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739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当然,人数更少的一些民兵部队里,往往可能就直辖三个小队了。
  但是甭管你是一百多人,还是大几十号人,反正都得编成三个排或者干脆是直接编三个小队,搞‘一三制’。
  即一支最基层的军队,需要三支人数相等的排或小队。
  这是为了确保能够施行线列战术。
  松溪村里的民兵队,就是编成了三个排,因为人数少,所以每个排里只有两个小队,十来人不等。
  赵感通被编进了第三小队里,属于第二排的作战序列,他跟着同小队的其他民兵们,牵着马跟随前头的吴金堂开始朝着村外而去。
  松溪村民兵队里的四个小队,一共五十号人左右大部分牵马而行,前头还有几个骑术不错的民兵先行一步充当哨探。
  后头还有几个人牵马拉着一门六十五毫米的轻型野战炮。
  民兵那也是军队,也是能配属火炮的,松溪村这边距离土著控制区不算太远,容易遭到土著袭击,因此上头就给松溪村这边弄来了一门旧式的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
  这玩意可是有些年头了,承顺十三年生产的老型号,距今足足有十八年了,比民兵队里很多年轻民兵年纪还大……民兵队里甚至有好几个十四五岁的小家伙呢。
  也别觉得这些小家伙年纪小,在这年头的楚国人普遍早熟,十四五岁结婚的一大堆,毕竟大楚帝国的成年人定义也仅仅是年满十六周岁而已……所以十四五岁的年纪,对于很多楚国人,尤其是底层民众而言已经算是半个成年人了。
  尤其是在海外领地这种地方,别说十四五岁的半大男孩拿枪战斗了,留守松溪村里的老弱妇孺里,不少十一二岁的小屁孩都已经端着枪进行警戒备战了,其中不乏女孩子。
  和这些年轻的民兵比起来,这门十八岁的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可真的是老家伙了。
  十几年前的时候该炮正值青春的时候,就被陆军带到美洲作战,历尽多年服役,无数战斗之后。
  去年前终于退出了一线战斗序列,被国内补充过来的先进新式六十十五毫米野战炮所取代,最终被纳入了民兵装备里配给了松溪村这边,继续发挥余热。
  尽管已经是十八岁的老家伙了,性能也老旧落后了,但是威力已经相当可观,至少用来对付那些不成气候的土著是没啥问题的。
  两匹挽马拖着这门轻型野战炮,直接在村子外的泥土道路行走着,很快民兵队离开了村子附近的泥土道路,直接走上了长满了杂草的原野。
  那门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则是继续跟着民兵们前进,虽然道路不平坦,以至于前进速度降低了不少,但是总归是能走。
  这也是为什么大楚帝国陆军如此钟爱六十五毫米野战炮的缘故!
  这种轻型火炮足够轻便,哪里都能去啊!
  在这种平原地形里,哪怕是没有成行的道路都能用马匹直接拉着走。
  顶多就是遇上一些坑坑洼洼的时候,再让炮兵们帮个手推一推而已。
  赵感通们跟着大队人马一路前进,不用多久就看见前头的人马停了下来,当即他也是跟着停了下来。
  又过了约莫一分钟后,就听见前头自家的小队长翻身上马,同时吆喝着:“第三小队,上马跟我来!”
  尽管他还不知道前头发生了什么,但还是和其他人一样,直接翻身上马,并朝着前方的小队长靠拢。
  靠拢过去后,这个时候他才看见,前头的平缓小山头北方,有着大片人群!
  那是一群少数人穿着衣服,不过更多的只穿着简单皮毛,带着各种羽毛,皮肤是深褐色的土著人群,这些土著有四五百人,其中大部分拿着长矛弓箭之类的简陋冷兵器,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拿着火绳枪。
  其中大部分徒步,小半人则是骑马。
  这么一看,赵感通略微皱眉:尼玛这些土著的武器装备还有马匹都不差啊!
  赵感通远远看过去,也看不出来这些土著的来路,但是前头的民兵队队长吴金堂却是知道,这是距离他们定居点西北方向大约二三十公里外的一个土著部落。
  楚国人称之为上河部落,至于当地土著认不认同这个名字不重要,反正楚国人自己这么叫的。
  而且吴金堂还知道,这些土著手中拿着的火绳枪,还是之前他们楚国人自己卖出去的……
  就连这些马匹,有相当多一部分也是从楚国人手里得到的马匹放牧繁殖出来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楚国人一手把当年还处于愚昧原始人状态的上河部落,培养到拥有大量冷兵器以及部分火绳枪的现代化部落。
  因为当年楚国人刚来到金山地区,人数极少,同时又面临着西班牙人持续向北扩张,为了稳固这一区域的控制权,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和西班牙人直接爆发武装冲突最终导致战争。
  东洋贸易公司当年就选择了扶持若干当地土著部落,用当地部落抵抗西班牙人向北扩张的策略。
  这种策略效果很明显,在楚国人的扶持之下,尤其是大量武器装备的输出之下,金山地区里的土著部落战力迅速飙升,还真就抗住了西班牙人的向北扩张。
  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后续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当楚国人自己也朝着内陆扩张,尤其是朝着金山谷底扩张的时候,这些昔日楚国人扶持起来的土著部落,就变成了楚国人自己的敌人。
  而且先进武器没有,但是火绳枪和长矛刀剑这些可是不缺的。
  这不,松溪村现在就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吴金堂看到这一幕,都不由得咒骂:该死的东洋公司!


第793章 历史
  看着对面来袭的数百土著士兵,吴金堂心里头很不爽。
  对面的这些土著士兵,手里头拿着的火绳枪,长矛,盔甲可都是楚国自己生产并经由早年的东洋贸易公司出口的。
  所以心中对于东洋贸易公司早年的行径也是不由觉得很不爽。
  但是不爽归不爽,仗还是要打的。
  作为一个在陆军里服役了十年,并曾经两次被部署到北美洲金山地区服役,做到了上士军衔后才退役的资深陆军士兵,吴金堂有着和美洲土著丰富的战斗经验。
  他很清楚对面的这些土著看似拿着火绳枪了,但是打法上海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部落作战模式,真说起来,这些拿着火绳枪的土著士兵,还没有南洋的那些土著国家实力强悍呢。
  因此哪怕己方只有五十人左右的兵力,但是他依旧没有退却,反而是下令部队展开了战斗队形。
  这不仅仅是己方都是携带了马匹的骑马步兵,机动力更高,并且能够在战斗不利的时候随时进行快速撤退。
  也不是因为他们退无可退,身后就是松溪村,他们的家。
  而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击败来犯之敌。
  就对面的这些土著士兵,吴金堂敢说全歼他们不现实,但是击溃他们问题不大。
  为什么?
  你真当以为吴金堂这些民兵手中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和人手一把的左轮手枪是假的啊!
  更别说民兵队里除了吴金堂外,还有六个退役士兵,分别担任民兵队里各小队长等职务。
  有这些退役士兵再加上吴金堂这个资深退役上士作为骨干,不客气的说带着这些经历过频繁长时间军事训练的五十号民兵,别说打这些没有章法,武器装备落后的土著部落士兵了。
  就算是面对同等数量,装备了燧发枪的西班牙的正规军,他们都能打一打……反正他们都是骑马步兵,机动力更强悍,能够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五十名民兵,很快就在吴金堂的命令下齐齐翻身上马展开了战斗队形。
  其中第一、第二、第四小队大约三十多人在正面一线,还拉着一门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继续推进。
  赵感通所在的第三小队十二个人则是开始骑马进行侧翼迂回。
  此时,对面的那些土著士兵们也发现了松溪村的民兵队,一开始有稍微的停顿,但是很快就有数十名骑着马的土著士兵冲了过来,后头的一大群土著步兵也是手持长矛或火绳枪跟着冲过来。
  看这这样子,似乎是想要趁着绝对的人数优势主动冲过来打一波。
  就在这个时候,吴金堂果断下令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就地展开准备炮击。
  只见这门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被迅速展开,这种轻型野战炮的展开非常的简单方便。
  直接把火炮和前导车分开就行了,双个炮兵一起动手把分离后的火炮推着进行快速瞄准,同时有一个炮兵牵着马匹离开,而前导车,同时也是弹药箱则是被留在原地。
  一个炮手直接从前导车的弹药箱里拿出来了一枚带木制弹托的六十五毫米的圆球形实心炮弹还有发射药包。
  为了增加射速,楚军里的六十五毫米系列野战炮,在统一战争早期就开始采用定量发射药包。
  这种定量发射药包,都是提前称量好一定的发射药,并用纸包裹好,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直接把整个纸包定量发射药包裹塞进炮管里就行了。
  采用纸包定量发射药包,这是楚军六十五毫米野战炮的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两发,熟练炮组甚至能够达到三发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定量发射药包也广泛在楚军的其他火炮里使用,一些中大口径火炮使用的发射药包,甚至还会采用昂贵的生丝作为包装呢。
  虽然使用生丝发射药包,价格贵了点,但是和大口径火炮发射一次炮弹所需发射药本身的成本相比,其实生丝那点钱不算啥。
  而且生丝有个好处就是燃烧的非常完全,发射药不会出现太多的残留物,大大减少了阴燃情况,更方便后续的装填,这对于中大口径,尤其是舰炮而言非常的重炮。
  目前楚军的中大口径舰炮的发射药,基本用生丝包裹的。
  陆军这边用的生丝比较少,只有少量长身管的加农重炮使用,大部分野战炮还是使用廉价易得的纸作为发射药的包装材料。
  主要是陆军使用火炮普遍都是中小口径火炮,同时装备数量也多,使用也非常的频繁,弹药整体消耗量也比较大,因此直到目前为止,陆军方面依旧使用纸包定量发射药包为主,生丝发射药包极少……当然了,也可以说是穷,用不起。
  ————
  松溪村民兵队里的这门六十五毫米野战炮,从推进到展开,再到装填完毕,四个人就完事了,并且过程极为快速,对面的土著展开战斗队形还没有多久,甚至都还没来得及靠近五百米范围内,松溪民兵队里的这门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就已经装填完毕随时可以进行射击了。
  如此轻便快速的展开以及装填,就是楚军为什么迟迟不愿意抛弃这种看似威力不咋地,甚至都无法发射榴弹的轻型火炮的缘故。
  这玩意,用起来太方便了。
  再者这东西看似射程和威力都不怎么样,但这是相对而言,用来对付楚军自己肯定是够呛的,但是用来对付没啥火炮或者是只有落后老旧火炮的欧洲殖民军队,那是一打一个准。
  吴金堂看见己方火炮已经准备妥当,再看看对面的数十名土著士兵已经越过五百米线。
  在这个距离上,六十五毫米野战炮已经具备一定的杀伤力,尤其是如今楚军的滑膛火炮,哪怕是实心炮弹也广泛采用木制弹托,以增加炮弹发射时候的气密性,以获得更大的膛压以及出口动能。
  由此也带来了更大的射程和威力。
  不过楚军的木制弹托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早期的弹托已经不一样了,最大的特点就是楚军的新型的木制弹托并不是和炮弹永久性固定在一起,炮弹出膛后木制弹托就会和炮弹分离。
  和炮弹连接的部分其实并不算太牢固,平常时候用手一拉就能拉出来。
  这一开始只是为了方便在战场上临时更换弹托,搞出来比较松动容易更换的弹托,但是实际使用后却是发现这种不牢固的弹托在炮弹出膛后,就会因为风阻而脱落,继而让炮弹减少风阻,获得了更大的速度和动能,进而增加威力。
  于是乎楚军干脆就专门进行了试验和研发,最后设计出来了一种炮弹出膛后,就会和炮弹直接分离的木制弹托。
  毕竟木制弹托的作用,只是为了火炮发射的时候的气密性,如果是榴弹的话还需要稳固炮弹出膛时候的角度,以确保榴弹内的金属圆盘引信被点燃。
  而炮弹出膛后,木制弹托就没什么用了,甚至还会成为拖累。
  因为圆球形炮弹出膛后,炮弹会出现不规律的快速翻滚,木制弹托的存在会让弹道变的更加复杂,并且影响精度,同时还因为弹托增加风阻,进而影响威力。
  所以楚军在实际使用经验里,最后搞出来了分离弹托。
  随着一声炮响,一颗实心炮弹就从炮口飞出,炮弹刚出炮膛呢,炮弹尾部的木制弹托就在风阻的作用下直接和炮弹分离,只剩下一颗黑乎乎的圆球实心炮弹朝着天空飞去,在天空划出一道略微弯曲的曲线后落入了数十名土著骑兵之中。
  六十五毫米的实心炮弹虽然看起来个头很小,四百多米将近五百米的距离对于六十五毫米轻型野战炮而言也略远,然而带去的杀伤力依旧非常充足。
  只见这枚实心炮弹先落地,紧接着在结实的地面上出现了弹跳,第一次弹跳后直接朝着以名土著骑兵飞了过去。
  因为弹道比较平直,因为弹跳的幅度也不大,只弹跳起来大概一米多,这枚炮弹弹跳起来后,直接撞上了一名土著骑兵的肩膀。
  但是炮弹依旧没有停留,而是继续前进并下坠,下坠过程里又撞上了一个土著骑兵麾下战马的左前蹄,随后在地上继续弹跳……又连续击中了两名土著骑兵胯下战马的马腿。
  跳弹战术,这是滑膛火炮发射实心弹的时候,最实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战术,楚军的炮手们就这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弯曲弹道,以便让炮弹进行弹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7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