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悻悻然道:“在……在栖霞军工作坊的研究所里……公干……”
众人还满是疑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魏国公徐辉祖道:“这都两年了,怎么可能没有一丁点音讯?快让这些孩子回家吧。”
不说其他人,单说一个定国公徐景昌,这可是靖难寥寥无几的几个大功臣之后,何况还是徐皇后和魏国公的侄子,他的父亲……还死在了靖难之中,这可以说是定国公世系的独苗苗。
虽说这些家伙们,平日里在京城胡作非为,可哪怕是一群败家子,也总好过人间蒸发了要强。
张安世在这么多的目光下,满满的压力感,连忙点头道:“这不是当初……为了让他们……为了让他们能够洗心革面吗?我……我回头……回头就……”
“不必回头了。”朱棣也有些急了:“立即将他们放回家。”
张安世正要说是。
此时……亦失哈却是匆匆而来道:“陛下……陛下……查出来了,查出来了……是……是栖霞军工作坊研究所那边……”
此言一出,所有人色变。
突的一声大吼:“入他娘,我的刀呢……”
有人怒吼一声。
却是那保定侯孟善。
张安世脑子骤然之间,嗡嗡作响。
魏国公眼疾手快,一下子把保定侯孟善抱住:“别急,别急……不是还没死……”
丘福长长终于放心地松了口气,身子有点飘飘然。总算……没老夫的事了。
于是他便也去帮忙,劝道:“算了,算了,生死有命……”
殿中一时乱做了一团。
朱棣目瞪口呆,已顾不得这殿中的混乱了,他第一个反应是,这如何向徐皇后交代?
张安世也一时有点懵,慌忙道:“不是……不是说……是在上元县那边炸的吗?”
“是上元县……炸的,不过……不过……”那宦官道:“不过是研究所的人……特意跑去上元县炸的。”
张安世:“……”
这么剧烈的爆炸,十之八九……应该已有人汽化了吧。
张安世只呆滞地道:“我……我没让他们干这事,我只教……教他们安分守己……”
朱棣绷着脸,最后大呼一声:“够了,去瞧一瞧,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一声怒吼之后,总算……混乱停止下来。
……
上元县西郊。
一群人惊魂未定。
大家从一层层浮土中爬出来。
远处……火光冲天。
一个青年,抹了抹自己的脸山的泥星,眨了眨眼睛,顾不上一身的狼狈,带着几分庆幸地咋舌道:“还好,还好……幸好我聪明,赶来上元县实验,如若不然……”
“徐大哥,徐大哥……”一个小个头疯了一般地跑了过来,流着眼泪道:“又失败啦,看来……咱们这气缸根本承受不住……”
“都怪你们……非要往里添这么多的火油,是谁说要塞火药的?一群疯子!”这人拍打着身上的浮土,骂骂咧咧了一阵,而后又突的道:“怎么样?没事吧,都没事吧?”
“我去瞧一瞧……不好……有许多人往这冲来了……”
却见一群农户模样的人,正拿着扁担、锄头等物,气势汹汹地朝这边冲杀而来。
“咱们将他们不少茅草屋给震塌了,来找我们算账的,跑,快跑啊!”
有人一溜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嗖的一下不见踪影。
其余之人……一个个再顾不得躺在地上装死,竟一个个翻身而起,跑的飞快。
还有人不忘道:“大家要保护好现场,待会儿要勘察……要记录实验数据啊……我先走了。”
只留下……一群匠人,目瞪口呆地站着,他们反应慢一些,主要还是没有这种一听到动静,就下意识的跑路的自觉。
因而……此时面面相觑,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已被远处跑来的农户团团围住了。
有人揪住他们,怒气腾腾地大骂:“见官,去见官……”
一个匠人磕磕巴巴地道:“我……我……这和我们没关系,是他们……是他们干的……他们说……上元县……干这个最合适……出了事,逃回去……逃回去,上元县差役要跨境追捕……手续也繁琐……哎呀……和我无关,当初我是反对的……哎哟,你怎么打人……”
而此时,一群青年和少年,却早已跑了个无影无踪。
片刻之后,这群人躲进了军工作坊。
在这高墙之内,顿时……他们找到了安全感。
于是……又不免一个个志得意满,其中一个道:“大哥真厉害,咱们栖霞十三太保……个个脚下工夫都了得。”
这被称作是大哥的,更是得意,叉着手,微微昂着头道:“当初咱们的手艺总算是没有忘,还好我反应快。”
倒是有人担忧地道:“刘匠人他们怎么办?”
“不怕。”这大哥继续叉着手道:“死不了的,到时候……俺姐夫出马,保准能将他们要回来。”
“他们会不会挨打?”
大哥摇摇头道:“我想……嗯……应当不会……”
“哎……”这大哥随即捶胸跌足道:“看来……这个法子,不对。分明咱们的方法是对的,可为啥就成不了呢?”
“可能是材料的问题?”
“会不会是燃烧的问题……”
“我觉得……是结构的问题。”
众人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这大哥托着下巴,一脸沉思状,半晌后道:“可惜……太可惜了……哎……再想想办法吧,可惜刘匠人他们不在……不然……还可以再和他们商量商量。咱们回头,再看看我姐夫的笔记,或许遗漏了什么。”
众人随即又开始耷拉着脑袋,一脸惋惜的样子。
而就在此时……已有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直扑上元县。
上元县内,却已是乱做了一团。
第348章 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等人赶至上元县的时候。
这县令一脸惨然的模样。
这县令原本只是一个县里的主簿,只是上元县令犯了事,而县丞也被强令请辞,他便直接顶替了上来。
这些日子,他几乎都在忙清丈田地的事,谁知道……祸事来了。
他朝朱棣行了礼,战战兢兢,诚惶诚恐道:“此次爆炸,是在无人的地带,乃是一群被称为十三太保之人租赁的土地,那儿……倒是没有什么人烟,只是爆炸的威力甚大……方圆数百米外的许多农户的茅房都坍塌了不少,除此之外……还引起了一场大火……伤了不少人……”
“幸好那附近,早就清空了人,闹事的人……似乎也早有提防,所以……并没有人员的死亡,农户们已经扭送了不少肇事者来县衙,下官本是要审,可听说是栖霞军工作坊的人,觉得事情不简单所以只将他们暂时拘押,先问清楚情由。”
他的条理还算是清晰,听说没死人,总算大出了一口长气。
朱棣看向张安世:“十三太保?”
张安世已慢慢冷静下来,其实他真的害怕出事,现在管的事太多了,哪一摊子出了事,他都难辞其咎。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可偏偏,竟还有人觉得张安世冷血,遇事就推卸责任。
天可怜见,上万的锦衣卫,上千的模范营,还有上万的官吏,更不必说,治下还有数不清的作坊,这要是事事都揽在自己身上,出了事就叫他张安世负责,他张安世若还不推卸,这不是神经病吗?
何况军工作坊的事,本来就危险,哪怕是制定出许多安全措施出来,可百密一疏,这玩意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因为许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鼓捣的东西是什么,天知道你把一样东西加在另外一种物质上,你还用火去烧它,会不会他娘的直接把人炸上天,或者挥发出来的东西,会不会把一屋子的人放倒。
你要说残忍,可问题就在于……这世上有的事,他就是如此,任何一点进步,本身就是靠着血汗堆出来的,哪里有什么既安全,又不需付出代价的好事。
天上若是能掉馅饼,神经病才去耕地呢。
张安世听到十三太保,也很疑惑,他忍不住看向杨荣:“杨公……你见多识广,听说过吗?”
杨荣苦笑道:“太保乃是官职,三公之一,只是……十三太保……却是当时唐末的节度使李克用,此人收养了许多的义子,总计十三人,作战甚是勇猛,是以时人都称他们为十三太保。此后……许多人便将这太保二字,当做是勇夫的称呼了。”
张安世道:“原来如此。”
朱棣道:“朕没有敕封太保,他们竟敢自封,真是岂有此理。”
张安世道:“陛下息怒,先了解了情况再说。”
当下,又让人将那些匠人们叫来。
这些匠人被拘押,此时被抓来以为是审问,又听闻乃是陛下亲至,早已吓得面如土色,只有听闻威国公也在此,这才微微的放下心来。
问明了原委。
那方才还嗷嗷叫着的保定侯,顿时整个人就萎了,躲在人堆之后,生恐有人看他。
朱棣看着保定侯孟善,冷冷道:“好啊,你儿子……不得了了,不说他胆大包天,干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竟还敢自封太保。今日就敢自称自己是三公,那么明日……岂不是还要封自己是皇帝吗?”
保定侯孟善只觉得天旋地转,心里痛骂自己怎生出这么一个小畜生,一面拜倒,嚎哭道:“陛下,陛下……这孩子从前还好好的,可自打被威国公带了去,臣也没想到,竟成了这个样子啊……罪臣万死……万死啊……”
张安世:“……”
朱棣冷冷道:“敢在上元县闹出这样的事,朕本来还以为,这些小子带去了栖霞,总还能安分守己,谁料,竟是如此张狂,实在是狗胆包天了。”
张安世立即道:“陛下……臣没教过他们这个,臣觉得他们是无师自通。”
朱棣大手一挥:“来人……跟着朕来,朕今日……若是不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这大明就真的成了没王法的地方了。”
当下,出了县衙,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众护卫纷纷浩浩荡荡跟着。
那保定侯悻悻然的站起来,一脸悲喜交加。
高兴的是,儿子还活着。
坏消息是,这儿子当初生下来的时候就该溺死在尿桶里,这是怎么让孟家抄家灭族,他就怎么折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