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建成后,没能用来建造大吨位的船只,实际上就是一种产能浪费。
不过太平洋航运公司和江南航运公司以及其他几家远洋航运公司的激烈竞争,让各大航运公司对大吨位豪华客轮不停的追逐,从一万吨再到一万四千吨,到现在的一万六千吨,还有在建中的一万八千吨甚至设计当中的两万吨的大型豪华客轮。
这些大型豪华客轮的建造需求,才让松江海军造船厂这样的大型造船厂的大吨位干船坞不至于浪费。
要不然的话,在这年头里除了海军的战列舰以及各大航运公司的大型豪华客轮,还真没多少注册吨位万吨以上的巨轮了……
实际上当代的各大航运公司主力客轮或运输船,普遍都是登记吨位几千吨的船只,两千吨到五千吨登记吨位的客轮,才是当代民间运输船,不管是客运船只还是货运船只的主力。
至于万吨以上的船只,那都是各家航运公司的招牌……如其说用来做生意更不如说是用来当招牌,彰显公司实力以带动旗下的普遍客轮船只业务……
所以这年头的客运市场,实际上赚钱的都是中小客轮船只。
而大吨位的豪华客轮生意虽然也很不错,经常可以看见爆满的情况,乍一看似乎很赚钱,但是考虑到昂贵的建造成本以及同样高昂的运营成本……想要靠着豪华客轮大赚特赚其实不太可能!
不过各家航运公司依旧对大吨位的豪华游轮乐此不彼,就是因为大家看重的并不是豪华客轮本身所带来的经营收入,看中的是对公司品牌的提升,对其他客运业务的拉动。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增加豪华客轮的营业收入,各大航运公司还会在豪华客轮上推出来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也就是吃喝玩乐。
普通旅客坐普通船只,给航运公司带来的只是单纯的船票收入……但是中高端旅客乘坐万吨以上豪华远洋客轮,给航运公司带来的可就不仅仅是船票收入了,还有诸多增值服务的收入。
因为各家航运公司在各自的豪华客轮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吃喝玩乐一应俱全,而在动不动一个月甚至更久的跨洋旅行里,不怕你不花钱……
各家航运公司的豪华客轮要依靠船上的增值服务来获得更多的收入。
不过即便如此,豪华客轮的日常运营就算看上去很赚钱,然而考虑到其高昂的建造成本,最终把船只的成本折算进去的话……航运公司在豪华客轮上赚的钱,其实并不多。
真正赚钱的主力,还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几千吨的中小型船只。
只是这些事情很多普通人并不知道而已,就和很多普通人不知道后世诸多奢饰品品牌,动不动几十万,上百万售价的高端系列基本都是摆来看……一年到头也卖不出去多少营收。
真正让公司赚钱的都是走量的平价款……赚的是模仿富人生活的中高收入者的钱。
至于真正富人的钱?
富人一共才多少啊,就那么点富人一天到晚花钱又能花几个钱啊?
所以但凡有点追求和能力的大型企业,都懒得做所谓富人的生意,钱难赚还屁事多,哪有割中低收入者的韭菜轻松愉快啊!
大楚帝国的很多客运航运公司,走的路子其实和后世的奢饰品公司也差不多,豪华游轮是用来看的,彰显实力的,至于真正赚钱的,是那些不起眼的普通客运船只了。
而宋二牛的服饰公司也差不多,宋二牛的服饰公司里也有高中低几个品牌的成品服饰,品类也从昔日的单纯帆布服饰扩展到了各种面料的服饰,去年甚至还推出来了高端定制职业装品牌呢。
但是宋氏服饰公司的主要营收,依旧来自于牛仔牌帆布服饰,而这一品牌的帆布服饰,其实说白了就是工作服……以耐磨,方便工作,便宜为核心竞争力。
而牛仔牌帆布服饰的主要用户,就是广大底层的普通人群,尤其是矿工,工厂里的工人乃至农村里的普通农民们都是宋氏服饰公司的重要客户群体。
美洲地区里的广大底层老百姓们喜欢穿宋氏服饰公司的牛仔牌帆布衣服,这才堆出来了宋二牛这么一个百万富翁……
如果是靠高订呢料职业装、传统丝绸汉服这些所谓的高端品牌,宋二牛早破产了……
而宋二牛的服饰公司的主营帆布服饰业务,对各类帆布的消耗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北美市场上的成衣竞争越来越激烈,宋二牛这一次回国除了相亲、显摆外,也想要在本土找到适合的帆布以及其他各种面料的供应商。
省却贸易公司的步骤,尽可能的拉低原材料的供应成本。
低端成衣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的,想要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那么售价就不能太高,而售价不能高的话,那么各方面的成本,尤其是原材料成本就必须控制住。
如今通过贸易公司采购各种面料的成本太高了。
如果能够在本土找到适合的供应商直接采购并运输到北美去,那么这一块的成本还能再压下来不少。
此外,宋二牛也打算在本土设立一家分厂,把畅销美洲市场,深受当地民众欢迎的牛仔牌衣服就地生产,并全面推向本土市场!
这一次回本土,他是带着野心来的!
昔日的东家大小姐他想要,本土成衣市场他更想要!
第907章 排场和电报
宋二牛下船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带着一票随从返回家乡,而是准备到松江城北城区里里久负盛名的高端饭店‘苏州河饭店’下榻,准备摸清楚本土里的帆布等重要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以及成衣市场的情况。
当然了,也没忘记寄信回家,告知父母以及大哥自己的相关情况,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回到了本土,但是要在松江城里处于一些生意上的事情,预计要在松江城里停留少则半个月,多则月余后才能返回苏北老家。
这一次回本土,相亲是一方面,但是趁着这一次回本土打通原材料供应以及开拓本土市场也是宋二牛此行的重要事务。
要不然他也不会带着秘书室的室长以及两个秘书一起回来了,就是为了处理商业上的诸多事务。
下船后,宋二牛的私人管家先行一步,通过和太平洋航运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马车租车行联系,租用了多辆四轮马车使用。
其中一辆最为豪华的四轮马车作为宋二牛的临时座驾,一辆乃是随行两个贴身侍女的用车,还有一辆是秘书用车,一辆是管家随从用车,还有一辆则是安保人员用车。
除了宋二牛的座驾外,其他马车的尾部也装上了大量的行李箱,就这还装不下,不得不租用了两辆马车专门装运行李。
宋二牛这一次回本土,是回家相亲兼商务工作,而不管哪一种都需要宋二牛保持体面。
这出行的排场是不能小的……要不然的话,谁知道你一个美洲跑回来的年轻人是哪根葱啊?
还是那句话,不把排场摆出来,谁搭理你啊,到了松江想要接洽原材料供应商恐怕连人家负责人都找不到……
你说你在美洲有一家大型成衣工厂,牛仔牌帆布衣服畅销整个北美,但是鬼知道你说的是真是假……
毕竟当代的信息传递还是比较缓慢且狭窄的……本土和美洲之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呢。
大楚帝国的时代,乃至原时空的十九,二十世纪里,信息的传递其实都局限性非常大,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报纸,电视,书籍,人们的认知很有限的……要等到互联网发展成熟后,大量信息被搬运到网上后,人们才能够方便快捷的接受到各方面的信息。
所以互联网时代,也被称之为资讯爆炸时代,信息,尤其是专业信息或知识变的简单易得,甚至是免费可得。
在公共互联网里,你可以免费的获得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知识。
而这在之前的二十世纪是无法想象的,更不是现在的大楚帝国所能想象的。
毕竟现在的大楚帝国,信息的载体还是以纸质文字为主,别说电报了,连图片都还没有多少呢。
尽管现在已经有了轮船和铁路,但是远距离信息交流依旧比较困难,只能依靠文字信件以及手绘图片或最近几年刚出来的照相机拍出来的相片……不过照相机目前还是非常不成熟,主要是感光材料以及基片的技术还不咋地,照相机的使用非常的复杂以及麻烦,而且成本非常高昂。
所以虽然哪怕是在承顺三十年初的时候,大楚帝国实际上就已经搞出来了最原始的照相机,拍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但是那张照片光是曝光就花了半个小时。
后续多年的持续改进,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不过当代大楚帝国的照相机依旧没能发展到后世的那种成熟照相机的程度,价格昂贵,使用麻烦,成像质量也不咋地,并不具备大规模商用的条件。
所以目前照相机只在特定领域里有所应用,主要还是官方机构使用的比较多,普通人使用极少……很多人连听都没有听过,更别提什么大规模商业应用了。
没有图片的情况下,信息的载体以及只能是文字为主,手绘图片为辅。
同时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也非常麻烦,因为目前还没有电报……
对比机械,尤其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快速进步而言,大楚帝国在电磁方面的研究还是有所落后……
毕竟大楚帝国的崛起时间其实不长,满打满算才三十几年,这三十几年里身为帝国掌控者的罗志学,他不仅仅是要搞出来什么电报,蒸汽机,实际上罗志学是需要从头开始建立整个科学体系,从教育再到科研。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楚帝国要做的是在短短二三十年里,迅速填补并跨越人类历史上数百年的积累。
而帝国的投入力度是有限的,不可能说每一方面都能照顾到……因此帝国在教育以及科研领域方面的投入,长期以来都是倾向钢铁煤炭为代表的重工业以及延伸出来的造船,火车,机械等重工业领域。
其次则是重点投入保障民生方面的,比如农业方面的相关研究,其中的粮种培育()包括各类经济农作物),畜牧培育,水利设施的研究以及建设,农业农具的研究以及推广等都是大楚帝国长期以来的科研经费重点投入项目。
还有关乎大量民间就业,经济龙头的一些行业,比如纺织业……别看纺织业只是个轻工业,乍一看似乎不重要,但实际上纺织业在中前期工业发展体系里是非常重要的,起到的是工业经济龙头的作用,在大楚帝国了纺织业长期霸占帝国工商业经济体系里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什么钢铁采矿,轮船火车和纺织业一比……那就是个渣渣!
甚至不客气的说,大楚帝国了的一大堆看似很重要的重工业,其实都是靠着国防工业以及纺织业活着,而国防工业的体量远远没有纺织产业大!
别看一艘战列舰一两百万楚元,出口的楚国军械武器也都贵的要死,但是能卖出去多少?
大楚帝国海军从头到尾,一共就订购了两艘万吨战列舰而已……就这还嫌贵,如今开始搞七八千吨的次等战列舰了,就这也没多少,一共才打算建造六艘而已,最终能建造多少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听上去海军有六百艘战舰似乎很多,但是你要知道,这六百艘战舰可是过去将近二十年积攒起来的……可不是每年都建造六百艘。
出口的武器装备虽然卖得很贵……但实际上出口总量并不算大,哪怕帝国的各海外军火商们不惜挑动土著之间的战争来获得更大的武器销量,但实际出口总量并不大……
而且军火商赚钱,不代表着兵工厂赚钱……因为军火商从兵工厂采购的价格,还是以国内价格为主,什么火绳枪,燧发枪之类的都便宜的很,至于人家拿到海外殖民地卖多少钱,那是人家军火商的事……
当然了,大楚帝国的所有海外军火商的背后,都是国内五大武器公司持有股份,海外军火商赚的钱也能反哺到国内本土的兵工厂。
然而,这量就这么大一点……对国防工业的上游产业,比如钢铁,煤炭,机械以及相对应的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很小的。
还说那句话,人家武器公司出口武器大把赚钱,而且把单价卖的跟天价一样,并不意味着人家武器公司采购原材料,设备的时候也会加价……更不会加量。
大楚帝国的武器出口,信奉的是把少量武器卖出天价,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低价倾销来获得更多的销量。
所以别看武器出口金额大,但其实武器出口数量不多……
楚国武器,在海外代表的是高精尖的昂贵精品武器,可不是什么走量的廉价武器。
这样一来,五大武器公司是赚钱了,但是对于国防产业的上下游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带动作用。
真正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还是纺织业这种看似不起眼,似乎也没啥技术门槛,是个人都能投资干一把的纺织业。
无他,纺织业体量足够大!
大楚帝国的纺织业除了供应本国五亿多人口外,还供应印度,西亚,欧洲,非洲等各大洲数以亿计的人口穿衣需求。
这加起来是十几亿人的纺织市场呢,而且这纺织业的核心并不是大楚帝国里传统的昂贵,作为奢侈品的丝纺,而是便宜走量的布纺以及毛纺。
庞大的需求,庞大的产量,进而催动了同样庞大的机械设备需求,交通运输需求。
不说别的,只说这两年兴起的新型棉纱技术,直接影响到了上下游无数企业,汉天机械公司研发出来了新型棉纱机,还有其他诸多厂商配套供应的新型设备,这些设备背后还有诸多零部件,材料供应商,重型工业设备供应商等等。
光是一个新型棉纱技术的兴起,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数以千计的机械、冶金相关厂家。
这还是新型棉纱技术兴起后,大楚帝国的棉纺产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机制布匹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多更廉价更好的布匹开始供应国内,后续必然也会供应海外市场。
围绕着新型棉纱制造的布匹,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又牵扯到了棉纺行业本身的相关产业链,比如织布,印染,成衣,还有运输,销售等等。
从头到尾,纺织业几乎和整个工业体系都能扯上关系,并且影响重大。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在纺织业这个核心产业里,一直都是投入相当多的研发经费扶持以及政策扶持的缘故。
为了让帝国的棉布卖到欧洲去……大楚帝国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打一场欧洲贸易自由计划。
今年春天刚把西班牙干趴下,如今正琢磨着杀入法兰西,获得庞大的法兰西纺织市场……
而类似纺织业的其他一些核心民生产业,是大楚帝国多年来的投入的主要方向,相对来说其他一些暂时没能影响民生的产业投入就少了一些。
电磁方面的科研投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都没有太多……这并不是罗志学不重视也没有投入,实际上罗志学对电磁相关领域的研究一直都比较重视,科研投入也都不少。
但是事情都得分先后,而帝国在科研领域能够投入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这甚至都不是说钱不钱的问题,毕竟对于一个大一统,自己发行货币的国家而言,其实钱这东西没啥实际意义,只是一个维持统治的工具而已。
这里说的可言投入,指的是所谓科研经费以外的东西,比如说顶级科研人员,顶级科研设备。
而这两种,都不是钱能够短时间解决的!
顶级人才的出现,除了培养体系外,其实也看运气……顶级科学家不是大白菜,不是你想要培养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来的,这还得看人才自身的天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