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7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婆罗洲、爪哇岛也是类似,大楚帝国在这些地方推行移民开发已经十几年了,成效颇大。
  婆罗洲和爪哇岛里的人口,现在都是楚国移民居多,土著已经很少了,并且都集中在边缘少数几个偏僻区域,这些偏僻区域都是楚国为这些土著们规划出来的保留地。
  这种保留地政策,是楚国在南洋地区殖民开发的时候所设立的一种制度,意图降低土著们的反抗强度,后续针对暹罗以及缅甸地区搞出来的印度保留地,其实也是这种政策的变种。
  当然了,还有很多不识好歹,或者干脆没啥见识的南洋岛屿上的一些土著根本不搭理楚国,对于这些土著,楚国也没啥好办法,只能是一步步搞移民开发了。
  但是不管如何,这些地方的移民开发都会是定局。
  唯一还存在的问题就是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王国。
  该王国也是继缅甸王国、暹罗王国覆灭后,东南亚地区仅有剩下的一个大规模王国了。
  大楚帝国要把南洋地区变成自家的后花园,变成本土腹地,这亚齐王国自然是留不得的。
  而亚齐王国那边也是知道自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同时他们看到了缅甸王室的悲惨结局,又看到了暹罗王国高层主动投诚后所获得的优待后,也是萌生了想法,那就是主动投诚。
  但是他们和暹罗王国那边的高层投诚,然后当楚国人不一样,他们是希望投诚后获得一片保留地,继续当国王!
  简而言之,他们愿意把大部分领土都给楚国,只求楚国留下一片保留地给他们。
  楚国礼教部藩务司接到了亚齐王国方面的意见后,当地的外交官并没有擅自决定,而是把事情报告给了金陵方面。
  金陵方面的礼教部官员一番商量,又请示了罗志学后,觉得既然亚齐王国如此识相,愿意主动投献土地,也愿意协助楚国人把亚齐人迁移走。
  那么也不是不可以给一个保留地的优待。
  不过苏门答腊岛那边就别指望了,这地方属于南洋地区范围,而整个南洋地区都被大楚帝国纳入了直辖范围,不可能给你留下一大片的保留地,还让你保留政权体系的。
  吕宋群岛以及东印度群岛等地区的保留地,只是准许土著生活居住而已,可没说让土著们建立政权,这些保留地的行政管理还是由大楚帝国设立的保留地管理衙门进行管理的。
  所以就给了亚齐王国两个选择,一个是在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设立一个亚齐人的保留地,但是保留地由楚国人直接管理统治,亚齐王室可以接受楚国人给的户籍,为此楚国人甚至还能够给亚齐王国一个子爵头衔的优待。
  当然,亚齐王室也可以不要楚国的户籍,以普通人的身份继续留在保留地里生活。
  此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大楚帝国可以在印度东海岸地区给亚齐人划一片保留地,并准许亚齐王室在这里重建王国,保留国王的头衔。
  嗯,印度要是不行,非洲也可以……
  不过只给地方,至于怎么去,能带多少人跟你们一起去,那就是你们亚齐王国自己的事了。
  嗯,你也可以雇佣楚国的轮船帮你们运人搬家。
  只要给钱,啥事都好说!
  反正大楚帝国之前在印度东海岸,也划出了两片地方用来充当暹罗人和缅甸人的保留地,如今加一个亚齐人也不是不可以。
  不过亚齐人在详细的考虑之后,他们王室还是放弃了搬家去印度的打算……他们王室同样也打算放弃所有权利。
  毕竟大楚帝国那边给出了一个子爵头衔的优待,这个爵位在亚齐王室看来还是很有分量的。
  当一个天朝上国的贵族,哪怕只是个没啥实权的低级贵族,那也比当人生抵不住的保留地里的国王强得多啊。
  经过一番外交商讨后,亚齐王国最终和大楚帝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
  承顺三十五年四月,双方正式签署了条约,亚齐王室以及王国内的十多户实权贵族家庭共计一百多人举家入籍大楚帝国,并迁往新加坡生活居住,亚齐国王被册封为大楚帝国子爵,该爵位可减等承袭。
  大楚帝国在亚齐王国西部地区,划归了一片地区作为保留地,准许亚齐人在该保留地里自由生活居住,并接受大楚帝国在保留地设立的亚齐保留地衙门的统治。
  而其他地方则是由大楚帝国全面接管,并派遣移民过去。
  由此,南洋地区最后一个土著政权亚齐王国正式成为了历史。
  南洋地区,彻底成为了大楚帝国的后花园,下一步大楚帝国则是要把这个后花园打造为本土腹地。


第828章 曼谷的恶性竞争
  承顺三十五年夏六月,罗志学在金陵城里再一次召开了关于南洋大开发事宜的御前会议。
  不过和之前几次会议里军事议题占据了大量篇幅不一样,这一次的会议里主要议题还是移民开发议题。
  毕竟随着亚齐王国的主动归顺,如今在整个南洋地区里已经不存在土著政权,更不存在大规模的军事抵抗。
  往后数年整个南洋地区去的军事行动,都将会是治安作战为主,这种治安作战是属于常态,主要也是由当地驻军的丙等守备部队以及民兵部队所负责。
  至于那些正规军的话,甲等师干脆重新集中到了若干战略要地,如第八师这个甲等师,完成了缅甸地区的军事作战任务后,就驻防在达贡港军事基地。
  而第十四师则是调回了新加坡。
  毕竟这两个甲等师是大楚帝国在整个南洋地区里仅有的甲等师,他们所负责的区域可不是区区一个暹罗或缅甸,而是整个南洋地区。
  所以这两个师是需要处于一种随时能够奔赴任何一个南洋地区的战备状态,如此情况下自然不能驻防在内陆,而是需要驻防在方便机动的沿海军事港口。
  倒是乙等师可能会参与后续的一些治安战行动,如第三十六师,目前就是分别驻扎在曼谷等几个暹罗地区的重要城市兼交通要道,负责弹压暹罗以及周边地区。
  从云南调过来的第七十二师,则是驻防在西瓦城,缅甸东吁王朝遭到楚军进攻后,在战争期间主动放弃了其首都阿瓦城(曼德勒近郊),并在撤离前进行了坚壁清野,主动焚毁了城内的大量建筑,楚军占据此地后并没有在其废墟上建立新城市。
  嗯,缅甸巡抚的驻地也不在这,其实是在南边的达贡港,不过阿瓦城依旧是属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位于缅甸地区的中心区域。
  之前陆军进驻该地后,在阿瓦城废墟的西边位置驻防,建立了军事堡垒城市,该城也就被称之为西瓦城。
  而第七十二师的师部,就在这个西瓦城,当然了,偌大一个七十二师,其兵力也不可能都在西瓦城,实际上在周边的几个城市也有布防。
  整体来说,七十二师是承担了缅甸腹地地区的主要防务,同时也是应对莫卧儿帝国孟加拉方向的主要正规军部队。
  缅甸西部就是孟加拉地区,该地区在近百年前就被莫卧儿帝国吞并。
  而缅甸的西南部地区,则是阿拉干王国,不过该王国早已经是名存实亡,在十几年前就被楚军亲自干趴下了,后续又遭到缅甸王国的多次入侵,到最后阿拉干王国只剩下极为狭小的区域,其大部分沿海区域都被楚国所获得,大楚帝国以这些沿海殖民地,包括吉大港在内,再加上一部分从莫卧儿帝国里获得的孟加拉沿海地区,尤其是恒河入海口一带。
  最终设立了孟加拉巡抚地区,驻地吉大港。
  之前的缅甸事务,都是由孟加拉巡抚所负责的,不过拿下缅甸后,大楚帝国已经在不久前正式设立了缅甸巡抚一职,驻地缅甸达贡。
  从大楚帝国陆军在孟加拉以及缅甸还有暹罗地区的军属部署就可以看的出来,大楚帝国陆军认为当地已经不可能爆发什么大规模战事了。
  人家陆军把第八师调往达贡驻防,就是想着以后孟加拉地区乃至印度半岛地区有需要的话,可以就近把第八师这个甲等师也派过去。
  甚至陆军那边也还在考虑,是不是把第八师的驻地再往西边移动,驻防到孟加拉巡抚驻地的吉大港去。
  只不过因为暂时吉大港那边的基础设施还不太行,再加上那边也没啥战事,最关键的是人家第八师刚在缅甸打了一年多的仗,好歹要让该部队休整一段时间,再派往边地啊。
  因此该师的西调一事暂时也就落下了,但是……未来第八师肯定是用于孟加拉乃至印度方向的。
  如今的陆军,就没想过说继续在缅甸等地区里动用第八师这个精锐甲等师。
  当地的治安作战,有丙等守备师以及民兵足以,实在不行还有部分乙等常备师坐镇,用不着甲等师这种耗费庞大的精锐部队。
  大楚帝国每年花费那么多的资金养着这些甲等战备师,可不是让他们打治安作战,玩小打小闹的。
  如今大楚帝国对这些甲等战备师的使用上,基本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奔着灭国灭族去的。
  第八师、第十四师灭缅甸和暹罗,北美第十六师下属的新式混成营灭北美土著的一个数千人的部落等等,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不是奔着灭国去,那么这些甲等师还不如留在国内腹地训练驻防呢。
  因此目前大楚帝国里的二十几个战备甲等师(步兵和骑兵),基本都处于这种情况,一部分驻防在国内腹地的战略要地,如西安、郑州、徐州、汉天、九江、广州、松江、天津、沈阳。
  还有一部分则是驻防在边地,如中亚、西伯利亚、南洋。
  再有少数一部分则是驻扎在海外领地,如印度、北美、非洲。
  不过在真正意义上海外领地的甲等师其实很少的……目前偌大一个非洲,只有区区一个营的甲等师部队驻防在马普托……呢,这个营就是专门奔着当地的黄金去的,充当战略保护力量。
  而印度连带西亚,这么大一片地方,所有甲等师兵力加起来才两个……其中还分调了一个混成营去非洲马普托驻防!
  倒是中亚和西比利亚那边的甲等师兵力比较多,光是甲等骑兵师就有四个,这主要是当地以骑兵作战为主,而骑兵部队的话,大部分能够作战的骑兵部队都是甲等骑兵师,乙等骑兵师的话,机动性差甲等师太多。
  大楚帝国里的甲等师和乙等师,主要的差别就是配属的骡马数量的差别,由此带来的机动性差别以及成本高低。
  甲等骑兵师通常为重骑兵单骑三马,轻骑兵单骑双马,同时还会配属大量马车,快速机动的骑兵炮,快速机动后勤部队,其整体机动性非常强悍……具备独立的作战,甚至攻城能力。
  陆军对甲等骑兵师的要求就是:能够独自快速奔袭一百五十公里,然后对敌军目标发起进攻!
  之所以为什么是一百五十公里……那是因为楚军目前在实战中发现,当部队脱离港口、火车站这些交通运输节点后。
  部队依靠自身的后勤部队,采用马车运输方式维持补给,这个补给极限是在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这个一百五十公里,还得是平坦地形,有一定道路的情况下。
  如果是复杂地形,交通不便,那么这个距离还要再往下降低。
  一旦补给线超过这个距离的话,那么一线部队自身的后勤部队就不够用了,只能依靠后方组织更多的专业辎重部队,或者干脆征召民夫来运输补给了。
  所以这才有一百五十公里奔袭距离的标准!
  战争这东西,其实很多看似普通的数据,那都是实战中得出的总结,并不是拍脑袋而来的。
  甲等骑兵师的奔袭距离一百五十公里就是如此。
  而承担这种奔袭任务的甲等骑兵师,其实也和传统骑兵部队也没啥关系了,这都拉着火炮,带着一大票辎重上战场了。
  而且甲等骑兵师,其实大部分作战也不是在马背上冲锋,而是快速机动到目标后,下马步战……毕竟前方是敌人的城池或阵地,你总不能骑着马冲上去砍城墙不是!
  如此的大楚帝国甲等骑兵师,用更准确的军事术语来说,应该是:快速机动部队!
  这也是为什么甲等骑兵师这么耗钱的缘故……为了那个一百五十公里的快速奔袭,且保持独立作战乃至攻坚作战的能力,而且还得维持一定的补给自持能力……这所需要的马匹太多。
  然而乙等骑兵师的话,这就没那么多要求了,乙等骑兵师基本都是单人单马,也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更没有什么长途奔袭能力,其实这种乙等骑兵师,才是更符合近代骑兵部队的定义。
  但是在广阔,人烟稀少的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这种乙等骑兵的作用就不是很大了,毕竟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也不具备长距离独立作战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里的独立骑兵部队,普遍是甲等骑兵师的缘故。
  不过这种特殊情况也只局限在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如果是在南洋地区的话,则是没这种情况了。
  实际上,楚军在南洋地区里,连独立骑兵部队都没有配属,只有各步兵师里的师属骑兵部队。毕竟地形和环境不一样,对兵种的需求也不一样。
  到了现在的话,那么就更不用什么专业的独立骑兵部队了,在这种常态治安作战里,普通的丙等守备部队乃至民兵就够了。
  毕竟楚军打常态治安作战的时候,也不会搞什么长途奔袭,深入土著聚集的腹地里搞什么中心开花。
  楚军的常态治安作战,一向来都是非常保守的,就是从移民定居点里逐步往外推移……
  驱逐一地,占领一地,移民一地!
  然后再重复这个流程。
  至于远离移民定居点的区域里,其实大楚帝国一般都不太关心,更不会贸然派遣兵力进入其中……除非当地出现什么土著政权,搞出来正式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军队,但是这个时候往往出动的也不是什么丙等师和民兵了,一般都是乙等师调动主力部队压上去,直接把对面干趴下。
  而这种常态治安作战,自然是无法放在御前会议里进行反复讨论,罗志学随意吩咐了陆军那边几句后,就把话题转到了移民开发上。
  想要把偌大的南洋地区真正的变成帝国腹地,军事控制只是最开始的,大量的人口才是核心基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