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那茂德女皇,平日间为啥不找他们谈诗词歌赋,偏偏只找上了AT这一个小白脸?
那是有原因的好不好,前者辛弃疾的作品,可是让AT看起来有了一种忧国忧民的高尚气质;后者李清照的作品,则是道尽了女儿家的心事。
两者加起来一刚一柔,完全就是王炸一般的威力惊人好不好?
加上了AT当日在炊饼山水,手持盾牌如同山一般顶在了前面的战斗场面;那茂德女皇这一个小嫂子,顶不住了完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旭风,那一个一脸油腻的老爷们。
则是臭不要脸的,将杨万里、陆游、唐伯虎等三人的作品占据了。
你能想象这一个油腻的中年老爷们,一边挥舞着马槊将金人一个个捅死,一边在嘴里嚷嚷着‘桃花坞里桃花庵’的场面,是多么的一个诡异?
另外,还有仓管、老蛇、歌者、武卒、二胖、战犬、风华会、巴龙等一堆人,同样是有了一些不同的下手对象。
总之这些货色们,完全就是组团作案啊。
各分了两三个、甚至更多一些不同的目标下手之后,完全是将大家记得,北宋以后的年代中,算是著名诗词大家的作品,基本上都瓜分了一个干净了。
其他的一些好作品,剩、当然还是剩下了不少。
但是总不能让贵妃这么一个妹子。
把‘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样的一些拿出来吧?
这一首经典现在拿出来,未免也太吓人了一些,她一个妹子真心有些hoid不住啊。
最终,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么一个理念下。
在思索了大概有着五六分钟的时间后,贵妃从这些年看过的大量穿越小说中,获得了一个绝妙的灵感。
只见她拿起了毛笔之后,按照记忆写下了一些等会打算在宴会中,扔出来打算惊讶掉一地眼球的东西。
上联:书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生可笑可笑。
上联:烟锁池塘柳
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不过总的来说,贵妃也是清楚在古代的文化领域中,对对子这玩意终归属于是一些小道罢了。
随后的时间里,她又在硬着头皮之后,把‘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一首写了出来。
不过是将‘大江’这些,改成了‘黄河’。
之后等待着的,就是在宴会上找机会扔出来,装上一个圆润的那啥来……
当晚,商务司在开封最好的酒楼‘樊楼’,所主办的那一场晚宴非常成功;当然了,这一点是针对与贵妃这个妹子来说的。
一方面,那是盛装出席的她。
那一双崭新的渔网袜,可是让一众北宋时期的老SP们眼馋坏了之余,却是什么也做不了。
另一方面,看着那些人冥思苦想的老SP们。
她知道自己那一个大才女的名声,随着这些对子和那一首诗传播出去之后,算是彻底地坐实了。
对于了一众与会的商人们来说,就是有些不尽兴了。
毕竟这可是朝廷商务司的酒宴,不可能出现一群瓦舍的风尘女子,与他们肆无忌惮嬉戏打闹的场面来。
所以说,到了还有一刻钟就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
杜宝君随着一众商人们从樊楼中,乌压压地走了出来的时候。
才是走出了大门,一个声音就是在人群中吆喝了起来:“诸位,我知道不远的地方,有着一家上好瓦舍,其中的小娘子不仅能看、还能吃。
不如我等再去喝上一场,今晚不醉不归如何?”
听到了这样一个建议后,顿时一众北宋老SP们都是从者如云了起来。
他们在白天的钻营权拍卖之中,确实将钱花得差不多了;但剩下的钱不多,指的是针对拍卖钻营权的高昂价格。
若仅仅是用来吃喝享乐,完全是足够用上相当的一段时间。
只是在听到了这么一个建议后,杜宝君心中却是有些迟疑了起来……
第四百六十二章 奇妙的开封城之旅(四)
让杜宝君,现在有一点拿不定主意的原因。
不仅是在刚才的酒宴中,面对着那位贵妃女相公的惊人才气,他这么一个湖州地区小有名气的前才子,很是受到了一些打击。
以至于到了现在,放在怀里,算是他个人最高水平的两首诗词,一直都没有好意思拿出来显摆。
更为重要的原因,那是他在宴会中眼见着没办法出风头后。
就开始思索起了起来,自从自己抵达了开封城后,一些自己曾经忽略过的细节。
比如:按道理说,当前这一个开封城的茂德女皇新朝廷,因为面对着金人秋后就有可能再次来袭的巨大威胁。
据说在一个多月之前的时候,刚刚组建了一支五万人规模的新军。
哪怕杜宝君他根本不知道,这样一支所谓的新军,到底是如何的一个新法。
但他知道的是,在上次金人入寇之中,开封城里原本库存的盔甲和军械,还有工部中高明一些的工匠,都被金人抢了一个干净。
这样一来,这样一支新军所需要的一应武器和盔甲,基本都要重新地打造。
那就涉及到了需要大量的铁料,才能打造出数量足够的兵刃、盔甲;在铁料方面,应该是相当稀缺才对。
结果了?在商务司对外开出,高价收购的数十种物资中,根本就没有铁料这一种。
反而在日间的拍卖会上,那一位贵妃女相公可是说了,只要每一家地区专营商,每一次提货的重量不超过二十万斤,都是没有任何问题。
能够做成上好兵甲的百炼钢,居然有着这么富余的数量,可以随意对外出售?
顿时,杜宝君清楚地意识到一点:
代表着茂德女皇这一个新朝廷,根本不像是外界传言的那样实力孱弱,反而是实力远远是超过了众人的想象。
身为一个合格的商人,他知道他们这一行最高的境界,不是什么富可敌国。
而是如同春秋时期,那秦国的国相吕不韦一般,投资出了一个千古一帝,获得无上的权势来。
他们杜家对比起来,虽然没有吕不韦的家底和豪气。
但若是在这大宋新朝廷,目前最是艰难的一个时候压上一注,主动地去投靠,等到未来能取得的回报也将是惊人。
只是此事兹事体大,要不要真的压上去,一时间让杜宝君也拿不定主意;自然也没有多少心思,与其他商人再来上一场酒宴。
然后就在这么一个时候,突发的一幕情况,算是让杜宝君心中终于有了主意。
因为正在他有些举棋不定的时候,耳边忽然又是传来了一句:“你们看,那位岂不是传说中的胡一统、胡枢密使?”
闻言之后,杜宝君当即就是睁大了眼睛,向着这一个传奇一般,充满了争议的人物看了过去。
只见在到了深夜,人迹已经有些稀少的大街之上,在一阵有节奏的蹄声中。
一个身上穿着只有朝廷三品以上大员,才能有资格穿的紫色官袍,面如冠玉、风度极佳的年轻汉子,出现在了他们眼前的大街上。
施施然的,从着他们身前路过、消失。
这么一个俊俏的年轻人,却是有些不伦不类地骑在了一头大青骡子上。
看起来更违和的是,身为一个朝廷的大员,此人身边连一个护卫和随从也是没有;明明能被人叫上一句相公,腰间配着一柄配件还行,偏偏插着一把难看的杀猪刀。
如今在偌大一个开封城,又或者是整个大宋之中。
能有着这么一副奇特打扮的人物,除了那一位传言中专好人七,靠着一众党羽的支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活曹操。
当朝副宰相、枢密院枢密使胡彪、胡一统之外还能是谁?
许是人群中的有些人,在之前的酒宴中因为喝那一种叫做‘烧刀子’的烈酒,一不小心就喝多了的原因。
酒壮怂人胆之下,很快就有着一个不甚响亮的嘀咕声,传到了杜宝君的耳朵里:
“胡一统此子,真乃我大宋的耻辱,堂堂朝廷的一品大员,却是打扮得如一屠猪宰羊之辈,真是丢尽了我大宋的体面。”
转眼之后,又是一个反驳的声音响起:
“休得胡说,不说如今人家才是一副公干完了的模样,是如何地勤于国事。
胡相公可是说了,因为如今城中战马稀缺,他反正最近也不上战场厮杀,不如节约出一匹战马,放在了更为需要的地方去使用。
他老人家腰间的那一把杀猪刀,更是有着一个缘由。
据说原是城中一唤作陈二狗的义民所有,可惜未能手刃一金人,就在支援炊饼山的过程中重伤垂死,算是他死前最大的一个憾事。
结果刚好遇上了胡枢密使,相公当即就是发誓,用这一把杀猪刀最少手刃十名金兵。
从那一日起,这一把杀猪刀就成为了胡相公的随身之物,哪怕到了今日,死在了这一把杀猪刀之下的金人,已经是不下百人。
胡枢密使还是将其时时带在身边,用来鞭策自己。”
在这么一个解释之下,众人皆是惊叹起来。
唯有最先嘀咕起来的那人,嘴里还是有些不服气地嚷嚷了起来:“就算如此,这也不过是胡一统此贼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问题是,不管胡彪的做法是不是收买人心,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出来,还坚持了这么久的时间。
已经足够让杜宝君,做出一个足够的决断了:
他不回湖州了,赶紧休书一封将地区专营权的事情,详细地分说清楚后,让心腹家丁立刻返回,交于了他们杜家的家主,也就是他爹。
想必以他爹的眼光,自然知道接下来如何去做。
至于他本人,则是有着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留在了开封城中,继续地多走走看看;最终决定好了,他们杜家要不要搏上一把,彻底投靠这大宋新朝廷。
……
心中打定了主意之后,杜宝君婉拒了其他人随后去瓦舍再玩玩的提议,急匆匆地向着居住的客栈走去。
打算写好了书信之后,明早一大早就出城,让心腹家丁立刻赶回湖州。
在回去的路上,因为酒宴中他也没有吃什么东西,在遇上一个挑着的馄饨担子时,还吃了一大碗果腹。
随后,才是在灯油下奋笔疾书了起来。
只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根本没有察觉到一些相关的东西。
比如说,在他满口夸赞之中,那一个个子不高、手艺却是极好的馄饨担子小贩,正是侯三的结拜大哥刘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