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93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按照固定年龄,表现普通,纯粹靠熬资历来作为比较标准。
  一个学子报考国子监大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里规格最高的会试入仕,除非你能够考到一甲、二甲这种靠前的名次,然后被分配到翰林院工作作为入仕的起点。
  否则的话,是比不过考取进校,然后规规矩矩服役到三十几岁退役后转业安排的文官品级高的。
  至于通过省级的乡试科举考入仕,那就更不用说了,举人级别的入仕起点太低,很难爬起来的。
  此外科举里之前还有的院试……之前的院试本来就是作为一种人才录取补充制度而存在,录取的都是低学历人员,是作为最基本的科员等人员使用,基本很难有什么往上爬的机会。
  而现在吗,院试虽然还存在,但是已经不再作为录取入仕的考试,而是作为入仕预考考试,之所以有这个变化,是因为早期组织院试并招录的官府乃是地方府级单位。
  级别太低,受到地方牵扯因素太重,出现了太多考场舞弊情况,同时也因为随着火车和轮船普及,交通更加方便,学子考试往来也更方便的情况下,在承顺三十三年的时候就把院试作为面对高中,中专等低学历人员的科举预考,通过院试后,就能参加高等院校毕业生才能直接报考的乡试,也就是说院试考生还得再一次参加乡试才能真正入仕……院试,就是给低学历人员一个报考的机会而已。
  不然的话,高中,中专这两种低学历人员连报考科举的资格都没有了。
  毕竟自从科举改革后,只有高等院校毕业,即大专以及本科毕业生,才可以直接报考乡或更高级别的会试。
  如今在大楚帝国里想要走文官路子入仕,只能考中省级乡试后,才能入仕,然后根据情况进行分配安排。
  为了地方进行科举舞弊,省级乡试其实也不是说当地省份组织进行考试,而是由礼教部、吏务部选派学政主持……整体情况其实有点像是走了老路的前明科举制度,恢复到了举人这个级别才能当官的情况。
  只不过大楚帝国每年录取的‘举人’有点多,而且这些所谓的举人也不是作为什么传统王朝里的正式官员,而是作为普通科员,相当于传统王朝里的吏员来分配使用的。
  不仅仅举人刚入仕是吏员,就算是会试里的进士,除了一甲和二甲有优待外,普通的录取人员也是刚分配的时候也只是个从九品而已,只不过进士升官的速度飞快而已,不用几年人家往往就能够爬到从七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员。
  在大楚帝国里,只有从七品才能够担任领导管理类的职务,八品和九品是不能担任相关领导职务的。
  进士出身晋升快,这也不是什么潜规则之类的,而是官员任用的明确规定,会试出身的官员,从七品之前,最少一年升一级……哪怕你没干出什么成绩,四年内都给你一个保底的从七品。
  如果是能力强或背景深厚,又或者两者兼有,那么根本用不了四年,可能一两年就就升到从七品的。
  而从七品,在地方上可以担任镇衙门的二把手‘同镇’,或者在县级衙门任各科副科长)。
  七品以下的快速晋升,这是帝国针对进士学子的特殊优待。
  因为会试本身就是帝国培养中高级官员的摇篮,你把早期升级时间卡的太死,那么会导致这些学霸人到中年了还在中低级官员里打转,那样搞出来的会试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毕竟大楚帝国的官员品级一共是有九品十八级,而到了七品以后的晋升就会卡的比较死,晋升间隔必须在两年以上,这个两年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而言,想要升一级往往需要四五年甚至更久。
  哪怕是那些升官速度很快的官员们,只要中途随便被卡一道关卡,慢了稍微一步的话,那么基本就和部堂高官无缘了。
  京畿吏务部,省吏务厅每年都会挑选符合条件的年轻官员进入培养名单,但是真正能够成为高官的依旧只是少数人。
  不过就算最后能够成为部堂高官的人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但是能否进入培养名单,尤其是吏务部直属的培养名单,这对于中轻代官员而言依旧是一个仕途捷径……
  毕竟当了二品大员,当个三品高官也是极好的……再不济,京畿各部的正副处长或地方知府,同知,省各厅厅长,副厅长这种四品大员,那也是极好的……好歹也是能穿绯红官袍呢。
  一旦进入培养名单,就意味着顺畅的仕途,但是想要进入培养名单,首先你得有资格进入被选拔培养的范围啊……好歹得有个从七品吧。
  而且还得足够年轻,这样才够培养价值。
  这些也就意味着,能否快速的度过八品和九品这两个阶段,成长为七品级别的管理职务,这对于未来的仕途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而进士出身的人,在这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还有一种人比进士更有优势,那就是退役军官!
  首先,人家军官从上军校的时候就算是正式入仕……而且一进军校就是准尉,待遇直接照比从八品文官,四年军校毕业后最低少尉,优秀者可获得中尉军衔。
  毕业进入部队正式服役后,只要不犯下大错,那么三年后就能够获得中尉军衔,但是从中尉继续往上升上尉就不容易了,这是一道关卡……在野战部队里,中尉有很多位置,排长,副连长,各种参谋,副官之类的很多。但是上尉的话就比较少了,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连长,然后再加一个副营长,再过来可能就是一些参谋人员了。
  这意味着很多个中尉竞争一个位置,竞争还是比较惨烈的。
  混的不咋地的人往往到了三十左右看不到更进一步的希望后,如果自己愿意的话,就可以接受退役专业安排了……退役之前,只要你不是犯错被勒令退役的,那么会给你升一级军衔到上尉军衔,升完军衔就退役……更高的军衔也就意味着更好的转业安排。
  如此一来,也就是说只要考上军校,哪怕你以后混的不咋地,也能熬资历熬到中尉,然后自己识相点主动申请转业,还能给你弄个上尉军衔退役的待遇。
  而上尉军衔退役后转业安排,一般都是给予正七品的品级……三十岁左右才弄个正七品看似不咋地,但是你要知道,这是下限……保底的那种。
  如果你能混到校官退役,那么可能你三十几岁转业到地方,就能弄个六品,乃至五品了。
  至于为什么军官退役转业待遇这么好?
  因为每年能够考上三大军校的新生,都是帝国最优秀的一批精英,不往死里用那就是浪费。
  毫不客气的说,排除科研能力这一点外,三大军校的生源素质是最高的,汇集了大楚帝国最优秀的一批学子……在大楚帝国,军队里才是顶级学霸集中地!
  有人形容,三大军校招生,就是在顶尖里掐尖……哪怕是国子监大学,应天大学,金陵理工这些已经算得上是最顶级的大学了,都只能招录军校挑剩下的学生。
  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报考军校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上述一切说法,依旧不算皇家理工学院,在广大学子眼里,那破地方只有变态才会去,正常人谁会去那地方啊……嗯,绝对不是我们酸,而是那地方真没几个正常人。
  而反过来军官的待遇好,也导致了更多精英学子报告军校,进一步又推高了军校生的素质以及后续的待遇。
  基于这种情况,李大同这个普通学霸根本不可能考上军校,大学毕业后他也尝试过参加会试,但是会试也不容易考啊……
  最后他打算退而求次去参加乡试,刚好遇上了南非开发公司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待遇给的非常丰厚……他就打算先去南非干两年存点钱,再回本土参加乡试。
  毕竟他是贫寒子弟出身,而入仕的话刚进去的待遇虽然对比普通人不错,但是其实也很有限,刚进去的那几年,一年也就拿个几百楚元而已。
  他想要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享受清福,因此就跑南非去赚一笔块钱,存到几千块后就放心去参加科举当小科员……
  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去非洲就回不去了……
  理由?
  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的理由,一方面是南非开发公司给的太多,另外一方面是在他到了非洲之后,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上人……
  就算是普通的楚国人跑到了海外,尤其是非洲这一片行政领地里都能瞬间变身人上人。
  而像他这样的本科出身的高级技术人才,在非洲这一片那更是属于极为稀缺的人才,而且社会地位也极高。
  很多殖民地里连个大学生都没有呢……他一个大学生跑过去后,不管是在哪个殖民地里都是极为耀眼的存在,当地楚国殖民地官员们、各大企业的座上宾,昔日都接触不到的所谓上流社会,直接向他敞开了大门。
  说实话,这种待遇上的差别,让他有些沉醉!
  后续他还娶了当时担任南非府知府的嫡女为妻,又把父母接到了南非来,彻底在南非府安了家。
  在本土,他只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就算能入仕估计干到现在撑死了就是个七八品而已,生活上估计算是标准中产阶层。
  但是在非洲……他在南非有着一栋占地数十亩的庄园,有着十多名扶桑女仆,印度高种姓女仆,日常往来的都是南非府当地的上流社会人士。
  这种生活上的水平对比,天差地别。
  所以他也就一直留在了南非,去年的时候接受邀请入值几内亚开发公司,任职农业会办,统筹负责公司在黄金海岸的农业业务,一年合法收入大几千楚元呢……不合法收入更多。
  不过即便如此,李大同实际上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当官!
  然而因为他如今的年龄已经超标,都没办法报考科举入仕了……在这些开发公司里任职,然后走商而优则仕的路子也不靠谱……大楚帝国里没有商而优则仕的说法。
  虽然很多官办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官员,但是人家可不是因为当上了官办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才获得的官身,而是因为本身就是官员身份,才能够担任这些官办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
  所以,李大同是没希望在这些官办的海外开发公司里当上高级管理人员,进而获得官身的……
  原本李大同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在非洲厮混厮混,养多几个外室,炮多几个红颜,多吃点山珍海味,住大点的庄园……这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但是当他不久前得知了陈敬云这么一伙人在搞建国游戏后,虽然表面上和其他人一样露出鄙夷的微笑。
  但是说实话,他内心里其实挺羡慕的……这自己建立的小国,那也是国家啊。
  所以之前公司打算派人到卡拉地区考察,看看陈敬云控制下的这片地方适不适合搞个棉花种植园的时候,本来是可以派个普通业务主管过来就行的,但是出于对陈敬云他们搞出来的微型国家的好奇,他干脆就直接带队跑过来了。
  只是让他们也想到的是,这一次来考察,非但考察结果很不好……陈敬云他们要收税,那还玩个毛线……
  但是对于他个人而言,却是又有了新的收获,这个陈敬云竟然打算邀请他在卡拉工作……嗯,为陈敬云,为西非王国这个不伦不类的国家工作!
  李大同刚听到这话的时候,其实很想问一句:谁给你的勇气,竟然敢邀请一个官方是大股东的海外开发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你工作的?
  但是李大同没问……因为,他还真有点心动!


第977章 安澜号补给记
  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海外开发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李大同在非洲混了前后也有十来年了。
  期间积攒的身家可不少,除了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基金等外,他还在马普托府那边和人合伙搞了个小金矿。
  李大同虽然不算什么大富豪,但是也绝对属于富人阶层。
  日常生活里能花钱享受到的东西,他基本都能享受到。
  而享受不到的,哪怕他资产再翻上十倍也享受不到……乃是真正富豪们的专享。
  笼统来说,哪怕是一年拿好几万楚元的收入,也不太可能让他的生活水平发生太大的变化。
  职业发展的话,他其实也差不多到头了,他是几内亚开发公司的多名会办之一,属于公司的高级管理阶层了,再往上的话就不是他这样的人所能染指的了。
  更上头的督办和协办,督办是黄金州总督府工业处派过来的一个官员担任的,协办是民间资本大股东清河投资公司派过来的职业经理人。
  负责具体某项事务的会办,已经是李大同这种非大股东代表、官方人员所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后续发展可能就是跳槽到更大规模的开发公司当会办,要么接受某家规模小一些的开发公司的邀请,担任协办之类的,但其实都差不多,区别不大。
  李大同前些年也考虑过自己弄个私人的小型开发公司的,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海外开发公司这种非常特殊的企业,不是普通人能够搞的……因为开发公司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种田开发矿产,往往还伴随着军事行动。
  你都从土著手里强占土地,然后玩劳动力派遣了,人家土著当然不惯着你……人家也会反抗的。
  因此军事风险还是挺大的!
  普通私人如果想要搞这种带有浓厚‘殖民地公司’的企业,大的你搞不了,官方也不让你搞,武器你都买不到……小型、微型的殖民企业,在行政领地里混还行,但是利润太低,和普通的移民屯垦其实没啥区别,就是耕种土地面积大一些,其实也赚不了什么大钱,更不会给李大同这种人带来什么成就感……遇上行情不好,比如种植的农作物跌价之类的搞不好还会亏本。
  而跑到土著控制区里去,那就需要武装力量的保护了,如果没有强力的武装就跑到土著控制区去搞什么种植园,投资很容易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人家土著可不跟你讲究什么私人财产不容侵犯,他们就觉得你是外来的入侵者,掠夺他们财富,奴役他们的人口,提起你来都恨不得把你一口嚼碎了再吐出去……楚国人在很多土著国家里,名声都不咋地,在当地人看来和恶魔也没啥区别。
  如果你没有充足的武力保护自己,给你来个打砸抢再正常不过了,虽然闹大了,楚国人死伤多了一般楚国官方也会派兵进行报复……但是官方的报复和你个人损失有啥关系,官方所要的赔款可没有你一毛钱的份。
  再说,楚国官方的报复,那也得是闹大之后……而事实上,楚国官方对楚国人在土著控制区里的寻常死伤,财产损失一般不太管……想要管也管不过来。
  这跑到土著控制区的楚国人多了去,而且通讯方式落后,交通又落后,楚国官方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出去了……鬼知道你死在哪里了。
  因此大多情况下,楚国人跑到土著控制区里做生意,旅行什么的,都是自负安全。
  突出的是一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别指望出事了官方能救你……
  强如坐拥全球领地,称霸地球的大楚帝国,也不可能保护每一个在土著控制区份疯狂作死的国民。
  李大同在非洲多年,很清楚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楚国人死在非洲……其中不乏一些小有身家,然后跑到土著控制区里玩什么种植园的人。
  他可不想成为下一个。
  所以,私人搞开发公司不靠谱,至少对他这种普通人而言不靠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9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