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1011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大楚帝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除了方便收割各藩属国殖民地外,也是为了统筹全球各地资源,实现优化分配……尽可能的降低内部损耗以及重复建设。
  这种模式,表面上来看似乎也挺好的……但是但是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牢固的经济捆绑政策。
  因为这种政策下,推行的往往是单一经济模式!那些行政领地,藩属国,保护国等殖民地就不用说了……这些地方本来就是为帝国提供各种经济农作物以及矿产等资源的。
  就算是海外的直辖领地,其实也很难摆脱大楚帝国的经济体系,或者说能够摆脱,但是代价会非常大!
  比如美洲地区,几乎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各种经济农作物产品最终都是会运往东亚本土销售的。
  你可以想象失去本土市场后,对美洲地区的农业会造成多大的打击……牛奶倒进河里那都是轻了。
  再来架设一下,一家位于东美纽约的高技术制造企业,他们技术不错,能够生产出来一种还不错的工业设备产品,然后通过经销商销往东亚腹地省份……
  至于为什么东亚腹地省份,还能为啥,那里有六亿多人口啊,有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啊,也只有东亚本土,才会对这种工业制造设备有庞大的需求啊!
  但是突然有一天,东美省说独立了……东美省和本土断绝了贸易往来后,他这企业也就可以直接宣布直接破产了……你总不能指望靠着那些人都没多少,而且基本只搞农业,少量轻工业的海外领地养活这些高技术企业吧……怎么可能!
  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本土需要海外领地,行政领地,殖民地等地区的各种农畜矿产品!
  但是……上述各地的农畜矿产品也需要本土这个庞大的市场啊。
  基于这种理论,大楚帝国高层多年前就制定下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政策……
  文化和经济双管齐下,这是帝国高层为了确保帝国长治久安,避免未来海外领地分裂的重要措施。
  至于有没有用……用处自然是有的,至少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楚国人移民美洲也有二三十年历史了,部分二代移民已经长大成年,成为了当地的中坚劳动力群体,但是依旧没有出现分裂倾向,他们依旧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楚国人,同时也不认为自己遭到了政策上的地方歧视。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除了国防工业这种特殊产业外,大楚帝国在经济政策上的布局其实都是高度统一化的,不搞区别对待的那一套。
  作为一个商人,你想要在美洲,在本土,南洋,甚至欧洲加的斯投资建厂那都是你的自由……同时作为一个楚国人,你爱去工作生活就去哪里工作生活。
  而且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也没有关税之类的说法,货物往来通畅自由,全国各地税收标准也完全一致的……甚至很多海外地区都还有一些农业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呢。
  这些措施,基本上确保了目前海外地区的稳定,没有出现离心力!
  至于未来……那只有未来人才知道了,毕竟未来会怎么变化,谁也说不清楚,连罗志学其实都很难进行预判!
  因为现在的大楚帝国没有历史参考……人类历史上,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全球性的帝国!
  什么日不落西班牙,英国乃至后世地球霸主美国,他们的所谓全球霸权,在当代楚国人看来,那都是小孩子过家家……这算个毛线的地球老大!
  什么是真正的地球老大?来,睁大眼睛,我给你表演一个弹指间灭国……重点不是灭国,而是弹指间!
  罗志学的这一次海外视察,本质上来说也是为了继续维持帝国的全球霸权!
  拉着两艘巨无霸战列舰出来溜达,是为了彰显帝国实力,威慑任何不服!
  而在两艘战列舰的保驾护航下,皇家公主号也是缓缓进入了加的斯的码头。
  下船后,罗志学和在当地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庄园里下榻,这座庄园其实也不是欧洲人建的,而是楚国的建筑设计师,参考了欧洲的一些建筑风格,又加上楚国人自己的现代建筑技术设计建造的。
  所以说这是庄园,而不是城堡!
  这座庄园属于在欧洲以及北非等地从事贸易以及其他诸多行业的一个富商,这个富商得知陛下要来加的斯视察,宫内厅的人正在准备下榻地点的时候,主动提出要把庄园贡献出来作为下榻地点。
  这种事也是属于海外视察里的常规操作,很多地方的下榻地点其实都是当地权贵富商们的大型庄园。
  当然,为了避免说闲话,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麻烦,宫内厅可是给了租金的……而且给的还不少。
  在庄园里,罗志学召见了当地的文武官员,简单了解了一欧洲以及北非地区的事务。
  整体来说比较平稳,没什么大事发生,帝国在这一地区里的控制力一如既往的强悍,各土著国家的君主们也是心平气和的接受帝国的诸多经济上的要求,推动农业发展以及部分类型的矿产开采。
  至于不心平气和的……都死了!
  基于这种情况,罗志学对欧洲巡抚杜兴昌的工作表达了满意,他的工作做的还算不错,能在欧洲地区里梳理清楚情况,并且把帝国的各方面政策推行到位,还不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作为支持,这也是不容易的。
  欧洲巡抚管辖的地区,其实也挺大的,同时还负责欧洲地区的部分外交事务。
  欧洲巡抚辖区包括奥斯曼王国,中欧,北欧,西欧,北非这么一片地方里的诸多直辖领地,行政领地,同时也负责这些地方的藩务。
  同时因为这些地方里的直辖领地以及行政领地,虽然数量多,但是总面积都不大……绝大部分都是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总人口数量也不多,因此欧洲巡抚的主要工作,其实也不是管辖直辖的直辖领地以及行政领地,而是处理和各土著国家之间的贸易,外交等诸多藩务问题。
  这个活也不轻松……毕竟这么一大片地方里,光是被帝国正式承认并建立宗藩关系的欧洲,北非国家就足足有九十六个……
  这可比后世的欧洲国家数量多多了!
  如何处理和这些国家的贸易以及外交问题,保护帝国的利益,这对于欧洲巡抚杜兴昌而言可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
  经过这么一番锻炼后,罗志学琢磨着后续也可以给这个杜兴昌加一加胆子,后续调回去干个协办大臣。
  既然是施恩,罗志学也没有藏着掖着,在私下接见杜兴昌的时候,给他暗示了几句话……虽然只是暗示,但是以杜兴昌的政治敏感性,和直接明说也没啥区别了。
  对此,杜兴昌在结束了觐见后,整个人都是飘的……走路都不稳当。
  那可是陛下的亲口承诺……让他在欧洲再干个三五年,等时机成熟了就回国进入御书房干个协办大臣。
  至于什么部门的尚书,又或者是权重部门的左侍郎的位置上加协办大臣的名头,其实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协办大臣!
  这可是大楚帝国里真正能够决定帝国政策走向,影响帝国的顶级位置啊!
  在大楚帝国的权力排序里,协办大臣就是第十一位到三十位之间……在他们前头的只有九位参务大臣,然后还有一个皇帝陛下以及太子!
  抛开皇帝以及太子,参务大臣其实也不是寻常的协办大臣能够奢望的……对于几乎绝大部分帝国政坛里的高级官员而言,协办大臣就是他们这辈子最大的奢求了。
  那可是,整个帝国里,权力排序前三十的顶级角色……在现任协办大臣面前,其他寻常官员乃至所谓的权贵那都是渣渣!
  甚至是面向不同系统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都有足够的底气以及权力进行对抗……
  比如一个负责工业领域+的协办大臣,除了分管所有经济事务的参务大臣,也就是民间里常说的经济大臣能够稳压他一头,面对其他的参务大臣的话,给他面子喊他一声大人,不给他面子,当面骂他一句狗贼,他也拿你没办法!
  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能力……毕竟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和参务大臣正面斗,手段稍微差一点,搞不好就会变成贪官进监狱了。
  而斗赢的话……恭喜你,你要升任参务大臣了!
  杜兴昌也没奢望过回国后,和那个参务大臣来一场轰动朝野的政治斗争,然后为进阶参务大臣铺路,那是不现实的……这能顺顺利利成为一个协办大臣,然后在御书房里混上几年,最好好能够当满两任十年顺利致仕。
  如此也不枉年少时候的狂言了!
  少年人嘛,很多都会说一些狂妄的话,但是能够实现这些话的,却是凤毛麟角,而他杜兴昌就是属于其中一个。


第1046章 欧洲秀女
  抵达加的斯后,罗志学先接见了当地的文武官员,听取了欧洲巡抚杜兴昌的工作报告,随后又和陆军欧洲守备司令、陆军第二十八军司令、海军欧洲舰队司令这三个主要的军方将领聊了聊。
  海军那边没啥事……以大楚帝国海军的实力,哪怕是只用几艘打杂用的护卫舰,其实都能获得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并把土著的那些风帆战舰堵在港口里出不来。
  因此海军其实也是大楚帝国四军里,最轻松的军种……对外作战上基本没啥压力,所以才会一天到晚琢磨着搞以海制陆,低成本造舰,提升战舰的居住舒适度,然后搞一些乱七八糟的前沿战舰的设计和研究。
  正是因为没有作战压力,所以海军才能瞎搞,要不然的话,肯定是一门心思搞舰队争夺制海权去了。
  相对来说陆军方面倒是问题多一些……并不是说大楚帝国陆军干不过那些土著了,也不是说陆军无法掌控欧洲局势了。
  而是大规模的战事没有,但是零散的战斗却是一直都在……你楚国人都杀到欧洲来搞殖民了,总不能指望着这些欧洲土著一直乖乖当农奴让你剥削不是,总会有人试图反抗的。
  大规模的反抗是没有的,但是零星的袭击活动却是一直都存在。
  对此陆军方面的应对方式就是进一步集中正规军,用以控卫镇守直辖领地以及行政领地,还有少数藩属国里的战略交通点。
  至于广阔的藩属国里的弹压任务,则是交给外籍军团来处理,这些外籍军团会分散部署在各地,持续打击当地的反抗力量。
  这种战略调整下,楚军在欧洲以及北非地区里的正规军兵力,已经下降到了五万人左右,并且主要集中在各直辖领地里驻防。
  但是相对应的外籍军团的兵力却是大幅度增加,目前已经增加到了三十多万人的规模……而这些外籍军团的士兵,大部分是印度贱民士兵以及西亚士兵为主。
  同样的,在印度以及西亚地区驻防的士兵,则是主要是欧洲士兵为主。
  楚军对这些外籍军团,一般都是采取异地服役的方式……就算不夸大地区服役,但是也会跨国服役。
  以避免潜在的外籍军团勾结所在国的权贵导致的叛乱风险。
  依托大量的廉价的外籍军团,大楚帝国陆军在欧洲地区里建立起来了完善的防区体系,分为北欧,中欧,西欧,英伦,巴尔干,地中海一共六个防区,镇压一切不服。
  不过即便如此,零星的袭击依旧时有发生,外籍军团的士兵一年下来战斗死伤也有上千人次。
  而且陆军方面报告,在最近几年的零星袭击中,那些土著抵抗力量已经开始使用线膛枪械,其中有一部分是黑市流传出去的各种民用线膛步枪,手枪,此外还有一些在战斗中遗失,被缴获的十八型步枪,十九型步枪。
  并且抵抗势力使用十八型步枪以及十九型步枪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尽管总量还很少,但是这个势头却不是很好……因为抵抗势力一旦得到了后装线膛步枪,哪怕只是十八型步枪这种落伍的老旧单发步枪,也能够给楚军,尤其是外籍军团造成威胁!
  人家小规模的零散力量,面对外籍军团里的小规模巡逻兵力,或哨站的话……就能够利用单发线膛步枪的射程以及精度优势进行伏击。
  对此,罗志学了解到了情况后倒也没感到奇怪……单兵武器这东西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泄露出去的。
  它不像重机枪以及火炮这种重型武器那么被楚军重视,单兵步枪的话在战场上遗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抵抗实力得到这些单发步枪的可能性是有的。
  不过单纯的枪械丢失并流落到土著抵抗势力手中,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光是有枪还不行啊,你还得有子弹不是。
  而子弹这东西可是消耗品!
  同时楚军里所有的线膛步枪,包括十八型单发步枪使用的都是金属定装子弹,这玩意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完全不用担心那些土著们能够进行仿制。
  甚至连利用弹壳进行大规模复装都不可能……因为要进行复装的话,你不仅仅需要弹头以及发射药,你还需要底火……
  弹头你可以使用模具自己打造,发射药也能直接用差一点的黑火药,但是底火这东西可就没办法仿制了,因为底火乃是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可不是那些土著们能够手工搓出来的。
  土著们偶尔靠着盗窃,黑市或战场缴获等方式能够获得一些单发步枪,并累计起来到一定数量,但是子弹的话就麻烦更大了……因为这东西是属于消耗品,只要你持续和楚军对抗作战,那么就存不下来。
  更何况……线膛时代里的真正的战争利器也不是步枪,而是火炮。
  自从滑膛时代开始,火炮就已经成为了战争之神,而这种情况在进入线膛时代后则是更突出了。
  因为线膛时代的火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威力也更大!
  真正打起来,楚军手里的一门七十毫米的步兵炮,就能够打的数百甚至上千土著抵抗军抱头鼠窜。
  整体来说,陆军在欧洲地区面临的威胁是有的,只不过都是零星的低烈度威胁,同时土著抵抗军手里的线膛武器也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这欧洲地区,翻不起风浪来。
  罗志学也不准备为此而改变海外地区的一些军事战略问题,比如说土著抵抗军实力增加,然后就给外籍军团换装更好的连发步枪了;或者干脆是放开单发步枪的出口限制,给部分藩属国采购权。
  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
  外籍军团里换装单发步枪其实也没多少年……更重要的是楚国之前的正规军采购了太多的单发步枪,这些单发步枪大部分都还有相当多的使用寿命,直接把这些单发步枪弃之不用,然而给外籍军团换装更好的连发步枪,哪怕是早期型的二十五型的十一毫米口径的连发步枪,那也是不划算的。
  而那些藩属国里的军队就更加没有必要进行武装了……让他们继续用着火帽击发枪就行了。
  零星的少量土著抵抗实力,数量太少,成不了气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10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