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非是极端的寒冬时节,不然的话他在寻常秋冬时分的外套都会选择呢料外套,有一定的保暖效果而且比较简介流畅。
这纯粹是罗志学的个人爱好,这个就和他喜欢那种军阀款式的军服一样,他就喜欢这么穿……而他是皇帝,也没人能够管他。
一身双排扣的修身上衣,直筒长裤特制军装,再加上一件长款呢料外套,手戴白色或黑色的皮手套,脚踏长筒皮靴,大光头上还带着一顶圆顶硬缘的毡帽,腰间佩刀,跨坐在高头大马上傲视前方!
这是罗志学被外界所熟悉的典型形象,从伏牛山时期开始到现在一直都这样。
尤其是在军事场合里,比如说阅兵,视察部队的时候,只要天气不是太热或太冷他一般都这么穿,而且骑马居多,几乎不乘坐马车或轿子,只骑马进行视察或阅兵。
具体形象,你可以直接翻看后世军阀的穿着……罗志学就是照着后世军阀的穿着来搭配的。
非军事场合里,他日常里一般也是穿修身,类似军服的上衣下裤,同样会搭配呢料外套和皮鞋。
不管是军事场合还是非军事场合里,呢料外套的出镜率都非常高,你很少能看见罗志学穿着棉袄或者皮毛外套的情况。
当然,这也和罗志学一般都在金陵城里待着,而金陵城虽然冬天也下雪,但从地理意义上来说,金陵城依旧是属于南方,这冬天虽然冷,但是和北方的冬天是两码事。
如果大楚帝国定都北方的话,估计罗志学就会在冬天里天天披着皮毛外套了……不然冷死他!
可惜,大楚帝国的首都在金陵城,而金陵城在南方……所以在不算冷的冬天里,罗志学可以穿比较单薄一些的呢料外套。
而罗志学的这种爱好,也是在短短十几年里迅速影响了大楚帝国上层的穿着喜好……
很多官员们外出的时候,也跟着学穿呢料外套……这说的只是文官。
至于军方的将领……人家早在北伐之前就已经统一这么穿了,因为军官的标准秋冬制服里,配发的大衣里就有呢料大衣。
当然,在北方的部队里,军官也会配发厚实的棉袄或羽绒外套。
日常穿和作战的时候穿又不一样。
但是整体来说,在正式场合里,军方的将领们给公众们的影响就是一水的大光头加呢料长宽大衣以及长筒皮靴。
不管是文官也好,武将也好,这些大楚帝国的上流社会里的核心人员,他们的穿着风格都受到了罗志学的极大影响。
比如说夏天的时候,罗志学就喜欢穿着普通儒服……然后儒服就迅速成为了大楚帝国官员的标准着装……
比如说秋冬的时候,罗志学喜欢穿呢料外套,然后一大票人也喜欢穿个呢料外套。
这些都是直接促进了毛纺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极大的刺激了高端呢料的需求。
这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局面,毛纺业的迅速发展,是以高端面料需求为主要驱动力的,而不是和布匹一样,是以大量中低端布匹的市场为驱动力的。
而高端呢料的庞大需求,也让毛纺行业里对上好的羊毛需求量大增!
上好的羊毛也不是那么容易搞出来的,对长度、粗细、强度等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最终也转移到了出产羊毛的羊身上!
农林部里的研究机构,对羊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搞出来一种能够出产更好,更多上等羊毛的羊。羊,猪以及鸡鸭等普通牲口的研究倒向,都是以纯粹的经济为主要导向,这也是除了官方直接下场外,还有大量民间资本投身其中进行研究的缘故。
比如苏秦纺织公司的陕甘分公司,因为业务主要以毛纺业为主,他们为了争夺市场,生产出更好的羊绒面料,自身就设立了羊毛研究所,专门培育新品种的羊以出产上等羊毛。
大楚帝国的毛纺业发展,已经成为了继棉纺业后的轻工业行业里的主要增长点,相对比之下,丝纺业就要差许多了。
尽管丝绸一直都是华夏地区里的传统优势商品,出口的时候更是广受欢迎,单价也非常高。
但是要注意的是,丝绸这东西的产量很有限的,有限的产量注定了丝绸只是一种奢饰品。
而奢饰品行业,对于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其实很有限,远不如棉纺,毛纺这种能够面向普通人消费市场的行业。
————
承顺十七年冬,金陵城里,罗志学难得在大冬天里外出视察,这一次前往视察的地方倒不是经常去的皇家理工学院,也不是经常去的当涂工业区,而是去了一趟镇江。
镇江在大楚帝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里,其实也不算什么重要的工业城市,他们连个国家级的工业区都没有。
但是镇江里却是有好几家在国内工业里非常重要的企业!
其中包括了镇江重型机械公司,镇江光学仪器公司、镇江精密机械公司等。
这一次前往视察,罗志学的主要视察目标就是这几家在国内工业界里有着重要作用的工厂。
顺带参加大型蒸汽机首次应用于重型机械行业的仪式!
经过长时间的研发生产,天津机械公司终于算是搞定了大型蒸汽机的研发工作,第一台大型蒸汽机已经被拆分后通过船运到了镇江,并在镇江重型机械公司安装调试完毕。
在重型机械公司的工厂里,罗志学就看到了这台体型庞大的蒸汽机。
这玩意和罗志学传统影印象里的蒸汽机不一样,这玩意太大,而且太复杂了,为了伺候这台大家伙,镇江重型机械公司甚至专门为它准备了一座半露天的厂房!
这是足足拥有六个气缸,六台大型锅炉以及一整套复杂动力传输结构的大家伙!
这玩意其实上就是三台双气缸三十二匹马匹蒸汽机拼凑起来的动力机组,联合发力可以让功率达到九十匹。
看起来动力不小,但是这点动力对于它的庞大体积以及复杂结构而言,有点大车抗小炮的感觉。
罗志学盯着这玩意,然后又想到了皇家理工学院蒸汽机研究所以及广州机械公司正在搞的高压蒸汽机。
如果高压蒸汽机能够搞出来的话,这种九十匹马力的机组体积恐怕能够直接缩小十几二十倍吧,到时候都不用搞这么大的厂房专门安装并伺候着,直接做成火车头都可以了。
虽然心中想法诸多,但是罗志学还是对随同的技术人员们送上了自己的欣赏以及嘱咐。
研究的积极性不能被破坏了,如今这个技术条件下,能够搞出来这种大型蒸汽机,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反正也是工业用蒸汽机,体积和重量大一些也无所谓,就算能耗高一些,但是用于高附加值的产业里也不是不能接受。
简单看过后,罗志学还观看了他们启动蒸汽机,并带动庞大的锻造设备进行加工的场景。
当罗志学看着粗大笨重的蒸汽机,带动着同样庞大的锻造机开始工作,对一块足足有两吨多重的熟铁块进行反复锻压加工,并最终捶打成为一根长五米多的横梁的时候,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甭管好不好看,是不是傻大粗,但是能够加工这种大型锻造部件就是硬道理!
有了这种大型加工能力,大楚帝国的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包括铁肋木壳船的研发生产才能够顺利进行。
“很不错,朕很高兴看到你们的辛苦付出没有白白浪费,顺利结出了成功的果实!”
“后续要不戒不燥,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向上,努力研发的精神,更进一步为我国的基础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随后又转身对天津机械公司的人道:“大型蒸汽机上,看样子你们已经是走上了正规,不过九十匹马力的蒸汽机朕希望只是个开始,以后朕希望能够看见两百匹甚至五百匹马力,乃至更大马力的蒸汽机出现!”
罗志学看完大型蒸汽机的实际应用后,又开始老调重弹,对着一票人大谈特谈技术研发,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虽然很多东西听上去都是场面话,没什么实际营养,随便拉出来一片报道蒸汽机方面的报道,基本都能找到类似的内容。
但问题是,当报道里有了这些内容也正是罗志学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要做的就是持续向臣子,向工业界表示直接对蒸汽机前景的乐观,对蒸汽机行业的鼓励扶持态度。
通过不同的场合进行表态,这才是罗志学的扶持蒸汽机的主要工作方式,而不是亲自带着几个工程师埋头研发蒸汽机……
只要罗志学表态了,那么帝国上下将会有无数人为了蒸汽机而努力奋斗。
就和之前研发低压可使用性的蒸汽机一样,实际上罗志学并没有亲自参与其中太多,除了早期的理论基础外,后续罗志学基本都是通过自己的态度展现,来影响手底下的官员们加大对蒸汽机的投入以及重视。
其他的诸多研究项目,大多也差不多。
从镇江重型机械公司出来后,罗志学又去了镇江另外一头的镇江光学仪器公司。
这家镇江光学仪器公司,也是大楚帝国里仅有的两家专门从事光学仪器研究以及生产的公司。
还有一家是汉天光学公司。
汉天光学公司,主要是面向军事需求的光学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各种望远镜……比如陆军将领们使用的各类小型望远镜,还有海军使用的长筒单筒望远镜等,以军事需求为主,也是正儿八经的国防供应商。
而镇江光学仪器公司,则是面向科研领域的光学仪器制造过公司,他们主要生产各种显微镜、天文望远镜,同时除了光学产品外,利用在玻璃领域上的研究,还广泛生产各种玻璃产品,主要是科研教学所用的各类玻璃器皿制品。
至于说普通的玻璃产品……这玩意早就被搞出来,然后迅速普及了,如今的普通民用玻璃竞争太大,利润不高。
皇家理工学院在承顺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全面攻克了玻璃制造技术。
因为早期大楚帝国的工厂基本都是工业部所属,也没有专利这么个说法,而玻璃这东西在早期利润相当丰厚,以至于有很多工业部所属的工厂都涉足过玻璃制造业。
这参与市场的企业一多,竞争自然也就大了,利润也少了。
但是镇江光学仪器公司不一样,虽然他们搞的也是玻璃产品……但是人家不面向普通民用市场,都是针对科研教学领域,其玻璃制品都是高精密产品,价格贵着呢。
其中的拳头产品就是显微镜了……他们的显微镜基本垄断了国内微观研究领域的市场,研究微观领域的机构或学着们,手头上要是没有一件镇江光学仪器公司的显微镜,他连研究都进行不下去。
同样的,镇江光学仪器公司的显微镜产品,也是直接推动了大楚帝国在微观领域里的迅速发展!
第646章 失败的皇家教育
皇家理工学院生物医学系,一名穿着传统儒服,头戴方巾的年轻儒生,正在讲台上不断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下头则是有二十多名同样年轻的学子们正在认真听讲,不少人还在用手中的蘸水钢笔做着课堂的笔迹。
台上的儒生讲师一边写着,同时口中还在不断的说着:“经过我们的多年试验研究,尤其是针对人体内的各种细胞以及细菌进行长期的观察,我们已经很确定,人们相当多一部分的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起的,比如最常见的风寒感冒,我们从感冒病人的唾液里发现了大量健康人唾液里不存在的细菌。”
“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搞清楚这些病菌为什么会导致人体发病,暂时也没有找到完善的解决方案来杜绝这些细菌致病,但是却是可以很肯定的认为:大部分疾病都和细菌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内的各种细菌非常多,并不是每一种都会引起疾病的,这一点必须牢记,细菌有很多,有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我们健康人所不可或缺的,有些则是可有可无的,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一些有害细菌找出来,然后干掉它,恢复人们的健康!”
“这将会是一项漫长无比的研究工作,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以我们暂时不用太纠结这些,展开漫长的细菌学研究之前,首先来让我们亲眼看看细菌是什么样的!”
“而今天,我们将会正式认识我们人类的敌人以及朋友:细菌!”
“为了认识细菌,我们需要用到一种科研工具,显微镜,如今我们手中的这种显微镜,是镇江光学仪器公司生产的800型显微镜,尽管这种显微镜还不是最先进最顶级的科研用显微镜,但是也足以让你们看清楚细菌了!”
说到这里,讲台上的讲师脸上露出了一些笑容:“说起来我们的细菌学,还得多谢镇江光学仪器公司,正是他们所生产的一系列显微镜,从最开始的数十倍的原始显微镜,再到现在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显微镜,才能够让我们知道一系列的微观世界,知道了什么是细胞,知道了什么是细菌!”
随后,年轻的讲师在台上对一架体型不算小的显微镜进行了调整,调整好之后,这才道:“轮流上来,都亲眼看一看样本吧,哦,对了,这份样本是我的唾液……相信你们会大有收获的…”
看着学生们轮流上前观察,宋苏谦带着淡淡的微笑,这些都是今年刚考入皇家理工学院,然后根据个人意愿以及学习成绩报读生物医学系细菌学的学生。
虽然看着只有二十多个人,但是也不少了。
毕竟他们细菌学的人一共也没多少,教授以及留校任教的研究生们,一共也才二十多个人而已,而在读的本科学生则是有八十多人。
全部加起来也就百人出头!
实际上,如果只算小分支的话,细菌学的人数已经不算少了,隔壁搞神经学的人更是只有区区六个人,就一个老师带着五个本科生!
倒是生物药剂学的人很多,老师连带学生加起来两百多号人……不过人多有如何,这么多年了,钱烧了不知道有多少,但是根本就没有搞出来重量级的研究成果……
天天说制药,但是除了你都不知道具体什么成分起了作用,甚至都不知道有没有用,充满了各种玄学的中药方子所制成的各种所谓中成药外……真正的创新药一种都没有……
系里每次开会的时候,系主任都逮着生物药剂学的人开喷……说哪怕一堆狗屎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年时间也能做出成果了,结果你们连屁都不放一个……
成果甚至都不如和生物医学不沾边的化学系……隔壁化学系的人,做试验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苯酚还能用来杀菌,并且效果极好;此外化学系的人也通过详细的试验以及数据证明了,酒精的广泛杀菌作用。
这些都为外科无菌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以及实际解决办法。
毕竟科学家们已经知道了细菌是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为了确保病人的健康对周边环境,也就是手术室,病房进行广泛消毒,能够有效的抑制疾病的扩散和传染,避免病人的感染。
这也直接导致了手术室这种无菌环境的诞生!
以往进行外科手术,嗯,主要是军医做截肢、挖弹或缝合伤口的时候,都是随便找个地方随便消毒就行了,现在嘛,则是更进一步,发展出来了多重消毒,专门的无菌手术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