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360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第四百七十七章 心思
  “是以,在下建议陛下南守而西攻,趁桓温北伐,南面虚张声势,引重兵以待苻坚之兵出,如此可灭秦矣!”桓伊掷地有声。
  “万万不可,桓温此次北伐非同小可,必倾其精锐而来,若我军虚南而实西,恐大河之南非国家所有!”吕光终于忍不住反驳起来。
  两人目光交触,又迅速退开。
  慕容令也加入进来,“桓温姓桓,阁下也姓桓,今日陛下面前,处心积虑为江东,莫非是桓温派来的细作?”
  李跃想起一件事来,战国时,韩国为削弱秦国国力,施展“疲秦”之计,派郑国入秦游说秦王,历经十年修建水渠。
  桓伊很可能就是江东派来的说客,误导梁国国策。
  其父为丹阳尹,也算士族中人,桓温在江东励精图治,近水楼台先得月,没道理桓伊不投桓温,而跑来北国投靠梁国。
  “在下乃是为了大梁,为了陛下的大业,如若不信,伊可以一死明志。”桓伊语气虽然平和,但没人怀疑他真的会自戕于此。
  慕容令却不放过他,“间者有五,死间便是其中之一,阁下为江东一腔赤诚,不惜一死,真国士也!”
  桓伊冷哼一声:“阁下鼓动陛下南征江东,只怕居心叵测,身在关东,心却在辽东!”
  “你……”慕容令脸色一沉,转身向李跃拱手,“臣父子绝无此意,还望陛下明鉴。”
  父子连心,慕容垂正在邺城,李跃虽然不会杀他,却可以将他永远留在邺城。
  慕容令、桓伊,一个燕国,一个晋室,各为其国。
  不过这也正常,如今天下梁国最强,邺城也就成了藏龙卧虎风云聚会之地。
  吕光在梁国多年,但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偏向关中一些。
  “今日只谈国策,不可互相中伤。”李跃心中苦笑,今日这番问对还真是精彩。
  原本想收桓伊为己用,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
  三人争论了一番,又沉默起来。
  李跃有些意兴阑珊,挥了挥手,“今日到此为止。”
  三人拱手退下。
  一旁侍奉的刘应这才道:“桓伊、慕容令俱心在故国,依臣之见,不如令其入尚武堂,假以时日,或许能有所转变。”
  李跃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尚武堂是梁国最忠心的地方,别说一个人,就是一块木头疙瘩在里面泡个一年半载,也会成为梁国的狂热分子。
  “妙计!”
  桓伊是个人才,杀不得,放了也可惜,扔进尚武堂思想改造是最佳选择。
  至于吕光,李跃不强求,以后不让他与氐秦作战即可。
  见了三人,李跃又让天工、天机二会中榜者来见,二十四人,大半是头发花白的老者,李跃一阵叹息,重赏他们宅院、田地、钱粮,又让他们乘车,仪仗护卫,游览全邺城。
  让邺城的百姓都能看到他们。
  明代之前,华夏的各种技术、学术其实都是遥遥领先的。
  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绝不仅限于之乎者也。
  汉末三国如此混乱,却不乏学术大家,张仲景、皇甫谧、嵇康、刘徽、葛洪等……
  缺少的不是聪明才智之人,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过从今日开始,这一切都会慢慢改变,此次盛会是第一步,李跃会逐渐完成这个体系,只要梁国还在一天,天工、天机二会都会举办下去。
  年底,风雪渐起。
  李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招待慕容垂。
  慕容垂也是精明之人,从不闲着,积极结交梁国权贵勋旧,他性格豪迈,待人接物,举止风雅,谈吐不凡,因此人缘极佳,尤喜拜访王猛。
  颇有些乐不思归之意。
  不过王猛似乎并不怎么待见他,“慕容垂雄杰也,今其自入罗网,不可纵虎归山!”
  慕容垂来邺城已有一个月,还有几天便会辞旧迎新。
  也到了决定慕容垂去留的时候。
  “彼诚心而来,今朕羁之,岂非贻笑天下?”李跃心中已有决断。
  如果说现在的慕容垂就有起兵作乱之心,绝对是冤枉人家了。
  况且他百余骑驰入邺中,早已名扬天下,李跃强行扣留,有损自己的名声。
  今时非同往日,以前在黑云山光着脚,无所不用其极,可以理解,但现在已经穿上了鞋子,就要爱惜羽毛顾及一下名声。
  “陛下莫非要放其回太原?”
  “朕若不放其回返,只怕并州三郡立即倒向苻坚!”李跃笑道。
  这些时日相处,与慕容垂关系融洽,对其性格基本摸清。
  历史上慕容垂起兵作乱,原因很多,但终究没对苻坚下手,只凭这一点,便知此人尚有几分忠义之心。
  再说如果不是苻坚自己出问题,慕容垂不会走到那一步。
  关键在自己,而非别人。
  梁国不走错,慕容垂永远没有机会,如果一个慕容垂都容不下,李跃如何容纳当今天下?
  天下雄杰,可不止一个慕容垂。
  王猛沉默了一阵,拱手道:“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臣不便多言,慕容垂确有几分用处。”
  李跃笑道:“景略无需多虑,朕心自知,再说将慕容垂羁留在邺,便高枕无忧了么?”
  刘渊当年还被羁留在洛阳十多年,被西晋君臣重点关注,最终还不是没看住?
  王猛不反对,朝堂上没人反对。
  离去当日,李跃亲自送行,寒风呼啸,百余鲜卑勇士立于微雪之中。
  李跃为慕容垂披上皮裘,“本欲多留道明几日,然则并州事繁,桓温明年必定北伐,朕亦军务繁忙,就不多留了,他日得空,再来邺城不迟。”
  慕容垂一脸感动之色,“陛下真乃一代圣主,依臣之见,不出十年,天下必归大梁!”
  李跃提鞭西指,“哈哈,借道明吉言!天下之大,非止中土,你我他日若席卷八荒并吞四海,定为汝慕容氏寻一块封地,道明,努力!”
  慕容垂全身一震,惊讶的望着李跃,仿佛一语戳中心中最隐秘之处,一时片刻竟然说出不话来。
  梁国能控制传统汉地加上一个西域就不错。
  但这天下土地绝非只有华夏,不必全挤在中土你死我活。
  想要狗儿卖命,还是要给他一块骨头。
  慕容垂深深一拱手,一句话没说,带着一百多骑向西而去,消失在风雪之中……


第四百七十八章 邀请
  辽东下起了鹅毛大雪。
  风雪中百余骑从东而归。
  这一年是燕国最艰难的一年,幽州大败,慕容儁病逝,慕舆根作乱,梁军堵在门前,辽东各城蠢蠢欲动,各种内忧外患险些令燕国崩溃。
  但在慕容恪的努力下,艰难挺过来了。
  即便在冬天,慕容恪也马不停蹄的抚问孤寡,安抚诸族百姓,顺便亲自探查高句丽的防务。
  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燕国衰弱了,曾经蛰伏的高句丽又蠢蠢欲动起来,在南苏(今辽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对面的纥秃城集结重兵,有重夺故土之意,并不断派出游骑袭扰,试探燕国防御。
  一山不容二虎,燕国占据最富庶的土地,拥有辽东最多的人口,以前兵力强盛,高句丽咽下这口气,如今燕国遭遇重大失败,高句丽卷土重来。
  慕容恪忙前忙后,直到江东使者前来,才急匆匆返回龙城。
  刚换了一身衣服,对着铜镜时,忽然发现镜中人双鬓已经染上了一层薄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燕国内外大事系于慕容恪一身,劳心劳神。
  微微感慨之后,便收起疲惫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坚毅沉着,两鬓的白霜添了几分成熟魅力。
  “梁承续冉魏,冉魏承续羯赵,是以梁乃夷狄之国也,晋室乃天下正统,以正讨逆,以仁伐凶,以有道伐无道,安能不克?幽冀本为燕土,为梁所侵夺,此仇不共戴天!入春之后,桓大都督将率十万江东健儿北伐,克复神州,届时关中苻坚亦将出兵,秦、晋、燕三路合攻关东,梁贼虽强,安能不灭?”
  江东派来的使者戴施口若悬河,令燕国群臣心动不已。
  如果三家联合攻梁,梁国再强,也难以抵挡。
  关东原本就无险可守。
  群臣议论纷纷,慕容恪却闭目养神。
  燕王慕容暐坐在主榻上,茫然的看着一切。
  主榻之侧,珠帘之后,一双美目正水汪汪的望着慕容恪。
  待殿中安静下来,慕容恪才睁开眼,避开珠帘之后的目光,“此战之要害,在于苻坚愿不愿出兵,否则凭桓公一人,只怕难挡梁军之锋,吾建议桓公再等一年,继续国力,不战则已,一战而定乾坤!”
  燕国的忧患并未完全平息,幽州大战才过去八九个月,士卒还处于疲惫状态,府库粮草不济,东面高句丽在试探,西面梁国在窥伺。
  慕容恪躲都躲不及,岂会在此时出兵?
  “一年之后,梁贼国势越发稳固,我等更难成事。桓公体恤贵国难处,只需大都督陈重兵于徒河威慑幽州,再令太原慕容将军东出代郡,牵制梁军,击破黑云主力,就不劳大都督忧心!”戴施一脸的自信。
  慕容恪稍稍沉吟之后,点头道:“既然桓公已有成算,就不多言了,然则太原已经脱离大燕,阁下不妨亲至晋阳游说。”
  屯兵徒河,坐山观虎斗,何乐而不为?
  梁晋杀的死去活来,更符合燕国的利益。
  至于慕容垂,慕容恪反而不希望他涉足其中。
  其一,将来慕容恪治理好辽东后,挥兵西进,能与慕容垂互相呼应,东西夹击中原。
  其二,如果不能西进,慕容垂能延续慕容氏……
  戴施眼中一阵失望,没有慕容垂,燕国的威慑力大打折扣,不过桓温原本就没指望慕容氏,真正的盟友是苻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3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0/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