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023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所以,现在楚国的军方一天到晚都琢磨着如何搞项目骗钱……
  而汽车这种新玩意,就是被他们选中为新时代的搞钱载体……不是因为装甲车性能多强悍,不是因为汽车运的多……而是因为这玩意不用的话不烧油,然后很容易就根据这一点编造出来比骡马更省钱的话术,然后忽悠上头的参务大佬们拨款。
  他们说的都是,骡马不干活也要吃饭,吃的还多……干活的时候吃的更多!
  但是我们搞的汽车就不一样了,不干活的时候它不喝油……就算喝油,这汽油也不值几个钱,现在石油可太多了,廉价的很,汽油更是没人要,稍微和那些石油公司扯淡几句,人家石油公司都能送你一大堆汽油,不要钱……
  嗯,这不仅仅是军方的人对那些参务,协办大臣们这么说的……石油公司的人也这么对军方说的!
  说现在的石油便宜的很,汽油也很便宜,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而且前期我们石油公司还能每年免费送你们军方一批汽油……
  当然,那些石油公司的人一转身,就把送出去的汽油记在了账上,盘算着以后该涨价多少收回来甚至赚的更多。
  现在送汽油,那是因为现在军方的汽车都没几台,免费送军方汽油也花不了几个钱……而且还可以培养用户习惯!
  但是等到军方的汽车数量多了,大规模使用之后,这汽油价格自然而然的就涨价了嘛……毕竟油田开采是会开采完的,石油是有限资源,同时其他一些成本也在上涨,汽油成本高了,肯定要涨价啊,也不要多,对比现在涨个三五倍就差不多了。
  太多的话,容易被外人说道,但是太少的话,那就对不住他们这些年为了推广汽油付出的心血了……
  嗯,大楚帝国里的那些石油公司,才是汽油发动机乃至其他各种内燃机的最大推动者……为了卖油,他们推广汽车比那些内燃机公司还积极。
  如此情况下,大楚帝国国内的汽车行业发展,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进度都非常快,也许要不了多久,街头上就会出现很多后人所熟悉的小汽车了。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小汽车虽然也出现了,但是基本都是作为一种少数富豪们的玩具,要不干脆是众多乱七八糟的研究机构们,甚至教学机构的拆解样品。
  在街头上,你还真看不见几辆小汽车……
  罗志学对石油公司以及内燃机公司等企业,联手推动的汽车宣传推广,则是保持了默许甚至扶持的态度……推动内燃机最积极的皇家石油公司,那可是皇室资产科旗下的企业!
  罗志学期待着过上三五年,不说让汽车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普通的大宗消费品。至少也要成为上层群体的日常出行交通工具以及工商业上的运输工具……至少,要在街头上偶尔能看见汽车不是。
  同时罗志学也希望军方那边把吹的牛皮实现,别光拿经费不干活,早日把装甲车以及运输卡车搞出来。
  民间和军方一起出力搞内燃机,最终完善汽车产业……让汽车取代马车,成为陆地运输的主力军,如此就能大量减少农业以及运输领域里的骡马数量。
  骡马数量的减少,意味着饲料需求量的大幅度减少!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饲料的减少,意味着可以腾出来更多的耕地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比如种植更多的粮食。
  就算是继续种植玉米之类的饲料农作物,也可以用于喂养牛,猪,羊,鸡鸭等牲口,增加更多的肉食禽蛋供给,以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输行业的改变,同样还会间接影响到农业的改变。
  至于为什么……因为现在大楚帝国在全球各直辖领地里保有着超过七千万匹各品种的马匹用于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军事需求,其中的军事需求只占据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近代工业国家,马匹保有量都是非常高的,原时空一战前俄罗斯三千多万匹马,美国两千多万匹,其他列强普遍几百万,就连鼻屎大的比利时都有四十多万匹马……这些马匹在和平时期,基本都是用于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
  马匹对于近代工业国家而言那是硬需求……没那么多马,你撑不起来……
  近代伦敦城里那几十万匹的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没有这些马,整个伦敦都得瘫痪,更别提搞什么工业了。
  此外对于地广人稀的美国和俄罗斯,没有马匹,这农业也得直接完蛋……
  而作为一个掌控全球,并且自身人口庞大无比的大楚帝国同样也需要数量庞大的马匹用于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这个需求量都和原时空的全球需求量差不多了,因为大楚帝国拥有七亿人口,并且掌控全球,开发的地方太多……需要用马的地方也更多,七千万已经算是偏少了。
  这养了这么多马,肯定是有成本的啊,毕竟马总得吃喝不是。
  而七千万匹马的耗费,哪怕是按照楚国人的标准,也足够养活差不多三亿人!
  然后反过来去想,如果有汽车的话,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里是不是就可以不需要保养这么多马匹了?如果不需要那么多马匹了,这些粮食是不是就能节省下来用于其他方面了?
  答案是:不需要,可以!
  毕竟马匹不要那么多了,饲料供应自然不用那么多,饲料就可以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喂养鸡鸭等。
  哪怕是天然放牧不用饲料的马匹,但是你草原上的草资源也可以在不养马之后用来喂养牛羊啊,这牛羊最后还是会进入人们的嘴巴。
  简单来说,如果不需要这七千万匹马,帝国可以再养活三亿人口,或者是让现有的七亿人口的伙食水平再提升一个标准!
  这就是为什么罗志学推动内燃机产业的缘故,内燃机产业在罗志学眼里,除了作为农业工具,运输工具,带动工业发展这些一眼都能看到的好处外,还有的就是汽车拖拉机,汽车货车,客车等内燃机应用平台能够淘汰耗费大量耕地资源的马匹。
  进而改变农产业格局,增加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战略利器……
  从这个角度去看,这玩意在罗志学眼里,可比什么新式枪炮重要多了。
  毕竟所谓的发展经济,不就是为了那两口吃的嘛!


第1058章 品级以及国防展览会
  承顺四十八年春,环绕了地球一圈的罗志学终于回到了本土吴淞海军基地,随后乘坐专列返回金陵城。
  这一次的海外视察,罗志学先下南洋,再前往印度,西亚,非洲,随后北上前往欧洲加的斯,并在地中海逛了一圈,在欧洲期间,还顺势收了一批欧洲的公主,贵族嫡女作为秀女。
  随后前往美洲的北美地区,通过北美东西大铁路视察了沿途的东美省、北美省的众多城市,随后在北美西岸的金山城里度过了冬天,并在当地度过了春节。
  随后在金山城里重新坐上皇家公主号,在上百艘船只的陪同下一路西返,陆续抵达了檀香群岛,扶桑省,并视察了扶桑的江户等主要城市,随后乘坐皇家公主号抵达了江南省的吴淞海军基地,继而结束了这一次的环球视察之类。
  整个过程,持续了接近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里,虽然大部分时间里其实都是在船上以及火车上度过的,整体行程比较赶,真正能视察的地方其实也不多。
  但是依旧让罗志学对自己治下的帝国海外领地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诸多海外直辖领地的本土化工作做的都非常不错,至少罗志学没有在这些海外直辖领地里看见除了土著劳务派遣工人外的其他什么土著居民。
  这意味着,这些海外直辖领地里生活居住的人都是楚国人……而这些地方也成为了华夏民族真正意义上自古以来的地方,成为了未来华夏人安居乐业的地方!
  哪怕是再过一百年,两百年,哪怕社会变迁,帝国灭亡了,但是上述这些地方会是华夏人的国土。
  不会出现在寻常殖民地里,过上一年时间等宗主国实力衰弱之后,当地土著就会闹什么独立,把殖民者驱逐的情况。
  当然……未来这些海外领地出现闹独立的可能性肯定是会有的,但那也是这些海外领地里的楚国人自己闹独立……而不是土著闹独立。
  前者顶多算是一大家子里的人内部闹矛盾,然后选择分家过日子……但是后者,却是属于牛马造反想要赶走主人抢夺房屋。
  性质就不一样。
  罗志学对前者其实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后者,罗志学深痛恶绝!
  而以目前帝国各海外领地的人口情况而言,后者是不可能发生了……毕竟土著想要搞造反闹独立,也得土著存在不是!
  但是楚国的海外直辖领地里,可没有土著人口这么个说法,清一色的楚国人。
  倒是那些海外行政领地还有大量的土著人口,未来大概率会出现殖民地叛乱闹独立的情况……不过那也无所谓了。
  因为大概率都是罗志学死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的事了,罗志学也不想操心那么多,到时候自然会有后世人去处理这些事情。
  带着好心情,罗志学回到了金陵城后简单休息了几天,褪去了漫长旅途造成的疲困后,又不得不进入工作状态,开始处理众多堆积起来的事务。
  在他的环球视察期间,虽然有太子监国,也有多名参务大臣留守,能够直接处理一些普通事情;同时他们一些处理不了但是又比较紧急的事务,也会通过遍布全球的电报网络传给罗志学进行处理。
  只有一些关系重大,但是也不算着急的事才会挤压下来。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挤压起来的事情也不少,需要罗志学逐一处理。
  于是乎,罗志学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后,几乎天天都要召开一场御前的参务会议,接见数十个人面圣的高级官员,把诸多事情给处理掉。
  尤其是高级或关键职务的人事问题,在过去一年里除了少数比较特殊的罗志学在途中进行了处理外,其实很多都挤压至今。
  有好几个地方上的巡抚已经过了任期,但是因为新巡抚没敲定下来,原巡抚不得不暂缓调职,以代管的名义继续坐镇地方。
  但是这种代管也不能持续太久的,毕竟大楚帝国的官员任免制度里,采取的是流官制度,官员在一个职务里都是有任期限制的。
  比如巡抚,任期固定为最长五年……最短的话,这个倒是没规定,如果犯事了,今天上任,明天下台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最长任期,那就是五年……
  五年一到,要么平调到其他地方当巡抚,要么平调到京畿担任各部侍郎,要么高升担任权重部门左侍郎,乃至各部尚书这种正二品职务。
  各种选项都有……但是没有一个是可以留在当地继续担任巡抚的。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职务上……这种只局限于管理岗位,也就是狭义上的官。
  如果只是普通科员岗位,哪怕品级已经做到了七品,那么也是可以继续在原单位任职到退休的。
  在大楚帝国里,职务是职务,品级是品级……
  而能够担任管理岗位的官员,其实是少数……大部分入仕的所谓官员,其实一辈子都只是个普通科员,哪怕品级靠着熬时间陆续累积到正六品……但是这种不能担任管理岗位的官员级别,其实是为了解决普通科员,办事员们的薪资问题……说白了是方便给他们加薪水,安排退休待遇的……不是为了升官的。
  也不是说你在普通科员岗位里,靠着熬时间熬到了正六品的级别后,然后某一天机会来了,就直接能够成为一个县的知县!
  这是不存在的事!
  你要担任正六品的管理岗位……嗯,比如知县,你首先得担任过至少两年的从六品管理岗位或者是至少五年的正五品管理岗位。
  同样道理,在其他级别的管理岗位里,都有着对前一级管理岗位的任职要求。
  唯一没有要求的,那就是从七品的管理岗位,即镇的副职或县各科的副科长之类的……因为从七品,是最低级的管理岗位了。
  此外,如果一个普通科员,靠着时间熬资历一路混到了正六品的品级,然后又有了机会继续往前一步能担任管理岗位的话,那么只能担任从七品级别的管理岗位,以从七品管理岗位的政治待遇对待。
  不过薪资待遇还是按照正六品给。
  这一套体系,也是三十年代中期后才开始施行,主要参考了官办医务,教务人员的品级待遇制度……楚国人的官办学校的老师,那一个个也是有品级的,一些老教师真说起来也都是能有七品甚至六品呢,不过这种品级……只体现在薪资待遇上,和当官没啥关系!
  当然,如果你当的是官办学校里的管理岗位以及各大学里的教授,副教授,那又不一样了……校长之类的职务,也可以直接视为官场上的管理岗位,是能够直接跨上继续往上走的。
  而各普通高校里副教授,教授;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师生们,他们更特殊一些,属于科研岗位,其品级是有着相对于政治待遇的……到了一定级别就能能配属安保,郊区大别墅,所有生活开支全部报销的那种,而且科研岗位的品级,也可以直接衔接管理岗位……可以直接调任相应品级的管理岗位的。
  这和医教两个行业里的品级待遇还是不一样……
  后来帝国也是参考了这个体系,在低级官员群体里也引入了这种模式……熬时间也能够给你晋升品级,不过只加工资,其他的不变!
  为了进行区别,还特地搞出来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的名词出来。
  吏务部那边都还在琢磨着,是不是在传统的品级制度,进行一些改革,比如说这些年来,官办学校以及医院的工作人员,是不是可以搞另外一套的制度安排他们……反正他们的品级待遇只体现在薪资待遇上,继续套用官员品级,很容易让人混淆。
  有的人说可以在品级之外,另外搞一套官员的工龄品级,用以体现工资待遇。
  还有的说,可以在原来的品级之中,对低品级增加一定级别,用以给普通科员涨工资用,体现工龄之用。
  不过最终还是因为变动太大,容易引起麻烦,暂时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实际性的改革措施。
  主要是帝国的品级制度可不仅仅覆盖传统官员,还覆盖了科研,教学,医务人员!
  而罗志学当年之所以强调给上述三个行业,主要是当年百废待兴……当年连合格的老师以及医生都没几个,为了让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两个领域,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特地推行了这一制度!
  而对于科研行业,则是更加不遗余力的扶持,给科研人员授予品级,给政治待遇,就是为了提升科研人员的政治待遇,社会地位乃至收入,让科研人员成为楚国社会里的人上人,进而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罗志学看来,搞科学研究,不给钱,只靠自觉的奉献和热爱……这听起来似乎很高大上。
  但是嘴上说归说,真这么干的那就是大傻子……
  毕竟要寻找并培养出来一群有才华的科学家就已经很难了,然后你还要从一群科学家里挑出几个道德楷模……
  这是挑了智商又挑选道德,这样最终能挑出几个科学家来啊?
  罗志学的理念就是:别扯那么多没用的,只要你来搞科研,并且有足够的能力,你就是楚国社会里的人上人……钱,权,色应有尽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0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2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