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与众人商议之后,决定黑云军扩充至三万人规模。
  前锋、骁骑、中垒、中坚、游击皆分左右二营。
  李跃的亲兵也跟着扩充至三千人,冲锋陷阵是基本职责,还需负责宿卫、仪仗、传令等,遇到紧急事件,不需经过兵曹,直接快速反应。
  而新募的黑云军士卒,自然从南军中挑选。
  不过为了安抚兖州豪强,李跃还是分出五百人的名额,从豪强部曲中挑选真正的精锐,试试水再说。
  五百人不多不少,便于掌控。
  这年头杀来杀去的,兵源素质都不差。
  乞活军有乞活军的优势,豪强部曲也有自己的优势,族中子弟,能文能武者颇多。
  汉时多以良家子从军,铸就了汉军的强大。
  人家敢来,李跃自然敢用。
  姚弋仲、蒲洪身边都聚集了一批关中豪强。
  如今天下的形势,诸胡骑在华夏头上,大河两岸,胡人的人口已不在华夏之下,李跃不可能这个时候还同室操戈。
  能团结多少人就团结多少人,能团结多少力量就团结多少。
  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要做的事。
  本末倒置,败亡不远。
  不过让李跃郁闷的是,豪强们送来的“精锐”实在有些不堪入目,骨瘦如柴、头发花白,有人连牙齿都没剩几颗。
  说好的自备军械,却连衣服都没得穿,露出干瘦的大腿和胸前的肋骨……
  “这帮鸟人,莫非真以为黑云军不敢动他们?”魏山被气笑了。
  李跃哈哈一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跟豪强们尔虞我诈、虚与委蛇,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全靠刀子解决。
  阴在阳之内,而非阳之对,明争暗斗永远存在。
  也不是所有豪强都弄虚作假,边氏、臧氏、李氏实打实的精兵,人手一件皮甲,刀盾弓矛皆有。
  “有他们足矣。”李跃指着最前的二三十人。
  人人披铁甲、持长槊、骑骏马,孔武有力而朝气蓬勃,这才是汉家儿郎该有的样子。
  “就这么放过他们?”魏山余怒未消。
  “放心吧,以后有他们后悔的时候。”李跃却意气风发。
  黑云军已经站稳脚跟,前途不可限量,而羯赵内乱才刚刚开始。
  失去这次战队的机会,以后很难有这种好事。


第一百九十七章 文士
  扩军之事非一朝一夕,李跃定好框架后,便率亲卫赶往郓城。
  这场大战,能逼走石闵,一大半原因自然是黑云将士的勇猛善战,另一半则是刘启在关键时候归附。
  不然李跃肯定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而如果刘启投靠石闵,陈留、荥阳两块核心之地会受到严重威胁。
  这场还会旷日持久下去,孰胜孰败,犹未可知。
  东郡没有遭受战火,沿途村落、田庄,一派生机盎然之象。
  周牵、曹堪两千黑云军死守白马津,石闵的骑兵未越过大河半步便狼狈退走,保住了东郡、陈留两地的安宁。
  田里的麦苗青翠挺拔,一眼望不到尽头,仿佛与碧天相接,随着夏风,一层层的麦浪起起伏伏。
  很多黑云将士也看呆了。
  乱世之中,粮食就是一切!
  百姓们看到黑云赤旗,却出奇的没有惊慌恐惧,路过县城,有百姓牵杀猪宰羊的前来慰劳。
  真算起来,黑云军军纪其实并没有多严明,只是没有掳掠、残杀百姓而已。
  但比起其他军队,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赵军在石虎的率领下,动辄屠城、虐杀,石斌屠陈留为乐,李农杀流民报复,石闵也不遑多让,坑杀降卒,逼青壮和州郡兵下河,淹死近万人……
  “汝等定需谨记,我黑云军最强之处并非战场,而是人心!人心在,即便我们失败了,也有卷土重来的机会,人心不在了,便如李农一般,半夜被人开了城门……”这一战让李跃充分认识到人心的重要。
  得人心者得天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对的。
  “我等谨记!”周围将佐、亲兵纷纷拱手。
  慰劳的东西,李跃一概不收,好言抚慰沿途的百姓。
  到了郓城,崔瑾带着一众兖州将吏出城迎接,其中一人宽袍博袖,五十几许,气质独特,站在崔瑾身侧,不难猜此人是谁。
  “罪人刘启拜见使君!”
  “刘公深明大义,使一方兖州父老免遭刀兵之灾,功莫大焉,何为罪人乎?自古良臣不过如此!”李跃真心实意道。
  这话瞬间就拉高了两边的热情。
  旁边立即有人称赞道:“使君英武不凡,用兵如神,如若魏武复生也!”
  虽然明知是恭维,但心中还是略有几分畅快,不过这话听听也就罢了。
  “此乃兖州印绶与户籍,现交与使君!”刘启从身边接过一方盒,双手奉上。
  李跃自然不会收,“刘公这是作何?跃学识粗浅,只是舞刀弄枪,今后兖州百姓还要多多仪仗刘公!”
  刘启是单纯的文官,擅治理而不擅军务,在兖州德高望重,正是李跃急需的人才。
  另一方面,他坐在刺史位上,兖州人心能快速安定下来。
  治理一州,不同于治理黑云山,州郡有现成的体系,刘启走了,李跃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摸到门路。
  地方郡县虽然臣服,但听不听管则是另外一回事,就像陈留,黑云大军一到,遍地降旗,但褚裒北伐的消息传来,人心就动摇了。
  “使君……”刘启一阵激动。
  五十几许坐上刺史之位,正是大有可为的年纪。
  “羯胡未灭,河山未复,刘公身为士人,焉能懈怠?”李跃勉励道。
  周围却忽然变的安静起来。
  兖州将吏们的目光纷纷望过来,多了几分尊敬。
  崔瑾道:“我黑云山夙愿便是驱除羯奴恢复河山,刘公乃大汉宗门之后,当此非常之事,岂可置身事外?”
  中山刘氏乃大汉中山靖王之后,刘启身上流着汉家的血。
  “华夏衰退,然苍天不弃,乃降使君于世也!”刘启拱手一礼,颔下的长须都在颤动。
  “刘公谬赞了。”
  入得城内,沿街站满了百姓,堪称人山人海。
  东征西讨这么多场,遍地断壁残垣,尸骸枯骨露于野,也仅在这郓城中见到一丝人气和生机。
  刘启和崔经早已整理好兖州各种文书给李跃过目。
  整个兖州治下四万六千三百户,人口二十三万七千余。
  中原最富庶地区的一个大州,居然没有汉末一个小郡的人口多。
  而这二十三万人口中,还有三四万的匈奴、鲜卑、乌桓等胡族……
  当然,这只是兖州官府控制的人口,豪强手上有多少人就不清楚了,加起来,肯定不会比官府少。
  还有一些隐藏在山林水泽中盗贼、流民。
  李跃心中一阵黯然,兖州是华夏百姓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之地,竟然凋零如斯。
  加上黑云山部众,各地的南军及其家眷,以及刚刚从鲁郡强行迁回的十四万余百姓,李跃手上人口五十七八万左右。
  崔瑾叹道:“八王之乱,兖州深受其害,永嘉之祸,兖州百姓随着士族南下,十去其七,匈奴、羯人窃据神器,四五十年间杀伐不断,石虎在位,肆意征发民夫,强迁百姓至河北,兖州能能存二十三万百姓,殊为不易,前者褚裒北伐,各地百姓纷纷南投,致兖州雪上加霜。”
  其实黄河以南各地差不多都是如此,有些地区还不如兖州。
  近六十万人,放眼周边已经是一股非常大的势力。
  石虎征伐时,动辄五丁抽二,四丁取二,还要自备粮草,上交车马,交不上来,极刑伺候。
  六十万人养三万黑云军,难度不算太大。
  南军自己屯田,兖州军也是且耕且战。
  “兖州大战方熄,河北大乱初起,眼下当务之急是屯垦、储备,他日河北再乱,必有流民南下,属下在兖州经营多年,略有家底。”刘启将另一份竹简递了过来。
  李跃摊开,记载的全是府库中的家底。
  看人口,只会觉得心灰意冷,但看到竹简上面的数字,心中终于舒服了些。
  粮食一百一十七万石,布七千匹,战马两千匹,牛羊驴骡两万头,金银钱帛折算下来,九十三万缗,此外还有一千一百套铁甲,三千四百套皮甲,其他各种兵器等等八千多件。
  别的东西都无所谓,关键这一百多万石粮食太及时了。
  有粮食,兖州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
  不过刘启带来的惊喜不止这些,“今年风调雨顺,等到秋收,东郡地界能再收七八十万石的粮食。”


第一百九十八章 生息
  崔瑾先回鲁郡,如今的格局,崔瑾率镇山营驻守东面,李跃坐镇西面,刘启官职不变,经营东郡。
  徐成守济北,魏山守濮阳,防备河北之军忽然南下。
  整个兖州基本在黑云军的军事掌控下。
  在郓城待了数日,李跃回到陈留,羯赵朝廷的任命恰好送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