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汗国,他们的部落首领可没这种好待遇,基本都死战了战争之中,少数逃亡到了俄罗斯人境内。
至于其他海外土著,那就更不用说了,楚国基本没有给过这些海外土著什么优待……因为他们缺乏对抗楚国的实力,无法给楚国带来什么好处。
这能够接受你投降,饶你一命,对其中的积极分子授予户籍,那已经算是很好了……大部分土著的命运都是死在战场上,要么被驱逐,还有一些被抓了当俘虏!
你一个土著国家或部落的实权派,这手头上不握着好几万大军,并且这好几万大军没有足够的实力给楚国造成一定的麻烦,你凭什么向楚国索要优待?凭你脸大啊?
不管怎么样,你都要给大楚帝国带来一定的好处,大楚帝国才会给你优待。
总不能因为你单纯的投降归顺,然后楚国就要接纳你,然后还给你开一个贵族头衔的优待不是。
这大白天的,做啥梦啊!
所以这些暹罗王国一些想要投诚的实权派们,发现卖国都卖不起价……
一开始他们还指望着投诚过去后,把王室以及其他实权派给卖了,多少能够给自己买个官帽子,甚至奢望获得大楚帝国的贵族头衔。
但是接触过后才发现……想太多了。
人家使者很明确的告诉他们,投诚过来是可以的,待遇也是有的,比如给予户籍,准许你保留一定的私人资产;如果不满意的话,我们还可以给你礼送出境,送你去印度或者非洲什么地方。
但是想要直接授予官位……我大楚帝国的官岂是那么好当的?
这没有经过审核,没有经过公务考试就想要当官?
你把我大楚帝国里众多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放在哪里?
至于爵位就更别提了,别说区区你了,就算是你们家国王投诚过来,能否获得爵位都不一定呢。
这卖国卖不出去价,抵抗又抵抗不了,能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卖不出价也得卖啊,总比等楚军杀过来的时候死翘翘好得多啊。
以后好歹还能够得到一个楚国户籍,成为楚国人呢。
于是乎,经过一番密集谈判后,大楚帝国礼教部藩务司的外交官,以一百五十张户籍、准许他们保留一定数额私人资产的条件,接受了十二位暹罗王国实权派官员、贵族的投诚。
这些人的投诚,还将会直接带动大约五万人暹罗王国的主力部队,即清一色装备楚国出口军械,配属火绳枪,滑膛炮,板甲,长矛的正规军的投降。
甚至这些暹罗王国的投诚部队,还将会配合楚军攻打其他顽抗的暹罗军队。
谈判达成后,藩务司的外交官们很快把相关的情况转交给曼谷的军方,也就是负责此地战事的徐佳琪近卫少将。
徐佳琪近卫少将,看着藩务司转交过来的一系列暹罗王国部分实权派主动投诚的报告书,都不知道该说啥……
按照这份报告书上说的,自己还没有开打呢,对面就已经投降了大半主力,包括曼谷周边的一支暹罗王国的主力军。
这后续从曼谷一路到暹罗王国的首都,沿途基本不会遭到什么军事抵抗,只会在暹罗王国首都那边,大约还有万人规模的王室直接控制的兵力会抵抗。
这意味着……战争还没有开始呢,对面就直接崩了,自己不用开一枪一炮,就能直接抵达他们的首都城外。
得,也不用折腾来折腾去,固守曼谷等待陆军进先攻了,自己都可以直接带兵杀到暹罗的首都阿瑜陀耶城。
甚至都可以不打仗,直接让那些投诚过来的暹罗投诚部队去打。
打仗嘛,能不自己动手还是别自己动手的好,毕竟打仗不管怎么样都会有损失,有伤亡的。
让这些蛮夷自己打自己去好了。
当即徐佳琪近卫少将下令,率领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前往阿瑜陀耶城。
同时下令投诚过来,并且位于曼谷、阿瑜陀耶城附近一带的三万土著投降楚械兵力打头阵,对阿瑜陀耶城发动进攻。
并且以私人名义承诺,率军拿下阿瑜陀耶城,围歼敌军的话,他可以为领兵的部分投诚将领请功,到时候说不准还能给他们争取一个更好的优待政策。
不过这些投诚的蛮夷兵围攻阿瑜陀耶城效果其实不咋地。
毕竟对面的王室控制的万余土著兵抵抗的很顽抗。
他们双方配属的也都是从楚国进口的一些火绳枪,长矛,板甲,轻型滑膛炮这些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没差距!
进攻方兵力虽然多了些,但是也没有形成绝对的围城所需的兵力优势,所以久攻不下。
但是真正让徐佳琪近卫少将无语的是,等他率领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四千余人抵达阿瑜陀耶城外,准备亲自督战让那些蛮夷土著兵力继续强攻的时候。
城内的暹罗王室派来了使者,表示愿意全盘接受楚国先前提出的一系列条件,并且主动表示,不仅仅接受原先的条件,他们还愿意放弃东北部地区的领土,暹罗王室愿意放弃王位,把整个暹罗王国彻底献上,只求当一个大楚帝国的臣子……
那个啥,投降后帝国随便给个子爵,不,男爵爵位就行。
如果爵位为难的话,爵位不要也成,您给个户籍,我就当一个普通的大楚帝国子民……实在不行,您把我当一个屁给放了,我麻溜的滚去去印度非洲!
总之,只要留我一命,其他都好说!
得……人家都直接把整个国家拱手相让了,连王位和保留地都不要了,这还打个屁……你总不能拦着不让人家投降吧。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近卫军第三暂编旅的试验训练计划,演练新武器新战术的计划也就彻底落空了……毕竟直到暹罗王室彻底投降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打出去哪怕一粒子弹呢。
充其量也就是进行了一场武装行军,然后战争就宣告结束了……
这让徐佳琪近卫少将很失望!
而陆军那边更失望……因为陆军的兵力还没开始动呢,结果暹罗王国就宣布彻底投降了。
这算啥?
第十四师以及第三十七师的不少军官们对此很不爽,这仗都没打,你怎么能投降?
你投降了没仗打了我的战功怎么办?
而且现在因为这两个师的兵力还没出动,所以别说战功了,尼玛连个军事行军的资历都捞不着。
亏大了!
不过基层军官们想法,显然动摇不了上层的想法,对面既然主动要投降,而且还是近乎无条件的投降,总不能拦着不让他们投降不是,所以新上任的暹罗巡抚都开始处理后续的一系列事务了,比如逐步接管,驱逐,安置。
大楚帝国接受的可是暹罗王师以及部分实权派的投降,对这些人,帝国会给予他们户籍接纳他们,其中少数人,比如他们的国王,实权将领到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优待,获得低级爵位,低级官位什么的。
但是,大楚帝国可没有说会接纳所有的暹罗人,更不会给所有的暹罗人发放帝国的户籍,顶多给他们留一片保留地……地方都选好了,在印度东北部地区。
藩务司那边觉得反正印度那边土著就挺多的,如今把暹罗人的土著赶过去,应该问题也不大。
至于这些暹罗人去到印度后,怎么生存以及和当地印度人会出现什么的矛盾和冲突,这是土著内务。
大楚帝国一向来不干涉土著内务!
顶多卖点枪炮板甲什么的给他们!
第819章 后装线膛武器初登场
大楚帝国在暹罗王国的行动,咋一看似乎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正儿八经的大仗一次都没有打……
也不能算没有,暹罗王国先投诚楚国的权贵们,自己倒是带着数万投诚兵力进攻了阿瑜陀耶城,和暹罗王室的万余人军队打了一场,加强起来也死伤了两三千人。
但是楚军自己却是没有打,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一枪未发,一炮未放呢,人家暹罗王室就主动投降了。
陆军那边更尴尬……陆军的兵力刚准备好,这严格上来说都还没有跨过边境呢,结果对面的暹罗王国就全面投降了。
虽然后续派兵前往接管的时候,也遇上了一些顽抗敌人,中间打了几次中小规模的战斗,但这些低烈度战斗不值一提。
可以说,这一次在暹罗王国的军事行动,甚至都比不上楚军在非洲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非洲的时候,打那些欧洲殖民者人家可很少大规模干脆投降的,一般都是玩命抵抗,实在扛不住了才会投降,有时候也会先一步跑路。
而打那些还处于部落状态的非洲土著,其实还要更凶险一些……那些非洲土著们人家才不管你先进枪炮……其实也搞不懂楚军的枪炮到底先进在哪,具有有什么威胁。
他们带着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在对抗楚军的时候往往抵抗的都比较激烈…当然,抵抗的激烈不代表他们能够给楚军造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整体来说,楚军之前也好,现在也好,在非洲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整体烈度还要超过在南洋半岛的暹罗之战。
这军事行动打了个虎头蛇尾,并不代表着后续的事情好处理,实际上后续的诸多事务处理还要更麻烦,更复杂,也是更加考验大楚帝国在新占领区统治力。
承顺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新任命的暹罗巡抚张玉龙抵达曼谷,并在曼谷设立巡抚驻地,同时设立一系列巡抚衙门属下的其他各项官方机构。
和巡抚张玉龙一起来的还有大楚帝国在地方的其他几套行政机构,如暹罗督察院、暹罗审判院、暹罗税务厅。
大楚帝国是把暹罗地区直接划归为一个省,进行全面的直辖统治的,所有行政机构的设置都是和其他省份一致。
省级的巡抚衙门、督察院、审判院以及税务厅还有军方的省守备司令部都是一应俱全。
而新设立的暹罗省,辖区为暹罗王国目前的所有区域和大楚帝国原有的殖民地曼谷,巡抚驻地为曼谷。
这升级的行政机构有了,不过地方机构还是很有欠缺……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还是当地移民不够多。
目前大楚帝国在暹罗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前殖民地曼谷,抛开驻军,官民不过大几千人数而已,而其他地方则是有零散的楚国商人移民。
除开军人外,官民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一万人出头!
想要真正的开发并实际控制暹罗地区,后续还得大量移民过来,充实暹罗地区的人口才是。
而大楚帝国在海外新占领区的行政机构建设,一般都是随同人口一起的。
组织一批移民,建立一批村镇定居点,同步建设村镇县各级实际行政机构。
而其他广大尚未有大量楚国移民的地方,往往是直接笼统的归属更高级别的府或省名义上统辖。
这一点不管是美洲非洲等地的海外领地,还是在南洋地区的新占领区都一样。
早些年马六甲以及爪哇岛、吕宋岛的时候都是一样,楚国先是把偌大一片地划出来设立某省,然后再进行移民,建立基本的移民定居点,有了人后设立村、镇、县三级实际性行政机构,如此逐步覆盖整个新占领区。
毕竟大楚帝国的行政统治机构,并不是用来统治那些土著的,而是用来统治自家子民的……
新设立的暹罗省也如此!
新抵达曼谷的暹罗巡抚张玉龙抵达曼谷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官民准备迎接即将从国内抵达的大量移民。
为了配合南洋大开发事宜,去年冬天的时候大楚帝国官方就已经开始组织官方移民了。
根据前期的准备,前期将会有第一批大约一万五千人官方移民会抵达暹罗地区,他们将会从曼谷登陆,然后以曼谷为核心点向周边地区进军,并沿着河流,交通要道等建立移民定居点,开垦当地的农田。
而这仅仅是第一批官方移民而已,后续大楚帝国还将会持续组织官方移民抵达此地,按照初步计划。
在承顺三十四年里,大楚帝国官方将会组织最少十五万官方移民抵达暹罗地区定局生活开发。
这说的也仅仅是官方移民。
而实际上这年头了大楚帝国的大部分移民,其实已经不是官方移民,而是自费移民了。
毕竟蒸汽轮船大规模应用后,航运费用大幅度下跌,船票价格也是大幅度下跌,同时大楚帝国的多家官办银行都提供低息移民贷款的业务,因此这年头的移民费用大幅度降低。
很多人也不愿意为了省点钱,就听从官方的安排去某些地方,他们更愿意自己贷款,然后选一个自己认为更好的地方。
暹罗省为了吸引自费移民,也是提出了相当不错的移民条件:首先自然是土地以及屯垦相关福利。
只要移民过来落籍,那么免费发放大量的土地山林,并且免除头三年的农业税,第四年和第五年农业税减半。
同时提供船票补贴,虽然不能全额报销船票,但是也会给予半数船票价格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