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没错,现在陆军那边是把这个迫击炮,再一次当成了臼炮了……和前装滑膛炮时代里的115毫米轻型榴弹炮承担的角色差不多,只用来充当曲射火力。
至于快速射击,短时间内形成炮火覆盖的能力,陆军表示不需要这种能力也能吊打那些土著。
之所以本土驻防部队还留着这玩意,那是因为内部防备。
因为打土著的时候,你会嫌弃迫击炮消耗炮弹太快,性价比太低……但是当你打内战的时候,你就会恨不得迫击炮一分钟打出去上百发炮弹了。
大楚帝国各军种里的精锐主力,数量庞大的重型武器,其实基本都是驻防在国内,哪怕是每年都会有精锐部队被轮换调往海外驻防,但是也是人走,武器不走……毕竟你也不可能带着一大堆的重炮去海外打土著不是!
有个七十五毫米山炮再加上一个七十毫米步兵炮基本都够用了,口径再打那都是浪费,而且也用不了……
如此也就形成了楚军里本土以及海外驻防部队的装备有着极大的差别,同样也造成了同样是六十毫米迫击炮,但是在陆军里的评价有些两极分化。
六十毫米迫击炮根本无法影响七十毫米步兵炮的地位……但是今天,这个七十毫米步兵炮的炮兵军官看到四二机枪的实战表现后,却是突然生出了一种感慨:打败你的人也许不会是同行,而是其他行业的人。
实在是眼前的四二重机枪太过惊人了,这玩意作为去年才正式定型并装备,目前的采购装备数量其实不多,基本都还处于前期的小规模装备测试阶段。而在全球范围都在开片的楚军而言,各种武器装备的测试,在完成了各种环境,实弹测试后,往往就会送往热点地区里进行实战测试。
有时候为了测试某种武器,有测试任务的海外驻军,还会故意发动一场小战争。
毕竟要是不打仗,那么的实战测试机会啊。
根据这一传统,四二机枪在经过了前期的各种测试后,就分派往东欧,非洲,西欧以及南美洲各地的热点地区各自送去了一批。
西非地区虽然当地的土著没啥实力,但是好歹也算是热点地区,战斗算是比较频繁的,因此也分到了二十多挺四二机枪,西非陆军司令部特地抽调人员组建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枪连。
只不过还没有训练多久呢,这战争就爆发了,这些挺四二机枪很快又被进行拆分,一部分配属给留守各地的部队,还有一部分则是被配发给了几个执行作战任务的步兵连。
如此,才有了今天楚军使用两挺四二机枪横扫对面土著的情况。
说说实话,就连指挥这两挺四二机枪作战的指挥官乃至操作这些机枪的士兵们,都没有想到过自己的这两挺重机枪竟然能够发挥出来如此重大的作用。
密集的机枪子弹就如同盛夏的暴雨,密集的让人睁不开眼睛,然后不断收割着土著士兵的生命……
从对面的土著从八九百米外的一处山凹处正式杀出来,楚军的指挥官派遣了几十个打杂的后勤兵零星的进行射击。
这种射击自然是没什么效果的,毕竟距离八九百米呢,哪怕是二十五型连发步枪这种线膛步枪也不可能获得什么实际战果。
除了给自己和敌人听个声响外,基本就没什么实际效果了。
这枪声响起的时候,一开始还让对面的土著挺紧张的,还以为中了埋伏,附近一百米内有楚国人埋伏……但是仔细一看,好嘛,竟然是对面至少八百米外的部分楚国人在开枪射击……
几个有见识,和欧洲人殖民者打过仗的土著头领见罢呵呵大笑,认为这些黄皮楚国人中看不中用。
拿着火枪竟然在大几百米外的地方就开火了……这纯粹就是浪费弹药而已。
面对这种连火枪需要在百米内开火的基本准则都无法遵守的外来殖民者,土著里少数几个见过世面的土著头目,从交战之前的惊慌忐忑,迅速变成了充满信心!
他们认为这一战对方固然有火器之利,但是却是不精通使用火器……哪怕是把这些火枪给他们,他们都知道拿着火枪要在百米内开火,同时火枪兵也不能单独作战,需要搭配相当数量的长矛手以维持阵型强度。
最好是再搭配相当数量的骑兵……
可别以为西非地区的土著不会打仗,都是没开化的原始人,实际上西非地区和欧洲以及北非接触非常频繁,西非地区的上一个帝国就是被北非的摩洛哥人给灭掉了。
后来又长期和欧洲殖民者接触,搞什么奴隶贸易。
这个过程里,当地的西非人也是大量的接触到了来自欧洲地区的一些军事变化。
所以这些土著们,严格上来说也不是清一色的装备冷兵器,实际上其中的不少部落都还有着从欧洲人手里换来的一些火绳枪。
因此,西非当地的一些部落高层,他们实际上也是知道线列战术,麾下的士兵们有一些也是装备了火绳枪的,只不过数量很稀少而已,其中一些是之前的欧洲人买的,还有不少是楚国人卖出去的……
楚国人在普通贸易的过程,还有殖民扩张挑动各部落争斗的过程里,都很经常的出售落后武器,其中就属火绳枪买的最多。
根据不完整统计,过去几十年里,楚国人出口了至少上千万支火绳枪……鬼知道那些军火贩子是怎么把这些海量火绳枪卖出去的。
自身就少量使用火绳枪的这些土著部落,他们自然也知道在几百米外是不能开枪的……
数百米外就开火,这种行为哪怕是非洲土著看来,那也是战术素养低下的表现。
同时这些土著们也没有看到什么大规模的楚国骑兵……因为西非在楚军的全球战略里,优先级非常低的,昂贵的骑兵兵种并没有在这里大规模配属,只有区区一个骑兵连而已,这个骑兵连也在西线那边配合主力进行横扫作战。
这边的楚军,只有区区二十来个骑兵充当必要的哨探,同时还得兼任传令兵往后头传递消息。
根据这些情况他们认为,对面的两百多名楚军不过尔尔,只需要自己一千多名勇士冲上去,就能够把这些外来人杀个落花流水。
以至于在战斗刚开始,遭到楚军步枪零星射击的时候,开在催促着己方的士兵加速前进,并且保持队形,别散开……对面的楚国人也就那样,我们抱成一团直接冲过去干他丫的。
然后楚国的指挥官就很淡定的看着对面的这些土著士兵逐渐靠近,根本就没有下令让步兵炮进行拦截作战,也没有让机枪在八百米外就开始扫射,甚至都不准步兵们打远距离的覆盖性排射。
就这么等着!
从八百米,再到五百米,一直等到了三百米距离,已经进入了机枪扫射的最佳射程,同时也进入了步枪手的有效精准射击射程后。
楚军的一个上尉指挥官才是最终下达了开火了命令……随着他一声令下,当即枪声迅速密集响起。
步枪手们开始各自瞄准着三百米外的敌人队列开火,但是他们虽然也开火并开始取得良好的杀伤效果。
但是和隔壁的两挺四二重机枪的威力比起来,那简直是天上和地上的区分!
两挺重机枪的射手们,在军官的命令朝着土著队列打起了长点射……而对着三百米内的大型集团目标,机枪手们甚至都不用仔细瞄准,直接对着人挤人的队列进行扫射就行了。
随着哒哒哒的机枪射击声响起……世界彷佛都安静了下来,只剩下不断在耳边缠绕的嗒嗒声!
而随着哒哒的枪声持续响起,之前还信心满满,想象着跨过最后三百米的距离,然后把那些楚国人杀的屁滚尿流的土著们。
纷纷化为秋日被割下的稻杆……有着多层战术纵深的的土著步兵队形,在楚国人的重机枪扫射下,就如同被持续剥片的包菜,一片接着一片被剥开……
到了最后,什么都没剩下!
第975章 陈敬云画饼
西非地区的这一场小规模战斗,很快就形成了书面报告逐步向上传递。
最先收到消息的自然是西非司令部,当司令部里的人拿到前线的报告后,一度怀疑报告是假的……
因为这份战报实在太夸张……楚军两百多人和土著发生的这一场遭遇战里,在缺乏有力骑兵的支援下,竟然在敌军一共只有一千人出头的情况下,依旧能够做到歼灭八百余人,俘虏两百余人,把敌军来了一个近乎于歼灭的结果。
要知道,就算楚军枪炮犀利,但是在战场上,尤其是兵力处于巨大劣势的情况下,其实也很难彻底的歼灭一支土著军队,哪怕这支土著军队没多少火器,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冷兵器,哪怕这支土著军队也没什么骑兵。
这是因为兵力劣势的遭遇战里,是不太可能形成包围圈的。
当楚军利用自身的武器性能,在战场上大规模杀伤敌人的情况下,那些土著们就算都是傻子也知道逃跑啊。
同时如果又缺乏足够骑兵进行追击,拦截的话,那么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杀伤。
也就是当代楚军对上土著,其实击溃土著很容易,但是想要全歼不容易。
当然,围城作战,包围作战,有着足够骑兵进行拦截的情况是例外。
因此以往楚军创造夸张战损比的例子,一般也发生在多面包围或者野外有足够骑兵拦截,同时地形还得很适合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但是这一场战斗显然不是,这一场野外遭遇战中,楚军处于明显的兵力劣势,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骑兵不多,只有二十多骑兵,其中相当多骑兵说是骑兵,但实际上是传令兵,在战场上执行都不是和敌人直接作战的任务,而是传递战场信息为主。
然而即便如此,楚军依旧取得了极为夸张的战绩,这就让那些自诩计谋无双的司令部参谋们感到有些夸张了。
而仔细看报告,却又是方方面面透着合理性。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战果,是因为前线指挥官非常鸡贼,根本利用己方武器的射程优势,在很远的地方就对土著发起密集杀伤,反而是玩了点小把戏,故意让零散兵力随便打,让土著降低了警惕心理后大胆上前到两三百米的距离……然后就给己方的重机枪当了靶子……
重机枪打这种列着密集队形的步兵方阵,比火炮还要靠谱……火炮射程有限,一分钟也就两三发炮弹,炮弹就算威力大但是爆炸范围也是有限的。
同时土著步兵的阵列虽然也说是阵列,但也并不是什么人挤人的那种,而是士兵和士兵之间有一定间隔的,如此下来,其实少量火炮在短时间内的炮击,给敌军造成的伤亡其实是有限的。
但是重机枪就不一样了,每分钟几百发子弹的射速,两挺机枪一起开火就是一千多发的射程,这么近的距离,这么明显的集团目标,只要射手不是傻子,不手抖,那么基本没有打不中的理由。
这重机枪一开火,对面的土著就迎来了瞬间惨重死伤……最关键的是,等这些土著反应过来想要转身跑路的时候,重机枪还在对他们进行扫射……土著从三百米左右的距离转身跑路,但是重机枪的有限射程却是可以达到一千米。
这意味着他们一路跑,楚军的重机枪还是在一边扫射。
实际上,大部分死伤的土著士兵都是在转身跑路阶段出现的……不是什么崩溃导致的死伤更多,纯粹就是土著正面进攻遭到扫射后,在很快的时间里就反应过来并转身跑路了……纯粹是时间影响。
重机枪的大发威风,直接导致了战场上的重大变化。
再加上开火后,一门七十毫米步兵炮以及两百支的二十五型连发步枪也在开火。
多方面的火力覆盖之下,同时当地的地形还都是平缓地带,这些土著士兵基本都没能逃过楚军的火力覆盖,最终没能逃出战场。
倒是一些聪明土著反应过来后,直接趴在地上逃过了一劫,然后当了战俘……
前线指挥官的胆大心思,土著的轻敌,重机枪的巨大威力,再加上七十步兵炮以及连发步枪的凶猛火力,多方面导致了这一场土著死伤八百多,被俘虏两百余,而楚军自身一个战斗伤亡都没有出现的夸张战绩。
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那些冲的最靠前的土著士兵,其实也没能靠近楚军步兵两百米内的距离,更别提对楚军造成什么杀伤了。
西非陆军司令部对这一场战斗进行了反复研讨,并再一次向前线询问了结果,确认了真实性后,开始往非洲陆军司令部传递,不出意外,后续这份报告将会一路传递到金陵城,供金陵城内的军方大佬以及参谋部里的高级参谋们参阅。
甚至有可能对未来大楚帝国陆军的重机枪的装备,运用,甚至整个陆军的装备研发和运用,乃至战术上的变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为这一场战斗力,重机枪表现出来的战场统治力实在太强了。
而上一次给大楚帝国陆军的将领们带来如此深刻影响,并为此彻底改变整个陆军军事战斗编制以及战术,乃至战略的武器,还是十八型步枪以及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
后装线膛枪炮当年出来并计划同时装备陆军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战场统治力可谓是彻底改变了楚军。
由此让楚军彻底放弃了线列战术,进而开始使用散兵战术,由此形成了楚军对欧洲人军队的彻底吊打时代。
而在这之前,虽然楚军装备的火帽击发枪面对欧洲人的军队也有优势,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将士们的素养上,以及规模庞大的兵力,尤其是海量的前装滑膛炮上。
但是对上同样使用燧发枪,玩线列的军队,说实话火帽击发枪以及更好的前装滑膛炮并没有在武器性能形成跨越式的绝对代差。
然而后装线膛枪炮却是形成了这种绝对的代差,进而导致了楚军的全面改革。
现在,重机枪的出现,同样也导致了类似的效果……当然,效果要小得多,没那么夸张,但这依旧是一项足以引起军事变革的重大变化。
先不提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化,而在西非地区,战争还在继续着。
西非地区里数百名楚军的乙等常规军队,再加上两千名左右的印度军团仆从军,从沿海地区分三路向北横扫。
尽管看似进攻速度缓慢,整体的向北推进速度不快,但是战果却是极为辉煌。
短短一个月里,就击溃了四五个土著的部落,并把战线往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
这个一百多公里……指的并不是单纯楚军向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而是指这一百公里范围内的土著都被尽数歼灭或驱逐或俘虏。
这片地方,后续将会成为楚国人开辟种植园的新殖民地,纳入黄金州的直属管辖范围内,而不是和以往那样,只是名义上对这些地方拥有管辖权,但是上头的还尽数都是土著……
后续黄金州总督府衙门,将会对这一片地区进行后续处理,比如把金矿拍卖出售,然后把大片的土地也挂牌租给那些农业公司……
至于普通的移民,那是别指望了……
这个别指望,不是说移民别指望,而是总督府别指望……因为楚国人根本不会去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玩什么移民,哪怕免费分给他们每人几百甚至更多的土地……蛮荒之地的土地没啥意义。
如今楚国人如果要移民话,首选移民目的地还是北美地区……如今北美地区正在进行东部大开发,广阔的北美洲中部以及东部地区都等着大量的楚国人去填充呢,那里气候和本土差不多,很多地方气候良好,而且很多地方,尤其是东部地区经过欧洲移民者的多年开发,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
当地有着大量等待免费分配给移民的肥沃土地,也没啥土著威胁,而且还是直辖领地,任何法律政策、都和本土都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