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拥有优秀的远洋试航能力,改善了横摇问题,还拥有更大的煤炭淡水储存空间吨位,更优秀的船员生活居住空间,更多的食物和淡水配置。
说白了,这玩意别看吨位增加了足足三千多吨,但是这玩意其实就是应天级战列舰的完善型号……火力以及防护上,其实增加的并不算大。
主炮还是四门两百毫米的前装线膛炮,一百五十毫米副炮数量倒是增加到了二十二门,但是其实也就那样。
换成原时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里,这样的吨位配上这样的火力,那就是大船抗小跑……浪费吨位。
但是,原时空各国海军的战列舰,所需要面对的都是同样强悍的铁甲舰啊。
而大楚帝国海军呢,他们的敌人不过是一群一千多吨的风帆战舰和武装商船之类的,欧洲那边超过两千吨的一等风帆战列舰,屈指可数。
别说什么两百毫米的主炮了,就算是一百五十毫米的前装线膛炮打起来,那也是一炮一个……
为什么还安装两百毫米的线膛主炮?
海军发现大口径线膛主炮发射圆柱形榴弹,或内有爆炸装药的半穿甲弹的时候,对陆炮击效果非常好……
所以,大楚帝国海军的两百毫米口径的前装线膛主炮,作战目标从来都不是敌人的战舰,而是敌人的岸防炮台……
别觉得奇怪,这从实战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
而且这两百毫米口径的前装线膛炮,你不让它打坚固的岸防炮台,对敌人的沿海城市进行炮击,它们也没啥可打了,总不能用两百毫米的舰炮,去打那些千把吨甚至几百吨的木制风帆船只吧……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就很充分了,甚至七十五毫米的副炮都能给这些风帆船只造成致命杀伤。
甚至敌人的那些风帆战舰之类,根本用不着战列舰动手,自然有一大堆的巡洋舰,护卫舰们去解决。
虽然应天级战列舰以及后续的济南级战列舰诸多设计都考虑到了海战,也是以海战为出发,但是海军那边拟定的一些未来战术方案里,从来都没有把应天级战列舰用来当海战主力的战术方案。
每一次用到该级舰的时候,都是用来炮轰敌人的海防炮台,或者直接大规模炮击敌人的沿海城市的。
虽然没人承认,但实际上大楚帝国海军里的大几千吨甚至近万吨的战列舰,他们战术作用是用来当旗舰进行指挥,然后炮击陆地坚固炮台,对敌人城市进行大规模覆盖式炮击的。
嗯,还有个作用,在国内各港口进行巡航,然后接受民众们的参观,以提升海军在国内的影响力。
之前海军每当有新式战舰投入服役的时候,都会拉出去搞什么海军参观日,在各港口里停泊,让民众免费上战舰参观。
此举被陆军方面称之为其心可诛!
于是乎,陆军紧跟着也搞什么军营参观,武器展览之类的,最近几年还开始搞战役复现表演……
你能想象一大票正规军士兵,不搞演习训练,而是穿着老式军装,甚至前明,东掳人的服饰,然后拉着旧式枪支火炮,甚至一些老旧的盔甲刀剑进行战例模拟复现,就为了让一大票民众们看的过赢吗?
之前承顺二十九年五月,陆军动用了数千人,在吴淞军事基地里的训练场里,模拟了当年和东掳人的一场战役。
那场面是骑兵飞驰,枪炮轰鸣……
数万民众看的大呼过瘾,不枉虚行。
罗志学知道之后,都是都不知道该说陆军什么好——这不就是成人版本的战争过家家吗。
但是你说他儿戏吧,人家陆军正儿八经的拿出来一大堆理由,说这是为了构建陆军在民间的正面积极形象,鼓舞有志青年从军报国云云。
罗志学明明知道这只是陆海军那边斗气,争面子,但是最后还是没管……反正如今帝国的军事力量对外严重过剩;对内的话,暂时也没啥威胁,瞎折腾就瞎折腾吧。
好说好歹,也和军方将领们说的一样,这能培养民间的尚武风气,有志青年的从军报国之心,勉强算是好事吧?
只是,罗志学也说了,下次搞著名战例复现表演的时候,可以在金陵城郊外搞……朕也去看看。
成人版本的战争过家家,这玩意罗志学还没看过呢,想想也挺有意思的。
对此海军方面不少将领怒骂陆军无耻,浪费钱粮军费玩过家家等等,但是一转身就琢磨着搞一场大规模的阅舰式去了。
他们想要弄个一两百艘战舰在吴淞或广州大港口里整齐排列,让罗志学去检阅的同时,还可以让民众们在岸边一眼就能看见大片的战舰……
以壮海军声威!
不就是过家家嘛,陆军玩的,我们海军就玩不得?
没道理嘛!
第780章 只要土地的楚国人
尽管大楚帝国的陆海军在国内的时候,会做很多看似儿戏,只为博民众一笑的事。
但是楚军在海外,对于当地的土著国家而言却是凶狠无比的豺狼虎豹!
楚承顺三十年八月初六,西元1664年9月25日。
印度半岛最南端的马杜赖地区,大批楚军士兵聚集在该地区的东部沿海小镇,也是大楚帝国在这片地区里的殖民地海峡镇。
大楚帝国当年占据了锡兰岛后,通过和海峡对岸的马杜赖地区的当地土著王国谈判,获得了这个沿海的小地区作为贸易据点,进而以这个据点迅速扩张,建立了完善的码头,仓库,军营,炮台等。
如今,大楚帝国陆军第七十二师下属一个加强混成团就被调到了这里。
就在一个月前,印度半岛最南端的土著王国马杜赖正式拒绝了大楚帝国印度巡抚衙门提出来的全面开放市场,准许大楚帝国工业商品自由进入马杜赖控制区提议。
为了保护大楚帝国在印度地区的利益,为了给国内工商业开辟更多的市场,印度巡抚衙门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自行开辟市场。
他们既然不肯给,那么我们就自己拿!
这是大楚帝国巡抚印度各处领地,奉旨督办印度、西亚、北非等处藩务的帝国从二品高官高元凯的话!
这个大楚帝国在印度半岛以及以西地区的最高级文官头子做出了决定后,又和陆海军方面进行了沟通商议,以奉旨督办印度等处藩务的名义,正式下达了对马杜赖地区土著发起战争,以武力维护帝国在该地区商业利益的命令。
作为印度巡抚以及印度等处藩务督办,他拥有对该区域内的土著国家宣战、商谈并签署条约的权力,当然,其签署的外交条约需要送还金陵城获得批准后才具有法律效应。
其职权和西方国家里的总督比较类似。
当然了,他只能决定打不打,但是怎么打那就是军方的事了。
这也是大楚帝国过去二十多年来处理对外藩务,战争的惯例了,巡抚只管宣战和停战,不管打仗。
因此当高元凯下达了宣战命令后,后面的事情其实和印度巡抚衙门也没太大关系了,因为军方已经接过了后续事务。
大楚帝国陆军驻印度地区第二十四军、印度守备司令部、大楚帝国海军驻印度洋舰队开始进行动员备战。
七月底,陆军第七十二师下属第二八六步兵团,第七十二师属炮兵团下属第一炮兵营,第七十二师属骑兵团的两个骑兵哨,第七十二师属辎重团第三辎重营,上述一共六千多人被海运调往此地,准备对马杜赖地区里不服教化的土著进行军事打击。
八月初六,完成了各项军事准备,士兵们休整完毕,同时大量武器弹药也从海峡对岸的科伦坡港运抵海峡镇后,由第七十二师副师长苗胜荣准将率领正式出兵!
当对面的马杜赖土著们看见楚军杀过来后,一开始是愣的。
他们也没有想到,只不过是委婉拒绝了大楚帝国方面提出的全面开放市场,双方协议制定该地区关税的提议后,这些楚人竟然就直接打上门来了……
如此野蛮,如此不讲道理的行径直接让马杜赖的人目瞪口呆。
这架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马杜赖欺负了大楚帝国呢,但实际上呢,过去几年里马杜赖对大楚帝国在该地区的扩张是处处忍让,要不然岂能有海峡镇的出现……对面的楚人直接登陆抢占了这个沿海城镇,然后逼着他们马杜赖承认并签署了割让土地的协议啊。
并且有条件放开了商业协议,准许了大楚帝国在他们境内开始商馆并销售货物。
当时的马杜赖忍了……毕竟大楚帝国强悍,楚军更强悍,他们自知也打不过楚国,所以一再忍让。
但事实证明,楚国人的胃口是贪婪的,是喂不饱的!
这放开市场了还不满足,那些楚国商人们竟然连税都不想要交……要求免除楚国货物的大部分关税,并要求一切商议关税比例。
人家马杜赖自然是不能同意的,让你楚国人的货物进来就已经是强忍之下的结果,你他妈连关税都不想交,这怎么可能。
但是他们前脚刚拒绝,后脚楚国人就出兵了。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拼死顽抗呗,总不能出国人的都杀上门来了还乖乖等死不是。
但是抵抗又如何……实在打不过啊!
八月十七日,楚军第七十二师下属的混成部队六千余人和马杜赖三万多名土著军队遭遇。
而且马杜赖的土著军队还是仗着熟悉地理优势试图玩埋伏,打包围作战……
结果双方刚接触,他们的包围圈还没形成呢,包围圈的一角,三千多名还拿着刀剑弓箭,只有少数火绳枪的土著军队就被楚军的一个加强营直接打崩溃。
所谓的包围刚开始,就被撕的粉碎!
随后的双方大规模交战里,土著军队悍不畏死,利用他们的兵力优势,不断的朝着兵力稀少,而且还深入敌境腹地的楚军发动强攻。
那一天,彻底让这些印度南方土著们知道了什么叫做排队枪毙的威力,知道了什么叫做枪炮!
战斗刚开始,无数的土著步兵们,举着盾牌,拿着刀剑长矛还有火绳枪,排着整齐的队列朝着楚军的线列步兵发起进攻。
但是往往刚推进就遭到楚军的密集火炮炮击,持续爆炸的炮弹让他们的一个个密集方阵被打的残废,然后崩溃。
侥幸冲上来的土著步兵阵列靠近楚军的步兵阵列后,又遭到了持续不断的楚军排枪火力打击。
楚军的线列步兵们,就像是一堵看似单薄的沙滩上的小矮墙,耸立在上万土著士兵的前方,然后土著士兵们如同海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冲上来,然后消失在沙滩上。
而当土著们发动攻不上去的时候,楚军也发动了反攻!
火炮开始延伸炮击,覆盖战场千米范围之内,线列步兵打着排枪稳步推进,逼着土著军队步步后退,最终发生大崩溃。
当楚军的骑兵部队开始出击,收割土著溃逃军队人头的时候,这一场大战也落下了帷幕。
这一天的大战结束后,漫山遍野都是土著士兵的尸体和伤者!
此战,马杜赖土著出动三万六千多人,结果战死或重伤六千多人,轻伤者不计其数,余者溃逃。
而楚军呢?战死士兵不过二十二人,伤不过六十!
这一场战役,从头到尾都是楚军利用绝对的火力优势,在收割着马杜赖土著士兵的性命。
甚至严格上来说,马杜赖的土著军队,从来都没有在有组织的情况下,靠近过楚军线列步兵五十米范围之内。
双方距离最近的时候,是楚军发起反攻,土著士兵们转身逃跑,楚军骑兵追上去斩瓜切菜的时候。
爆炸的榴弹的巨大威力,火帽击发步枪的密集火力彻底主导了这一场战斗!
整场战斗甚至可以说都充满了儿戏,马杜赖的军队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发动强攻,以为人多就能赢……结果推进的过程里被楚军的火炮直接打崩,步兵在无法靠近楚军的线列就被密集杀伤。
楚军反攻的时候,马杜赖的军队同样承受不了楚军的密集火力,继而在楚军步兵靠近之前就已经陆续崩溃。
而这一战,同样也彻底打垮了马杜赖人的抵抗信心!
该战役结束后,楚军的军队持续推进,许多城池的马杜赖军队都是望风而逃,根本不敢抵抗。
此外这一次战争的过程里当地的民众也很有意思,马杜赖当地的军队溃逃的时候,当地的民众可没有什么悲伤,更没有出现什么民众进行抵抗的情况。
尤其是当那些低种姓的土著们发现楚军不搞种姓制度,对土著们一致对待的时候,甚至很多低种姓的青壮们自卑简陋的武器以及干粮想要帮着楚军打仗。
还有当地的不少民众,还踊跃接受楚军的雇佣,给楚军当运输后勤辎重的民夫,甚至当向导,带着楚军去打当地的土著军队。
最后攻打马杜赖城的时候,是当地的土著民众帮助楚军修建的各种工事,帮着楚军填平护城河,给楚军扶着长梯方便楚军士兵攀登城墙。
这种情况,让楚军方面再一次见证了当地土著人民的友好……
于是乎,很快印度守备司令部就下令成立印度军团第二团,兵员就从马杜赖地区招募,用以后续在该地区的长期治安作战,后续甚至考虑会调往到其他地区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