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朱棣很是诧异。
胡广在一旁,还本还觉得一下子封了十几个太子少保有些不妥,不过此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他歪着脑袋,靠近杨荣耳边,低声道:“你看,还真是烧火,跟生火造饭一模一样。”
杨荣直接没理他。
朱棣却觉得匪夷所思,因为烧火谁都知道,可烧火却能将这铁疙瘩动起来,却就让人无法想象了。
朱棣道:“原来如此。”
他这般说着,便道:“无论如何,见你们在此……安分守己,朕也就放心了,心思要放在正经事上。这一次……张卿家也是功不可没,不但教导了子弟,这东西,张卿家也有一份功劳,回头也要赏赐。”
张安世道:“臣惭愧的很……”
朱棣却道:“好了,朕放心了。来人,摆驾回宫!张卿,你随朕来。”
张安世听罢,连忙道:“是。”
出了这巨大的作坊,走出高墙的时候,朱棣恍如隔世。脑子里还想着那巨大的铁疙瘩,心头依旧还是震撼。
他甚至不禁在想,这当真是人力可以造出来的吗?这样的东西,只怕……也只有神法才有的吧。
可亲眼见到,心里便不禁为之动容。
若说从前,无论是火炮和火铳,再怎样改良,其中的原理,他还是懂的。
可今儿的这玩意,就实在是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了,凭借着一个个构件,严丝合缝的紧密相连,竟能出这么一个东西来。
朱棣就算再愚蠢,也知道……这一门学问的厉害之处了。
因此,朱棣骑上马,却令张安世与他并肩骑行,其余人落在后头。
朱棣道:“这东西……了不得啊。”
张安世道:“是啊,陛下……在臣看来,这世上有许多种的学问,不同的学问,各有不同。可这天下,长久以来,却只在乎一种学问……”
朱棣瞪他一眼道:“你这小子,又开始在朕的面前骂孔夫子了。”
“臣冤枉……”张安世道:“孔圣人……可是了不起的人物,两千多年前,能参透这么多道理,并且还能使后世如此之多的人信服,这是何等了不起的事。这天底下,能及得上孔圣人的人,只怕也没有多少。”
朱棣这下子反倒诧异地看着张安世,显然他没想到张安世会说出这么一番感悟来。
只见张安世坦然地道:“臣看不惯的,其实是那些拾人牙慧的儒生罢了!人们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江山代有人才出,可这后世儒生,一个个虚度一生,不为别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便是鹦鹉学舌!就这般,竟还自称自己有什么通天的学问,为之沾沾自喜。”
张安世说到最后,无意识地露出了几分鄙夷。
顿了顿,他接着道:“陛下,这样的学问,若是在两千年前,有人领悟,那么这个人,必是天才!可两千年之后,竟还有人拿着先秦之人的学问来卖弄,那么……臣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些人,臣说一句酒囊饭袋这不为过吧。”
朱棣闻之,不禁哈哈大笑:“你倒也有气性。只是这些话,可不要教人听了去,如若不然,你这奸臣的名头,可是坐实了。”
张安世无所谓地道:“臣是忠是奸,哪里轮得到他们评判?只要陛下……”
朱棣笑道:“好啦,好啦,朕当然知道,这些儒生讨厌。你这一门学问,很是有趣,也很有用处。当然……若是不费钱,就更好更有趣了。”
张安世:“……”
他真想问陛下一句,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吗?
朱棣见张安世愣神,道:“朕的意思是,回头你跟那些小子们,好好打一个招呼,教他们银子省着点用,他们把朕当什么,当财神爷吗?”
对于朱棣的叮嘱,张安世其实有点为难,道:“啊……这……是,是,臣……下次……一定打招呼。”
朱棣道:“你这学问,也算是经世之学了,现在竟能出这么一个东西,将来还能出什么,倒是让朕期待……只不过……这东西……造价高昂了一些。”
张安世道:“陛下,造价当然高昂,可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将来……”
张安世这话还没说完呢,朱棣便激动起来,道:“入他娘,你倒是说的好听,什么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这是舍朕的孩子去套狼。”
张安世觉得有点委屈,耷拉着脑袋道:“也不能这样说,臣其实也是有股份的……这孩子……臣好歹也有一个胳膊……”
朱棣张了张口,似还想说点什么,只是最后又像是想到什么,直接顿住了。
他深吸一口气,才又道:“罢了,罢了,由着你们吧,就当方才的话,朕没有说过。”
朱棣沉吟片刻,话锋一转道:“这里的匠人……你回头赏赐一下。”
张安世顿时抬头看了一眼朱棣,他一直以为朱棣是个莽人,可没想到,却有如此心细如发的一面。
朱棣认真地道:“是重赏,总而言之……无论是以你这右都督的名义,授官也好,还是拿出大笔的银子,恩赏也罢。出了力,就要给人好处!如若不然,谁还肯用命?”
说着,他瞪了张安世一眼,接着道:“别把朕想的很抠门,朕这么多的银子都给了,还差一点赏赐的银子吗?除此之外,你拟一个章程出来,这个作坊……必有大用,朕是瞧出来了,将来定是有功于社稷,所以……需更完善一些,这不再是草台班子了。”
第351章 干一件大事
朱棣说罢,见张安世自己反而有点糊涂的样子。
于是朱棣笑道:“咋啦?是觉得朕有什么不妥吗?”
张安世摆出一副吃惊的样子道:“不,只是臣万万没想到,陛下会想得如此深远,和那些大儒和所谓的名臣们相比,陛下的远见,却是远在他们之上。”
这话虽有吹捧的因素,可的确也有一部分出自真心,当然,真心虽有,就是不多。
朱棣听罢,大笑道:“还真以为朕只是一个粗人?朕可是太祖高皇帝之后,在凤阳耕作,在漠北厮杀,更有名师指点过,每日身边交往的,都是姚师傅这样的人,更不必说,靖难登极的往事了。若是连这点见识都没有,能有今日吗?”
张安世猛地醒悟了什么。
所谓的才识,终究还是他陷入了某些话术的陷阱。
在古人的舆论氛围之下,对于才识的评判范围是非常狭隘的,擅长琴棋书画叫才识,擅长写文章读四书是才识,这种才识的评价标准,某种程度而言,连张安世也受到了影响。
现在恍然,论及才识,这天底下所谓的名臣和大儒,可能未必能给朱棣提鞋。
人家是真枪实刀干出来的,不说其他的东西,单单统兵作战,就需有高超的驾驭人才能力。有计算钱粮和了解士卒思想动向的才学,还需能够想敌之所不想,攻敌之不备的迅敏思维。
朱棣只看一眼蒸汽机,立即能判断出军工作坊将来的巨大作用,这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毕竟是敢于下西洋的永乐天子。
只是小人之心的文人们看来,此等工程浩大的下西洋,不过是朱棣想要寻找建文皇帝,或是满足所谓万国来朝的好大喜功心理。
说出来都觉得可笑,朱棣这样的人登基,他对江山的驾驭能力,可能除了太祖高皇帝之外,没有任何明朝皇帝可以相比。
建文皇帝手握天下兵马的时候,朱棣尚且可以以寡击众,将建文从皇位上挑下来,竟还会担心建文沦落到了民间,有什么号召力,可以死灰复燃?
下西洋这等涉及到数十上百万人生计,在朱棣手里去完成,而且贯穿了朱棣在位的二十年,又如何是只为了寻找建文下落这一类无聊的事?
由此可见,后世津津乐道的诸多此等文人格局之小,实在教人大跌眼镜。
可偏偏此等文人津津乐道地传播此等消息,却往往被人冠以有远见卓识这样的评价。
某种意义而言,用那等狭隘的小心思,去评判朱棣这样的人,颇有几分夏虫语冰一类的滑稽,显得可笑。
此时,朱棣看张安世又一副慌神的样子,便不由道:“怎么又出神了,你这脑子里又在想什么?”
张安世连忙收回心神,尴尬一笑,随即道:“臣……臣没有想什么,臣……在想……臣这右都督府,是否……要做出更多的成绩,才能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
朱棣道:“这是你的事,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尽管放开手脚去干,干得好,是功劳,干的不好,朕给你兜着,总不教你吃亏的。”
张安世倒是一点也不客气,直接道:“那臣真干了。”
他这么一说,原本豪情万丈的朱棣,反倒突然间觉得没底了。
这家伙,他又想干啥?
可朱棣话已出口,却也不好反悔,于是不作声回应。
张安世才不管这些,他出了宫,便又回到了都督府。
此时,他莫名有些兴奋起来,命人立即召了高祥人等来,又请来了朱金。
等到众人一一落座。
张安世扫视了众人一眼,便道:“过几日,你们也去作坊那儿,瞧一瞧军工作坊的蒸汽机。”
“这……”朱金笑了笑道:“小人已看过了,七日之前便看过,主要是花了太多银子,所以小的特意去看看,哎呀,咋这样花钱啊,这东西……倒是真吓人……”
张安世看着他吃惊的样子,微笑道:“花钱是花钱了点,但是有了这个,以后很多事就好办了,不过……这蒸汽机车倒还可以再好好改进一下,只是……我思来想去,这铺设轨道的事,却需赶紧提上日程了。”
朱金听罢,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眼睛下意识地睁大了,道:“都督……在地上铺铁条?”
“怎么?”张安世看了朱金一眼:“你怎么看?”
朱金苦着脸道:“这花费可不小啊,不不不……何止是花费不小啊……这……”
看着他纠结的样子,张安世笑道:“花费确实很大,所以呢,才找大家来商量。你先别着急,你啊,只看到了花费,可花费是什么?花费不过是金银而已,金银这东西,你说它值钱,它倒确实值钱,可往细里想,这东西又是一钱不值,不过是货币而已!真正值钱的是什么呢?是粮食!是钢铁!和这天下的物产!所以考虑问题,可不能只看花费,你得想一想,这会带来什么收益。”
朱金讶异地看着张安世:“收益?”
张安世今儿心情不错,此时很是耐心地道:“现如今,这左都督府治下,粮食的问题,算是足以解决了,商业也还算繁华,听闻不少商贾,还有咱们的栖霞商行,现如今……都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吧?如此算下来,这资本的原始积累,算是有了。可凭这个,却还不足,这商贸到了一定的程度,成日只晓得纺织、打制家具,造瓷器和陶器,是有瓶颈的,再者说了,我来问你……”
张安世看着朱金道,问:“太平府织布和丝绸等等商品的产量,近来可有增加?”
“这……”朱金一愣,他不明白张安世怎么突然问到了这个,但还是想了想,如实道:“虽说有了不少的作坊,可实际上,去年势头倒是极好,可是今岁嘛,倒是有些缓慢了。”
张安世道:“这是为何?”
朱金毫不犹豫道:“这还不简单,当然是左都督府还有右都督府现在都清丈土地,而且也都照着太平府的规矩来,不少知府上任,除了清丈土地,干的第二件事,便是鼓励作坊,振兴商业,正因如此……所以有不少纺纱作坊,还有织布作坊,以及其他诸多作坊,见那里地价更低廉,人工费用也更低,便也愿意去那儿开设作坊。”
张安世便道:“这就是了,太平府可以靠这些作坊振兴,可整个直隶,难道可以靠这个作坊吗?那么……我们再想一想,若是将来,天下都效仿太平府,难道教天下的州县都如此?到了那时,只怕依靠这些作坊,百姓们早就饿死了。”
朱金认真一想,便不由点点头道:“都督这样一说,倒是颇为几分道理。这样说来,岂不是……其他地方……哪怕是推行了新政,也没有什么作用?”
张安世便道:“却也不可以这样说,现在就好像全天下,就这么一个饼子,现在这个饼子是太平府在吃,可随着新政铺开,分这饼子的州府越来越多,到最后,可能大家只能分到这么一点残渣了。所以啊,我们要做的,就是赶在这饼子分出去之前,创造出更大的饼来,而且动作要快。”
朱金便下意识地问道:“都督的饼子在哪里?”
张安世直接吐出三个字:“修铁路。”
“啊……”朱金又是一脸惊讶。
张安世便又道:“创造出需求,同时……会有更多的钢铁作坊、机械作坊,甚至还有蒸汽机的作坊,除此之外,对橡胶、炼金,木器加工都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可是……这可是铁轨啊……”朱金显得有些担忧。
张安世道:“不要总觉得钢铁昂贵,你把产业带动起来,这获得的利益,却比这些许的东西,价值要高十倍百倍。铺设铁轨,就是要制造出钢铁、机械、炼金等产业的旺盛需求,让人愿意将更多的银子,投入到这里头去,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除此之外,这东西建成之后,又可对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若是畏手畏脚,害怕贪功冒进,那么……便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高祥在一旁细细地听着,他这个新府尹其实对于工商的事,已经有了不少的自己的理解,可张安世这一次,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需要他慢慢地去消化。
朱金道:“那么都督的意思是……”
张安世道:“就让左都督府来牵头,募集资金,发行公债,进行铁轨的规划和建设。栖霞商行,还有你这下头的钱庄,这公债你们至少要认领三四成,我用左都督府的税赋来作保。”
说罢,他认真地思索了一番,又道:“今岁我们的税赋有两百多万两,其中一百万两是上缴朝廷的,你算算有多少结余,至少要预备一笔银子来,作为项目的资金。其余的……统统可以通过公债来筹资,这发债的事,还需联合钱庄这边予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