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跟黑云山的书不同,这里的书都是一些四书五经之内,兵书、医书,李跃还有些兴趣,之乎者也、圣人教义,实在看不进去。
  一来没这个闲情雅致,二来,当今天下形势,与春秋战国、楚汉三国有很大的不同。
  不再是内部争霸,而是外族入侵,欲亡我中夏。
  礼仪廉耻、忠孝仁义早就被司马家装进了尿壶中。
  而且这年头读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没有标点符号,全是繁体字,李跃肚子里的那点东西也不够钻研这些。
  当初苦读兵书医书,也是为形势所迫,绝非真的好学。
  随意翻了几卷,便觉得困乏。
  不过在一堆竹简和纸卷中,李跃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魏晋纸张得以推广,不仅书法大兴,绘画也开始发展,各种壁画、人物画像肇始于这个时代,敦煌莫高窟便是起源自十六国。
  画像上的人坐而持剑,眼神犀利,如有实质。
  魏晋时期的画像讲究形神、气韵,整张脸泼墨不多,历尽不少数月,笔墨已经有些斑驳,唯独这双眼让人过目难忘,衬的整个人物英气勃发。
  看着看着,李跃忽然感觉这张脸有些熟悉,似乎在哪儿见过。


第七十六章 身世
  在哪儿见过?
  李跃脑海快速回忆着,曾经的老仆不是这个长相。
  忽然,李跃脑海中闪过一道电光,这他娘的不是自己的脸吗?
  不,自己的脸没有这么沧桑,也没有这种气度。
  难道……
  李跃忽然想到一种可能,连忙拿着画像去询问寨中的老人。
  “此乃李都督也!”老人们潸然泪下,哭的不成样子。
  李跃让亲卫提着画卷,自己摆出跟画像一模一样的动作,“你们看看,我跟李都督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心中既激动,又期待。
  原来这具身体的原主是李矩之子。
  落叶归根,没有身世,潜意识中自己是这时代的一片飘絮,不知会被风吹向何处,总感觉与这时代有种莫名的隔阂感。
  而这大半年以来,李跃已经彻底融合了记忆,从心理上完全接受了新身份。
  几个老人睁着浑浊的眼神,一会儿看看画像,一会儿看看李跃,不太确定道:“倒有几分相似,就是脸薄了一些,眼小了一些,鼻子大了一些,嘴翘一些,耳方了一些……”
  “老丈,这画像上有耳朵否?”
  老人凑近,反问道:“是啊,此画像为何没有耳朵?”
  李跃一阵无语,李矩拒守荥阳距今已经二十年,以这几人的身份,接触不多,不一定记得。
  本来画像重神而不重形,再说毛笔画出来的相貌,肯定与真人颇多失真之处。
  李跃轰走了他们,让崔瑾来评断。
  “七分神似,六分形似!”
  这时梁啸前来汇报军务,一见画像,再看李跃,忽然一愣,眼神迷茫起来,不假思索的破口而出,“李都督!”
  他不是冲画像喊的,而是冲李跃。
  梁啸三十有余,应该在少年时期见过李矩。
  有他这一声喊,李跃心中有底了,此事十之八九。
  李姓出身,能识字,有老仆服侍,在荥阳地界流浪,姓氏、年纪、长相、经历都差不多对上了。
  “原来将军是李都督之子!”梁啸比李跃还激动。
  李跃一开始是期待,但确认之后,也就那么回事了。
  原本就没多少父子之情,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人走茶凉,时过境迁,当年的部众早就烟消云散,恐怕轩辕山上都没多少记得李矩的。
  这层身份其实没多大用,只是让李跃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恐怕一打出李矩之子的身份,羯人提着刀就来了……
  南边朝廷对流民帅忌惮大于信任。
  连祖逖这样从江东北伐的人都忌惮,何况是李矩?
  李跃望着画像上素不相识的父亲,心绪此起彼伏,“此事不宜声张,以免为他人所忌。”
  “遵令!”梁啸拱手,眼神比以前热切多了。
  崔瑾也满眼欣慰,“原来将军是忠良之后。”
  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李矩是忠良,但李跃绝不想当司马家的忠臣孝子。
  梁啸能哼一声,“忠良?当年李都督之死与朝廷脱不了干系!”
  李跃一愣,“莫非其中还有什么内幕?”
  梁啸道:“当年都督假意投降刘曜,联合匈奴人共击洛阳石生,郭默擅自出兵,为石匆所败,不与都督知会,抛妻弃子率部从密县南奔建康,导致李都督军心涣散,部众皆不愿攻打洛阳,投降石勒,李都督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部南下荆襄,却于鲁阳坠崖而亡。”
  他特意在“坠崖而亡”四个字上加重语气。
  李跃道:“你是说,李都督……我父亲坠崖而亡不是意外?”
  梁啸冷笑道:“李都督百战宿将,岂会轻易坠崖?而且他身边的护卫一个都没坠崖,唯独李都督一人坠崖,岂不蹊跷……我父亲梁志就在军中。”
  “那么,是何人谋害我父亲?”李跃没想到其中竟然有这么多门道。
  李矩投降前赵刘曜,落在江东朝廷眼中,绝对是个污点。
  他们不会管你是阴谋阳谋。
  “我父一直不说,直到临终之际,才提到一人。”
  “谁?”
  “中书令庾亮。”
  庾亮这个人太有名了,一直对北方南下的流民帅颇有成见,苏峻、祖约之乱,都是他逼出来的。
  当年的苏峻虽然桀骜,但只是要官要钱,并无反意,平定王敦之乱,人家还出了大力,庾亮一上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夺其兵权,苏峻还几次派人去求情,全被庾亮拒之门外……
  祖约在寿春抵挡石虎,庾亮不仅不支援,还在后面筑墙,将祖约和重镇寿春一起挡在外面。
  此外,投降的郭默,后来也是他带兵诛杀的……
  仿佛所有流民帅都跟他有仇一样。
  崔瑾思索了一阵后道:“庾亮幼时知名,世人比之于夏侯玄、陈群,为晋明帝托孤重臣,然此人掌权柄后,排除异己,严刑峻法,排挤陶侃,擅杀宗室,当年李都督投奔荆州刺史陶侃,如虎添翼,自然不被庾亮所容……”
  江东的一笔烂账听着实在是累。
  庾亮排挤陶侃还有一段著名的典故,苏峻、祖约作乱,建康危在旦夕,三吴之军欲救援,庾亮不允,陶侃欲举兵救援,庾亮却写信道:吾忧西陲(陶侃)过于历阳(苏峻),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这便是不越雷池一步的典故。
  “陶都督镇守荆象十数年,聚数万精兵强将,以为将来北伐之用,可惜天不假年,没等到这一天,后庾亮接任荆襄,坐拥十万大军,执意屯兵江北邾城,石虎亲率七万步骑来攻,庾亮却躲在石城不敢渡江,坐视邾城被攻陷,大将毛宝、樊峻等投水而死,六千精兵无一幸免,江北百姓七千户被掳掠至河北……北伐大好形势付之东流。”崔瑾一脸悲愤。
  李跃听的也是一阵黯然。
  所谓的名士,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搞自己人花样百出,对付羯人无缚鸡之力。
  越谈下去,李跃对江东朝廷越是感到悲哀。
  他们无力收复河山,也不准别人收复,谁若是有这个心思,他们就想尽各种办法拖后腿玩阴的。
  众人退下之后,李跃心绪难宁。
  命运有时候还真是奇妙,就这么跟李矩产生了渊源,不过隐约间,李跃感到压力更大。
  报仇雪恨暂时不用想了,庾亮死了七八年,庾家在江东官员亨通,是数一数二的大士族,与其他士族盘根错节。
  与庾家为敌,就是与整个江东为敌。
  除非……
  李跃望着窗外的明月,自嘲的笑了一声。


第七十七章 来使
  太遥远的事,还是不要太费心思。
  李跃对自己是谁的儿子没多少兴趣,只是对这具身体的原主有了个交代而已。
  都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物是人非,风云变幻,李矩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唯一的好处,是让梁啸这些旧部有个心理安慰。
  翌日,梁啸弄来四十多人,衣衫褴褛的青壮、光着脚丫的少年、佝偻着背的老人都有,“这些都是当年李都督的部曲。”
  部曲与主人之间有人身依附关系。
  当年祖逖北伐,部曲百余家誓死跟随,忠心耿耿。
  李矩当年因为郭默的忽然逃窜,部众离散,仓促南下,只有百余人抛家弃子跟随,所以部曲和家眷都失散了。
  二十年过去,老一辈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情分早就淡了,很多人未必见过李矩本人,而且轩辕山一大半的人都是郭实后来召聚的。
  “尔等可识得吾?”李跃望着他们。
  每个人的眼神都迷惑。
  梁啸脸上挂不住,呵斥一声,这些人又要跪拜,李跃挥了挥手,“都下去吧。”
  人群一哄而散。
  梁啸这么热情,其实也有自己的私心,与自己的关系拉近,以后在黑云山的地位更稳固。
  他是聪明人,想的也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