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675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没办法,海军的战舰就是火炮多,随便拉一艘三等战列舰出来就有七八十门舰炮,而一等战列舰更是上百门。
  哪怕是侧舷炮击,只能动用一部分舰炮参与炮击,但是数量依旧不是陆军那点火炮能够相提并论的。
  楚军就是想要靠着这种铺天盖地的猛烈炮击,摧毁英军的防御工事,击垮他们的抵抗信心,直到他们不敢再上城头反击为止。
  英军一开始还挺英勇的,刚开始几天冒着楚军的炮击也要反击。
  尤其是楚军挖掘交通战壕的那几天里,英军的炮兵部队打的非常的勇敢,冒着楚军的炮击也要上炮台进行开火还击,而且挖掘战壕的那些土著民夫们也缺乏必要的战术素养,经常傻乎乎的跳出交通战壕往后跑……然后就挨炸了。
  如此先后也导致了数百名土著民夫死伤。
  但是英军炮兵部队也不好受,因为楚军也会趁着这个时候对着英军的炮兵阵地进行猛烈炮击,还专门发射榴弹,以求杀伤英军的炮兵。
  哪怕单门火炮炮击效果不明显,命中率很低,偶尔有命中了还会被他们的环形工事给吸收了冲击破以及弹片。
  但是架不住楚军的火炮多啊!
  这动不动就是上百门火炮的炮击,这些英格兰人就算准备充分也依旧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大量的人员伤亡。
  尤其是他们的熟练炮手们,今天被打掉几十个,明天再被打掉几十个,不用几天功夫下来,英军就发现自己手头上连炮手都已经凑不出来了。
  然后他们就很尴尬了……火炮还有几十门,大部分都是好端端的,少数炮架被打坏了也能紧急修理,储备的弹药也很充足,问题随着炮手的持续死伤,他们可以操作火炮的熟练炮手却是没有多少了。
  反观对面的楚军呢,楚军仗着自家的火炮有射程优势,基本都把中大口径的直瞄火炮,也就是野战炮、加农炮的炮兵阵地部署千米以外……英格兰人人的火炮性能太差,超过千米外的炮击也只能听个响了。
  同时楚军抵近数百米距离进行炮击的火炮,则是曲射榴弹炮,不管是150毫米轻型榴弹炮还是115毫米山炮或干脆是115毫米轻型榴弹炮,基本都是躲在反斜面上进行炮击的……对面的英军打过来的实心炮弹基本不可能对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至于榴弹……英军又没榴弹,撑死了也就弄几个臼炮发射火绳引信榴弹而已,而且威力也就那样,于大局无补。
  一票欧洲国家,尤其是和大楚帝国接触比较多的荷兰人,葡萄牙人以及西班牙还有英格兰人这四个国家,其实他们老早就知道楚军的新式榴弹了,他们也想要仿制,但是仿制不出来啊……
  一方面是楚军目前升级换代使用的金属圆盘引信不好搞,当然这个东西手工小规模生产其实也可以。
  但是弹壳他们搞不了啊!楚军的榴弹,真正的核心技术其实都不是在金属圆盘引信上,而是在弹壳上……而弹壳涉及到材料以及加工。
  楚军的榴弹,弹壳可是用特制的钢材制造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生铁熟铁,因为只有用钢制的弹壳,才能够做的更薄,并且承受膛压能力足够高,以确保一定的射程。
  而钢材制造的炮弹放眼全球,也就只有楚军能够大规模生产……而你总不能指望其他国家用手工打造出来,千锤百炼的珍贵钢材去生产炮弹吧。
  就算真这么干,他们也很难进行加工。
  要对钢材进行批量的工业化加工,这技术要求更高……对于材料技术不咋地的土著和登天也没啥区别。
  基于这些技术难题,欧洲这些同行们想要搞榴弹,只能是效仿楚军早期的榴弹模式,用超短管的臼炮发射火绳引信的铁制榴弹!
  那玩意可以用,但是威力不咋地,还特别的危险……
  楚军也就统一战争初期,面对明军的诸多乌龟壳的时候,迫不得己才大规模使用。
  同时这玩意效果不咋地,但是用起来也很昂贵的。
  对于守城的英军而言,用这些原始榴弹的效果其实不大,防守作战的时候,中远距离的实心炮弹,中近距离的霰弹,可比什么火绳铁制榴弹强多了。
  然而针对这种情况,楚军那是经验十足……根本不和英军玩什么传统步兵攻城,直接挖交通战壕过去,步兵们都躲在战壕里逐步推进。
  虽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攻城嘛,花个十天半个月很正常,甚至一两个月都是没什么的。
  总比让士兵们用性命去填好得多。
  这楚军来到孟买城下十天过去了,火炮打出去了无数炮弹,但是守城的英军愣是连一个楚军步兵都没见着……
  那些该死的楚军步兵们,都还在一千多米外的防御工事里驻扎,少数突进到数百米范围内保护炮兵的步兵,也都是躲在战壕里根本不冒头。
  然后英国人就傻眼了……他们准备了众多防守策略,然而在真正面对楚军的进攻模式面前,他们却是发现都没什么用。
  谁能想到,这些楚国人能够动用上百甚至几百门火炮,天天不停轰击七八天以上,并且这个过程里一个步兵都不派上去啊!
  看这鬼样子,恐怕是要炮击到天荒地老……
  双方的火炮打了七八天后,对面的英格兰人直接认怂,不再用火炮进行反击了……反正反击除了杀伤一些土著民夫外,也没什么实际战果,最重要的是再继续打下去,他们的炮手都得耗完了。
  没有了熟练炮手的火炮,再多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们还得留着部分熟练炮手,等待楚军正式攻城的时候再用了。
  看到对面的英军认怂了,观察指挥作战的白振陆军少将呵呵一笑:“一群蛮夷土著,不知天高地厚,竟然还敢和我们比炮击,活的不耐烦了。”
  “这些英国蛮夷,比荷兰蛮夷还要不识趣!”
  荷兰人在锡兰战役的时候,都知道和楚军比拼炮击纯粹是犯傻,根本就没搭理楚军的漫长持续炮击,炮手们天天闷头躲避炮击。
  只打算在楚军最终动用步兵攻城的时候,再使用火炮进行密集反击。
  当然,由于军心涣散,公司高层提前跑路等缘故,荷兰人拟定的反击策略没有得到执行就是了。
  然而英格兰人还是第一次和楚军交手……之前他们只听闻楚军多厉害多厉害,但是毕竟没真正见识过,更没亲自体会过,再加上孟买关乎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生丝,因此还是保持了一定的勇气的。
  因为这份勇气,他们在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情况下付出了一批珍贵炮手的伤亡!
  等后续楚军真正发起攻城的时候,英军可用的熟练炮手也就不多了。
  而当楚军还在继续炮击,并继续挖掘各种交通战壕,并把战线继续推进道距离城墙不足百米的时候。
  印度军团里在在过去几天的训练中表现突出的莱哈尔,被晋升为下士,并委任为队长,手底下管着九名士兵。
  训练之余莱哈尔也会去观看前线的战斗!
  只是楚军的战斗方式让他看不懂,或者说超出了他的想象!
  偌大的战场上除了隆隆炮声外,四处都是静悄悄的,甚至连人影都看不见几个,这和莱哈尔想象中的几千上万人汇集一堂进行厮杀的战争场面,完全不同。
  别说莱哈尔这个土著士兵看不懂,就连孟买城堡内的一票走南闯北,见识众多,其中一部分还参加过欧洲三十年战争的英军军官们也是看不懂。
  此时此刻,孟买城里的战争模式,让他们同样疑惑不解,甚至是恐惧!
  楚军的炮击实在是太狠了,尤其是那些会爆炸的榴弹根本挡无可挡。
  一旦楚军发起步兵进攻的时候,己方的守军势必要登上城头守城的,然而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把自己的步兵直接暴露在楚军的猛烈炮火之下。
  任何一个军官想到己方步兵暴露在楚军猛烈炮火之下的场景,都忍不住皱眉甚至惊恐。
  没有士兵能够挡得住这种猛烈的炮击,因为那都不是作战,而是让他们去送死,并且是毫无价值的送死。
  于是乎,再又一次的作战会议里,英军方面的军官们经过了商议,决定立即开始构成城内第二道防线。
  一旦楚军出动步兵攻城,那么英军将不会在城头和楚军死磕,而是把楚军放进来,己方则是在城墙后方依托第二道甚至第三道防线进行防守作战。
  而有了城墙以及城内建筑物遮拦后,楚军的火炮再猛烈也不可能对英军造成致命威胁。
  剩下的,那就是步兵之间的较量了,而他们对自家的步兵的勇武有信心……没信心也不行。
  打巷战的话,情况再差也比冒着楚军的无数炮弹在无遮拦的城头作战强。
  把楚军步兵放进来,通过打巷战的方式大量杀伤楚军步兵,最终迫使楚军退兵,这是英军方面诸多军官详细考虑过后所得出唯一一个可行的解决方式。
  只是,他们能如愿吗?


第734章 彻底控制印度半岛沿海
  英格兰人在城内的动作可不小,毕竟要在城内构筑大量的防御工事,没有足够的防御工事,哪怕是打巷战他们也打不过楚军啊。
  毕竟这年头又不是后世,步兵手中可没有太多可以精确射击的步枪,想要打黑枪可不容易。
  所谓的巷战,其实也就是依靠城内的众多建筑所形成的复杂地形进行防御作战,进而避免城外楚军大量火炮的威胁。
  毕竟楚军的火炮都部署在城外,而这年头的大部分火炮弹道都比较平直。
  当守城士兵直接躲在城墙后面的第二道方向进行防御作战时,那么高大的城墙本身就会形成一道障碍,避免楚军火炮发射的大量炮弹,直接落入城墙后方的第二道防线。
  这是英军方面的打算!
  但是英军方面显然是对楚军了解的还不够多,更够深入,并不是很清楚楚军方面装备有大量的轻型榴弹炮。
  楚军里的所谓轻型榴弹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滑膛臼炮,身管都很短的……楚军装备这玩意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臼炮的大曲线弹道,用来发射爆炸榴弹攻击躲在防御工事里面以及后方的敌人。
  因为这玩意打出去后,有可能直接落到敌人头顶上爆炸,或者干脆是凌空爆炸。
  普通的防御实心炮弹的防御工事,其实对楚军的这些曲射榴弹效果不大,想要更好的防御楚军的爆炸榴弹,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修筑一些比较窄小的战壕,或者干脆是构筑有顶盖的防榴弹工事。
  当年明军以及东掳人就是这么干的……他们被楚军打的太狠,而且双方交战时间比较漫长,因此逐步发展出来了比较完善的防榴弹工事体系。
  但是很显然,国外的那些土著,包括这些欧洲殖民者们的防御理念,还是停在了防御实心炮弹上头,采用的是棱堡防御工事为主。
  荷兰人也好,英格兰人也罢,他们的棱堡类防御工事面向其他土著的时候特别好用,面对欧洲同行也很好用,但是面对拥有大量榴炮的楚军而言,这些什么棱堡防御工事就没啥用了。
  历史上横行几百年的棱堡防御体系最终为什么被放弃了?
  就是因为榴弹开始大规模流行的缘故,而传统棱堡在爆炸榴弹面前的防御效果……还不如随便挖一条水沟强(战壕)。
  当然,棱堡也在逐步发展,最终进化为和地形相互结合起来的堡垒防御工事体系,但是这已经算不上是棱堡了。
  英格兰人如今在孟买城堡这种过时的防御体系,就被楚军打的苦不堪言,最终被迫放弃城头防守,转为打巷战。
  准确的说是在城墙后方构筑第二道防线,和后世意义上的巷战也不是一回事。
  于是乎,当第七十二师的步兵们开始小心翼翼的往前试探性进攻的时候,就发现英军放弃了外围乃至城头的防守。
  就当楚军以为城内的英军和锡兰科伦坡城里的何军一样被打垮了后,紧接着却是发现己方第一批试探着越过城头继续进攻的兵力,遭到了来自城内的火力打击。
  因为情况不明,在遭到了少量伤亡后楚军开始撤回城头。
  当白振陆军少将得知进城部队在距离城墙不远处的城区遭到了反击后,当即呵呵一笑:“这些英格兰蛮夷,还想着人家打巷战……”
  然后朝着身后的一票军官们道:“诸君,如今城内蛮夷意图通过打巷战进行顽抗,你们说该怎么办?”
  当即就有一个少校参谋道:“简单,效仿以往诸多战例,直接把中小型火炮拉进城,抵近开火!”
  “同时城外重炮部队继续对城区进行覆盖式榴弹炮击,再辅以大规模纵火。”
  “把城内的建筑炸成瓦砾,烧成灰烬后,直接打扫战场就行了。”
  白振少将听罢微微点头,属下的回答中规中矩,甚至都不用专门去想办法,直接照搬以往的诸多战例就行了。
  面对大楚帝国的强势炮兵火力,尤其是大规模的榴弹炮击,英格兰人并不是第一家想要通过放弃城墙,退守城区打巷战的办法的军队。
  在英格兰人之前,明军,东掳乃至不少土著军队都这么干过。
  统一战争时期灭东掳的锦州战役,因为东掳人最后阶段试图退守城区和楚军打巷战,楚军直接玩覆盖式炮击以及纵火,直接把锦州城打成了废墟。
  大楚帝国之前在南洋进行大扩张的时候,柔佛王国最后的顽抗里,也试图退守城区进行顽抗……结果楚军又把城池打成了废墟。
  至于派兵入城和敌人一条街道,一栋房屋进行争夺?
  傻子才干这种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6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5/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