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价格方面的因素外,通常大楚帝国出口燧发枪的时候,还会带有一些政治附加条件。
比如奥斯曼土耳其,为了从楚国采购大批量的燧发枪,那可是付出不小的代价的。
比如默许楚国占据虹口港以及也门地区,还准许楚国在巴士拉开辟长期租借地,驻扎小规模的自保用的军队等等。
如果没有付出这些代价,当年的奥斯曼土耳其也不可能在大楚帝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家批量装备燧发枪的国家。
奥斯曼土耳其的近卫军装备从大楚帝国采购的燧发枪时,欧洲那一票国家还在使用火绳枪呢。
他们自己造的燧发枪?全天候击发率太低,根本就不能大批量的使用,也就是最近五六年里,欧洲国家,如英格兰,西班牙,法兰西等国家,才逐渐解决燧发枪击发率低的问题,开始陆续批量装备全天候击发率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燧发枪。
所以燧发枪这玩意,大楚帝国卖是卖,但是基本都是针对土著国家官方采购,要么高价,要么附带大量的附加条件,基本没有纯粹的普通出口,就算有,那也是为了打广告,或者为了其他一些间接的利益。
比如挑动战争之类的。
楚国人的一些军火商人下面的代理商,就很喜欢先免费送一批性能先进的火绳枪或燧发枪给土著国家,鼓动他们打仗。
等双方打起来了,就开始大批量的卖火绳枪或燧发枪,这个时候价格往往就非常昂贵了,一支火绳枪卖上二三十楚元都是有的,燧发枪更贵。
滑膛炮这种战略级别的武器,那更是昂贵无比,成本不过数十楚元的铁铸滑膛炮,大楚帝国的军火商往外卖的时候,那都是好几百楚元。而且别看贵,贵那也是有贵的理由,大楚帝国出口的铁铸滑膛炮,性能可是比土著国家铸造的青铜火炮还要更强悍。
在当代的海外土著各国军队里,唐械军队,往往就是精兵的代名词,如奥斯曼土耳其的王室近卫军,最近十年在部分战斗力表现的非常抢眼。
什么,你嫌贵不买?
呵呵,你不买,不代表你的敌人不会买啊!
这敌人都买了,你能不买?等着被灭国吧!
因为武器性能优秀,性价比比土著自造也好,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国敌军军火商们经常自己鼓动土著之间开战,创造业务机会,因此大楚帝国的海外军火贸易是很赚钱的,动不动就是好几倍甚至十几倍利润的。
同样这也是大楚帝国为什么要把海外的武器贸易纳入专营,同时禁制国内的武器公司自行出口武器,必须由各区域的官办武器贸易公司进行出口的缘故。
利润太高,为了避免国内自家武器公司的竞争,导致国外武器价格崩盘,同时乱七八糟出售武器进而导致不符合帝国利益,所以大楚帝国是把海外地区的武器贸易纳入了专营。
每一个区域都设立一家官办武器贸易公司,全权负责该区域里的所有武器出口生意,目前一共有扶桑武器贸易公司、中亚武器贸易公司、南洋武器贸易公司、美洲武器贸易公司、印度武器贸易公司、西亚武器贸易公司、非洲-欧洲武器贸易公司七家武器贸易公司。
各自负责一个区域,互不干涉,避免竞争。
如此才维持了海外武器市场的超高利润以及繁荣。
在大楚帝国完善的海外武器贸易管理制度下,燧发枪的出口可不是说土著想要买就能买的……其实也行,就是价格太贵。
这些荷兰人如今手里头有了黄金,并且预料未来还能获得大量的黄金,他们自然也就想着升级武器装备,火绳枪这玩意虽然也能欺负欺负土著,但是性能还是太差了,而且非洲这地方,因为大楚帝国的非洲-欧洲武器贸易公司积极开辟市场,搞的非洲这边,尤其是非洲东部区域里火绳枪是越来越多了……这些荷兰移民们就想着搞一批更好的燧发枪,以对那些非洲土著们保持火力优势。
就算是价格昂贵,但是他们也出的起!
所以他们就想要找到那个楚国商人,看看能不能采购一批燧发枪,再买一批火炮。
有了想法,同时口袋里也有黄金的他们,很快就派人去找楚国人的商队了,这好说好歹后,他们派人的代表来到了马普托。
这个小港口以前在葡萄牙人手中的时候,其实没得到过什么开发,连城堡什么的都没有,只是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补给站而已。
楚国人去年来到了这里后,在这里派驻了三百多名的士兵,并修筑了了城防工事的,一些要钱不要命的商人也很快追随着军队的步伐来到了此地。
这些商人当中,孟修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四十岁还不到的他,已经是个老贸易商了。
三十几年,国朝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少年时期的他就混在一支海商队伍里,平日跟着东家做生意,偶尔抢个船啊啥的。
那年头的海商嘛,基本都这样。
国朝成立后,孟修的东家和那年头大部分海商一样,选择了归顺,归顺后在帝国控制海域里,就老老实实的做生意,离开了国朝控制海域,到了南洋一些偏僻海域后,自然是继续干老本行。
一直持续到各大武器贸易公司合并为西洋武装贸易公司和东洋武装贸易公司,孟修的海商兼海盗生涯才告一段落。
他试过回国做点普通生意,当个体面人,但是发现国内很不好混,工商业虽然赚钱,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
孟修他一个只会航海和杀人的商人,在国内说实话,真心混不下去……
两次投资都失败了后,孟修干脆也不在国内做生意了,而是又拉上了一票不愿意退休的老兄弟,又招募了几十个要钱不要命的狠人。
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后,就开始继续闯荡海外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海外贸易,和早些年已经不一样了。
如今已经不准注册武器贸易公司了,但是吧,在帝国控制区里不能搞,不代表在土著控制区里也不能搞啊。
孟修他们注册了公司,购置了一条一千多吨的机帆船后,先是跑到了印度,在广阔的印度洋里一边做正常生意,一边一些外国的船只劫掠。
不过等官方控制了印度后,他们在印度周边的劫掠生意又不能搞了……
无奈,只能跑到西亚以及非洲沿岸去了,但是也不好搞……再加上楚国人持续扩张,很快就连续攻占了西亚以及北非地区。
那个时候孟修就知道,海盗这碗饭迟早没得吃,自己得趁着手头上还有些钱,手底下也还有一批班底趁早转行。
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果断卖掉了那艘机帆船,然后来到了彭巴港,并花费了大代价获得了非洲-欧洲武器贸易公司的四级代理商资格,获得了马普托的武器专营权。
不过马普托还太小,连人都没有多少,城内更没什么土著,所以要想真正的赚钱,还得组织商队走出去,深入内陆,向当地的土著们推销武器,收购土著手中的各种动物皮毛,金银宝石等贵重物品,
当然,如果遇上对方不肯交易,或者是潜在利润太大,孟修他们的商队随时也能变成土匪!
他们甚至都还干一些奴隶生意呢,经常从一些土著部落里购买战俘,然后转手处理给战俘非洲求购奴隶的奥斯曼人、欧洲人等。
当然了,肯定不能用奴隶贸易的名义,孟修一般都是以协助土著找工作之类,同时向那些奴隶贩子收取所谓的食宿费,工作介绍费等名义的钱。
至于那些土著工人到了奥斯曼人,西班牙人等奴隶贩子的手底下,是不是变成了奴隶,那就不关他孟修的事了。
孟修坚决支持国朝关于严禁奴隶制,打击一切人口买卖犯罪的行为!
然而这些欧洲人,奥斯曼人组织的劳务派遣公司,又会把采购来的奴隶,包装为劳务派遣工,派到到楚国人在非洲,美洲开辟的一些种植园,矿场里工作。
多种生意一起搞,这才让孟修带着几十号人在马普托一带站稳脚跟。
没多久,和孟修预料的一样,他在马普托一带刚站稳脚跟,国朝的远征军就杀到了东非……昔日一些在海上讨饭吃的同行一个个都失去了生意……在帝国海军的控制海域里,你还想当海盗?
嫌命长啊!
而孟修因为转行的早,已经从海商兼职海盗,变成了贸易商人兼土匪兼土著移民工作咨询商等,如今小日子过的挺滋润的。
不过孟修也是个苦过来的人,更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因此虽然目前局势还算不错,但是孟修还是在积极的开辟市场。
就当他琢磨着是不是要鼓动马普托东北边的两支土著部落打起来的时候,有人来通报,说是来了几个荷兰人要采购武器。
而且是要采购燧发枪,并且数量很大。
“而且,他们准备用这个付款。”手下来报告的时候,手头上还拿着一条做工非常糟糕的小金条。
“啧啧,这么新,但是做工这么差,成色也这么差的金条,可是不多见啊!”
说着,这个手下露出了一副大有深意的笑容。
孟修一听,当即上前拿过小金条反复看了看,然后到:“摸清楚他们的黄金是怎么来的。”
“如果我猜的没错”
“那么我们要发财了!”
第802章 老子带你们去发财
那些荷兰人没有想到,他们找上的军火商并不是纯粹的军火商,而是一个游走在罪恶和杀戮的前海盗,现土匪……
或者说,其实那些荷兰人最终不管找的是哪一个楚国的军火代理商,其实遇上的都是同一类人。
因为敢在非洲这种蛮荒之地做军火生意的,就没几个普通商人。
平常的时候,他们看似也就卖卖枪炮以及其他各种物资,收购土著里的土特产。
但是暗地里,什么赚钱多搞什么,比如孟修以前搞的海盗业务,以及现在搞的劳动力介绍业务……虽然搞了不少弯弯绕绕,但是真遇上较真的司法御史,深挖之下的话,也能够把他送进监狱去。
只不过楚国的御史们都忙得很,也没空搭理这些在海外土著控制区里搞事情的人就是了。
孟修如此,其他很多跑到非洲等蛮荒之地闯荡的楚国人,基本也都差不多。
怎么说呢,现阶段里,也就只有那些亡命之徒才会深入到非洲内陆地区做生意。
这些事情,其实很多楚国人,尤其是海外地区的楚国人基本都知道,但是这些荷兰人不知道啊。
他们还以为找到的孟修是个纯粹的军火商呢。
并且他们自己其实也做了一些防备,随身并没有携带太多的黄金,只不过只有一两斤而已。
同时他们也没打算说自己跑到马普托采购军火并自己运输。
他们要求的是让孟修的公司把货物运输上门。
这个上门也不是说直接送到他们荷兰人的老巢,而是送到距离他们的定居点还有上百公里的地方。
并且这些荷兰人也有一定的自信避免黑吃黑……毕竟这些荷兰人里也是青壮居多,虽然都不是什么职业军人,亡命之徒,但是也能够拉出来不几百人进行自保了。
这些荷兰人,自认为做出了充足的防备。
而孟修他们呢,发现了这么一只疑似的大肥羊后,表面上并没有做其他的的,甚至都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荷兰人的军械采购,而是派人和荷兰人进行军械采购的谈判。
表示燧发枪这东西他们是可以搞到,也可以卖给他们,但是这价格却是不能降低,每套六十楚元不打折。
贵的很!
燧发枪这东西,如今在楚国国内工业化量产的话,基本已经不生产自用版,生产的都是出口版,成本大概是在一楚元到三楚元之间,挺便宜的。
但是成本低不代表售价也低,一支普通的燧发枪,在海外的价格其实不便宜。
在海外领地里卖给本国民众的民用型燧发枪,这个是最便宜的,基本上十楚元都不到。
但是大批量出口给那些土著国家,那么价格往往会在二十楚元起步,基本上这些燧发枪的出口价格,都是在成本价格的后面加个零往外卖。
这说的还是大批量供应给土著国家,这种交易往往还会附带一大堆其他贸易条件乃至政治附加条件。
如果没有附加条件的话,这个价格还得再往上翻一倍,四十楚元是最起码的。
不过就算是四十楚元,对于那些土著而言吸引力也很大,毕竟楚国人生产出口的燧发枪,性能那是没的说的。
基本上低端型号都有百分之七十二的全天候击发率,中端型号往往能够做到百分之八十,高端的甚至有百分之八十五呢。
不说高端的,就算是普通的低端型号,那些土著们自己搞的燧发枪也是比不上啊。
好东西贵,这是基本的。
再说了,楚国人的军火还有两个极大的优点,甚至可以说楚国人的军火之所以能够卖的这么贵,除了性能好外,就是因为这两个优点。
一个是大量的现货,只要你下单,几万支燧发枪分分钟就能够给你调运过来,几十万支的话,大楚帝国哪怕库存不够用,但是国内加大产量生产的,顶多一年就能够生产出来。
这意味着,某个土著国家遇上了战争,能够找楚国人快速的获得大量的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