拱手道。
“襄阳已经不重要了,桓温也不重要,传令驻军,立即退兵,返回邺城,准备灭秦之战!”李跃双眼如炬。
来的太快了,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天下事皆是如此,不可能等你准备好了,才按部就班的发生。
有所得,必有所失。
襄阳短时间内难以攻陷,耗在这里没任何意义。
一旦灭了氐秦,天下可定也!
李跃遂留秦彪镇守樊城,徐成镇南阳,糜进镇新城,率大军返回邺城。
苻武既然击败了毛嵩,又有校事府暗中支持,那么这场叛乱就小不了,并州还有王猛虎视眈眈,李跃可以先返回邺城,准备灭秦事宜。
第六百零一章 暗斗
“梁军退兵了?”桓温不可置信。
江东连下三道诏令催促他进兵,收复失地,解襄阳之围。
没想到转眼就峰回路转,梁军退走了。
旋即明白了什么,“必是关中有变!”
竺瑶道:“既然退的如此匆忙,不妨驱兵缀其后,乘势掩杀,若能擒杀梁主,天下可定也!”
“啪、啪、啪……”
一旁的桓云击掌而笑,“竺将军壮志可嘉也,我军一旦上岸,敌军精起围杀之,将如之何?”
竺瑶不敢顶撞桓云,“属下思虑不周。”
桓氏兄弟中,桓冲、桓豁人品都不错,容易相处,唯独桓云为人刻薄,镇守广陵时,欺压士众,多所枉滥,众皆嗟怨,惧桓温之势,而不敢弹劾。
“既然梁军退走,依小弟之见,那剩下的粮食也不必给了,李跃一时半会不会南下。”桓云眼珠子咕噜噜转着。
桓温斜了他一眼,“人不可无信,李跃归还江陵,吾岂可无信?穿将出去,天下人何以看我桓家?此次退走,下次复来,该当如何?”
上次偷袭东关,是两军相争,其实算不上背信弃义。
兵者,诡道也。
但两国商议好的事,不能言而无信,否则下一次谈都没得谈。
郗超道:“梁秦大战迫在眉睫,大司马亦当早做准备。”
桓温正色道:“嘉宾可有良策?”
郗超思索一阵后道:“梁国虽强,但氐秦犹有一战之力,今年北方大旱,梁国必受影响,属下已经尽量拖延粮草交付时间,且看此番天意如何,若旱灾影响大,两国殊死一战,定两败俱伤,江东可高枕无忧十年。”
粮食分批交付,正是出自郗超之谋。
最后一批要等到秋收之后,如果梁国旱灾严重,还可以粮草为由要挟梁国。
怎么给,其中的门道非常大。
梁国如果战败,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那么氐秦将势力大涨,江东联合的对象就是梁国。
氐秦对江东同样虎视眈眈,汉中、蜀中都是从江东手中夺走的。
梁国如果胜了,那么平定关中乱局,消化关中人口,至少需要四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有这几年时间,江东可以振作起来。
“梁秦相争,乃天亡之,我等岂可高枕于江东,按兵不动?梁胜则击秦,攻取汉中,分关中一杯羹,秦胜,则出青徐,恢复大河以南!”桓云想当然道。
郗超拱手一礼,却一言不发。
桓温甩甩手,斥道:“休得胡言乱语,这等大事,汝岂知晓其中厉害?”
“难道就这么按兵不动,错失良机?”桓云不甘心道。
“与你三万人马,你去夺回樊城如何?若是胜了,吾上表让你来当大司马?”桓温语气平淡。
但谁都能感受出来怒火。
广陵、濡须、荆襄,原本都在桓温掌控之中,三面压制江东。
但谢安皆此次襄阳被围,江陵被攻破,发动王彪之、王坦之、王羲之等人弹劾桓云贪赃枉法,侵夺田地人口,用桓温的法度制裁了桓云,将他从广陵挤走,安排年仅十八岁的侄儿谢玄担任广陵督护,接掌了兵权。
这一手让桓温也无可奈何,要怪只能怪这个弟弟实在不成器。
健康朝廷与桓温的博弈无处不在,梁军攻打荆襄,给了谢安这次机会。
“这如何使得?小弟……不敢……”桓云吓了一跳,赶紧请罪。
“不敢就回建康。”桓温之志根本就不在北面,此战也让他认清了两边的差距。
十年时间,对他而言足够了。
“唯!”桓云老老实实点头。
关中,长安。
不是苻坚大意了,而是谁也没想到年仅十七的苻武竟然如此骁勇。
毛嵩也是一员勇将,能被苻坚看上眼的绝不是泛泛之辈。
苻武在粟邑击败毛嵩之后,迅速退往上郡。
背靠河南地,发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口号,召聚四方豪杰,准备跟苻坚大战一场。
“传令姚苌、杨安转攻上郡,速速剿灭此贼!”苻坚顾不得兄友弟恭,如果不能快速平定苻武,这场叛乱就会席卷整个氐秦。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完全是在往苻坚心窝里面捅刀子。
苻氏宗亲,不止苻健、苻雄一系,还有苻雅、苻洛、苻飞等,一旦苻坚的天王之位受到质疑,如何号令关中豪强?
“天王且慢,上郡与太原一河之隔,苻武定与梁国勾连,此战非同小可。”权翼连忙拱手。
苻武击败了毛嵩,不趁势进兵长安,反而退往上郡,明显是不安好心,要跟梁国取得联系,同时也保留一条后路,随时可以退往河南地。
此外,上郡距离长安遥远,加大了苻坚平定叛乱的难度。
第一次战败,情有所原,但若是再败,关中就要乱了。
苻坚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平日里倒也小觑了阿武,唯今之计该当如何?还望先生教朕。”
权翼道:“苻武既然已经退到上郡,无伤大雅,天王应该当心关中豪酋,若有人响应,里应外合,祸患极大!”
如果派大军远征,恰好造成了关中空虚,给了豪强可乘之机。
苻坚惊出一身冷汗,忽然感觉此次叛乱有些超出意料,苻武生性冲动豪勇,继承了苻氏的骁勇善战,但绝没有这么高的谋略水平。
也就是说,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推动事态的发展。
而这双手的主人是谁,不言而喻,天下能有这种能力的势力不多,不用脑子都能想到。
“嘶……”苻坚吸了一口凉气,“若非先生,险些中贼人之计也!”
权翼眼中精光一闪,“攘外必先安内,陛下如今要整肃关中,不妨假借出兵,然后一举荡平关中豪酋,收取土地、丁口,则苻武充其量一流寇尔,不足为虑。”
其实上郡在汉末时,中原大乱,上郡连同西河、朔方、九原、云中等郡皆为南匈奴、鲜卑侵占。
为了这么一块蛮荒之地出兵,实在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