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40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现在……借这弘文馆,便成了一个契机。如此一来,锦衣卫既可暗中扶持弘文馆,支持这些读书人深入不毛之地,作为回馈,也可借此,将一些仰慕圣人之道的土人,暗中招募,这既为各藩国提供了便利……”
  陈礼顿了顿,笑着继续道:“毕竟,尔等出兵,总需要有军情。另一方面,有时借用土人,也比动用刀兵更易令土邦土崩瓦解,芜湖郡王殿下,很重视这件事。因而,打算于四海之境,筹建七十二处弘文馆,节制和派遣读书人之用。”
  “大家都知道,讯息就是银子,这些人深入土人之中,所得到的,可不只军事上的情报,这经商的情报,只怕也不少,于锦衣卫和诸藩国,都有好处。”
  众人面面相觑,眼中眸光闪动,敢情这是来要钱的?
  不过细细思量,至少现在来看,各藩国都是有好处的。
  对他们而言,朝廷已经不可能再是敌人,没有朝廷和锦衣卫的支持,他们想在四海立足,实在不易。
  而无论是朝廷是锦衣卫还是藩国,他们的敌人只有一个,那便是遍布于天下的土邦。人力,则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匠人,劳力,读书人,哪怕是腐儒,对他们而言,都是有一个算一个,多多益善。
  解缙当下道:“这个好办,爪哇这边……无论弘文馆所需多少,爪哇也予以支持。只是……锦衣卫能凑出这么多读书人的数目吗?”
  陈礼毫不犹豫地道:“殿下说可以,那必定可以。这样吧,这事也急不来,大家先修书奏报,咱们再行商量。”
  众人颔首,似乎都觉得如此才妥当一些。
  此后,张安世又呈送几份密奏入宫。
  朱棣得了奏疏,倒是来了几分兴趣。
  这已不再是读书人出海,将这些讨厌鬼们赶走的事了。
  而是利用读书人,在四海之境,弘扬礼义廉耻的问题。
  当然,还不只如此,这一个个弘文馆,在张安世的构想之中,便形同于一个个锦衣卫在各地布置的百户所,通过这弘文馆,吸纳大量与之合作的土人进入,这对瓦解各处土邦也有莫大的好处。
  其实还有一件事,奏疏里没有明言,弘文馆的壮大,某种程度,也大大的加强朝廷对各藩国的控制。
  藩国一有风吹草动,立即便可被朝廷获知。
  朱棣拿着奏疏,细细思量,沉吟了很久,而后才郑重其事地将奏疏交给亦失哈。
  对他叮嘱道:“此奏封存,除此之外……教人给张卿传口谕。记住,不必明文制诏,只需口谕即可,告诉他,此事……他全权处置,若是惹出是非,朕来善后。”
  亦失哈眼中飞快掠过了一丝讶异,倒没有表露什么,随即就道:“遵旨。”
  到了永乐十八年年中。
  此时,天气开始炎热起来。
  久违的殿试,却已开始。
  一场殿试下来,朝廷张榜,位于榜首的状元马愉,立即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
  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个出自北方的状元公,甚至可以说……是自南宋以来。
  毕竟……南宋的时候……压根就没有北方读书人进行科举。
  朱棣对于马愉这个人选,也甚为满意。
  这马愉的才思和文章,无一不是顶尖,当即,朝廷下旨,敕马愉为翰林院修撰。
  修撰为从六品,已算是直接赢在了起跑线上了。
  至于其他榜眼、探花,则一般是授予七品的编修,而二甲进士名列前茅者,则为翰林院庶吉士。
  当然,更差的进士,则连进翰林院的资格都没有,往往送六部观政,学习一两年之后,调任地方去。
  这翰林修撰,基本上不出意外,用不了几年,就可称为翰林侍讲、侍读,再用不了几年,可能就有机会成为学生或者至各部做侍郎了。
  由此可见,此时马愉的前途,几乎将重复大明所有阁臣的道路,最终……可能位列中枢。
  朝中百官,对于这位状元公,也颇多猎奇,因而,都纷纷打听此人。
  等这马愉与众进士入宫谢恩,而后得了吏部的授职。
  就在许多朝中的重臣,已打算找个机会,召这状元公来会一会的时候。
  文渊阁那边,却有舍人跌跌撞撞地冲了进去。
  “诸公……诸公……”
  这舍人气喘吁吁,脸上焦急万分的样子。
  杨荣三人从值房里听到了动静,纷纷出来。
  胡广率先皱眉道:“何事这样慌慌张张?”
  这舍人缓了缓,便忙道:“吏部……吏部那边传讯……说是……说是……出了大事……那马修撰……辞官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目光,震惊了。
  杨荣与胡广、金幼孜面面相觑。
  这个结果,显然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历朝历代,其实也有辞官的传统,要么就是觉得仕途不顺,所以索性归隐,还有就是一些名士,宁愿选择田园牧歌。
  可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这些人往往出自世家大族,是有退路的。且在仕途上,并没有得到与自己家世相称的职位,自然不愿操心劳力。
  胡广下意识地道:“他父母尚在?”
  这是第一个反应。
  莫非是父母传来了噩耗,所以想要丁忧?
  当然,此言一出,胡广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即便是父母死了,那也该是丁忧,而不是辞官。
  丁忧是过几年我再回来,陛下先给我留一个位置,我回去尽孝了再回来。
  而辞官这就是一锤子买卖了。大爷,我不干了。


第431章 富甲天下
  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事了。
  可以说,历朝历代,也不曾见有状元刚刚高中,便辞官而去的。
  这哪里是辞官,这分明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好吧!
  此事若是传出去,那还了得?
  更别说,此番这状元,乃是北人。
  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北状元,结果人竟跑了,这还了得?
  因而,大家都不相信这是那马愉自愿的结果,十之八九,是遇到事了。
  胡广询问马愉家人的情况,也是如此。
  舍人却道:“倒没有听说过,胡公,若是丁忧,也不该是如此的啊,何须辞官呢?”
  胡广有些急了。
  他很爱惜马愉的才学,马愉会试、殿试的文章,他是看过的,写的极好,原本以为将来此人入了翰林,若是见了不免还要勉励几句。
  谁晓得,这兔崽子辞官了。
  胡广皱眉起来,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最后抬头看向杨荣道:“杨公,你怎么看?”
  杨荣抿着唇,想了想道:“胡公,此事必有蹊跷。”
  胡广眉一挑,惊道:“什么蹊跷?”
  “不知。”杨荣苦笑,他又不是神仙,算不出这个,这是金忠的专长。
  胡广眉头皱得更深了,忍不住道:“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症?”
  杨荣摇了摇头道:“此人年轻,应该不至于。殿试的时候,老夫也见了他,生龙活虎,并无病容。”
  胡广便看向那舍人:“还不让人去问一问。”
  舍人却道:“问是问过了,吏部那边也有些急,毕竟此事非同小可,可派了人去,却没寻到人。”
  “没寻到人?”胡广大惊:“好端端的人怎么会不见了!”
  舍人便道:“他从前住在一处客栈里,可听闻早几个月,他便搬出了,自此之后,就了无音讯。”
  胡广又追问道:“他的同乡和同年,没有询问他们吗?”
  舍人道:“都问过了,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是自搬走之后,便极少往来,也不知住去了何处,偶尔撞见,询问他的住址,他也不言。”
  胡广一脸懊恼,道:“怪哉,怪哉,竟有此等怪状之事,这真是闻所未闻。”
  “不过……”这舍人说完这两个字,张了张嘴,却是欲言又止。
  胡广急了,背着手,定定地看着他道:“速速道来,休要吞吞吐吐。”
  “是。”舍人道:“下官听到了一些传闻。”
  胡广道:“说罢。”
  舍人看胡广板着脸,甚是重视的样子,便再不敢迟疑,忙道:“听说数月之前,这位状元公对一些事,甚为不满,当时也抨击了几次,可此后,新政甚急,他因而性情也大变起来,尤其是江西布政使司一案爆发,他便越发的沉默寡言。”
  胡广眉一挑:“他可和同年还有同乡们说了什么?”
  舍人老实地道:“只抨击了几次,此后就搬走了。”
  “搬走?只是因为这个,就要搬走?”胡广追问道:“没有其他缘故吗?”
  舍人便道:“他的一些朋友私下里嘀咕……说是……此前也觉得他性情大变,无法理喻,可现在听闻他辞官,反而猜测到了一点原因。”
  胡广接着问:“什么原因?”
  舍人迟疑了一下,才道:“想来,想来可能是……他早已对朝廷有些不满,尤其是当下庙堂中的情况,所以……辞官……而之所以此前便避人,不再与同乡和好友们打交道,极有可能是……他早就下了这个决心,一旦高中便辞官,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朝廷的不满。但又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而牵连自己的同乡与故交,所以才疏远他们。”
  此言一出,三位内阁大学士骤然之间,脸色变得有些复杂,显得五味杂陈。
  这可是状元,一个状元辞官,本就要闹得人声鼎沸。
  若当真是因为对当下朝廷不满,连官也不做了,宁愿辞官,甚至可能获罪,也放弃这大好功名,以及锦绣的前程,这个读书人之风骨,真是世所罕见。
  而三位内阁大学士,心思却不同。
  杨荣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场新的风暴。
  状元都辞官,不愿再为朝廷效命,可见当下,读书人与朝廷的隔阂到了何等的地步。
  这马愉,只怕也很快名动天下,只凭其风骨,便足以让其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读书人的典范。
  而胡广却为之可惜,他依旧还是觉得,这个年轻人过于鲁莽,为此而牺牲掉了大好前程,却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0/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