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就要趁热,等的时间长了,将士们士气也会低落。
此前对峙时,李跃已经下令打造攻城器械,虽然不多,但足以震慑城中守军。
“陛下……南苏、平郭等城闻慕容恪兵败身亡,投降高句丽,高句丽王高钊亲率两万大军入南苏城,玄菟郡投降!”卢青一脸铁青的前来禀报。
“好大的胆子,敢抢朕嘴中之食。”李跃微微惊讶。
不过很快就释然了,狗嘴前面放一块肥肉,难道还指望狗能坚贞不屈?
高句丽一向有扩张的野心,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放弃?
而且还是南苏、平郭等城主动投靠。
“吕光到了没有?”李跃揉了揉额头,高句丽敢动手,无非仗着自己偏远,海东之地,山川众多,易守难攻。
慕容氏与高句丽撕扯了几十年,始终无法灭亡他们。
以大梁的国力,不是打不赢他们,而是在辽东没有经营好之前,难以真正灭亡他们。
当年毌丘俭将整个高句丽横推了一遍,退兵之后,高句丽又卷土重来。
不过这事还是要怪司马懿,灭亡公孙渊后,在辽东高举屠刀,随后又迁徙二十万百姓填充冀州,自此华夏在辽东的势力衰弱下来。
为慕容氏、高句丽崛起创造了条件。
战国时代,这些地区都是华夏故地,经营了几百年,司马懿崽卖爷田心不疼。
“还有两日赶来。”卢青拱手道。
吕光来了又要休整,休整好了又要花费数日赶到玄菟郡,到那时高钊早就深沟高垒。
如果他在玄菟站稳脚跟,对辽东呈居高临下之势。
“传令张蚝、刘牢之率一万五千骑迎击高句丽!”李跃当机立断。
辽东有大量人口,如果不给他点眼色,只怕他会得寸进尺。
这年头得势绝不能饶了谁,要往死里整。
国与国之间,你强大的时候不整死别人,等他强大了,倒霉的就是自己。
张蚝、刘牢之领兵而去,不过现在另一个问题又摆在面前,不仅攻打龙城的兵力不足,还要防备燕军的反扑。
“既然不能打,就先谈着。”李跃只能一边等吕光两万骁骑赶来,一边下令打造攻城器械。
这时代辽西辽东到处都是原始森林,木材极多。
时间充裕,中垒军押送俘虏伐树采石,工匠营日夜不停,打造临冲车、飞楼、撞车、登城车、钩堞木、阶道车、火车等。
梁国提高工匠待遇,又在太学设立天工院,招收大量寒门庶族子弟,培养了大量匠人,攻城器械大为改良。
周秦汉魏原本就是以器械之巧而无往不利,技艺冠绝周围所有国家。
一汉抵五胡,除了将士们的英勇,还在器械上。
两日后,吕光风尘仆仆赶来。
李跃令其立即休整。
生力军一到,辽东各地纷纷投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匈奴乌桓库莫奚等族投奔高句丽而去,鲜卑、中原人则投大梁。
还有一些城池继续为燕国效忠,徒河阳骛仍死死挡住崔瑾大军,拒绝投降,毕竟龙城还在,燕国没有真正灭亡,阳氏满门都在龙城中。
高句丽毫不犹豫出兵侵占玄菟郡,为的就是争取辽东这些夷族。
比起土地,人口更加重要。
龙城中静悄悄的,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围困多日,守军已经习惯了。
慕容评的使者来了两次,每次都在拖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李跃已经看穿他的把戏,无非就是自恃龙城坚固,以拖待变。
就在李跃准备攻城时,高句丽使者盖图延来了。
“高句丽绝无冒犯大梁之意,玄菟夷民皆心向我王,我王不得已替陛下打理之,只要燕国覆灭,便将玄菟归还陛下。”
“来不及了,朕的大军已经出动,应该快到玄菟了,要么交出辽东诸部,退出玄菟,要么试一试我大梁刀兵之利!”
跟他们交流,刀剑最管用。
真等高句丽归还玄菟,只怕早就吃干抹净了,在辽东没有人口,土地也守不住。
到今日为止,高句丽既没有称臣,也没有请求册封,可见他们的心思。
“陛下万万不可,两国交兵,一时难解,在下听闻秦国已经出兵,中原才是陛下的根基所在,辽东不过皮毛,大梁为上国,何必与蛮荒下国争夺不毛之地?”
能派来充当使者,自然牙尖嘴利。
“所以你们高句丽王才有恃无恐,以此威胁朕?”李跃眼中泛起沉沉杀气。
“不敢,在下绝无此意,只是为陛下着想,为大梁着想……”盖图延低着头,眼神却在忽闪忽闪的打量着李跃。
“朕——多谢你国好意!”
“锵”的一声,腰间长剑出鞘,剑光一闪,一抹血花飞洒在帐中。
盖图延惊恐的眼神随着他的人头落下。
帐中诸将也是满脸惊讶之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他们的皇帝拔剑砍人。
“蕞尔小国,狺狺狂吠,来人,将人头送给高句丽随从带回去!”李跃一挥长剑,剑身未沾丝毫血迹。
亲卫捡起头颅。
过了良久,一旁的桓伊才小心翼翼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李跃还剑入鞘,“那是在中原在华夏,如今这蛮荒之地,他们只看的懂这个,慈不掌兵,仁不当国,斩使方能立威,这是朕给高句丽下的战书。”
辽东之地,如果崛起一个农耕文明,对中土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梁国与高句丽不死不休,没有任何妥协余地。
李跃这一代不解决他们,后代就要花费几倍、十几倍的精力,方能灭亡他们。
慕容恪镇守平郭城,攻略高句丽时,连人家的祖坟都挖了,高句丽还不是夹紧尾巴,躲在海东不敢西望?
桓伊有兵略,有才干,但身上沾了太多的毛病。
当然,这跟他的出生环境不无关系,江东风流,然则北国太多杀戮,没有雄主强人,镇不住这江山……
“传令诸军,踏平龙城!”李跃提剑出营,对着外面的将士喊道。
第五百五十九章 士气
龙城之中大部分人并未觉得形势有多严峻。
羯赵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也就十几年前的事,很多人亲眼所见,当初棘城被团团包围,内外断绝,辽东三十六城投降,城内豪酋皆欲弃城而走,但最终还是击败了羯赵。
再往前二十年,高句丽、段氏、宇文氏在平州刺史崔毖的鼓动下,结成联盟,围攻当时的都城棘城,连营三十里,燕国还是挺了过来,击退三军,驱走崔毖,吞并平州。
与羯赵大军相比,四五万梁军的压力并不大,甚至连龙城都无法完全包围。
而慕容评手上还有万余部曲,城中尚有慕容德、封奕、鲜于亮等部万人,加上青壮,足以自守了。
至于城外投降的城池,早就见怪不怪,梁国退兵后,这些城池会重新倒回来。
辽东这块地,谁强,就依附谁。
慕容氏当年也是这么崛起的。
“太后无需多虑,城中粮草充足,手上月余,梁军自退,臣乘势掩杀之,可重现当年棘城大胜!”慕容评披着一身金甲,腰悬白玉鹿卢剑,满脸红光,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慕容恪死于战阵之上,燕国权柄自然而然落在他手上。
自始至终,他都没想过投降,向梁军派出使者,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大都督……征战沙场数十年,如今撑起社稷者,唯将军一人。”可足浑氏无可奈何道。
慕容恪死了,改由慕容评都督中外诸军事。
“梁主已中吾缓兵之计,败亡无日也,太后与陛下就在宫中等臣之捷报!”慕容评大袖一挥,昂首走出大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燕国盘踞辽东近百年,只要龙城不破,根基就在。
城中士卒百姓,加在一起足有十六万之众,凭什么投降?
殿外,百余名虎背熊腰的亲卫等候多时,慕容评刚翻身上马,就听到城外的闷雷一般的声响,惊诧道:“梁军竟然攻城了?”
亲卫们皆有惊恐之色。
慕容评眼珠骨碌碌一转,“慕容德、鲜于亮、封奕何在?”
“正在分守各城,逄钓、翟鼠、库傉官伟诸将亦在协助。”
“嗯,那便无忧了,回府。”慕容评勒转马头。
“大都督不去战场?”亲卫们目光都投了过来。
越有钱往往越怕死,也越想保存实力,“尔等懂什么?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有某在,龙城高枕无忧,先让慕容德、鲜于亮他们与梁军耗上,待其力竭,吾以逸待劳,猝然一击,可破梁军也!”
这话说的大义凛然,让人不得不信。
早些年慕容廆、慕容皝还在时,慕容评勉强也算的上一员勇将,南征北战,毫不含糊。
只是近些年家底丰厚了,便开始养尊处优……
此刻城墙上,慕容德望着梁军推来的庞然大物,心中有些发虚,“援军来了没有?”
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脚下的城墙。
但现在,谁也不确定这道城墙能否抵挡住梁军。
梁军气势如虹,犹如黑潮一般从远方席卷而来。
慕容恪战死对燕军士气伤害极大,未攻城时还不觉得,一攻城,梁军气焰滔天,仿佛压的整座龙城喘不过气来。
这便是心理优势。
“大都督说梁军虚张声势而已……令将军不必担忧。”慕容楷道。
“都火烧眉毛了,还等?”慕容德目眦欲裂,回望左右士卒,皆无战意,跟慕容恪在时判若云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