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训练更加刻苦,很多人主动要求跟着辛粲读书习字。
黑云山的氛围还是不错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除了薄武,基本没什么特权、阶级,高层将领如魏山、徐成、梁啸等,也不怎么讲究吃穿,跟士卒们相差无几,也就每个月有十天的休沐,与家人团聚。
李跃更是以身作则,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士卒吃什么,李跃就吃什么。
衣食住行与寻常士卒无异。
黑云山的风气也正是从李跃的以身作则开始。
提拔了一批军官后,扩军也在情理之中。
黑云山不再是百里之地,荥阳郡变成了实控之地,整个豫州都是势力范围。
五六千人马自然不够。
与崔瑾、周牵、魏山、徐成、梁啸等人商议之后,由部扩充为营,每营两千五百人。
分别为前锋营、骁骑营、中垒营、游击营、斥候营。
斥候营独立出去,由李跃直属,不再归兵曹负责,增设中坚营、镇山营。
其中镇山营驻守轩辕山,四千兵力的编制,由以前的轩辕山精锐组成,戒备南面阳城刘国的匈奴大军。
之前的编制略有混乱。
按照汉魏军制,一部只有四百人左右。
黑云山一部则有千人,既然要扩军,各级编制也应该更规范一些。
五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什,设什长。五什为队,五十人设一队率。两队为屯,百人设一屯长。两屯为曲,每两百人设一军侯。两曲为部,每四百人设一都尉。五部为一营,两千人上下。
每营设都尉五人、司马五人,典军五人,都尉管出战及训练,司马负责后勤,典军负责军纪、士卒的思想状况。
各级军官皆从黑云将中委任。
魏山、徐成、梁啸、曹堪皆为校尉,平日不领军。
崔瑾是轩辕山统领,独领镇山营。
薄武是黑云山名义上的统领,陈端则是陈留乞活军统领,正式归入黑云山麾下。
不算朱序,黑云军兵力扩充至一万六。
李跃一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走精兵路线,黑云军好不容易立起来的招牌不能砸。
梁犊叛乱,真正能战的也就手头上几万高力禁卫。
李农十万大军,一上去就灰飞烟灭,账面上的兵力再度,也就哄哄自己,没实际意义。
李跃尽量让每个黑云军都装备齐全,甲胄、战马、兵器、弓弩、盾牌、狼牙棒、骨朵等等。
前锋营的四百多重甲兵甚至人人双甲。
骁骑营每人一匹战马,外加一头骡或一头驴,没办法,这年头马比人宝贵,军中总共也就三千多匹战马,一大半还是郑家支援的。
中垒营则装备大量射程更远的蹶张弩。
游击营基本就是驴骡骑兵……
新设的中坚营人人狼牙棒或大斧等长重兵器,梁犊的持斧力士,让李跃一直记忆犹新。
打造这么一支军队,经济压力极大。
不仅是装备,单是战马、驴骡每人的草料都是一个惊人数字。
但没这些东西也不行。
羯人、羌人都是骑兵为主,总不能靠两天腿在平原上跟他们打吧?
除此之外,黑云山治下的男丁壮妇,农闲之时必须训练,刀矛弓弩,阵列车骑,不要求精通,但必须都会。
春耕进入尾声,扩军令发出。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山上上下,无数人蜂拥而来。
黑云军的名头打出去了,军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土地,对周围百姓有致命的诱惑。
缑氏、中牟、苑陵、密县青壮都闻风而来,连张遇的大本营许昌都有人逃奔而来。
这也让黑云军能精挑细选。
十五以上,四十以下,身高不得低于六尺二寸,也就是一米五左右,能背四十斤的石头爬上黑云山。
要求不可谓不严格,当年高力禁卫披着铁甲上山也累个半死。
不过要求再高,依旧趋之若鹜。
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能在这世道活下来?严酷的生存环境也锻炼了不少人。
即便是六十岁的农人,也能轻松扛起四五十斤的重物,翻山越岭走上几里地。
在一个什么都靠双手双脚的年代里,背四十斤的石头爬黑云山,根本不值一提。
通过选拨的人,直接超过了额定人数,黑云军一度达到一万九千人的规模。
很多人身上都带着伤疤,眼神中带着点凶性,要么上过战场,要么与野兽厮杀过,一看就是杀人放火的好手。
得中原者不一定得天下,但中原绝对是历史上大战最多的地方。
从汉末群雄争霸,到八王之乱,中原战火一直没有熄灭。
无数杀戮锻炼出了雄兵。
战国时的魏武卒,曹魏的虎豹骑。
到了唐朝,更是凶焰滔天,吴元济的淮西军,朱温的宣武军,秦宗权的蔡州兵……
望着一张张凶悍而渴望的脸,李跃还是决定接纳他们。
人高马大有气力的选入中垒、中坚二营,擅长骑马、奔走的则选入骁骑、游击二营,凶悍亡命之人则充入前锋营。
有勇力武力者则充入亲军。
第一百五十七章 仇
此次扩军,郑家鼎力支持,又送来三百多匹战马,以及各种辎重。
跟着这些物资来的,还有十几名郑家青年“才俊”,连郑惠都塞来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郑家这么支持黑云军,当然不是为了做慈善。
实则是一种合作和交易。
世家子弟,虽然血勇不足,但仍有许多可取之处,能文能武,颇有见识。
即便是羯赵,也不得不启用士人管理州郡。
李跃也没拒绝,一一“面试”,能文的,就跟着周牵治理内务,能武的,下放行伍,充任伍长、什长。
这一举动让郑惠颇有微词,“这些都郑家才能卓绝的才俊,天文地理,兵法武艺,又有不通,只担任伍长、什长,太屈才也……”
“来来来,你郑家的才俊,跟某的黑云将比试比试。”李跃大手一挥,堂外十几名黑云将应声而入。
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看人眼神都仿佛在审视猎物。
能担任黑云将,基本参与了黑云山崛起的所有大战,从战场滚出来的人,气势都不一样。
李跃相信郑家的“才俊”武艺不凡,如果只是比试,也许在伯仲之间,但如果是厮杀,这些才俊没有丝毫机会。
郑惠扫了一眼黑云将,脸皮动了动,干笑两声,“伍长、什长也还不错……”
李跃最喜欢郑家这种“能屈能伸”的性格,郑笃如此,郑惠也是一样,该软的时候毫不含糊,“郑兄放心,黑云军赏罚分明,真有能力,绝不会埋没!”
这一点绝对没吹牛,黑云军高级将领也就魏山、徐成、梁啸三人而已。
曹堪没经过大战,但因为武装私盐生意搞得风生水起,以前是暗搓搓的偷,现在差不多明着抢,黑云军旗号一打出来,北边的各路人马主动让路。
所以也提拔为校尉。
然而才过了两天,郑家来的十六名“才俊”,吃不了黑云军的苦,跑回去了十三人,连同郑惠在内,只剩下三根独苗……
黑云军极为艰苦,高强度训练之后,还要上山打猎,与虎狼搏杀。
受伤是家常便饭,死在虎狼爪牙之下,或者跌落山崖也是常事。
这时代的野兽非常狡诈邪性,牲畜不吃,只对人感兴趣,常成群结队的攻击村落。
石虎在荥阳设有猎场,里面各种野兽泛滥成灾,为害当地。
这种整天把脑袋别裤裆上的日子,郑家的公子哥们自然难以忍受。
郑惠也没脸再找李跃,李跃耳边清净不少。
派去豫州各地的屯田使效果不错,能被选为屯田使,自然都是些精干之人,很多荒废的耕田被休整一番后,便可耕种。
但他们绝不仅仅只会耕田,还协助他们招抚附近的盗贼、流民,建造坞堡。
屯田使很快就得到各地乞活军的信任。
屯田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向各地送出讲故事的鸿胪吏。
这一步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说实话,别看很多乞活将都是刀头舔血的猛人,越是不识字,便越是喜欢听故事。
乞活将自己都听的入迷。
而对他们的改造就在这潜移默化间。
鸿声胪传,传的是李跃的私货。
每过一天,李跃都能感受到黑云山实力的增长,不仅仅是军力上的。
豫州境内的几个势力也空前老实起来,阳城刘国还送来一百多匹战马,算是结交。
老冤家张遇将密县的百姓南迁,又在南面的大槐山构筑第二道防线,关紧大门,一心一意与江东搞东搞西。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黑云山附近前所未有的安宁起来。
李跃带着骑兵巡视各地,田间早已露出微微绿茵,汜水、洧水流域的村落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