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436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方才亲眼所见,应该不像……”
  “一千三百斤啊……我瞧这地,并不肥沃……”
  “是极,是极。所以才匪夷所思。”
  “你觉得可能吗?夏公,你毕竟见多识广……”
  夏原吉哭丧着脸:“从前就不知土豆为何物,何来的见多识广,分明就是孤陋寡闻。”
  “这土豆,当真是我们刚才吃的?”
  “应该是,错不了……”
  三人叽叽喳喳,低声密谋。
  “我看……安南侯不敢拿这个来欺上瞒下,他美没有这个胆子,这是天大的事……真敢欺瞒,照样要砍他脑袋。”
  “有道理,所以……”
  沉默……
  三人陷入死一般的沉默之后。
  终于……接受了现实。
  “安南侯……”胡广笑嘻嘻的看向张安世,亲昵的向张安世招手。这表情,就好像孩子走丢了之后,父子重新相认,有一种喜相逢的亲昵感。
  杨荣和夏原吉,也同时朝张安世露出亲切的微笑。
  张安世上前:“算清楚了吧?哎,我也没想到,竟有一千三百斤,还以为只有八百斤呢。”
  其实张安世没有胡广三人的激动,一千三百斤,这才哪到哪啊?后世的土豆,若是亩产一千三百斤,那绝对属于灾难级别,三千斤大抵,上限八千斤才算正常的产量。
  杨荣捋须,笑吟吟的道:“这土豆,哪儿来的?”
  “这得从下西洋的时候说起……”
  此时,三人却极有耐心,认真的倾听,张安世却简明扼要的道:“是邓公公……”
  “那位邓公公……”夏原吉指着不远处的邓健。
  “对。种子是他下西洋带回来的,地也是他种的,你们也晓得,他看着我长大的……”
  三人没理会张安世,随即,快步到了邓健面前。
  这夏原吉走的最急,当先便给邓健一礼:“见过邓公公……”
  邓健看着眼前夏原吉,这位户部尚书,对自己卑躬屈膝,让他恍如隔世一般。
  这可是部堂,一般情况之下,大臣见了宦官,往往都要避嫌,可能会打招呼,但是郑重行礼,是绝不可能的,哪怕是面对亦失哈,也只是彼此颔首而已。
  毕竟,大臣有风骨,太监再怎么得势,也只是太监,若是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哪一个太监敢嚣张到让堂堂户部尚书郑重其事的行礼,只怕这太监非要剐了,而那户部尚书,也别干了,一家老小,都丢去琼州的沙滩裸奔去吧。


第249章 天大的喜事
  邓健瞠目结舌地看着眼前这朝他拱手作礼的夏原吉。
  这夏原吉,哪怕是当着张安世的面,也没有这样客气过。
  在邓健的记忆中,只有夏原吉见到太子的时候,才这样诚惶诚恐的样子。
  这邓健已开始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毕竟远离了宫廷生活太久,而且一辈子都是伺候人的,说好听一点叫阉人,说不好听,便连人都不算。
  夏原吉激动地见过礼。
  那杨荣和胡广也随之抢上来道:“见过邓公公。”
  邓健忙道:“啊……不必……不必如此,咱见过杨公、胡公、夏公。”
  不等他说完,夏原吉已一把拉住他,亲昵的样子,面上竟还带着几分谄媚。
  “邓公公,老夫有一些话,想要请教。”
  “不敢,不敢。”邓健涨红了脸,不知是激动,还是有几分羞怯。
  夏原吉很认真地道:“这些土豆,可以推广吗?”
  “当然可以!”邓健道:“咱正准备从这些土豆里,选育出良种来,打算再开数十亩地,继续培植呢。不过……起先的时候,从海外带来的土豆种有限,难免良莠不齐,现在有了一亩地,就富余多了,所选的土豆种,定是要优中选优。”
  夏原吉欣喜若狂,他沙哑着嗓子道:“这是邓公公从海外带回来的?”
  “正是。”
  夏原吉翘起大拇指,不吝溢美之词:“听闻邓公公那一趟出海,所带去的水手和力士,九死一生,历经了两年多的磨难……”
  他这一说,邓健的眼眶就不自觉地有些红了。
  那是一段埋藏在邓健内心深处的痛苦记忆。
  可自从出海回来,得了一些赏赐,便打发来此耕作,从前那些事儿,就如同被封尘一般。
  几乎所有人,再没有人记得有那么一群人,当初和他一道踏入汪洋,扬起风帆,朝着那浩瀚无人之处去。
  没有人记起,也没有人在乎。
  毕竟,即便有人提及下西洋,大家大多时候联想到的,是他的干爹郑和。
  可即便是他的干爹,也是褒贬不一,至少在朝中,人们至多赞许他干爹的勇气,却都认为,这没有什么用,不过是好大喜功的产物,是陛下拍了脑门的结果。
  至于渺小如邓健,早就没有人愿意记着了。
  无数个夜晚,邓健甚至在为当初追随自己的人感到不值。
  那些人……多是寻常子弟,不得已而出海,却因为跟了他,多少人葬身鱼腹,多少人忍受着犹如凌迟一般的酷刑。
  两年多啊,两年多的时间,即便活下来的人,大多也已不成人形。
  除了得了一点赏赐之外,又有谁会刻意地提及呢?
  可就在这一刻,堂堂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亲自提及,而且赞不绝口,邓健的泪水便有些止不住了。
  他忙擦拭眼泪,他虽不是男人,可这个时候,不能怂,可他哽咽的嗓子还是出卖了他。
  他颤着声音道:“当初……大家确实吃了不少的苦头,受了不少罪,其中许多人,咱现在做梦,依旧还能梦见他们,可许多人,也只能在梦中见了。有个娃儿,才十四岁,他是世代军户,父亲生了病,便顶替他的父亲服役,半途上生了病,像得了癔症一般,在船上嚎叫着喊了一夜的爹娘,后来受不了,趁着大家不注意,他自个儿扑腾一下,跳海死了。”
  邓健红着眼眶,抽着鼻子。
  夏原吉这一刻也不由触动,感慨地道:“哎,不易,不易啊。”
  人的价值就在于此,人们总以结果来论英雄,若没有结果,即便付出了性命,人们也会不屑一顾。
  可现在……听了邓健的话,夏原吉三人,也不由得眼眶微红。
  “真是可惜了,年纪轻轻就死了。”
  邓健摇着头道:“不,他死的好,当时咱和船上还活着的人,见他跳下去,你知道咱和他们都在想什么吗?在想……真好,至少少受了这么多的罪,咱有许多次,也不想活了,就是在最后,忍不下心。”
  夏原吉感慨道:“那些人……老夫记得,朝廷进行过抚恤。”
  邓健道:“有抚恤。”
  “太少了。”杨荣皱眉起来,在一旁道:“那诏书,我知道,是我拟的,每家给银数十两……可现在看来,太少了。”
  夏原吉道:“这些事,容后再奏,邓公公……此事事关重大,老夫再问一次,当真可以推而广之吗?”
  邓健很是确定地点头道:“当初怎么种出来的,就可如何继续种下去。”
  夏原吉深吸一口气:“你知道这种植之法?”
  邓健再次点头。
  夏原吉道:“好,事不宜迟,胡公、杨公,我们速速回宫,面见圣上……”
  他举目四看,见这里有许多的护卫,才放心下来。
  接着又看向邓健,亲切地道:“邓公公先在此稍待,我三人去去还要来……就算天色晚了,也一定会回来。这里的护卫……有安南侯在,应该可以放心,邓公公,你先歇一歇。”
  说罢,又拱拱手,而后再不多言,风风火火的,便和杨荣和胡广一道快步离开。
  邓健木然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张安世几个却摸着自己的肚皮,张安世忍不住道:“方才光顾着杨公他们吃土豆,我们自己倒是饥肠辘辘了,来人,给我们准备一些酒菜,不许吃土豆……这个土豆……它比较珍贵,给我们杀只羊羔子……再杀一只鸡,鸡和羊羔子比较便宜。”
  说着,张安世招呼邓健:“邓公公,来来,待会儿一起吃。”
  邓健猛地开始意识到了什么,他深深地看了张安世一眼,却道:“咱吃饱了,你们吃吧,咱……得赶紧让人将这土豆储藏起来,毕竟要留着做种呢。”
  张安世便道:“那就辛苦你了。”
  ……
  朱棣此时正在文楼里,他见了翰林院侍读学士赵阚。
  赵阚视为侍读学士,偶尔需要陪驾皇帝左右,以备陛下随时询问政事。
  说到了灾情,赵阚流下了眼泪,道:“陛下啊,听说现在到处又都是流民,是逃荒的百姓,饿殍无数……实在……哎……”
  朱棣听罢,再硬的心肠,此时也不禁唏嘘起来,叹道:“卿家不必悲伤,朝廷会赈济过去的。”
  赵阚幽幽地道:“哎,民生凋零至此,坊间又多有妖言,陛下……臣以为……该免赋了。”
  朱棣听到免赋,面带犹豫之色。
  现在朝廷主要的粮赋,都来源于江南,现如今,国库已空,若是再减免了粮赋,未来朝廷如何维持?
  只见赵阚接着道:“朝廷这几年,节衣缩食,也不是不能维持,可百姓们坚持不下去啊,再这样下去,臣只恐各地要起民变。”
  朱棣道:“若是免赋……朝廷岂不是更没有办法赈济了吗?”
  赵阚道:“可百姓之所以没有余粮,恰是因为赋税沉重。”
  朱棣道:“太祖高皇帝的时候,所定下的赋税并不高,虽不及汉高祖时的三十税一,却也不会给百姓带来太大的负担,据朕所知,之所以百姓被税赋压垮,恰恰是因为……有地方官府,勾结本地士绅,以火耗和其他损耗的名义,欺上瞒下的结果。”
  “可是火耗和损耗是古已有之的事啊!”赵阚语重心长地道。
  朱棣皱眉:“古已有之?你说的古,是元朝的时候就有吧。”
  “正是。”
  朱棣皱了皱眉头道:“可元朝因此而亡,大明还延续他这古已有之的成法,卿家莫非是说,我大明也和元朝一样,只有百年国祚?”
  “这……”赵阚道:“陛下……元朝之亡,在于暴政,是元廷不体恤民力,好大喜功的结果,而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4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6/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