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道:“人生活在太平盛世,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追求自己的野心,要在朕定下的规矩之内。”
“在冬泊的人赶上了乱世,有抱负,有野心,朕都没资格去阻拦谁,尤其是,利大于弊。”
他看向林叶:“朕和你说过,朕的底线只有一个。”
林叶知道,是正确。
所以林叶没有多说什么,甚至根本就没打算把陈微微的遭遇多说一些。
他也根本没有打算说,他其实也觉得,陈微微在冬泊如果能创建上阳北宗不是什么坏事。
但他想的不是对大玉不是坏事,而是对陈微微来说不是坏事。
“云州那边既然已经动手了,拓跋烈便会尽快进入孤竹。”
天子看向林叶道:“你若不打算回云州,就准备好决战吧……快了。”
林叶俯身:“是。”
他不打算回云州,不是不想为楚家兄弟报仇,而是要看准了仇人是谁。
一切的缘故,皆归于拓跋烈。
若能在战场上击败拓跋烈,杀了拓跋烈,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仇。
与此同时,冬泊黎阳城。
拓跋烈也是站在城墙上,朝着远方眺望。
“大将军。”
元轻则快步过来,俯身道:“从云州送来密报,万相被辛言缺从城主府请出去,大概是被囚禁了。”
拓跋烈点了点头:“没什么。”
他的视线,从南方转向东方,孤竹的方向。
“黎阳城这个地方很重要,所以你就不要跟我去孤竹了。”
拓跋烈道:“如果玉羽成匆聪明些,就会分派兵力在黎阳城驻守,截断我回军之路,我给你两万人,你守好黎阳城,我退路无忧。”
元轻则俯身道:“属下从不曾违抗过大将军军令,可是这次……”
拓跋烈道:“这次也一样。”
他看着远方说道:“我们其实已经败了,我筹谋十几年的事,天子一一破之。”
“孤竹的局面变化,是我始料未及,这一战不得不打,但已无十成胜算。”
“黎阳城是退路,这里你守着,我还能回冬泊,这里守不住,我们都是孤魂野鬼。”
元轻则在心里叹了口气。
“只是我生不逢时。”
拓跋烈这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说给数千里外的老朋友听。
这个世上,拓跋烈能认为可称为知己的人,也只天子一人了。
他想,天子大概也是这般感觉,所以这最后一次斗,才会斗的这么你来我往。
天子大概是不想,就那么无趣的送走这人间唯一的对手和知己吧。
如果天子想的话,可能连孤竹的局面都不会有。
“传令下去。”
拓跋烈吩咐道:“明日大军开拔,沿途所过之处,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所有男丁一律征召,不听召令者,斩。”
他看向元轻则:“你随我多年,是我部下,亦是我手足兄弟,黎阳城我交给你了。”
元轻则肃立行礼:“大将军放心,元轻则在,黎阳城在。”
拓跋烈嗯了一声,大步走下城墙。
他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天子会去孤竹。
天子不想大玉发生战乱,不想动摇大玉的根本。
但天子还想和他真真正正的打一场,让他输的心服口服。
天子能让大玉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不只是斗赢了勋贵世家,也是斗赢了天道规则。
再把拓跋烈这个老朋友送走,天子便是人间无敌。
他不退隐,他还有什么乐趣。
第二天,北野军全军开拔,沿途所过之处,强掳男丁,搜刮粮草。
从黎阳城出发后走了十几天的时间,到达了孤竹和冬泊的边境。
拓跋烈知道,他此去孤竹大概是没绝对胜算,他想把天子困在孤竹,可现在最大的可能是他被天子困在孤竹。
可他必须要去,因为他儿子还在孤竹,哪怕是把北野军都陪葬进去,他也要赌这最后一把。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退路可言。
这一路上,百姓们饱受其苦,有的地方提前听到了传闻,拖家带口的逃走。
北野军一路行来,百姓们遭受到的,比一场天灾还要可怕百倍。
到拓跋烈的大军进入孤竹的时候,已有百万之众。
虽然多数都是被他掳来的平民百姓,可这队伍的声势看起来也确实浩大。
进孤竹之后,拓跋烈派人四处去宣扬,说大玉武凌卫将军林叶谋逆,已经在阳梓城杀了玉天子。
他这次来,是要为天子报仇,是要诛杀逆贼。
凡是愿意从军讨逆者,将来都是大玉的功臣,必会重赏。
结果还真的有不少孤竹百姓被他骗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根本吃不上饭,觉得从军的话,最起码能一日三餐有个保障。
拓跋烈这叛军队伍便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等到了距离阳梓城还有二百里远的地方,他的队伍规模已经不下一百五十万。
他们走到什么地方,就抢光什么地方,能吃的全都带走。
哪里有什么行军的秩序,只是漫山遍野的走,像是过境的蝗虫一样。
拓跋烈也故意不约束他们,而且派人宣扬,只要攻破阳梓城,城中所有钱财粮食,甚至是女人,谁抢到了就是谁的。
若是有本事在阳梓城里抢到了房子,那房子也是他的。
在这样的蛊惑之下,这支叛军队伍的气势倒也格外膨胀。
没有那么多的兵器甲胄,这些人就折断树枝当长矛,手里能有把镰刀的就算不错了。
其中有些半大的孩子,开始还觉得害怕,后来反而觉得有趣,一路走一路玩。
有些年纪大些的,则明白大概此去无回,愁容满面。
有的人用藤条编了个护甲,可这种东西能有什么作用,不经过特殊处理的藤条,最多只能是给人点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到了距离阳梓城一百里的时候,拓跋宁休赶来迎接他的父亲。
这,还是父子俩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见面。
第436章 经验与天赋
阳梓城外五十里,站在高坡上,已可远眺阳梓城的样貌。
拓跋烈放下千里眼,伸手指了指阳梓城方向。
“我儿,你可知,那是什么地方?”
拓跋宁休没有马上回答,他猜着父亲可不会问这么浅显的问题,那是阳梓啊,还用问吗?
片刻后,拓跋宁休回答:“是垫脚石。”
拓跋烈笑了笑。
“不必等什么了。”
拓跋烈回头吩咐道:“既然我儿已为大军准备好攻城诸事,那就直接压上去,传令各军,合围阳梓,四面皆攻。”
随着拓跋烈号令下达,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开始调动起来。
拓跋宁休在孤竹这么久,并没有真正攻城,就是在为拓跋烈的到来做准备。
各种攻城器械,他们准备的都不少。
各军把阳梓城围住,看起来水泄不通。
没等多久,就有心急的队伍开始攻城,连一点战前的动员都没有,只喊了一声去抢钱钱粮抢女人,这群人就嗷嗷叫唤着往前冲。
城墙上的守军们,看到好像潮水一样席卷而来的敌人,一开始还确实有些紧张。
毕竟敌人的规模,实在大的离谱。
林叶站在城墙上,举着千里眼看向敌军中军位置。
那边有一杆大纛,应是拓跋烈所在,不过距离阳梓城很远。
“拓跋烈是想一鼓作气。”
林叶道:“他知道自己手下的队伍,能打的只有北野军,这些乌合之众,若前几日不能攻破阳梓,那士气也就散了。”
封秀问道:“那是否无需出战,只死守,几日之后,待敌军士气跌落之时再做图谋?”
林叶伸手指了指正前方:“拓跋烈中军在正南,不然,我们此时出城往正南冲杀?”
封秀吓了一跳。
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就要反打回去?
叛军中军。
拓跋烈举起千里眼看了看,嘴角带着微笑。
“让顾万生带着一万精锐,压进左翼,刘奎志带一万人,压进右翼。”
他笑着说道:“年轻人做大将军,总是会觉得自己要拼的便是锐意,若我所料不差,林叶必会亲自率军往我中军方向冲杀,以震士气。”
所以他以两万人埋伏进那群乌合之众的队伍里,等到林叶率军冲杀出来,便立刻包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