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立即气恼地道:“别骂俺爹,你叫他老匹夫就可以,不许骂老贼。”
朱高煦道:“若是让他们占了先机,这安南就不是商行的了,白花花的银子就没了,大哥花了这么多银子,可不能亏了,那就冲吧。”
于是四人议定了。
而中军那边,却遭遇到了匪夷所思的情况。
朱能一听商行的军马渡江,第一个反应就是命斥候下达他的命令,让朱高煦不可寸进,必须在江对岸扎营,决不可鲁莽。
只可惜,斥候一过去,却是耷拉着脑袋回来,说是自己到了那里的时候,朱高煦已带着一万多人马出发,奔着十几里处的一处安南军营寨去了。
朱能一听,一拍自己的脑袋,气咻咻地道:“入他娘的,他们疯了吗?这是想要干什么?快……快……再派人催促他们回来,他们以为这是儿戏吗?”
于是,骂骂咧咧。
一日之后,斥候带回来了他们冲破对方防线的消息。
又过了三日,则打探到朱高煦等人遭遇了几股小规模的安南军,已深入至多邦城。
再过五日。
更可怕的消息来了,对方至多邦城之后,居然没有进攻,而是绕过了多邦城,继续深入……
这摆明着……是奔着安南国的“升龙城”去的。
“这岂不是……扎入了对方的口袋里?这是找死啊。”朱能说着,打了个哆嗦。
这样的孤军深入,甚至直接绕过对方的军事堡垒,等于是让自己置身进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而升龙城,这升龙城位于安南红河三角洲西北部,是安南国内最大的一处平原地带,也是安南国的国都。
“他们这就是找死啊,都疯了。”朱能勃然大怒。
而接下来斥候带来的消息,果然印证了朱能的判断。
安南国似乎在收缩防线,大军的调动十分频繁。
很显然,突然冒失的冲进了境内的一条大鱼,这安南国立即察觉到了战机。
这个时候,正好趁大明的中军还未准备妥当,收缩各处的兵马,围困住这一支孤军,而后……一网打尽。
……
安南的天气燥热,朱勇却还是全身的铠甲。
此时……在这黄江江畔,一万多人马已开始忙碌了。
再不远就是一马平川,可以直接抵达升龙。
附近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兵马,尤其是左翼,安南军的调动越来越频繁。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被包围了。
而且至少有一支大军,正在赶来,收紧口袋,要彻底地将他们这一支孤军围死、困死。
可现在……朱高煦这几个家伙,却因为过于炎热,一个个拿着江水洒在身上,借此降暑。
而最忙碌的却是丘松。
他正带着一群人,拿着锹铲,挥洒着汗水,卖力地正在地上打洞。
他观察着附近的地形,很认真地将一包包的火药,开始埋入他预设的地方。
带来的十数斤火药包,统统从骡马上卸了下来。
“这里也要埋五十斤,还有这儿……从这儿一路铺设……到这里……”丘松这个时候,不再寡言少语,他有序地叮嘱着,一双眼睛亮晶晶的。
第151章 大获全胜
丘松对于埋雷的事,可谓是了如指掌。
第二个锦囊里……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往死里炸。
当所有人都以为朱高煦等人鲁莽的时候,实际上……他们的目标本身就是为了吸引安南的主力前来。
眼前这个黄江的河畔,是一处最佳的扎营地点。
大军扎营,需要较为开阔的地方,可是附近,却又需要有一些山峦,好让自己的外围不会轻易遭人袭击。
除此之外,还需要水源,便于大军进行补给和人马饮用。
一般这样适合大军驻扎的地方并不多,这里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
而丘松做的,就是在这里埋雷。
数不清的火药包,既要布置妥当,又要确保不能埋的太浅。
太浅容易被人察觉,而太深的话,则爆炸的威力会大大的削弱。
除此之外,还要确保能够顺利地引爆。
这若是换了门外汉,只怕只能对此望洋兴叹了。
可丘松却是这方面的天才,他早在栖霞做过几次类似的事了,只是这一次真正利用于实战,还是让他有些紧张。
好在,一切顺利,他一步步地指导,教人布线,让人布置一个个坑洞。
哪怕是坑洞上的泥土,需要多少,也进行了精密的计算。
当然,为了增加威力,尽力在这火药包上,撒上许多的碎石。
足足布置了一个昼夜,整个开阔地,便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火药雷阵之上了。
紧接着,便是让人扎营,并且在黄江这儿,搭上浮桥。
在这儿又呆了两日,两翼和来自于升龙城方向的安南军的活动开始越来越频繁。
紧接着……浩浩荡荡的安南军主力终于杀至了。
这一次,竟是胡氏亲自指挥。
这胡氏这些年来,一直对北方的大明心怀警惕,因此,多年来一直都在布置北方的防线。
这整个安南的北方,便已犹如铁桶一般。
等到大明下旨讨伐,浩浩荡荡的明军出现在北境的时候,安南朝野混乱起来,连胡氏也不禁开始担心。
于是……他发动了几乎整个安南的人力,决心负隅顽抗。
原本双方在北境的山峦处彼此布防,各自的大军都纹丝不动,却都放出了骚扰和清扫外围的斥候人马。
可就在这个时候,这安南人却发现,有一支孤军,就好像疯了似的,居然一头扎入了安南人的防线。
起初的时候,安南人还在拼命抵抗,不过对方的战斗力很强,很快就在几重防线上扎穿了一个口子。
这时候,回过味来的安南人在一脸懵逼之后,此后还确定大明的中军没有任何异动之后,立即开始意识到。
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
既然对方如此莽撞,何不诱敌深入,而后再收缩防线,调集安南国的主力军马,一口将这一支孤军吃掉!
如此一来,便可换取一场大胜,提振整个安南军民的士气。
这个念头一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可行。
毕竟一方面,这支孤军一路杀来,已成强弩之末。
另一方面,对方人数在万人,见他们引诱至升龙附近,那么在白鹤江的明军主力一定来不及驰援。
在这里,安南可抽调十数万兵马,对其进行攻击,而对方四面楚歌,沿途已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补给只怕也不充足。
所以只要在短时间内,抽调大军立即攻击,赶在大明中军驰援之前,一口将他们吃掉,实在再好不过。
因此,若说孤军深入的朱高煦这些人马,前头攻打沿途的安南人还算是有些吃力,因为安南人的反抗十分猛烈。
那么后头,安南人就开始有意识的诱敌了。
他们甚至还担心孤军深入的明军不来追击,基本上所遇到的敌人,几乎是一触即溃。
等到这一伙明军出现在了地势较为开阔的黄江江畔的时候,胡氏意识到……围歼这伙明军的机会到了。
他果断将周遭的所有兵马都集结起来,亲自带着升龙的禁卫,足足七八万之众,一路奔杀而来。
等明军的大营遥遥在望的时候。
胡氏没有急着下令攻击。
因为明军一看来了这么多敌人,居然开始抛弃自己的大营,顺着浮桥撤退,往黄江对岸去了。
胡氏见状,大喜,对身边的众将道:“这些明贼如此莽撞,朕还道他们当真有勇气,谁料到……见到我们便逃之夭夭了。”
他自称为朕,是安南人历来的传统。虽然对大明称藩,被大明册封国王,可关起门来,却自称自己是皇帝。
胡氏说罢,众将便都纷纷大笑。
眼看着舍弃了大营,陆续已过江的明军很是戒备,似乎在等安南军渡江追击。
胡氏却道:“他们希望朕此时渡江追击,到时他们好趁机进攻,效仿的乃是东晋击败苻坚的战例,呵……我们远道而来,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必中他们计,暂时与他们隔江对峙,他们粮食不足,很快便要士气瓦解,我们就在此扎营安顿。”
众将听命。
于是浩浩荡荡的人马,开始占据明军的大营。
既然明军跑了,这些奔杀而来的安南军自然而然不可能重新搭建营地。
而且明军的大营质量很好,除了帐篷,甚至是粪池,都贴心的给你准备得妥妥当当,此处确实是扎营的最佳地点。
当下,胡氏便率众将,来到了大帐。
这大帐里布置得极好,地上还铺了一层毯子,墙上挂着一副舆图。
看着这巨大的舆图,胡氏沉吟了片刻,道:“此战若胜,朕也要进兵中原,吞灭北明,以继中国正朔。”
这舆图,似乎勾起了他的贪婪之念。
胡氏这样的权臣,之所以能够篡位,正是因为他本身能力就十分卓越,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在安南国内,寻常人都不可企及。
此时,有将领道:“陛下,大营里还留了不少酒肉。”
胡氏听罢,倒是谨慎地道:“小心一些,不可让将士们随意食用,或许这其中有诈,里头有人下毒也是未必!”
“还有,传令下去,所有有水源的地方,除非活水,其余的水都不可饮用。明军狡诈,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果然,用不了多久,便有人入帐禀告道:“陛下,那留下的酒肉里果然有毒,将士们取了肉给犬实用,不出片刻,这犬便被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