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一个许昌府库就有两百七十多万石粮,其他的阳翟、襄城也各自四五十万粮草,钱帛堆积如山,还来不及清点。
  难怪张遇一直在豫州不肯挪窝,手上有钱有粮,没有生存危机,谁还愿意脑袋别裤裆上玩命?
  李跃对张遇太了解了,他没有逐鹿中原的野心,就想守着豫州关起门过日子。
  谁来就投降谁,原本他倾心江东,但江东士族根本没睁眼瞧他,也就导致了江东北伐失败的悲剧……
  李跃当即拿出许昌府库中一半的钱帛赏赐诸军,就连在后方输送辎重的民夫,也分到了一石粮食。
  也算是皆大欢喜。
  付出不到三十万石粮食,就让将士和百姓心满意足,李跃觉得太划算了。
  毕竟这粮食也是凭空得来,慷张遇之慨。
  官府吃肉,将士、百姓喝一口汤,才能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下一次,别人还愿意提刀来助战。
  魏晋兵制延续下来,有一个巨大的弊病。
  频繁的战争,诞生了军户,子孙世代为军,社会地位低下,普通百姓都不愿与之通婚,十五上阵,六十岁了还在军中。
  如果战死,妻女下场更悲惨,会被官府指定给其他军户为妻……
  西晋名士赵至因耻于士伍,从而奋发图强,励志宦学立名。
  精英以从军为耻,西晋被异族吊打,也就不奇怪了。
  而战国秦汉时,贵族精英以上阵厮杀为荣,良家子纷纷从军为国效力,所以铸就了秦汉的强大,霍去病八百骑兵就敢奔袭匈奴老巢,李陵五千步卒在草原上跟八万匈奴骑兵血战。
  放在今日,绝对是不可思议之事。
  想要提高战力,光打鸡血没用,除了给士卒实际利益,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梁公不杀之恩,婆楼铭记在心。”吕婆楼身体恢复的七七八八,已经能骑上战马。
  这几天吕光一直在他身边照料,该知道的事也都知道了,对吕光留下,并无多大意见。
  吕婆楼也不止这一个儿子,据说有子侄十数人,这年头的人普遍能生。
  李跃笑道:“吕将军多多保重,希望他日你我不必刀兵相见。”
  吕婆楼一愣,神色略有些复杂,拱手一礼之后便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向西而去。
  留下吕光望着他的背影发呆。
  吞并豫州,全据中原,李跃的底气越来越足,如今自己差就是时间了。
  率大军返回邺城时,常炜出城相送。
  “南面之事梁公大可放心,如今全据中原,已成当年魏武之势,国不可一日无主,梁公此番回邺,可进尊位,以励三军之心,孚百姓之望也。”
  常炜居然劝进起来。
  李跃思索一番后,点了点头,广积粮缓称王不适应当下形势。
  占据了整个中原,只要别人不傻,就会想尽各种办法限制、打压。
  形势上,燕国与江东是盟友,一南一北,如今又跟氐秦反目,韬光养晦没有任何意义。
  一头大象不可能躲在树后面,指望别人看不到自己。
  如今周围但凡有点实力和野心的无不称王称帝。
  另一方面,自己跟冉魏的关系不能再这么不清不楚下去了。
  不然邺城周边的羁縻势力效忠的是冉魏还是自己?
  “可!”李跃缓缓点头。


第三百零七章 立国
  既然向前一步能凝聚人心,何乐而不为?
  江东的正统性早就被踩在了脚底。
  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当然,称帝有些过了,中原的豪强跟江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冒然称帝,风险颇大。
  别看江东烂,但仍有相当厚实的人心基础。
  就像苻健一样,火急火燎的称帝,导致关中豪强纷纷起兵反叛,到现在没平定。
  就连当年手握大权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也都小心翼翼。
  这时代最不能小觑的就是豪强们的力量,他们或许成事不足,但败事绰绰有余。
  中原好不容易迎来和平,绝不能被内乱打破发展的黄金机遇。
  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
  以自己现在的威势,称个王问题应该不大,境内对江东还充满幻想的百姓、豪强们应该也能接受。
  大军向北。
  黄河之南已经开始收割,一望无际的麦浪让人赏心悦目。
  几年前还残破不堪的城池村落如今焕然一新,半大孩子漫山遍野的奔跑,村里的黄狗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来到这世上五六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安详的画面。
  就连黑云军的煞气也消退了不少。
  不过渡河之后,河北却还是一片荒凉,从枋头到邺城,还是那副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惨象。
  一场旱灾连着一场蝗灾,摧毁了河北大半生机。
  “恭迎梁公还朝!”刘群、崔瑾、申钟、條攸等人领着一大群邺城将吏出城迎接。
  “诸位免礼!”若是以前,李跃会下马以示谦逊之意。
  但现在需要给他们释放一个信号。
  能站在这里的人,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就能从其中揣测出其他意思。
  果然,申钟与條攸互相传递眼色,刘群眼神一闪,崔瑾则面有喜色。
  李跃不理会他们,带着黑云将策马从人群中穿过,进入朱明门。
  朱明长街上早已人山人海,一见到李跃仪仗,顿时山呼海啸起来,“梁公威武!梁公威武!”
  他们当年有多支持冉闵,如今就有多支持李跃。
  虽然入主邺城时间不长,但种种措施下来,堪称力挽狂澜,不仅稳住了河北形势,也将他们从饥饿死亡的边缘上拉了回来。
  李跃骑在马上,朝着人群挥手。
  这小小的举动,如同烈火浇油一般。
  “万岁!万岁!”
  声音更加洪亮,仿佛整个邺城在这一刻沸腾起来。
  黑云将士们一个个高昂起头颅,迎接周围无比崇敬的目光。
  即便回到铜雀台,也依旧能听到城中的欢呼声。
  第二日朝会,太尉申钟、中书令刘群、领军将军崔瑾联名劝进。
  魏国夫人也上表劝进,言辞异常恳切,直接让李跃称帝。
  这种事情自然是退一步,进两步。
  李跃严词拒绝,百官继续上表,连邺城中的耆老都联名上书,请求李跃登基。
  反复三次之后,李跃才“不情不愿”的昭告天下,进梁王,去大魏国号,改称大梁,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太庙合而为五,追封李矩为大梁昭王,追尊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
  随后在邺城举行盛大的婚礼,迎娶崔、郑、刘、卢四家嫡女。
  婚礼当日,立崔言思为王妃,其他女眷皆封侧妃。
  按照惯例,还要大赦天下,减免赋税。
  虽说南征张遇发了一笔横财,但大河两岸连续的天灾人祸,百废俱兴,实在没有免赋的底气。
  境内的罪人多是贬为奴隶的罪人,没有必要赦免他们。
  新朝新气象。
  虽然河北遭受天灾,但青兖二州未受影响,全都是丰收。
  徐、扬、豫三州不是丰收,但也没有歉收,仅张遇的许下大屯田,就收了一百三十多万石粟。
  吞并豫扬、立国、丰收一气呵成。
  国中人心安定。
  刘群上表梳理羯赵冉魏以来混乱的官制。
  恢复魏晋以来尚书台、中书台、侍中寺三台旧制,尚书令为、中书令、侍中共参朝政,其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辅助。
  尚书台下设吏部、兵部、客曹、驾部、屯田、度支等六大曹,小曹三十余。
  还有御史台、校事府等监察机构。
  这些东西全都大同小异,李跃扫了一眼,便扔给崔瑾、崔宏去琢磨,给郓城的刘启,许昌的常炜各送了一份,征询他们的意见。
  刘群准备多时,自然不全是这些按部就班的东西。
  其中划大为小的建议,让李跃眼前一亮。
  言下之意,青、豫、兖、冀这些州动辄七八上十个郡国,很容易形成地方大势力,应该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三,每个州只领三四个郡,分化地方势力,也更利于地方发展。
  州郡划分的好,也是一种打压豪强的手段。
  李跃心领神会,与崔宏商议后,将兖州之东的济阳、任城、高平、泰山四郡析置为泰州。
  青州之东的广固、齐郡、北海、高密四郡析置为齐州。
  冀东章武、河间、渤海、平原划为沧州,横跨黄河两岸。
  魏郡、常山、安平、巨鹿、清河、上党五郡划为司州。
  豫州、徐州也根据山川河流,一分为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