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想,孙旭才发现还真是这样!
自己能够得到王科长传授,一方面是早期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技术值钱,王科长传授起来也没啥太大心痛的感觉,反而是想着早点把孙旭教出来减轻他的工作强度。
再者孙旭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传授自己技术的王科长一直都很尊敬,长期执行的都是弟子之礼,这要是放在其他不少行业里,其实就是师傅和学徒之间的关系。
只是人家王科长不认而已……
等到大家都知道新技术值钱的时候,孙旭在新设备领域里基本都能出师了……这个时候王科长干脆也就默认了双方上下属兼师徒的关系。
毕竟教都教了,这技术也不能再从孙旭的脑袋里再掏出来……
再加上孙旭一直以来都很尊敬王科长,王科长也的确也是比较欣赏孙旭的勤奋好学,如此干脆也就默认了……
只是最近一年来……嗯,就是大家都知道这技术值钱的时候,王科长就没有亲自带过其他机修师进入这个行当了,有时候还会对孙旭暗示说什么技术不可轻授,要看品性之类的话。
所以孙旭在过去一年里,在带下属的时候,也会也不知觉的私藏一些核心技术,并没有尽心的教给自己手底下的几个机修师。
倒不是说担心教会徒弟就饿死师傅……
只是手底下的那几个机修师和自己无亲无故的,平日里也只是普通上下属关系没啥特殊之处,那几人也没有当初和孙旭那样对王科长鞍前马后的觉悟!
如此情况下,孙旭自然不会倾囊相授,只是教一些普通的技术,能够帮自己打个下手就行了,再多的话没有必要。
教出来对自己也没啥好处,这些人对自己也没啥特殊之处,更谈不上什么欣赏人才之类的……费那心思干嘛!
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华纺织公司在两年之内依旧只有王科长和孙旭掌控全套的新设备的相关技术,和这两个人在后续一年里在技术方面进行藏私有一定的关系……要是这两个人真的倾心教导,不说多,但是再怎么样也能够培养出几个人才出来的。
但是他们没有!
孙旭由己度人,觉着其他工厂里的新设备技术骨干大概率也不会轻易把技术扔出去。
尤其只是一些普通机修师基本是别指望能够学到新技术了。
学习技术嘛,这是有门槛的……这种门槛也不仅仅是天赋和能力,还有其他方面的。
就算是现在的孙旭招人,其实也没有想着说会对招进来的人倾心传授……还是那句话,没那必要。
分厂的新设备相关的技术问题,他其实一个人就能够搞定,他需要的并不是另外一个自己,而是几个能够给自己打下手的下属而已。
所以教是会教,但是也只会教一些普通的技术,至于真正的核心技术……以后再看吧。
这一点,孙旭也没有藏着掖着,他直接告诉了这几个中专出身的年轻机修师,教他是会教的,但是能不能学到真本事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看他们自己……这话的意思就是:有机会,但是机会需要你们自己争取!
至于怎么争取机会,自己领悟去!
反正除了天赋和努力外,其他方面也不能落下……他孙旭都对王科长执弟子之礼呢。
虽然王科长并不承认孙旭是他的弟子……
——
孙旭的话里话外说的比较现实,但是这几个年轻人听罢后却是很欣喜的留下来。
有一定的机会,总比没有机会好!
只要学成出师,那就是保底都是上千年薪,从此走上人生的新高峰……哪怕无法学到核心技术,但是只要能够学到些许皮毛,按照现在的新机修师的市场行情,那也是二三十元楚元月薪起步,技术稍微好一些都能拿四五十元月薪呢。
新机修师在目前,可是正儿八经的高薪行业,很多所谓的高层行政管理们,待遇都没新机修师的核心技术骨干拿得多……所谓的管理人员,那是一抓一堆,但是新机修师你想要找一个可难了。
这几个抱着学技术心态来的中专生们,也很清楚在孙旭手底下算学不到核心技术,但是只要学得部分那也是人生赢家。
新招募了十来个新机修师,再加上总厂那边借调过来的十多个人手,孙旭开始带着三十多人的机修师团队对刚运输抵达的第一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
第二分厂是要进行全面升级的,这所需要安装调试的设备非常多,仅仅是第一批生产线就足足有三个大型的车间。
孙旭带着人埋首其中,和设备厂家派来的工程师一起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
这部分工作非常的繁重而且重要,虽然有设备厂家的工程师协调,但是这些设备厂家的工程师,也只是熟悉他们自家的设备而已,而如何把诸多设备按照生产的要求组合起来,并调试好,形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这就需要孙旭带着人亲自忙前忙后了。毕竟孙旭虽然挂着机修师的名头,听上去似乎只是个修理机器的,但实际上他并不仅仅只是个修理机器的……修理机器只是他一部分,甚至是很次要的工作。
他在这一阶段里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安装和调试生产线……等到生产线投产后,则是维护保障生产线的运转,同时要根据生产部门给出来的诸多技术参数,对生产线进行调整,改进。
严格上来说,他负责的其实是生产工艺的实现……其他技术部门研发出来什么新技术的话,如何把新技术实际投入到生产当中,这就需要孙旭这样的机修师来调整改进生产线上的诸多设备了。
当然了,生产线如果出现什么问题了也要进行解决,所以修理机器什么的也必不可少。
安华纺织公司的生产线,有不少独家的生产工艺!
所以新型棉纱生产线,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安华纺织公司的核心工艺技术,能够生产出来带有自家优势的棉纱产品。
同样设备,同样的原材料,但是不同厂家生产出来的新型棉纱却是有巨大差别的……其中存在着质量,规格以及成本上的差别,就是因为生产工艺的不同而导致的。
而安华纺织公司的新型棉纱生产线,都是王科长是根据生产部的诸多技术要求,反复摸索改进而来的,技术含量其实非常高。
就连孙旭自己目前也只能原样复制。
但是想要针对新的技术,亲自对生产线进行改进的话,还差些了老大一截呢。
他的积累还没到那个层次,这里头需要学习的东西可太多了。
当然了,现在的孙旭自然也不需要亲自改动生产线……第二分厂的生产线核心构架都是照搬总厂的,而针对生产中端产品的情况下,该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细节改进,王科长也早早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改进,孙旭只需要拿着设计图纸把生产线搞出来就行。
不过即便如此,技术含量也非常高,尤其是一些精密关键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非常的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根本不是普通机修师能够搞定的。
所以就经常出现了很搞笑的一幕,孙旭这个分成机修科的科长在前头一个人干活,后面十几二十个机修师眼巴巴看着……
而看着这一幕的时候,孙旭多少也理解了当初王科长为什么会栽培自己了……尼玛这场面看着都不爽。
自己这个当上司的辛辛苦苦干活,一群下属却是在边上看着,这还有天理?
只是很多精细的工作还真不能让他们去做,只能自己亲自上。
又是一天忙下来后,孙旭临近下班的时候才回到办公室里,都忍不住自己给自己锤一锤肩膀……累啊!
坐下来思量了片刻后,他就把外头大办公室里的一个年轻人喊了进来。
孙旭叫进来的年轻人名唤苏宏达,一个今年才毕业的小伙子,长的其貌不扬,甚至有些丑,个子虽然高但是太瘦,因为太瘦,所以面孔都显得有些皮包骨。
他自己都在同事面前自嘲为竹竿!
只是人不可貌相,这人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是实打实的江北第三技术学院出身,这学校算是江北省里很不错的中专学校了,学的也是机械专业。
之前面试的时候,孙旭就知道这人基础理论非常扎实,动手能力也强,脑子也灵活学习上手能力比较快。
这也是孙旭当初招下他的缘故。
后来他学习能力还不错,半个月后就能够给孙旭简单打个下手,这让孙旭看到了两年前的自己。
当然,只说工作潜力,不是说相貌!
孙旭可比他帅多了,他早年刚开始追求孙孟氏的时候,可还不是孙科长呢。
两年前的他只是个拿十来块月薪的新机修师,工资都还没在百货商场里卖玉器首饰的孙孟氏高呢……
学历也没她高,孙孟氏是读完了初中的,而孙旭只是初中肄业。
就连家境孙旭其实也不如她,能够让非独生女的女儿都上女校,而且一直上完初中的家庭,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比当初的孙家强得多。
而之所以能够早早就博取孙孟氏的好感,除了他事业上的潜力外,也离不开他那张还算帅气的脸。
不然的话,两人的早期接触里,孙旭几次主动搭讪就不是搭讪,而是性骚扰了!
所以孙旭看到的两年前的自己,并不是看到当初年轻帅气的战舰,而是看到积极好学,态度也非常诚恳的自己。
当初王科长,兴许就是看到这样的自己,这才对自己多有指点吧!
倒是苏宏达进来办公室后,看见孙科长看着自己好一会都不说话,还以为工作上犯了什么错有些忐忑呢。
不过孙旭倒是没有感叹太久,而是迅速收回了心神对苏宏达道:“最近这段时间做的不错,保持着这个势头,我还是很看好你的!”
说着他从桌子上拿出来了一本书:“这书拿去看,尽快掌握!”
苏宏达低头看向孙旭手中的书,不由得眼神一亮,这不是什么普通的书籍,甚至都不是外头能够找到的公开书籍,而是他们安华纺织公司的内部技术资料……说是书,但实际上就是一大堆资料文件简单线装在了一起。
他也在几个组长的手里看到过这书,不过他接触不到,因为那几个组长根本不给普通机修师接触的机会。
如今孙科长却是亲自给了他一本,这意味着什么苏宏达也很清楚……当即接过来躬身道:“多谢科长栽培,宏达一定努力学习,绝对不负科长厚望!”
孙旭微微点头:“行了,不用客气!”
“对了,这书是我们厂的内部技术资料,虽然不是什么绝密资料,但是也别泄露了。”
苏宏达点头道:“属下明白!”
挥挥手让苏宏达出去后,孙旭又重新坐下,给苏宏达内部资料书算是对他的奖励,但是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奖励……这份资料基本组长都能接触到,总厂那边也有一些机修师其实也有。
因为有心人费点心思都能搞到手……毕竟书这东西也能抄写的。
但是公开给他,意义不一样。
所以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孙旭就是看他这人还行,所以给他一个机会,至于后续如何,还要再看看。
如果人品还行,那么后续孙旭多少会教他一些实打实的技术,将来也能够给自己打个下手。
如果人品不行,自然就没有然后了。
孙旭固然想要一个得力助手给自己打下手,以减轻自己的工作量,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会教的。
如其培养一个白眼狼出来,还不如自己多辛苦一些呢。
第900章 王立清的野心
就在孙旭带着一群机修师们天天忙着安装调试第二分厂设备的时候,安华纺织公司的老板王立清也忙的脚不沾地。
连续好几天都是在接见或拜见诸多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潜在的合作伙伴,其中以销售渠道里的渠道商以及客户居多。
随着安华纺织公司的持续扩张,尤其是收购了隆东纺织公司改为第二分厂后,安华纺织公司的新型棉纱的产量持续攀升,而产能上升到了一定程度后销售方面自然也就遇上了相应的挑战。
倒不是说新型棉纱卖不出去,如今新型棉纱面世不过两年多,并且凭借着优秀的质量以及超高性价比迅速成为了市场的风向标,下游的各织布厂也顺应方向采购大量的新型棉纱,织出来性价格比更高的布匹。
因此目前来说新型棉纱依旧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程度。
对整个棉纱市场而言,目前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而新型棉纱的市场份额还处于高速攀升当中。
因此安华纺织公司哪怕是设立第二分厂后产量大增,这新型棉纱依旧是不用担心销量的。
问题是,棉纱也分中高低端,其中最赚钱的自然不是高端棉纱,虽然成本也高,但是售价更高,生产起来的话人均产值更高。
但是高端市场也是有限的,毕竟棉纺市场里的主流依旧是大量的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份额。
而这两年里几乎所有投产新型棉纱的厂商,为了追求利润几乎都在生产高端新型棉纱,这么多的大型综合纺织公司,再加上一批独立棉纱厂商都一股脑跑去做高端市场。
这高端市场自然而然的很快就饱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