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943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连种植什么经济农作物都已经规划好了。
  按照他的规划,前期在卡拉港周边地区,主要种植粮食以及棉花为主。
  这两种东西都是硬通货,粮食不仅仅能够满足自用,还能够出口……棉花也主要是用于出口。
  大楚帝国的全球经济体系里,对粮食和棉花的需求几乎没有止境……海外地区甭管你种植出来多少,楚国的商人们也能够收购一空。
  哪怕是木薯这种在楚国人看来都没法吃的东西,但是也能够作为战俘,劳务派遣工的口粮使用,你只要种植出来,大把粮食商人会跑过来收购,然后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出售。
  还有产量极高的马铃薯(土豆),这东西的价格比木薯贵一些,但是在楚国人眼里依旧不算主粮,顶多用来酿酒,或者是直接当菜吃,比如弄个酸辣土豆丝什么的。
  但是这只是楚国人的看法……实际上马铃薯这东西是可以作为主粮使用的,尤其是在如今的欧洲,楚国人大规模向欧洲输入马铃薯,供应各地藩属国的民众食用。
  然后再把这些土著们种植出来的小麦以及其他经济农作物收购走运回国内。
  如此操作下,尽管目前的欧洲地区整体小麦等粮食的产量不算太低,但实际上当地的欧洲人都吃不起小麦,他们的主粮在短短几年内已经变成了马铃薯。
  其中部分马铃薯是欧洲当地楚国人的种植园里种植的,不过更多的还是非洲那边的种植园种植的。
  不管是木薯还是马铃薯又或者是玉米,这些所谓的辅粮看似不咋地,但是都是硬通货,种出来是不愁销路的。
  当然更硬的是小麦,水稻这两种主粮……帝国本土几乎敞开了长期收购这些主粮,并且给出了大量的补贴,主要是海运补贴,使得这些粮食运回国内后价格不至于太高,民众能消费得起。
  每一天都有大量船只满载这两种主粮航行在大海上,朝着本土驶去。
  如此也才支撑起来了大楚帝国本土腹地年人均四百公斤粮食消耗的庞大消耗!
  不然光靠目前的农业技术,就本土那点地方哪里能够供应如此庞大人口的高水平粮食消耗啊。
  要知道直到如今,大楚帝国里的化肥技术都还没能获得突破,暂时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廉价的合成化肥……而没有化肥的话,农作物产量是有限的。
  为了提供农作物产品,楚国人甚至都跑到南美洲或其他一些海岛上挖鸟粪了……这些鸟粪就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化肥
  但是,鸟粪供应量看似不少,然而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依旧远远不够,再加上经过跨洋运输后成本越低,因此当代的鸟粪只能用于高价值的农作物种植上,普通农作物,或者远离沿海的地方是别指望了。
  本土的庞大粮食消耗量,化肥技术又不成熟,鸟粪供应又有限而且价格高,如此也就导致了本土地区里需要大量的海外粮食输入。
  大楚帝国为什么搞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为什么搞东欧粮食生产计划……还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理由就是这么的简单和纯粹。所以种植粮食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当然……这种大宗商品的种植,利润率也不高就是了。
  同样情况的还有棉花,这玩意也是属于供不应求的大宗商品,毕竟楚国人要承担全世界人的穿衣取暖需求,纺织行业对棉花的需求是海量的……为了获得足够的棉花,楚国人都快要把印度变成棉花半岛了……很多地方放眼望去,全都是棉花田。
  粮食和棉花,是属于那种绝对不愁卖,但是利润偏少的农作物,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定。
  所以李大同还安排了开辟其他几种高价值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园,主要是可可,棕榄油,咖啡这三样。
  这三样目前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好,市场急需,但是供应量比较少……因为可可树,咖啡树,棕榄油树种下去后想要结果产出,那得好多年呢。
  所以哪怕是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推广种植了,但是产出量依旧非常少。
  这也导致了相关产品比较贵,比如巧克力这种东西在本土的销售可是相当贵,普通市民阶层都吃不起。
  而且就算过几年,种植这几种经济农作物的地方多了,看似供应量多了起来,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因为这些东西的种植,对地理气候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并获得足够产量……大概道理就跟为什么北方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一样,环境不适合。
  楚国人为什么不在北美洲或欧洲、印度等地方推广种植可可……而是在南美洲以及非洲推广种植这东西。
  就是因为北美洲和欧洲,印度这些地方不太适合种植这东西嘛。
  反观南美洲和非洲,尤其是西非地区,就很适合种植可可了。
  而西非王国所在的卡拉地,也就是后世的喀麦隆地就很适合种植这些东西了。
  只是这些高价值的经济农作物,需要很多年以后才有收获,暂时而言对于弱小的西非王国,种植粮食和棉花这种短期就能出产的农作物是唯一也是最好的的路子。
  而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有李大同亲自把关,自然问题不大,在技术以及大方向的规划上李大同都很有能力。
  至于具体劳动力这些,也有大量的土著战俘可用,不用担心没人种植的问题。
  陈敬云对李大同的能力也表示了肯定,并且给李大同送去了十多个金发美女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免的这个仅有的高级技术人才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
  李大同虽然已经成婚生子,不过和几乎所有的雇佣人员,乃至入籍西非王国的人一样,都是孤身前来……没人会傻乎乎的带着一家老小跑到西非王国卡拉港这片鬼地方安家落户的。
  这没有家人一起过来,这么多的单身狗汇集在一起,都不得不让陈敬云专门从欧洲进口了一批年轻美女过来缓解性别危机!
  不然,他真担心自己手底下的这些单身狗和那些土著女战俘搞在一起……人憋久了,别说是个黑不溜秋的女土著,哪怕是看到母猪估计都会觉得赏心悦目……
  为了避免这种事,陈敬云很贴心的从欧洲弄来了一大批年轻美女。
  至于成本什么的,也不用什么成本……自家的船跑一趟运输而已,也不用几个钱。
  而契约工本身,更是没什么成本,连工钱都不要,只需要承担他们沿途的食物费用就行了。
  就这,在欧洲那边还有大把人挤破头想要跑过来呢。
  如今的欧洲可不算什么好地方,各国混战,经济崩溃,底层民众的日子比中世纪的时候还难熬。
  而非洲这地方虽然也不咋地,但是如果是楚国人控制下的非洲地区,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嗯,没错,陈敬云派去招揽契约工的人,可不会说自己的西非王国在法律上也只是个土著国家,而是会模糊这个概念,只说自己是楚国人……实际上负责招募契约工并提供运输的西非安保公司,也的确是大楚帝国的企业,里头的员工也都是楚国人。
  只是他们出面招募的是西非安保公司,但实际上签署契约工合同的甲方却是西非王国自己的一个劳务企业。
  西非安保公司在这事上,承担的是接受委托,帮忙招揽人员并运输到卡拉港,实际上并不和这些契约工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这其实也不是为了哄骗这些欧洲人……这些欧洲人还不值得让陈敬云他们搞这些弯弯绕绕,之所以还搞的这么复杂,纯粹是为了规避帝国的一些法律风险。
  简单来说,西非安保公司直接雇佣并使用契约工是违反帝国相关禁奴法律的,但是西非王国不属于帝国的一份子,使用契约工就不违反帝国相关法律了……帝国的禁奴法律暂时又不管那些土著使用土著奴隶……
  嗯,只是暂时,至于以后怎么说就不一定了,毕竟大楚帝国的法律制定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是哪天觉得土著使用土著奴隶也不行,那么就会直接出台相关法律进行干涉。
  不要怀疑帝国干涉的能力。
  大楚帝国法律里还有长臂管辖的条文呢,
  这个长臂管辖的意思就是,哪怕你不是楚国人,也不在我楚国的地盘上,但是只要你的行为和我楚国有所联系,所提权利和我楚国有关系,那么我楚国法院就能管你……很扯淡的一条法律。
  举个例子,西非王国使用契约工种植出来的商品,然后出口到帝国……如此也就产生了基本联系。
  这个时候如果有粮商觉得西非王国你使用契约工种植低价粮食,导致他的高价粮食卖不出去,就能直接去楚国法院告你不正当竞争,低价倾销,要求你不得使用契约工种植粮食……同时不准这些契约工种植出来的粮食出口到楚国乃至楚国治下的各藩属国,甚至不准帝国的航运公司帮你运输这些契约工种植出来的粮食等等。
  而这种法律后世美国人玩的很溜……嗯,实际上不止美国人,基本大部分现代国家都会有这种长臂管辖条款,只是这些国家实力不行,手都没伸的那么长……不是不想伸的长一些,而是实力不允许。
  不是超级大国玩长臂管辖……可没人搭理你。
  而大楚帝国有玩这条法律的实力吗?
  这都不用问,现在整个地球,要么是楚国人的直辖领地、行政领地,要么就是藩属国……少数几个还没有加入藩属国体系的国家也在大楚帝国的兵锋威胁之下,并且估计也不用多久就会成为大楚帝国的藩属国,或部分地区干脆就成为楚国的行政领地。
  当代的大楚帝国,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帝国都更加的庞大并且强大。
  历史上的什么日不落西班牙,日不落英国,美苏,他们在最巅峰的时期里对全球的控制力和大楚帝国比起来,那都是个小弟弟……不值一提。
  所以,大楚帝国的长臂管辖权,是认真的且有能力执行的。
  这往后帝国是不是会根据这种长臂管辖权,直接对那些土著国家里的使用奴隶的行为进行禁制,那也是很难说的事。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帝国显然是没有兴趣搭理土著国家内部的这些破事……因为就算那些土著使用契约工,甚至奴隶来种植粮食,其成本也远远比楚国人的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高得多。
  当代玩粮食低价倾销的可不是那些土著,而是大楚帝国里的那些超级跨州大粮商!
  而对于西非王国而言,目前能使用契约工、战俘这些廉价劳动力来获得极为宝贵的发展时间!
  起步阶段的发展,对于西非王国而言至关重要。
  而就当陈敬云在他的山卡拉地方折腾的时候,东欧地区里的东欧粮食生产计划也到了尾声!
  承顺四十三年冬十二月,俄罗斯莫斯科被楚军攻克,顽抗多时的俄罗斯王室等一大票贵族成为了战俘。


第981章 东欧和运河
  东欧粮食生产计划,这是一个在承顺四十一年底被正式提出,承顺四十二年春正式展开的一个庞大计划。
  搞计划的目标就是占领并开发东欧大平原,让这片极为适合生产粮食的肥沃平原成为帝国的新粮仓,提升帝国的粮食供应水平,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进而达到年人均粮食水平消耗四百公斤的水准。
  而实际上,在东欧粮食生产计划刚展开一年,也就是今年的时候,东欧地区的粮食大规模开发种植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大楚帝国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人均四百公斤粮食消耗的水。
  这主要得益于帝国在美洲地区,尤其是北美地区的大规模开发,获得了庞大的粮食产量。
  不得不说的是,美洲,尤其是北美地区的自然条件自然是太过优渥了。
  庞大的可耕地面积几乎让华夏整个民族获得了新的庞大生存空间,过去这么多年来已经累计有两千多万的人口陆续移民到北美洲地区,然而如今的北美洲地区依旧算得上是地广人稀,帝国在北美地区还在搞东进运动……
  在北美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依旧有大量的荒野地区等待开发呢。
  除了老天爷赐给的肥沃土地外,楚国人在北美地区的粮食种植主要以大规模的马耕乃至蒸汽机耕种为主,属于非常典型的大型农场模式,人均粮食产量非常高。
  而人均粮食产量高了,才能够成为粮食输出地,进而大规模的供应本土地区。
  这也是为什么北美地区里的粮食总产量,目前而言其实远不如本土地区那么高,但是却能够大规模供应本土的缘故,因为当地人少地多,又采取大规模种植模式,可以做到大规模的粮食输出。
  道理和帝国的东北部地区差不多,东北部地区里也是属于类似的人少地多,采用大规模马耕、机械化种植,人均粮食产量非常高,进而可以大规模对外供应。
  除了北美外,南美地区也是自然条件非常优渥,相当多地方都非常适合种植粮食,如巴西地区,阿根廷地区。
  大楚帝国从西班牙,葡萄牙人手中接管了这些南美各地后,在南美洲地区的开发主要是种植经济农作物,辅助粮食以及开发硝石等特殊矿产为主。
  如此也导致了南美地区里的玉米以及大豆的生产量非常大,而这些经济农作物产出产出之后,也能够反过来辅助帝国的畜牧业的发展……比如说玉米这东西,对于帝国而言其实并不是用来充当主粮的,主要是用来充当辅助粮食,用来加工各种淀粉类副食品,或者干脆用来生产饲料用于养殖业。
  不管是主粮还是辅粮,但是最终都反应到了楚国人的粮食供应上来。
  而来自整个美洲地区的大量粮食供应后,让帝国的整体粮食供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再加上印度半岛,非洲部分地区,主要是南非,东非部分零星地区,西非零星地区,还有欧洲地区的农作物供应……而这些地方的农作物供应粮食倒是不多,主要还是经济农作物为主,比如棉花。
  而这些海外地区大量供应的经济农作物,看似不能直接吃,但是大量来自海外的廉价经济农作物供应,也能够让本土地区宝贵的耕地可以集中在粮食种植上,间接提升粮食供应量。
  毕竟本土的可耕地是有限的,这种植了棉花等经济农作物后,也就不能种植粮食了,这一加一减,那么影响到的粮食供应量也就比较大了。
  整体而言,来自海外地区,不管是海外直辖领地还是行政领地又或者是属国领地的大量农畜产品,为大楚帝国的高水平粮食供应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此也才让大楚帝国在承顺四十三年的时候,达到了帝国高层念念不忘,念叨了几十年的四百公斤人均粮食消耗水平。
  而这个水平是什么概念?
  大概就是美国十九世纪中后期,欧洲二战后,东亚部分地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准。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时间跨度……这主要是有了美国这个奇葩。
  这里必须重点说一说美国这个奇葩,大概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也就是美国南北内战时期,美国人的军人平均数身高超过同时期世界列强,包括世界霸主英国人士兵六七厘米……这就很奇葩。
  为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3/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