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223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计将安出?”姚襄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
  “江东精锐皆在殷浩之手,不如诱起北上,然后奋力一击,挟持殷浩,南下江东,入主建康,则大业可成矣!”
  姚苌心思阴狠,行事作风也比姚襄没有底限。
  中原战场上,最弱的一方不是张遇,更不是黑云军、氐秦大军,而是南面的殷浩!
  权翼连连摇手,“万万不可,王敦出身王氏,掌握江东大权,难免覆灭之厄,苏峻战功卓著,雄极一时,攻破建康,挟持成帝,专擅朝政,依旧败亡,我军泗水之败,元气未复,即便击败殷浩,又如何能攻破建康,抵挡四面勤王之师?况且桓温雄踞上游,窥伺江东,我军此举,乃是为其作嫁衣。”
  姚苌皮笑肉不笑道:“进不得,退不得,莫非在此等死乎?”
  权翼道:“近闻苻氏出兵中原,黑云军虎视眈眈,桓温陈兵新野,此战非同小可,绝不可急于一时!”
  张遇得罪了江东士族,干脆将周边所有大势力都拉了进来。
  对江东而言,洛阳是其故都,祖先陵寝皆在此地。
  对黑云军而言,拿不下豫州,中原就有一个大缺口。
  对苻氏而言,中原人口是他们垂涎的对象。
  几家势力中,苻氏最急不可耐,最先入场。
  百战之地,自然也是大利之地,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前来争夺。
  “先生所言是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姚襄勒转马头,“回营。”
  刚到营地外,六弟姚硕德便领着数人上前,“两淮豪杰仰慕兄长已久,今日特率部来投。”
  姚襄声名远扬,擅抚人心,远近之人多来投附。
  扫了一眼几人,身材魁梧,不过眼神中隐有杀气,姚襄下马,“真壮士也,几位远来辛苦,来人摆酒设宴!”
  “多谢将军!”几人下拜。
  姚襄上前扶起。
  就在这一瞬间,一柄匕首飞快刺向姚襄的心窝。
  但姚襄身经百战,雄武过人,一只手便捏住了刺来的手臂,那人动弹不得。
  “大胆!”亲卫提刀上前,拿住众人。
  姚襄扫了一眼姚硕德,又扫了一眼他的同母兄弟姚苌。
  姚硕德全身一颤,怒而拔刀,“汝竟敢谋害我兄长!”
  刺客手臂被姚襄拿住,无论如何挣扎都挣脱不开。
  就在姚硕德的刀即将落下时,姚襄道:“且慢,饶他们去吧。”
  “兄长!”姚氏兄弟大惑不解。
  “他们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与吾并无仇怨,既然事不成,不妨去吧。”姚襄松开了手。
  刺客一脸错愕。
  “以后尔等远遁山野,活命去吧。”姚襄十分大度,还令人取来马和粮食。
  刺客有错愕变成了敬佩,纷纷跪在姚襄面前,“将军仁义!我等岂可枉为小人?此皆殷都督之令!”
  众羌将大怒,“不如就此南下,击灭殷浩,然后进取江东!”
  姚苌两眼放光。
  两边的矛盾几乎挑明,有苏峻、祖约等人的前车之鉴,姚襄的未来几乎已经注定。
  更何况姚襄也非善类,早有图江东之心。
  “将军……”权翼、薛赞、王亮等士人站了出来,“江东虽衰,仍是天下正统,将军若行此事,只恐麾下将士众叛亲离。”
  不过北方多乱,江东仍是天下人心目中的正统。
  姚襄麾下一大半都是晋人,让他们攻打建康,只怕会当场倒戈。
  关键是,即便攻破建康,也无法抵抗江东士族的反扑。
  挟天子令诸侯那一套,早就不适用了。
  姚襄目光一阵闪烁,脸上的热情也渐渐平静下来,“吾即为晋臣,当恪守臣节,尔等亦不可为大逆不道之事!”
  “唯!”几个兄弟还算听话,无人反对。
  姚襄又转头对刺客道:“大都督心胸狭隘,尔等回返,必死无葬身之地,不如留下。”
  “多谢都督!”刺客磕了几个响头。
  此事传开,姚襄声名愈振,而殷浩名声越来越不堪……


第二百九十四章 科举
  邺城非常大。
  百姓迁走后,城中更显得空旷旷的。
  魏国夫人董氏多次请求搬出皇宫,但李跃没有同意。
  有铜雀、冰井、金虎三台足够处理公务。
  当年石勒攻打邺城,刘演、谢胥、田青、郎牧等乞活军凭借三台与石虎大战,抵挡多日。
  石虎即位,又扩修了一番,内设马厩、武库、粮仓,台下有密道连接水门通往城外的漳水,三台中的冰井台下曾储存大量冰块、煤炭、米粟、食盐、胡椒。
  从地势上看,三台居高临下俯视河北大地,本身就是一座军事要塞。
  这样的地方,肯定不能错过。
  搬进皇宫意味着与士卒隔离,与部下分开,一头扎进女人堆里,周围群狼环伺,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李跃不敢有丝毫懈怠。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也全都搬进金凤台中。
  中军大营设于铜雀园,一旦有战事,骑兵可以直接从厩门杀出,步卒从西南面的金明门出战。
  除此之外,李跃还将尚武堂、讲武堂也搬了进来。
  士卒的家眷则安置在内城之中,几家或几十家合住一座羯赵权贵们遗留下来的大宅院。
  冉闵襄国惨败,覆灭的不仅是十万精锐,国中人物亦殁于阵中,刘群、崔瑾、申钟、條攸等人重新搭建官僚体系。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已经发展完善,一直沿用到后世。
  “遍览魏晋之失,皆在九品官人法,贤者不能入朝,庸者占据高位,此法不可再用,今后录用官吏,先考其才干,后试其德行。”
  即位梁公的第一次大朝,李跃直接废除传统的九品官人法。
  从江东士族们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九品官人法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而江东在九品官人法里面越走越远。
  “梁公是说董仲舒考试之法?”刘群眼睛一眨,便知道李跃的用意。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有记:考试之法,大者缓,小者急;贵者舒,而贱者促……前后三考而黜陟,命之曰计。
  分科举人,考试进用,正是西汉最早出现,有秀才(茂才)、明经、明法、贤良方正、孝廉多个科目。
  所以后世也有人认为科举最早出现在汉朝。
  不过昙花一现,东汉士族豪强茁壮成长,垄断了选拔之权。
  “正是,此法名为科举。”李跃扫了一眼众人。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魏晋的大士族们纷纷逃往江东,北国士族正是虚弱之时,这个时候不在源头上遏制他们,只怕东汉魏晋的弊病会卷土重来。
  而地方上的豪强,心思全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没空管朝堂上发生了什么。
  科举虽然不是万能的,但至少给了寒门庶族一丝机会。
  历史上尝试科举的,恰恰是十六国之后稳定下来的南北朝,北魏、北齐、南朝齐都在尝试科举,直至隋炀帝发展成型。
  设科举是李跃的第一步,为尚武堂、讲武堂铺平道路。
  “此法……于国有益,天下大乱,正是不拘一格用人之际。”刘群脸色平静。
  其他的申钟、條攸、聂熊、籍罴等人都算不上大士族,更不会反对。
  乱世有乱世的规则。
  即便采取科举之法,士族豪强依旧占有巨大的优势,这年头能读书习字的,有几人不是士族豪强,在他们眼中,换汤不换药而已,自然不会跟声威正盛的李跃起争端。
  没有李跃的默许,他们这些司空、侍中的位置都将不存在。
  所以这只是一场利益交换而已,能立足此间者,自然没有一个蠢人。
  科举之议也就这么定下了。
  朝议之后,李跃与崔瑾、魏山、高云等人巡视军营。
  忙碌近两月,新军已经募齐。
  令李跃失望的是,士卒普遍比较瘦弱,面黄肌瘦,跟黑云军老卒站在一起,泾渭分明。
  这年头的人吃上一口饭都难,更别提吃饱。
  吃不饱,自然就瘦弱。
  “别看他们瘦,上了战场都是数一数二的硬汉,当年我等在黑云山亦是如此。”魏山倒是无所谓。
  李跃点点头,“训练就先不必了,养上一个月,每天三顿管饱,每日一顿荤,调理调理身体,别拉出去像叫花子一般,丢我黑云军的脸。”
  众人大笑。
  笑完之后,崔瑾道:“近日苻雄攻破洛阳,正南下轩辕关,进入豫州掠夺百姓。”
  苻氏这么弄,的确有些不讲规矩,苻健上位后,跟苻洪完全两种风格。
  魏山怒道:“哼,苻氏在我们眼皮之下肆意妄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桓温出手了没有?”李跃问道。
  崔瑾道:“桓温顿兵新野,按兵不动,很可能看不上张遇的这点家当。”
  桓温连蜀中都不经营,两眼死死盯着江东,更不用说一个豫州。
  李跃令人取来地图,揣摩起来。
  苻健这么狂是有原因的,入关中之后,就成了猛龙过江之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实力快速膨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2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3/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