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52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又过一日,便又有一个榜文出来,却是济民告示。
  太平府于各处,设济民院,如有所需,可一日供给三餐,当然,这餐食,只以蒸饼为主。
  可即便是蒸饼,在这个时代,也属细粮。
  因而,不禁又开始有人议论纷纷起来。
  这样的举措,确实能解决如今太平府人力不足的问题。
  何况,这两个告示一出,一下子令张安世开始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于是,高祥便开始忙碌起来,召各县县令,落实人口吸纳和济民的事宜。
  官府的开支,是充裕的。有了银子,就需要人力去执行,除此之外,是制定各种细则。
  好在这太平府上下,早已脱胎换骨,对这些,倒也不是难事。
  ……
  河南布政使司商丘县。
  这小小的县衙里,此时却有不少人纷沓而至,好不热闹。
  来的,多是当地的士绅。
  县令陈坚,却是躲在后衙的廨舍,许久不肯出来。
  直到签押房那儿,士绅们久久不见离开,甚至闹的急了,他才忙是出来,与众人见礼。
  其中一个士绅苦着脸道:“县尊,逃户人多,你可要想一想办法啊!以往还只是零星的逃亡,如今……那官道上,却是……却是……”
  这陈坚定定神,道:“不是已派人差役阻拦了嘛?”
  一个士绅苦笑,捶胸跌足地道:“县尊难道不知吗?咱们县里的差役,逃亡的就已有了小半,那太平府那边,还拟出了一个什么章程,说是凡是各府县的差役,若迁太平府的,另给五两银子安置费。”
  “除此之外,还在太平府的推磨所那儿,专门让迁徙而至的百姓,诉告冤屈,那迁徙之民,若是沿途遭遇了当地官吏的留难,大可状告,他们虽不能严惩,却说要将这些人,记入名册,现如今,县里这些差役,一个个对此都不上心,都害怕被人告了,免得到时候,失了退路。”
  这陈坚听罢,眼中露出惊异之色,瞠目结舌地道:“陛下封藩,这太平府俨然国中之国,但万万料想不到,他们竟猖獗到这样的地步。”
  便又有人悲愤地道:“老夫的轿夫、还有几个护院,以及一些佃户,纷纷都迁走了,哎……日子没法过了啊!”
  陈坚皱眉道:“这张安世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他们……他们……”
  “这个……却不好说。”士绅们七嘴八舌:“此人最是贪得无厌,在那太平府,干什么都收钱。他银子多,却宁愿散了家财,也要和我等不对付。”
  “这是鼓励逃户啊。”
  众人越说越气愤。
  陈坚沉吟片刻,道:“诸公且不要慌,此事,我自禀明朝廷。”
  他稳住心神,沉吟着,心里似乎略略有了一些计较。
  其实逃户倒也没什么,可怕的是去太平府的多是青壮。
  现在地租已经暴跌,连带着田价也一泻千里,士绅和乡贤们,有不少已经支撑不住了。
  再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陈坚忍不住嘀咕,这太平府,哪里来的这样多银子啊?
  于是,他又沉吟了片刻,当下便开始修书,而后命人火速送往京城。
  京城里头,看上去似乎依旧还是平静。
  可私底下却已是暗潮汹涌。
  从天下各府县的奏疏、书信,如雪片一般的送至朝廷和各家的府邸。
  谁也没想到,太平府的两个告示,竟一夜之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结果。
  不少人见了书信,可谓是辗转难眠。
  这些书信,有在外任官的门生故吏,也有自己的老家,可无论是何人来的书信,却总是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压迫。
  又过了数日,天气已越发的炎热了,夏日炎炎的,却有快马,火速来到兵部。
  而后,兵部尚书金忠,不敢怠慢,立即拿着一封奏报,紧急觐见。
  朱棣升座,凝视金忠,金忠拜下,行礼道:“陛下,浙江布政使司急奏,情陛下过目。”
  亦失哈接了奏疏,转呈朱棣。
  朱棣只扫了一眼,随即眼眸一睁,眸光须臾间冷如寒霜,而后拍案而起,情不自禁地喝道:“胆大包天,不知死活!”


第440章 龙颜大悦
  朱棣之所以震怒。
  来源于宁波府定海县士人作乱。
  一群人跑去了县衙,闹的鸡飞狗跳,甚至打死了一个县尉。
  这对朱棣而言,显然是不可忍受的。
  朱棣随即道:“下旨厂卫,立即命缇骑赶赴定海县,捉拿所有牵涉此事的人员,一个不留,统统格杀勿论。”
  众臣听罢,尽都默然。
  朱棣道:“下旨各处学官,命他们约束读书人,再有胆敢滋事者,当地学官也难辞其咎。”
  金幼孜沉吟片刻道:“陛下,此事闹的太大了,读书人作乱……旷古未有也……”
  朱棣瞥了金幼孜一眼,漫不经心地道:“这也叫闹的太大?凭几个读书人,也敢称之为作乱?他们是什么东西!朕畏民变,畏军中哗变,畏武臣谋乱,唯独不畏的,便是秀才造反?”
  “……”
  朱棣道:“这些人为何作乱?”
  金忠道:“说是……因为有不法的读书人,勾结了太平府经商,引发了民愤。又觉得当地的县衙,包庇了这些经商的读书人。除此之外……便是因为逃户的问题,说是在宁波府那儿,不少百姓闻风而动,不思生产,争相下海,出海之后,或是随商船、货船下西洋,或是随船返航去太平府,说是民生凋零,整个宁波府上下,已是哀嚎遍野了。”
  朱棣淡淡地道:“哀嚎遍野?百姓跑了,怎么就哀嚎遍野?百姓跑了,又何来的民生凋零?”
  “这……”
  朱棣冷冷地道:“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金忠道:“事情的起因,似乎是太平府那边,为了吸纳人口,到处给落户的百姓送银子,听闻现在一日,便好送出数万两纹银……”
  朱棣听到这个,眉头皱得更深:“此事,朕有耳闻,但是每日送这么多?”
  “正因如此,所以天下各府县的百姓,才闻风而动,这也是各府县对于太平府,极为不满的缘故。”金忠道。
  朱棣低眉,不语。
  夏原吉道:“陛下,太平府已分封了出去,只算是藩镇了,而朝廷所治,除应天府之外,便是这十八省及其各都司。现在太平府如此,等于是吸引天下逃户,至芜湖郡国,这于我大明社稷而言,未必是好事啊。”
  夏原吉这番话,倒是有充足的理由。
  若是太平府也隶属于朝廷,倒也还好说,可现在人家已封了藩,至少也拿到了太平府的小产权,现在又如此赤裸裸地吸纳百姓,这于朝廷,打击可谓沉重。
  朱棣道:“那么你有何高见?”
  夏原吉道:“臣以为,理应令芜湖郡王殿下,杜绝外府县人丁落户,还有地方上一些士绅以及读书人,暗中从商,只怕这也有违君子之道,也应予以一些惩戒。”
  顿了顿,夏原吉接着道:“陛下,臣并非对新政有所微词,只是陛下封藩,本意是将新政暂时局限于太平府内,再斟酌着,是否慢慢推行,可太平府这样的做法,太过急躁,臣以为……还是徐徐图之,从长计议为宜。如若不然,天下振动,军民不安,这岂不是因小失大?”
  朱棣没有做声。
  夏原吉不知道朱棣这算是什么反应,他略显尴尬地道:“秀才作乱,确实闹不出什么大动静,臣所担心的是,十八省之士人,都与这定海县士人一般,不能与朝廷同心同德……”
  朱棣张口道:“此事,再议吧。”
  散了朝,朱棣侧目看一眼亦失哈:“东厂要好好的督办,不只如此……这夏卿所言之士人离心离德,这也要着紧着查一查。”
  亦失哈忙道:“是,奴婢遵旨。”
  朱棣又道:“太平府这样招揽百姓,每日便是数万两纹银之巨,入他娘的,这是银子,不是粪土。这个,也要查一查,让他张安世自己来报账,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节省和节制!”
  亦失哈道:“奴婢记下了。”
  朱棣叹了口气,道:“朕真的是操碎了心啊。”
  亦失哈干笑道:“陛下日理万机……”
  “放你娘的狗屁!”朱棣大骂道:“少来闲扯这一套。”
  亦失哈吓得脸色骤变,忙是拜下,叩首道:“万死。”
  朱棣低头,喃喃道:“离心离德,离心离德……他娘的,朕比之太祖高皇帝,已算是宽宏了,竟还离心离德……莫不是杀少了……”
  朱棣年纪老迈了,此时渐渐喜欢上了自语。
  亦失哈更不敢接茬。
  又过一些日子,亦失哈来报:“陛下,定海县的那些读书人,已统统拿下了,按着陛下的吩咐,明正典刑之后……”
  朱棣一挥手:“知道了。”
  他对此事,没有太多的兴致,甚至可以说,这在朱棣看来……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敢杀官闹事,朱棣的刀自然比他们的刀更利。
  却听亦失哈接着道:“不过,奴婢听闻了一些事。”
  朱棣知道亦失哈话里有话,便瞥了亦失哈一眼:“何事?”
  亦失哈道:“诛杀的十三个读书人,虽是已死……可许多府县听闻之后,却纷纷在本乡为其建祠凭吊,为之悼祭者,倒也不少……”
  这等事,也算是士人的老规矩了。
  从东汉的党锢之祸开始,但凡有因为抗争而死的读书人,天下各州县,为表彰他们的事迹,往往建祠悼念,此等在皇帝眼里的千秋罪人,却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声望。
  朱棣听罢,只冷哼一声:“这是做给朕看呢,还是做给他们自己看呢?”
  亦失哈不敢吭声。
  只是朱棣却只冷笑一声后,像是有些失望地道:“就这些?”
  “还有一些事。”亦失哈忙道:“许多地方流言,说……说……”
  亦失哈不是不敢说,而是知道后面的话极可能会让朱棣不高兴。
  朱棣平静地道:“从实说。”
  亦失哈这才道:“说芜湖郡王……已是王莽,政令只出芜湖郡王的王邸……”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2/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