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久久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558节
小说作者:雨天下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3:19
  都是为了和小冰河时期的极端反常气候进行斗争,尽可能的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
  不过在缺乏现代工程机械的当代,施工能力其实也很有限的,不可能和后代那样随便几台挖机再加上些许渣土车,就能完成大量土方的施工。
  在只能依靠锄头、扁担箩筐,所有工作都只能人工完成的时候,基础建设的能力其实很有限,哪怕看似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花了好几年时间挖出来的引水渠,但实际效果还不如后世随便拉一支工程队来干十天半个月的。
  江西当地的水利设施也不例外,对比其他封建王朝而言,江西当地的水利设施已经远远超过,这种超过都不是超过些许,而是数倍的超越。
  然而遇上这种去年夏天开始就不下雨,一直等到如今春天了,竟然还不下雨的极端天气还是扛不住啊!
  江西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今年的粮食大范围减产已经成为定局,哪怕大楚帝国组织大规模的抢救,但是当地连河流里的水都没有了……紧急调拨水车过去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然了,该抢救的还是要抢救,金陵方面该给的资金以及各种工具也不会少,能保住多少粮食产量就尽可能的保住多少。
  但是,现在对于罗志学乃至帝国高层官员们而言,现在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抢救当地的粮食产量的,反正也救不回来多少……
  老天爷长时间大范围的不下雨,你奈之为何?
  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解决粮食大规模减产后的赈济问题。
  一方面是粮食减产乃至绝收导致的农民收入下降问题。
  另外一方面其实更重要,那就是当地大面积的粮食减产乃至绝收,将会导致当地的粮食供给失衡,大面积的缺粮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
  一旦饥荒出现,那么麻烦就大了。
  大规模的饥荒是会形成大规模的饥民潮,毕竟人们都不想活生生饿死……他们为了求活就会外出逃荒。
  大规模的流民就是这么来的,而大规模的流民很容易就演变为起义军或叛军等等,到时候祸害的就不是几千几万人了,而是数百甚至数千万人口都会受到牵连。
  就和明末时期的陕甘地区的持续动荡一样!
  大楚帝国是建立在明王朝的尸体上的,后续自然也对明王朝的灭亡因素进行各种详细的研究,以吸取教训并作出改变。
  而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就是大楚帝国最为看重,并且也是最为警惕祸乱根源。
  在大楚帝国的高层眼中,他们宁愿在对外战争里一败涂地,失地千里……也不愿意看见腹地省份陷入动荡之中。
  外战失利,撑死了割地赔款,只要给帝国一些时间缓过气来,迟早能打回去。
  内部失控,那可就真完犊子了。
  因此大楚帝国高层,不管是罗志学这个皇帝,还是那些高级官员们,一个个都非常警惕这种内部失控的事情。
  而能够导致内部失控的原因,除了野心家叛乱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天灾人祸导致的大规模粮食减产,继而形成饥荒了。
  所以接到了江西方面的示警报告后,罗志学当即召集了御前全体参务会议,除了日常值班的参务大臣以及协办大臣外,其他没有入宫值班,在京的大臣们也被叫了进来。
  二十多名帝国重臣聚齐一堂,包括军方将领在内商讨着该如何解决今年必定会出现的江西地区的饥荒问题。
  在往常时候的御前会议里,罗志学一般只坐在上面看戏嗑瓜子,听着臣子们争论不一样。
  但是今天的会议里,罗志学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首先,要尽可能的挽救更多的当地农作物,当地粮食产能能救下一粒,那么在未来也会减轻一粒粮食的赈济压力。”
  “必要时候,军方要给予配合,协同地方建筑工程企业进行引水渠、打井等必要的紧急施工。”
  “而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朕想应该不用多说了吧,等下你们就商讨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现在开始就要为当地必定会出现的粮食减产做准备,其中重中之重的粮食调运,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老天爷可以让江西地区的粮食绝收,但是朕绝对不能让江西百姓没有饭吃!”
  “这是朕的底线!”
  “后续的一切政策方针,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底线来进行。”
  说到这里,罗志学抬头环视一圈:
  “此事事关数百万百姓的生死存亡,朕丑话说在前头。”
  “谁要是在这事上给朕掉链子弄手段,朕就要他全家人的脑袋!”


第640章 是危机也是机遇
  去年开始的极端反常气候,让江西乃至周边一些地方都遭到了严重的干旱,这也给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当中的大楚帝国带来了一些阴影。
  不过也只是一些阴影而已。
  大楚帝国可不是前明或是古时候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生产力极为低下,面对天灾统治者纵然有心救灾却也没有足够的能力。
  但是大楚帝国不一样,大楚帝国是一个正儿八经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帝国,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使得大楚帝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虽然大楚帝国还没能解决杂交水稻问题,也没有能够搞定化肥问题,但是生产力的提升依旧给农业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比如更多,更好的农具,农具作为农业生产里的重要工具,在粮食生产里的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良好而充足的农业工具,可以让农民们同时耕种更多的土地,哪怕是在无法提高单位产量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种植更多的土地来提升粮食总产量。
  此外大楚帝国的充足国力,也让大楚帝国拥有了古时候的封建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各项水利设施以及道路等交通设施。
  尤其是水利设施更是遍地都是。
  如今大楚帝国的水利设施,虽然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甚至远远不及,但对比传统封建王朝也是强了数倍不止。
  以这一场旱灾而言,如果放在前明那会,哪怕是明初时期的盛世,没有内乱,朝廷也尽可能赈济,恐怕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饥荒,进而导致无数人饿死。
  因为以前明时期的生产力,根本无法阻止大规模的粮食绝产,同时也不可能用便捷的方式把大量外地的粮食运输到灾区。
  但是大楚帝国却是可以!
  之前修筑的大量水利设施,并不是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前些年修建的大量水利设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要不然话今年很多地方就不是减产,而是颗粒无收了。
  依托强悍的水利设施,很多只是遭到普通干旱的地区里依旧能够依靠蓄水库、引水渠等方式保证最基本的农作物的浇灌。
  一些干旱严重的地区里,也能够通过水利设施确保部分农作物的生产,大规模的减产不可避免,但是当地也不至于说全部绝收。
  而在这个时节里,哪怕是保住了部分粮食的收场,那也是殊为难得的,这样也就不用从其他地方大规模调用粮食了。
  哪怕大楚帝国的交通运输方便一些,但是大规模调运粮食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而调运粮食的基础,也是得益于大楚帝国那遍布全国的水利设施。
  大楚帝国可是大的很,虽然赣中那边遭遇严重干旱,但是风调雨顺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江南以及湖广这粮食主产区,虽然降雨量整体也少了一些,但得益于当地的良好水利设施,基本上不受干旱的影响。
  大楚帝国的农业生产,虽然还不具备完全对抗大规模严重极端气候的条件,但是对于一些寻常的洪涝或干旱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这些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不受影响,那么就能够大量的对外供应。
  按照拟定计划,大楚帝国粮食总公司将会从库存粮食里抽调大量粮食,然后通过水路运往赣中等受灾严重的各地,确保当地的粮食供应稳定。
  只要运输过去足够的粮食,当地有了粮食,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大楚帝国有一整套完善的赈济方案,并且是经过十几年经验总结起来的完善经验。
  各种以工代赈项目将会扎堆一样在灾区或邻近地区里展开,以招募当地民众务工获得收入,再用这些收入去购置粮食公司从外地运输过来的粮食养活一家老小。
  虽然辛苦一些,但是总不至于饿肚子。
  同时罗志学下旨,免多地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的统一农业税,同时对受到一定灾情影响的地区,也实施有限减免农业税的措施。
  尽可能的减轻受灾民众的负担,总不能让他们粮食减产乃至绝收了,还找他们征收统一农业税不是。
  这会让受灾农民们,迅速陷入破产的惨状。
  而大楚帝国官府,就是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些受灾农民们破产,帮他们熬过这艰苦的一年,以待来年。
  除了常规的各种赈济措施外,官府组织了一批外地的官办或民办大企业前往灾区定点招工。
  当地粮食不够吃,田地也中不了,外来运输粮食成本太高的情况下,帝国高层也希望让当地的一部分富余人口转移到工业城市里去。
  这当地人少了,粮食压力自然也就小了。
  对这种事,辽东等地广人稀里的企业们最为热衷,尤其是辽东省里的那些矿务企业以及冶炼企业还有机械企业们,因为辽东等东北地区的人口总体不足,他们常年都处于招工困难的情况之下,为了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他们经常会在官府的组织下,跑到关内人多地少,或者是受灾地区里招工。
  虽然招工成本比较高,但是招募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一招募就能够招募很多人。
  除了企业招工外,移民司也参与其中,他们组织人手到灾区里招募大量的移民,或是国内屯垦移民,或是去海外的移民,不管你去国内偏僻地区,还是说去海外领地,移民司都很欢迎。
  对于这些灾区移民,移民政策比寻常移民还要更加优惠一些。
  多管齐下,这一次的大范围干旱虽然严重,但是罗志学认为还是总体可控的。
  对于灾区民众来说,不管是以工代赈还是外出务工,又或者干脆去移民,苦是必然的,但是至少能活下去。
  这种事放在以前的那些古代王朝而言,想都不敢想……甭管君主好坏,甭管王朝清明与否都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哪怕想要救灾,他们也因为生产力的限制做不到这个地步。
  而这,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给大楚帝国,准确的说是给大楚帝国的普通老百姓们带来的最直接,同样也是最大的好处。
  哪怕他们还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因为生产力的整体提升,他们活下去也就更加容易了。
  这就好比古代人一天累死累活也吃不饱,但是后世发达国家以及少数发展中国家里的民众虽然天天骂这个骂那个,对各种有诸多不满,但是想要饿死还真不容易……哪怕你没手没脚,孤家寡人一个也会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不会让你轻易饿死!
  为什么?
  因为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后,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养活一个人的成本已经变得很低,甚至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如此情况下,哪怕绝大部分财富都会极少数的人霸占了,但是露出来的一星半点依旧能够养活无数人。
  古代的人们,他们的不满主要是来源于对生存的不满,他们想要活下去。
  后世人的不满,并不是对生存的不满,而是对生活质量的不满,他们想要活得更好。
  导致古时候的人们以及现代人们的需求以及不满有所差异,就是因为生产力的变化。
  吃饱饭了,你才会有心思琢磨着住大房子,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
  没饭吃的时候,人们是不会去想这些的……
  大楚帝国的生产力距离后世还有千万里,但是对比古代却是又强太多。
  所以也就出现了大楚帝国的社会现状:民众们普遍还在为了吃饱饭而努力,经常还吃不饱,相当多底层民众依旧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但是也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和古代以及后世进行纵向对比,大楚帝国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你要说和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大楚帝国能吊打他们!
  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数百万人受灾的情况下,还能够确保民众依旧有饭吃,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
  不仅仅没有饥荒,进一步看,反而还趁着这一次机会又在受灾地区的强行来了一拨基础设施升级!
  大量的以工代赈项目在受灾地区展开,受灾地区的民众获得了临时性的工资收入以养活一家老小,官府花了钱但是也省却了出动军队镇压的军费,同时大量的以工代赈项目都是以水利以及交通项目为主,这意味着后续当代的基础设施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5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8/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子就是要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