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卡拉港拉客
满载排水量三千多吨的安澜号,是一艘在承顺二十九年就下水的旧船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采用的蒸汽机还是双胀蒸汽机。
同时和当代很多远洋船只一样,因为当时在海外补给煤炭很麻烦,很多地方干脆就没有煤炭补给;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二十年代时期的蒸汽机在稳定性上还稍微欠缺了一些……船只对蒸汽机的稳定性要求可比火车上的蒸汽机要求高多了!
火车上的蒸汽机,一般顶多也就连续运行几天而已,而且还能间隔几百公里就直接来个检修,出现什么问题了当场就能修,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换火车头,不会太耽误事。
然而在海面上,尤其是在远洋航行的船只,上面搭载的蒸汽机动不动就需要连续运行十几天甚至一两个月呢……比如横穿太平洋的船只,中间可没什么地方能够让你停下来让蒸汽机休息一会……你得一口气直接横跨太平洋,顶多就是中途在几个补给港里简单停留,在补给煤炭等物资的时候进行简单检修而已。
舰载蒸汽机的使用条件太过苛刻,但是技术却是有限的……早期的蒸汽机说实话问题不少,虽然大多时候没啥问题,但是偶尔也会给你出个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失去了蒸汽机动力了。
为了避免蒸汽机出现故障后,或在海外没能获得煤炭的及时补充,进而导致船只失去动力,所以早期建造的远洋蒸汽机船只,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机帆船只,包括军舰在内。
顺带一提,早期的煤炭也挺贵的,跑远洋的时候开着蒸汽机,顺便再张开风帆也能节省一些煤炭的消耗……
只不过这种机帆船里的帆装,和那些土著们一样需要大量水手进行操控的古老帆装不一样,而是机械传动等各种方式的布局,使得帆装的操控更加科学省力,并且往往连接了一台辅助用的小型蒸汽机,使用小型蒸汽机辅助动力来进行操控风帆,以此节省船员数量,降低运营成本。
如果辅助动力也出现什么意外,那么也可以直接采用人力……反正都是机械结构,辅助动力不行了,那么直接上人工,一群人疯狂转动特殊的圆盘握把,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动力,再通过机械传动结构操控风帆……只是这样搞操控起来不是很灵活就是了,只能算是应急措施。
为了更好的适应机械操帆,同时降低帆装的重量,加强结构,获得更大的风帆面积,也是为了降低成本,帆装上的桅杆使用的都不是传统的高大树木支撑,而是直接使用的钢管呢。
上述这种机帆船只,也是大楚帝国里二三十年代里大部分远洋船只的通用模式。
蒸汽机和风帆并存,同时使用新技术让风帆操控更加简单省力。
哪怕是进入四十年代的现在,很多中小吨位的远洋船只依旧是机帆船呢……只不过这个时候,新建造的机帆船只上的风帆,实际上已经不是作为主要的动力输出使用,而是作为一种备用动力使用,平日里已经不张开风帆,只在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张开风帆!
而一些新锐,跑的航线比较安全的远洋船只,干脆是彻底取消了风帆。
一方面是技术进步,蒸汽机稳定性更好不会出现故障了,其次则是大楚帝国的海外扩张步伐非常快,在全球各地里已经广泛建立了数量庞大的补给港口……就连非洲那种偏僻地方,绕着非洲转一圈,你都能找到至少二十个能够提供煤炭的补给港口,这说的还是规模比较大,专门为过往大型船只提供庞大物资补给的港口。
如果是为附近本地船只提供服务的小型港口那么就更多了。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楚国人在全球范围内到处疯狂开采煤炭,导致煤炭价格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持续下降……如今已经降到了算是廉价的地步。
船东们拿起算盘一算,发现使用纯蒸汽机船只,比使用机帆船只还要更省钱……比如纯蒸汽机动力因为少了一套帆装设备,船只的采购成本更低;又比如没有了帆装设备后,船员的数量可以进一步降低;
这两者加起来,那么节省的成本就非常可观了。
上述三大因素加起来,最终导致了四十年代后,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大楚帝国的大部分航运公司所订购的新船只,基本已经是清一色的纯蒸汽机动力船只了。
没啥理由,就是这种船更省钱!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民用船只,而军用船只的话,则是考虑更多的性能需求以及以备不时之需,帆装增加的成本军方不太在乎,而人力的话,军舰上的船员本来就多也不缺人。
所以如今哪怕是最新式的龙川级护卫舰,乃至更大吨位,满载可以达到三千二百吨的扬州级巡洋舰,都是依旧使用机帆动力。
嗯,上述说的也只是说远洋船只,不包括近海和内河船只!
近海和内河船只的话,其实还要更早的进入纯蒸汽机时代,在二十年代开始,高压蒸汽机刚研发出来并应用在船只上的时候,出现的内河轮船就有相当多一部分是纯蒸汽机动力的。
过渡了那么几年后,等到三十年代开始,基本上在本土或直辖领地里服役使用的内河船只都是清一色的纯蒸汽机动力了……
这主要本土或海外直辖领地里的内河船只能够很方便的获得煤炭的补给,不用担心没有煤炭使用……至于成本因素的话,这有个比较特殊的情况,那么就是内河船只存在一个逆流航行的问题……风帆很多时候其实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以前没有蒸汽机那么只能勉强使用,但即便如此相当多情况下依旧需要使用纤夫……
但是有了蒸汽机后,内河船只表示逆流而上都是小意思……而且内河船只本来都比较小,同时对船只的造价也更加敏感……很多船东不乐意在安装了蒸汽机后,还另外搞一套帆装系统,还要增加水手人数。
有这操控风帆的功夫,人家都能让纯蒸汽机动力的内河船只再跑上一个来回了……
所以,内河船只老早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基本纯蒸汽机动力。
近海船只也差不多,只不过没内河船只那么夸张而已,多少还是有一些风帆船只的。
大楚帝国的船只发展以及航运发展,是和大楚帝国国内的技术进步以及海外扩张速度高度相连的。
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又能开辟更多的市场。
安澜号机帆船,就是大楚帝国开辟海外市场的一份子……正是有着安澜号这样满世界跑的远洋船只,才能够把海外的诸多农畜产品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把国内的工业产品运往世界各地进行销售。
安澜号在卡拉港的煤炭以及淡水,食物补给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没有遇到船员们担心的海盗袭击,价格上也没有被坑……相反,卡拉港的收费还相对低廉,煤炭以及食物等物资的补给比加纳城那边都要低一些,送到海面上补给虽然加收了一部分服务费用,但是也不算多。
整体上,钱立群对这一次的补给还算是比较满意的。
补给完毕并结算完毕后,安澜号再一次起航,只不过这一次安澜号上的风帆已经被降了下来,开动了庞大的蒸汽机主机,冒着淡淡的白烟朝着北方航行而去。离开的时候,卡拉港方面还给了钱立群他们一大堆卡拉港的相关介绍资料,笑着脸说让他们多多向其他船长们宣传宣传……
钱立群自然是没有拒绝,反正举手之劳而已,以后有人问起的时候顺口说一说就是了。
反正卡拉港这边进行补给整体还是比较实惠的。
他都琢磨着,返程的时候也可以到这个卡拉港来补给……作为一个私人船东兼船长,能省的钱还是要省的。
卡拉港的补给费用比较低,他自然乐意再来。
而在岸上,陈敬云带着几个人遥望海面上的安澜号缓缓离去,脸上也算是露出了笑容……这一次安澜号来卡拉港进行补给,陈敬云得知消息后相当重视的,亲自坐镇指挥安排船只调运煤炭,食物,淡水等补给,价格上也是多有优惠。
就是为了给安澜号留下一个好印象,进而打开局面,争取未来有更多的船只来卡拉港进行补给。
至于说物资价格低,会不会亏本之类的……这就纯粹属于担心了,他们卡拉港的很多物资,包括煤炭在内其实成本很低的……煤矿是自家的,粮食也是自己种的,淡水更是直接不要钱。
价格低一些,虽然赚的少一些,但是也不少,真正算起来,估计比隔壁的加纳港的补给业务利润还要高很多呢。
谁让他陈敬云做的是无本生意……
煤矿是自家的,挖煤矿的矿工都是清一色的战俘,连工钱都不要的那种,运输煤炭的也是自家的船只,码头上的搬运工也是不要工钱的战俘。
他的生意是那种你可能会赚,但是我绝对比你赚的更多的那种。
陈敬云希望后面还有更多的船只来卡拉港进行补,而他的希望并没有落空……在四天后,又有一艘船只经过,一方面是需要煤炭补充,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的价格便宜,还因为这里竟然还有一家饭店可以进行休整。
那些来拉业务的卡拉港的港务人员露出一副男人都懂的模样,说他们卡拉港的饭店里还可以提供各种青色小楼的服务,服务人员既有西亚那边的女人,也有欧洲那边的女人……数量充足,质量上乘。
拉客的人还一副嘿嘿笑的表情:饭店里前几天还新到了一对金发碧眼的双胞胎,那姿色,那身段,啧啧……
这多方面的条件一说他们很难不心动,再加上这艘船只上的船员以及护航的武装人员信心非常充足……坚信就算对方是海盗也能够全身而退。
信心从哪里来?
人家可是五千多吨的大船,这一次跑欧洲航线搭载了两门五十五毫米的民用舰炮还有三挺的手摇机枪呢,人家海上安保公司的武装人员都懒得考虑陈敬云他们是不是歹意,真有歹意,直接炮轰港口又不是多难的事!
较真的说,这玩意往港口一摆……还不知道谁抢谁呢。
陈敬云自然是不想要搞什么海盗劫匪之类的行当……就算抢那也是抢那些土著啊,脑子烧坏了才会对楚国船只下手,那不是找死嘛。
真当这些楚国民用船只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啊?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成功劫了船,你真当大楚帝国海军是假的啊,要不了多久大大楚帝国海军的战舰就会跑到卡拉港,来一个覆盖炮击卡拉港……他陈敬云好不容易花费大价钱修起来的卡拉饭店分分钟就会被打成废墟。
陈敬云只是想要老老实实做过港口服务生意而已,然后弄点钱补贴种植园的发展而已。
他的西非王国已经开始大面积铺开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大量的土地已经被战俘们开荒出来,按照规划进行种植。
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年底的时候,他的西非王国就能够收获一批粮食以及棉花等速生的农作物。
等到明年还会有更多。
到时候,这些经济农作物的出口,将会和港口服务一起成为西非王国的经济支柱。
只不过发展农业也需要钱的……哪怕种田的劳动力不要钱,但是修建农业开发所需要用到的农业工具,运输工具,建筑材料等等都是需要钱的。
在西非王国这样一个连铁钉子都还需要进口的微型王国,想要发展建设需要的外汇是庞大的。
因此前期里,港口服务这种来钱快的生意就必须打起精神做起来。
价格要保持优势,服务态度要良好,物资要充足!
而陈敬云等人的努力也不是没有后果的,经过前期辛苦直接派渔船到海面上揽客后,终于有船自行跑到卡拉港来进行补给了。
很巧,这还是第一艘来到卡拉港进行补给的安澜号……
第979章 西非移民
钱立群的安澜号之前在卡拉港完成了补给之后,绕过了加纳城直奔加的斯,终于在交货期限之前把一船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顺利交割之后,钱立群又在加的斯这边接受了新的运输委托,运输一部分小麦以及羊毛回国。
这一次返程航行的运费倒是不多……但是时间却是比较宽松,没严格的时限要求。
这也是当代航运界里的普遍模式,那就是本土运往海外的运费高一些,海外运往本土的费用要低廉许多。
航运船只跑远洋,赚钱主要靠运输出口商品,至于返程运输的农产品或矿产品,那些东西本来就不是单价比较低的大宗货物……人家本来就不怎么值钱,自然也不可能给多高的运费。
而船只也是总归要返航的,但是海外运往国内的东西基本都很廉价……给不出多少运费,而且为了保障船只航行安全,船只航行一般都不空船跑,需要压舱物。
如果不运输货物的话,为了航行安全,就算是石头,沙子这些东西也得往船上搬,以充当压舱物。
运输小麦和棉花这些东西,好歹还能够把返程时候的船只运营成本给赚到手……否则的话就要亏本。
长久以来,也就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
当然了,这些农产品,矿产品价格本身低,给的运费也低,所以在运输上也没有太大的时限要求……
一分钱一分货嘛!
在加的斯装满了返程货物,顺带还带了数十名旅客之后,安澜号开始启程返航,然后直奔卡拉港而去。
如此,安澜号也就成为了第一艘自己跑过来补给的远洋商船,同时也是第一艘重返卡拉港补给的船只。
安澜号的到来,给陈敬云等人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安澜号的重返,说明了安澜号对他们的补给服务表示了满意,要不然不会在返程的时候还特地跑过来的……毕竟在沿途上还有一个加纳城补给港口呢。
但是安澜号却是没有去,而是选择了卡拉港。
而有了安澜号这么第一个例子之后,那么后续就会有第二个,乃至第三个……
卡拉港的补给港口定位算是初步立起来了。
甚至未来过来补给,休整,停靠的船只都不用多,那么只有少量船只过来也足够陈敬云他们满意了。
毕竟这些远洋商船的物资补给本来就是一笔大买卖,各种物资补给数量是非常多的,比如煤炭这东西随随便便都是搭载好几百吨呢。
同时船只过来补给了,那么多少也会让船员们上岸放松一二……而船员一向来都是高收入高消费群体,不知道多少港口城市的服务消费行业都是靠着这些船员们支撑起来的。
而卡拉港同样也能够在这些上岸消费放松的船员们身上赚大钱。
港口的生意有所起色后,陈敬云也是松了口气。
虽然目前港口这边的进账还不算多,但是总算不是以往的那种只出不进的模式了……只要港口这边能够赚钱,那么自己的储备资金的消耗速度就会大幅度减缓。
如此支撑到明年大量的经济农作物收获并出售也就有了更大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